现在很多诗歌评论,不尊重文本,东扯西拉来一堆似是而非的理论,似乎能证明自己高明?读者感受不到,你评论再多也只是废话了。
“伤疤-----凶残;眼睛藏进衣领-----狡猾”这样的解读本身就脱离了作者描写的意思,作者的描写是客观的,所要表达的意思是准确到位的,一个平常而卑微的人,眼睛没有凶光没有‘傲慢,只想藏到衣领里。这与评论者的主观猜想风牛马不相及,是评论者对汉语描写的不理解而已。至于说什么诗歌里写树可能不是树,是一个人,这谁又不知道,那只是小学生比喻修辞,谁又不懂?用这样的概念转换能证明评论者什么呢?证明自己知道用树可以比喻人吗?这与解读这首诗歌有什么关系?将树写成人那是明确不过了的修辞,但两着必须有某些相似的地方,离开了真实的基础,任何想像与修辞都作废
很多诗歌其实很简单很明白,只是某些评论家故弄玄乎,黑的说成白而已,这其实不能证明自己高明,只是幼稚,什么叫炉火纯青?几句话就能说明白,说到本质,那才叫纯情。一些傻糊糊的读者,以为文字长而纠结就叫水平?越看越糊涂而已。搞得自己连几句简单的话都不会写了,哈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