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4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这是我老同学的论文,我不赞同他对诗歌的观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8-7 14: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寻找诗歌灵感的栖居之地
——评90后新生代大学生诗歌的创作现象
 
朱国昌
 
诗歌创作在我的观念里依然属于天才的文字表达,她来自奇想幻妙的感觉。那些写实的、叙述的字码整齐排列也是诗歌,但诗歌的形式远不能抵达诗歌的定义,她的内核是变幻莫测的臆画,形式已经远远逸出了诗歌格式的本身。诗歌是架构在虚无缥缈中的有形物的定格,上乘的诗作必定是不凡灵魂的闪现,似乎为偶有天外飞来的意向在手下的流淌。
诗歌在发展中从最古典的律诗绝句到词到自由诗到繁生错枝的什么梨花体、流氓体,等等。从李白、杜甫、李煜、郭沫若、艾青、郭小川、贺敬之、顾城、海子,诗歌已经不是单为语言的艺术,诗歌是精美灵魂的巧妙表达。在中国诗歌史截流一段的汪国真诗歌在到处是阳光的灼热照射之后,像“屈原投入了汨罗江,汨罗江已不在是河流”一样,顾城的突然乍现,汪国真已经不是一个诗人了。天才的诗人要荡涤摆在庸俗认知里的字行排列,虽说它也看着整齐,说起来顺口,却徒然是个精雕细琢的顺口溜。诗歌就应该有“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顾城《一代人》)“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句)这样的宇宙精灵的诗句。90后新生代大学生诗人的诗歌创作现象就令我发现了这样的一批诗人和他们的杰作。
、 在空灵中建立联想,生发生命的慰藉
我和一只小鸟的奇遇
“每一天的清晨∕和傍晚∕我都会在院子里寻找那只∕爱我的鸟//之前我和它见过一面∕在野外的草垛∕我们生火,燃烧我们的毛发和汗味∕用各自的双手刨坑∕并埋下骨头∕我们都忠于土地//那天,我扮演一只有角的野兽∕逃出丛林∕和它相恋然后吃烛光晚餐∕我饮酒∕它啄我身上的虱子∕我们都忠于粮食//我同样爱它∕爱我们忠于的土地和粮食∕正如爱我的情人∕和爱∕情人嘴唇内高温的语言”。
这是洪光越的诗句,人在和同类生命以外的空间对话,在地球上各种生命都有他自身的生存环境,但人和其他动物又同在一个阳光和空气的供养之中,人和鸟怎么相待呢,像儿时用听诊器胶管做的弹弓子打下来吗,还是让鸟飞到房檐,听它的唱歌般的鸣叫,飞禽是保护的动物,当然不能打了,可不是十三四岁时的调皮搞坏了,甚而,那是爱我的鸟。我们既然共享头上的天空,为什么就不能把博大的天空作为我们的心胸比況,纳入我们成为朋友呢,当我喜欢鸟的那一刹那,你可想那只鸟也多么想靠近我的身旁啊。当两个有同意愿望的心挨近时,她又是何等的美妙啊,美得超过了与各自同类相处的感受。
情感期待的语言叙述构成的诗行,时空凝聚在一种遐思里。把清晨和傍晚连接起来,两个时辰的定点等待,混成接续不断的情念。
人对鸟的情感之需,像是等待恋人的飞来。是人对鸟的喜爱还是大的生命体对弱小物类的怜爱之心,还是诗人开始孤独了呢,如果亦有提笔前的怅惘之意,那鸟还真的解救了他的脆弱,人因为高大就一定强悍吗,不,不是的,我们都需要一种凝视的关注,谁知道鸟的化身会开始变得如此巨大到此刻诗人想要的强烈依附呢。
人和鸟有过亲密的过往,是在野外的草垛在火堆旁发生的情义之交,像一个相恋的长久度日,并且有了我们共同的语言和誓约,土地和粮食让我们活着、相认,也让我们化作了永恒的供给吧。
诗歌的语言在两个世界里灵动闪现,也跟翅膀一样飘然飞舞,拍打着表达的热情和纯真的畅想。空中建立起的小屋在人间里取暖,野外的清渠倒映了飞鸟的身姿。借着鸟的悟性,书写了会飞的语言,诗歌在句行里编织故事,绘制浮动的玄妙彩云。
牡蛎
“印明信片的女人起来披了件衣裳/烟圈长在她的嘴唇间,她向往海洋/她生在高原,缺氧的戈壁上/剥壳,吃肉//脱衣,上床/和牡蛎一样,她也是死亡的盘中餐/在男人和山水中进进出出,她半夜上//床/和鬼相依”。
龙小羊的诗吟再次印和了空灵联想中的人与动物间的慰藉。从天空伸向海洋,还有更广袤的宇宙寄所。红衣裳的外场有一道乳白的烟圈画出来,在俊美的朱唇周迹廓开,向带有花草芳香味的氛围里徜徉、曼舞,即便是高原,即便是缺氧的戈壁,她也一定是另一种饱和的养分。别说是牡蛎就是木头也会把它养活,暖化。牡蛎当做她是母性的吧,女人脱衣用身体围过她,像姐妹的爱抚,也像母女的怜疼,牡蛎是性别不清的,更暧昧的也许是期许相恋的情侣伙伴呢。果然,她们在半夜上床,用漆黑中的默认迎接早上的晨曦。
空灵可以幻化为空间的无边旷宇,它有奇幻无边的存在,物理、化学的、场和光和射线,凡俗的人体肉眼看不见,诗可以看见,按美的规律成型,精确的对称,天造的乐律,仙人的天堂,诗人感觉的诞生。
二、跨越表面的复写,倾听心灵发出的声音
泄密的创伤
“跟一个老男人聊天至三更半夜/除了身体的软弱,精神的疲乏/我不知道他是诗人。他依然故我/掩藏自己的身份(或许是不屑一谈)/讲起青年当兵的日子,在海上/在岸上,皮肤晒得黑黝黝的/当然,海上的日子,大海和波涛/是纯白的,他以此反照内心深处/岸上的日子,和树、阳光站在一起/倾听、对话,树与光言语相通”。
陈吉楚的诗歌带有很强的前卫挑战性,他在努力破坏传统开出的阔道,拆除了旧有的城墙,还有多余的篱笆、栅栏、土墙、绊脚石。诗歌的主题沿着空间的外延涨出,想象漫天驰骋,秩序听从诗人的驾驭,灵活洒脱地挥舞着鞭子,甩碎空中的迷雾,在上空摆动诗行。诗不用笔去写,而是灵魂里迸发乍现。生活里一大堆的故事、情节、主题、风格随天才的感觉电一般穿梭,像蜘蛛无意的编织,活动活动身躯,诗网上的布局就精美绝伦,妙不可言。
“小朋友你还年轻,”他依然故我/话题转移到退役后的日子/读书、踱步、思考、看孩子/嘴里念念有词,关于春秋战国的诸子/寻找中西思想的对接点,及现代意义/这是伟大的命题,但也不如/嗷嗷待哺的孩子要紧/需要放下哲思的架子寻找粮食”。
改写线性的叙事,诗歌和小说不一样,小说东说一句西说一句读者找不到北,拘拘束束,扭扭捏捏的诗歌本身也找不到北,找不到灵感来源,诗就味同嚼蜡。传统的叙事诗、诗剧只是说话押韵,带上节奏,这样的作品就是个不自然的东西。当然意大利等西方舞台延续的歌剧也有人叫好,我们所向往的诗歌肯定不是这个模样。中国中央歌剧院、中国歌剧院剧目卖不出票去,似乎说明,歌剧不是最受欢迎的艺术形式。这从临近的专业说明,诗歌要有更自由的空间,不能把概念捆绑得不是它自己。
“他如果不生存在当代/可能会和鲁迅站在一起/可能会是萨特的好兄弟/可能会被记入哲学著作/或思想史或隐秘的诗歌史/然而现在半夜三更/他已经把我催眠/而他居然是个诗人/说出泄密的创伤//其实,我更迷恋他在海上与岸上的日子/我更关心饥饿的孩子”。
诗人与对话者的错位,诗歌的叙述在惯常的情况下都是一致的,总该是有说有听,但游离对话场的诗歌叙述开启了诗歌声响的天窗,你说你的,我想我的,说的可以在表达情景里释放形象的地位,听者的游离和眼前的事物对位地发生作用,同时又和不在场造成想象的另一空间。说的尽管说、边上的人尽管走神、听者的脑海里的世界照样活跃,三足鼎立的空间现象在一个诗作里各行其是,各自穿梭自己的领地,又在一点里诗歌的节点上汇聚,诗歌成了一个交响乐,一个各种思想的和鸣。
“所以你做帮厨来了?”/他依然故我,眼睛放光/“工作是一回事,接近刀是另一回事。”/接近刀?刀是利器,它有自己的使命//它不应该只是菜刀、肉刀或水果刀/那是什么刀?——“手术刀!/发光的,解剖人类未曾解剖的命题,/在物质与精神之上,寻找答案。”
在场,不在场,把陈氏的诗歌捆扎在两个灵魂的空间里,这就是两代人代沟的影响,诗人和另一个叙述者的生活背景、经历、注意力不同,他们都朝着自己的目标靠近,搜索信息。
新诗在叙述方式上的改造是诗人的一个重大使命,有关语言的革新问题至始至终都是作家、诗人的努力方向,作家马原的语言圈套做过尝试,但自己把自己套在了里面,最终闹个自己不知所云,孙甘露作为诗人的诗歌创新也没有大的收获就草草收场了。
90后出生的诗人在诗歌革命后的时期融入创作队伍里,吸收了足够的诗歌传统营养,与他们生活的时代构成同步写作的情态,在中国更多的政治运动和计划经济体制过后,文学和诗歌的枷锁渐次打开,诗歌在诗人固有的理论概念里已经清除的所存无几。大的世界潮流和全球共同体的文学方向让各国的文人和诗人在思想上交流,思绪飞越共有的诗歌天空,像鸟一样振翅着缤纷的艺术想象。新生代诗人在中国家庭组织结构中从被管的孩子解放或被宠到天上和获得了以个人为中心的一己世界,儿时的无拘无束、天生聪慧所带来的奇特想象都发挥了极大的作用,点燃了诗歌殿堂的烛光,诗歌的辉煌流光溢彩,个性独显,使诗歌回到了被囚禁后的葱茏田园,绽放芬芳。
、 在期许中建立诗歌意向,以人性构建诗歌的秩序
不仅是诗歌,所有文学艺术形式都应该有其自身的责任和使命,诗歌作为拥有悠久历史
生命的文学艺术,她的存在和表现同时都是以探索的态度向前发展的。中国的古诗词、中外诗歌大家、诗圣、具有天才标志的诗人都在高雅的文化殿堂楚楚站立,除以上提到的中国诗人还有外国的莎士比亚、普希金、雪莱、马雅可夫斯基等等,他们都在用诗歌表达人类的声音,表现人性的愿望归属。90后的新生代诗人不是后现代的无为和嬉皮士的象征,产生在诗人群里的发言者都是思想更先锋的创造者。他们勇敢无畏地担负起时代的命运,表现出营造新世界和新秩序的可贵的自觉。他们的意识就是诗歌里的品性与精神,是开放的、独立的、自由的表述和行为。

这是一部韩国电影。没看之前,/我以为又是纳粹在奥斯维辛集中营/敲金牙、织地毯、制作人皮灯罩,/在这里,死亡也可以批量生产。//看后我就心凉了。熔炉有没有人性
只有天知道,幸存者们在其中沉湎日久,/那种有关性的暴力层出不穷。
赵应的诗把声音作为锻造的印记,诗歌中的每一个字都是喊出来的,对丑陋刻骨的仇恨,谁把人类弄成这个模样,那些狰狞的面孔在他们出生的时候不是也幼稚可爱吗,但是,当他们长大了,他们的双手可以作用的时候,人就成了禽兽了吗。他们讲危及到什么范围,那些地方又在他们的黑手下被糟蹋了。
在一个/三面环海的半岛国家,日影与憎恨渐深,/从孩子身上割下一块血淋淋的肉喂给乌鸦,/就可以满足几个变态男人的糜烂入侵,/满足感官的胃口,以及砸向地面的贞操。//并非所有人都忠于下体,包括玉女和良人,/像我的声带坏了,却没有一个医生好心治疗。
诅咒诅咒复诅咒,这个该死的堂皇里的不公,平静周遭内的恶魔,诗人是向你开火的,没有激情哪有什么诗人,没有血性哪有什么人性。这就是诗人的誓言和锻人的场面,它在这里顶天立地,他是一个冲锋陷阵的拼死的士兵。我讨厌妥协,但很多时候,我还不得不
接受人群的猥琐和假笑,剥尽坚硬的骨骼。//像你宣称狗通人性,但那并不真正属于心灵。
卸下你精致的妆容,连同耶稣赶向大熔炉,看看那熊熊大火能重铸个什么新世界。
   90后出生的诗人精神也有狂飙的劲力,它可以卷起更大的诗界运动,而非纸面的吟唱,在今天的文学感受里它就是鼓角的震撼,它告诉我们诗歌已不是狭隘概念里的文学解释,诗是一种生命,一种思想的迸发,一个世界的存在,一个精神的乐章。
 
作者简介:朱国昌 文学博士,现供职于三亚学院人文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主持完成上海大学科研课题一项,获项目二等奖和个人二等奖;主持完成海南省社科联课题一项。出版学术专著两部:《晚清狭邪小说与都市叙述》上海大学出版社2010年12月第一版;《人性与社会空间》南方出版社2010年5月第一版。在《文艺争鸣》2002第五期、《上海大学学报》2002第六期、《学术界》2005第一期、《中国比较文学》2005第二期、《作品与争鸣》2003第二期、2005第七期、《当代文坛》2002第三期、《文学自由谈》2004第六期、《电影文学》2011年第八、第十、第十二期等核心期刊及重要期刊发表专业论文60余篇。荣获首届国务院、教育部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优秀论文并宣读论文、中国鲁迅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前身)、上海市双盲评审全优博士学位论文、2005蔡冠深万元学术奖金、2002光华奖一等奖、2005上海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并作专题演讲、上海市研究生三好学生、上海市优秀硕士毕业生、上海大学博士生十佳学术之星等多种奖项。上海市2005届哲学社会科学界著名专家学者;三亚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评审专家;海南省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海南省人学学会理事、曾任上海大学文学院研究生党总支副书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2-12 04:25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