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到底是什么
/狄芦
诗歌是什么,没有人回答得了!诗歌不是什么,人人都在回答!而我要说的的是:现时的人们给诗歌赋予了太多东西,她似乎承载不起那么多的粉饰之词。她的样子也似乎被人忘记了,人们只记住了她那华丽的外衣,华丽的裙子,华丽的衣袖子,华丽的发卡子,华丽的首饰,华丽的高跟鞋等等。至于她本初的样子和风貌,人们压根儿没留意,其实人们懒得留意,人们关心的不是诗歌的过去,而是诗歌的未来。所以,为了这位美丽的姑娘能够再美丽,人们大肆在动心机,耍手腕,甚至不择手段的给她润色再润色,然而人们总是觉得这与自己想要的美人似乎还很远很远。无奈之余,人们开始表现的力不从心,继而动邪念,走极端。给这位女人抹油,搞胴体;画妖媚,追尚风;搞夜游,走边缘等等,然而这样并没有达到目的,自然根本也达不到目的和企图。于是,诗人们开始臆想,呓语,耍癫疯,拽独白,自贱自虐,甚至痴迷意淫。其实早已走火入魔,病入膏肓。然而他们依然不自知,还自称名人,自立派系,立誓非要得什么大奖,进什么鲁班,留什么名传!真可谓是穷形尽相,煞费苦心,奔走于废名之中。真可谓是荒唐之至!
可恨人们依旧还是向前走,向前看,找现代后现代感,效仿西方,苦钻存在主义。更有人大力引进北美学说,释义,结构,解构等等,搞得支离玻碎,完无体肤!然而,他们自视自己已得真经。天下鼓吹,一片混乱,诗民皆为震惊,纷纷弃就学而立意从新,于是西洋之术大肆盛兴。所谓诗者之徒,若道不出几句人们搞不清楚的诳语,便不是诗人。更有所谓的什么台湾现代诗派的三巨头、奠基人,以解构为由,把我们几千年的唐诗拆得样没样,意没意。还到处声称自己是什么经验超验。其实,一句话——你读一读唐诗和你的所谓的解构,试看那个给人留下的审美遐思,谁多谁的诗歌自然就是好诗!这无疑是唐诗,几千年得以流传的瑰宝,让这些所谓的专家教授之徒彻底的糟蹋了。当然他们会说,你懂什么是现代乃至后现代主义,你懂什么结构和解构主义。我只想说一句,我只知道西方有主义,而东方根本就没有,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主义这东西在西方是活的,在东方就是死的!至少我记得那句古人的遗训——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在想,诗歌根本不能释义,诗歌在某种意义上是聚象。她不等同于哲学。只能是诗歌有点其哲思的味道罢了。要不寒山的诗中处处有佛语,但怎么就没有人看,而苏轼的词中微微而闪,人们怎么就广为流传!所以,说白了就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边缘,只能是诗歌中融汇各种万物的影子,并把各种色彩调绘到均匀看不出原样的一种状态。这就是诗歌真正火候,多一点则多,少一点则淡,都不好!所以,我觉得中国的诗歌首先必须得适合中国人的口味——即东方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念。此外还得懂国人的文化心理,不要盲目照搬西方的东西来硬套!要真正懂得我们的国人需要什么,再来表现什么。说得是中国话,就请用中国话来给中国人道出最地道的中国诗歌!不要天天搞洋玩意,说实话,国人不爱,自己其实也不爱!没有必要追西方的后风。要不请问,世界上那个国家的诗人在拿东方思维东方的审美理念来写诗歌,没有!更多的时候,人家仅仅是融入一点东方的元素和符号!人家骨子里的东西,是人家整个西欧抑或北美自己的传统!可恨,我们的诗者还不自知!
其实,不需要学习西方,看人家在走什么路,不要试图看是否能得到人家的一点关注和认同!这些也不过是虚荣,没有必要追求这些华而不实的东西!试问当年西方还处在中世纪的时候是否也像咱们现在一样天天在追风吗,是在向东方学习吗?不是,人家在重新审视自己的整个传统!最终,人家走出了困境!我希望我们也能借鉴人家的这种向本民族传统拷问的作风,真正找出适合我们诗者的道路,从而真正实现我们本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复兴!这是正事,其余不过身外之物罢了!
那么,我们再回到关于诗歌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探讨!其实只要人们肯向后转,大家都会发现诗歌其实没有那么多的被附加的外在意义。其实诗歌就是那些发自于内心最为真切最为本真的声音!像《诗经》,像《离骚》,像《古诗十九首》,像唐诗和宋词,她们并不是深奥难以理解的藏在深沉大海中的瑰宝。相反,她们的声音内没有欲,没有望,没有名利,没有金钱,更没有得奖的冲动,也没有多余的奉承和赞美,更没有立传流芳的动机。她们更多的真心话,是剔透语,是情趣,是感伤,是失意,是咏怀,是山水,是哲思,是人生的体验,是历史的体悟,是生命的再现!她们不用更多的外物来诠释什么是诗歌,她们仅仅只会用自己的生命乃至一言一行,抑或一个眼神,一个脚步罢了!然而,这就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