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体诗的困惑
我登录新浪博客已经103天了,在这不算长的时间里,阅读了大量的诗歌作品。通过浏览与诗歌有关的网刊,就什么样的诗作才是好作品产生了不少疑问。
一、新诗要不要思想性。几乎绝大部分网刊,探讨的都是诗歌创作的技巧问题,除极个别的外,极少有强调思想性标准的。中国诗歌自屈原开始,就有爱国家、爱民族、关心百姓疾苦的传统,家国情怀这一优良传统传承至今,依然经久不衰,保持着蓬勃的生命力。健康向上的思想情怀也存在过时吗?两千年的优良传统真的就要寿终正寝吗?
二、新诗要不要格律。诗歌自古以来就是韵文的一种,有韵与无韵历来就是区别诗与非诗的标准。纵观网刊选诗,绝大部分是以无韵为主体,这到底是不是正常。今日之新诗,基本上是既无外在节奏,又无内在节奏。新诗诗人记不住自己的诗作,更不用说朗诵了。本人曾系统地学习过古今中外的各种格律,自以为对诗歌创作有极大的帮助。如果诗歌完全不要韵律和节奏,那么与散文又有什么区别呢?短小的诗作没有韵律不要紧,长诗没有韵律,读起来不觉得累人吗?即使不一定要严整的格律,押韵总是最起码的吧?句式的长短搭配、错落有致总是要有的吧?
三、新诗要不要面向大众。恕我直言,某著名诗人强调:诗歌永远是“小众”的,对此张国栋不敢苟同。古今中外的诗歌史证明,优秀的诗歌作品往往是众口流传的,而且是大众喜闻乐见的。诗人谁不希望自己的作品流芳千古?被大众所接受、所传颂,才能说明你的作品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相当一部分入选刊载的诗歌,普遍晦涩难懂,就连像我这样的阅读过大量诗歌作品的读者都是一头雾水,这样的诗歌就是优秀诗歌吗?诗歌不是也不应该是文字游戏或者天书、谜语。我不反对诗歌留白,也不反对言尽而意不尽。含蓄有韵味理应提倡。诗歌是写给人看的,谁都看不懂,写诗干什么?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谁都读不懂的诗作,能流传数百年吗?各领风骚三五天就不错了。
中国新诗不景气,诗歌刊物没有销路、没有读者。事实证明,不顾及读者感受,孤芳自赏是死路一条。
救救孩子!救救中国新诗! 诗人张国栋http://blog.sina.com.cn/u/50663038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