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48|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草编皇冠:一个诗人的谦逊与骄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8-6 14: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西厍 于 2014-8-8 22:22 编辑

草编皇冠:一个诗人的谦逊与骄傲

诗人魏玲丽的新诗集《草编的皇冠》中相当一部分作品,我在她博客里都读过,但网络阅读的浮泛特性和碎片化印象,局限了我对这些作品的审美深入。直到捧读了这本诗集之后,我才算完成了一次负责任的阅读——既对得起诗人的劳动,也对得起自己作为一名诗歌读者的良心。
魏玲丽为自己的首部诗集命名为《草编的皇冠》是颇有深意的。在这近乎悖谬的组词方式背后,一方面是诗人在面对喧嚣诗坛时,所采取的一种相对退后、放低的姿态。这样的退后与放低,与其说是一种处世哲学的策略性选择,不如说是诗人谦逊、本真人格的自然显现。另一方面,则体现着诗人对于诗歌文体的认知自觉和自尊,也体现着其精神层面上的某种骄傲——诗人曾经为生存而离开过诗歌一阵子,但在她内心深处却始终供奉着诗神的皇冠,她的回归,也恰恰证明了这一点。
在这样一份谦逊与骄傲的共同统摄下,诗人展开了她丰富的想象力,对生活,对生命,对世象,对自然,进行了精微的体认和敏锐的洞察。藉由这种精微的体认和敏锐的洞察,诗人写作生涯的“中年喷发”,堪称石化文坛的一个“奇迹”。下文即从诗人创作的若干个断面,试作蜻蜓点水式的简评,以抛砖引玉。
一、知性凸显的中年写作
如果说,每一个写作者都必然地会经历一段激情澎湃、泥沙俱下的青春写作的话,那么,当他(她)韶华渐逝,阅历渐丰,当他(她)的生命之河渐宽减缓,渐入平和的中游阶段,是否必然地会迎来视界更宽广而思考更深入、感性更丰富而理性更凸显的中年写作呢?这几乎是不言而喻的,而魏玲丽的中年复出所带给我们的这本诗集,正是这种现象的一个实证。至少我从这部诗集的许多作品中,看到了这种变化的鲜明痕迹。例如《越来越低的溪水》:
这些水做的女子
以落差为性情,从高亢处
奔流,在低洼处沉静
现在,我喜欢它们
奔流后的舒缓……

山外的人们在努力往高处走
只有溪水与我越走越低
我喜欢它的低与
这低带来的温柔和舒缓……
诗人以“越来越低的溪水”隐喻一种生命走向与姿态,更多地表达了一种对于这种生命走向与姿态的知性认同,而不是庸常所见的怅然若失甚或痛苦不堪。在这里,诗人坦然接受了时间的流逝,命运的转折和生活由“奔流”而“沉静”的必然变迁,坦陈自己“喜欢”这样的变化之后的“低”走向,“喜欢”生活走低之后的“温柔和舒缓”。我相信这是一种“曾经沧海难为水”的顺其自然,是一种生命智慧,是一种对特定生命状态的“主动享受”,而不是“被动屈服”。当我们在诗中看到诗人“内心安宁,如 / 一颗露珠 / 躺在荷叶上”的诗意呈现时,难道不为她的这种知性写作深感共鸣吗?
这种知性写作在魏玲丽的诗中处处可见。如《挂钩与画》所表达出来的对于时光之重的“悬空”感(对于时间的忧惧感),表明诗人对于时间之重是充满预见的敏感和“特异”的能力的。经由诗人感性和知性俱为尖锐的诗性表达,读者的审美体验不至于停留在浅层的感叹上,而更加深入到了生命本相的追索和冥思中。《大风起》中“它把手掌拍在 / 海浪的肩上 / 它们称兄道弟,突然 / 宣布起义”,《隐秘的事物》中“往年的一只萤火虫 / 在内心摩擦 / 回忆有时比现实更亮”等诗句,无不以其体物之细腻,诗思之精警,语言之奇崛,体现了诗歌之“思”所带来的想象力的突破性进展,对于我们陷于平庸的生活和思想,这样的诗意想象和呈现方式,是深具拯救之功效的。
魏玲丽近期诗歌的这种知性倾向是她复出之后创作的一个显著特征(也是部分当代女诗人所共有的一个诗歌审美取向),而这种审美取向,显然已经融入到她的各种题材的诗歌创作中。
二、融入生命意识和历史感的咏物言志
在这本诗集中,我关注到这样一些作品,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融入了作者强烈的生命意识和历史感,正是这些特点,使其成为魏玲丽诗歌知性特征的又一有力佐证。《青花瓷片》,《与一颗麦粒结下尘缘》,《河流》,《石桥》,《纽扣》,《穿衣镜》,《与一棵树站在一起》等,是这类诗歌的代表。
以《青花瓷片》为例,我们可以大致窥得一斑。在历史的尘埃或淤陷中沉埋弥久的青花瓷片,并没有随着“完整的光芒”的被“切断”而失去生命的温度,“唐、官窑、青花瓷 / 瓶底上烧窑人的指纹 / 在放大镜下,放大出 / 十倍、一百倍的高温 / 在旧时的炉窑内,红焰 / 一闪一闪 / 明灭一个一个朝代里的干戈 / 瓷片如记忆的芯片 / 透明的纹理,丝丝连着往昔”。每一片碎裂的瓷片,看似冰冷,却让诗人触摸到了前世的“指纹”和“高温”。文明的传承不就是这种“指纹”和“高温”的传承,不就是一种文化命脉的延续吗?诗人经由一片青花瓷片,把诗歌之“思”探伸到历史的纵深地带,去探寻它所承载的文化密码和基因,从青花瓷跨越千年的变迁中,诗人追寻着中华民族灿烂与黯淡、强盛与衰亡交替的命运轨迹,既为她曾经的“破碎”而忧伤,又希冀着破碎的青花瓷“走失于时光深处的魂魄”,重新拼合成“开满掌心”的青花。往大了说,诗人在这首诗里融入的生命意识和历史感,也是所有中国人的生命意识和历史感,说这首诗实际上表达了我们所共有的民族记忆和民族梦想,似乎也不为过。
在另外一些诗里,诗人则表达了一种死亡意识,而这种死亡意识的本质,仍然是一种生命意识。这些诗如《墓园》,《倘若有一天》,《睡眠》,《时间》,《彼岸花》等,都有启人心智的作用。在此不再展开评述,只想多说一句,死亡意识是每一个诗人都绕不过去的诗写视域,诗人若视死亡为禁区,他就注定不能成立。
三、感伤中流淌乡愁暖意的怀乡抒情
在诗集的第二辑“走失在杏花雨的江南”中,我们读到许多想象中应该有的怀乡之作。怀乡是文学永恒的母题,一个成熟的诗人自觉地触及这个母题是再自然不过的事。让我们看看这些题目,大体上就能探知诗人最动情最细微最柔软的内心一角——《故乡小镇》,《爬满青藤的老屋》,《小巷深处的木门》,《拱桥下的青石板》,《水乡之梦》……
出生在古镇枫泾的诗人,自然时时魂牵梦萦着她的白墙黑瓦,她的廊棚下的灯笼,她的“爬满青藤的老屋”,她的“小巷深处的木门”。一声欸乃、一缕晚炊、一句乡音,都会轻易进入她的诗里,为她的诗平添不少人间烟火和江南水色。在这些诗中,虽也不乏对故乡一别经年的感伤,但感伤中流淌着的乡愁却又是暖人心怀的。“走过千里万里的行程 / 心仍浸润在 / 这江南的水乡春景 / 我的爱和脚步 / 依然停留 / 在思念打上蝴蝶结的三桥 / 和牵挂时时叩响的 / 巷闾深处——老旧的木门”,读着这样的诗句,我们的心里是不是也流淌着乡愁的暖意?
四、凸显主体意识和智性思考的游历记录
多年来,魏玲丽的行迹遍及国内外众多名胜古迹,每每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集中第四辑所收20首诗作,就是诗人对自己游历所得的诗意记录。记游之诗,一般诗人都不敢流于泛泛而记,除非他(她)本来就不打算写一首诗。那些徒有诗的外形的记游文字,丝毫无助于为其所记的名胜古迹增胜,反倒会令读者填堵生厌。郁达夫诗有言,“江山也要文人捧,堤柳而今尚姓苏”,自古文人墨客以其独出机杼的诗文和行踪而助自然人文景观流芳百世的佳话,不胜枚举。诗人作家好将游历之所及记存于笔下,是历来一脉相承的风尚和传统,诗人魏玲丽又岂能例外?
诗人的这些记游之作的胜处,我以为正是如小题所言,“凸显”了其主体意识和智性思考。她写《罗马斗兽场》,“这是欧洲最血腥的华美 / 建筑  洞开着门楣、窗棂 / 任二千年的风声  呼来唤去 / 死亡游戏里的人与兽 / 都已变成幽灵  在诺大的空间 / 进进出出 // 这血腥喂养的文明 / 竟有一丝想象的悲情和壮美”;她写《忧伤的威尼斯》,“我们着急 / 赶路、排队、上船 / 赶在太阳晒化之前  把冰激凌吃掉 / 赶在两百年前的今天 / 用一艘贡多拉 / 承载我们的焦虑和心事 / 看一滴泪  从地球的脸颊 / 悄然滑落前的一瞬 / 灿然绽放的忧伤”;她写《虎跳峡》,“不忍想象,这柔软的江水在狭窄处 / 演变着烈焰般凶猛的野性 / 而巨石却彰显随波的温顺和屈服”;她写昆明石林(《石之祭奠》),“这些吹过石林的微风 / 见证着时光的流逝 / 带着轻柔的叹息 / 而石林以墓碑的形式 / 完成对大海的祭奠”……上述所列诗句,无不显示出诗人对于写作题材深入的开掘和较强的处理能力,无不体现了诗人以强烈的主体意识和智性思考为突出特征的审美取向。基于此,我们可以断言其中年写作的成色是令人满意的。当然,对于记游历的诗,是否都要写成这样,诗人和读者是可以展开充分的讨论的,这里仅仅是指出了魏玲丽记游诗的一个特点,而要从许多古典诗歌和散文中寻觅到与之相联的某种传承的痕迹也不难。
五、青春如潮激情燃烧的工业诗写
魏玲丽的诗歌写作起步很早,但是我能读到的她早年的诗歌非常有限,从诗集里所收为数不多的篇什,大抵可以窥得她青春写作的一些踪迹。无论是《炼塔上,有一盏灯》,还是《塔林啊,塔林》,抑或是《冬天,上夜班的姑娘》,都有着非常典型的朦胧诗时代的话语特征、节奏和韵式。诗歌里跳荡着一颗青春的心,其由燃烧的激情所引领的诗写即使在当年,也已经显示出令人惊叹的成熟和大气。正是这种早熟的诗歌天赋,确保了诗人中年复出时更上层楼的最大可能性和有效性。这些诗的价值,在我看来绝不止于诗人作为一个生命个体的一段青春岁月的滚烫记录,更在于它们真实地保存了众多石化工人激情燃烧的集体记忆。
我相信,每一个葆有谦逊德行的诗人内心深处都如魏玲丽一样,供奉着一顶“草编的皇冠”。当代诗坛也有不少狂妄的诗人,他们或许以为自己头上戴着的是一顶真正的皇冠,我也很愿意相信他们的自以为是并非幻觉。诗人之狂妄本来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毕竟可爱多于可笑。但是,我还是更愿意诗人们能够懂得,谦逊之于诗人,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人格质地,正像骄傲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人格质地一样。

2014.7


附魏玲丽诗歌五首:


虎跳峡

浑浊的巨浪摇撼着山石
崖壁陡峭,把一阵阵咆哮的水声
送往云霄
在玉龙和巴哈两座雪山之间
在海拔二千米的峡谷
这块传说中跳过老虎的巨石
是风口浪尖上填海的精卫

窄窄的峡谷老虎一跃而过
而拍天的巨浪把通途变为天堑
那断臂于浪涛间的巨石
是一次未及处理的
交通事故

不忍想象,这柔软的江水在狭窄处
演变着烈焰般凶猛的野性
而巨石却彰显随波的温顺和屈服

也许因为挤压和外力
水也有它非常态的时刻
它怒吼高歌,飞流纵横,藐视众生
卷起千堆雪

目睹虎跳峡的壮观
才明白,流经金沙江的每一滴水
都是经过
粉身碎骨、天崩地裂后
涅槃之凤凰


穿衣镜

我在你面前脱去冬衣
换上春装
我在你面前像换衣服
把自己从少女
换成妇人
多么不愿意呀……

我真想掏空你的镜面  看看
镜子的另一面
青涩的十八岁
还在不在做梦
梦见她的美少年
骑着白马


越走越低的溪水

在江南,水的形态无非是
瀑布、深潭、溪水
河流
这些水做的女子
以落差为性情,从高亢处
奔流,在低洼处沉静
现在,我喜欢它们
奔流后的舒缓
瀑布落下在昨天,落下后
已是今天,一条小溪
流在我下山的路上
我们一起被春色裹挟
透着水灵
山外的人们在努力往高处走
只有溪水与我越走越低
我喜欢它的低与
这低带来的温柔和舒缓
当我与溪水走到山脚
云朵和大山全在头顶闪耀
我们内心安宁,如
一颗露珠
躺在荷叶上

挂钩与画

浴缸放下后,浴缸上
的瓷砖
空着,我粘上挂钩
挂钩空着
用一幅画填白
画上的日子空着

灰尘会爬上去
慢慢堆积,这是轻的
而缓慢的时光越积越重
重到一只挂钩
承受不起
重到有一天,墙面斑驳
挂钩从墙上跌落
我听到它喊疼
声音压抑、沉闷

对掉落那一瞬的想象
让心从此
悬空
         

大风起

风拧着风,一阵紧似
一阵,最后把乌云
拧出水滴,大滴、大滴
倾盆而下

风在没有拧出水滴时
焦躁、狂暴
它打翻院子里的花盆
推到路上行走的一位老翁
它把手举在大地之上
麦浪翻滚、大树弯腰
它把手掌拍在
海浪的肩上
它们称兄道弟,突然
宣布起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4-8-6 15:2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喜欢!欣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4-8-7 05:29 | 只看该作者
盛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8-8 15:01 | 只看该作者

欢迎诗友批评指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4-8-8 15:0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鼓励!欢迎批评指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4-8-8 19:00 | 只看该作者
欢迎西厍评论!请附几首诗歌文本,更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4-8-8 19:41 | 只看该作者
西厍 发表于 2014-8-8 15:01
谢谢鼓励!欢迎批评指正:)

谦逊与骄傲都是诗者必备的既可贵又可爱的品质,就是这种品质使诗人很好地担负了弘扬美、把最美的诗境贡献给读者和世界,鞭挞、抑制丑恶,不让延伸的使命和职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4-8-8 22:22 | 只看该作者
张无为 发表于 2014-8-8 19:00
欢迎西厍评论!请附几首诗歌文本,更好。

谢谢张老师提醒。难得写诗评,水平有限。还望张老师多多批评指正。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4-8-8 22:24 | 只看该作者
墨海醉笔 发表于 2014-8-8 19:41
谦逊与骄傲都是诗者必备的既可贵又可爱的品质,就是这种品质使诗人很好地担负了弘扬美、把最美的诗境贡献 ...

谢谢支持,问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4-8-11 08:34 | 只看该作者
转发微博荐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5-17 11:19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