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大鹏瞰海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诗百年,成了“四无产品”?!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14-8-9 19:46 | 只看该作者
好 转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14-8-9 20: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大鹏瞰海 于 2014-8-9 20:25 编辑


多谢抬爱!也许转载原文更好些!http://blog.sina.com.cn/s/blog_adaf5a6001014qct.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4-8-9 21:30 | 只看该作者
大鹏瞰海 发表于 2014-8-9 20:23
多谢抬爱!也许转载原文更好些!http://blog.sina.com.cn/s/blog_adaf5a6001014qct.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14-8-9 22:1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4-8-10 16:39 | 只看该作者
大鹏瞰海 发表于 2014-8-9 19:22
谢谢诗友的理解!握手!

问好,周末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14-8-10 18:33 | 只看该作者

嗯,周末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15-3-15 22:3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15-3-16 03:45 | 只看该作者
觉得大鹏兄说得很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15-3-16 08:29 | 只看该作者
无韵新诗死定了



重阳JM


   《诗刊》2002年第一期上半月刊,第13页《诗人观点》栏中,发表了严阵的题为《诗是不是真的死定了》一文。文中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诗歌作者与一名书商的对话:
    书商:“最近在忙什么?”
    作者:“我在写诗,我最近写的诗已经够出一本诗集了。”
    书商:(很快收起笑容)“哥们,你能不能写点别的?不管你写什么,小弟都给你出,就是诗,不行!”
    作者:“为什么?”
    书商:“你这人怎么这样?你难道至今还不知道,诗已经死定了!”
    上面这段对话,引发了严阵先生的一番感慨,发了一大番议论。总言之,先说了诗的困境,人们之所以说诗死定了的原因。而后大发感慨地说“诗不但死不了,而且还会更好的活着。”
    谢谢严先生为我们开启了心机,让我们知道了诗不能死和还能活的原因,让我们有了新的希望。
    不过让人不解的是,文中所说的诗,是什么诗呢?书商所说的诗是什么诗?那位作者所写的诗是什么诗?严先生所说的诗又是什么诗呢?文中一概笼统地说“诗”,让人如入迷雾中,不知所云。这里笔者不妨作一点儿猜想或诌议。
    如果文中的“诗”指的是中华传统诗词,那么,文中所说的“死与不死”都是毫无意义的。因为中华传统诗词是中华民族的国宝,当然不会死的,而且还要发扬光大。如果指的是中国新诗,那就要分清是哪一类的新诗了。中国新诗种类繁多,这里暂且大致分为有韵的和无韵的两种吧。如果指的是有韵新诗,当然不会死,因为有韵诗歌正兴旺着呢!中华新韵的兴起,促发了中国诗歌的无限生机,给人们带来了无限希望,为中国诗歌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君不见,被谱曲传唱的有节奏有韵律的新韵歌词,被唱遍了天南地北,唱红了祖国大地,唱红了歌星一大邦,唱迷了歌迷一大群……。如果指的是无韵新诗,那可就真的死定了!而且早就死定了。因为在二十世纪中期,毛泽东就已经宣判了无韵新诗的死刑:“给一百大洋也不看”。毛泽东不看,中国的老百姓更不看!这不正是众所周知的中国诗歌的落寞吗!你说,它是不是死定了!我想那位书商所说的“诗已经死定了!”就是指的那些无节奏无韵律的违背民族传统的歪诗,邪诗,非诗,伪诗吧!它当然真的死定了!这是伟大诗人毛泽东对它的宣判,这是中国人民对它的宣判,这是中华民族对它的宣判,这是人类历史对它的宣判!
   “无韵非诗”,生在十九世纪的美国,死在二十世纪的中国。尽管“无韵诗尸”早已臭在二十世纪里了,虽然现今又被搬进了二十一世纪的门槛,还会在二十一世纪里“尸臭”一阵子。但是,严先生想象的“在我们未来的生活中出现的”“排长队去购买一本新诗集的时刻”,绝不会是一本“无韵诗尸”吧!
    这里暂且不谈未来的事,就看看当前吧。在同一期的诗刊上,同时发表了严阵先生的一篇长诗《绽放的中国》。多好的内容啊!只可惜,一朵香花插在牛粪上。这不会是从西方“精神文明的垃圾桶”里“取出来的”“一串珍珠项链”吧!却怎么总还是散发着“无韵诗尸”的臭气呢?也许是“忘了把手好好洗一洗”的缘故吧?于是,我断想,在“无韵非诗”早已死定了的今天和今后,凡是丢了民族国宝的,凡是丢了诗歌节律法则的,凡是丢了诗歌生命的,凡是无节奏无韵律的,不管他怎么巧妙的花样翻新,都不外乎是“无韵诗尸”的炒作!正如这朵插在牛粪上的香花,不会因为花香而否认粪臭吧!
    再看看本期诗刊的开篇大作,被“诗人珍爱的诗”,被我们荣称为“中国诗坛泰斗”的艾青老前辈的大作《我爱这土地》。“这首诗可以说是诗人抗战初期的思想情绪、艺术个性和创作风格的最典型的代表作”,无疑也是“冲破散文与诗之形式壁垒”的,摒弃了节奏和韵律,摒弃了民族传统的代表作吧?那么,真可惜,它不是诗!它不是诗啊!伟大的“诗坛泰斗”的珍爱的诗!
    诗,是一种有节奏有韵律的文体。节奏和韵律是诗的生命,无韵不成诗!因此,对于诗,无论何人,不管他地位有多高,名望有多大,凡是没有节奏没有韵律分行写的东西,统统都不是诗!
    诗人郭沫若、巴金及艾青等等老一辈诗人的青年时期的诗,都是受西方诗风即惠特曼诗风的影响而创作的,它摒弃了中国诗的有节奏有韵律的概念界定而任意自由。正如彭金山先生在《形式建设——一个重新提起的话题》一文(见同期《诗刊》第61页)中所说:“他(郭沫若)的诗正是以个性解放的内容和惠特曼式的自由形式开创了一代诗风”。然而,这一代诗风的后果,在摒弃了传统形式的同时,把节奏和韵律也摒弃得精光,彻底地背叛了民族,导致了中国无韵非诗的泛滥,这也是他(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吧!请问健在的,最新连任中国作协主席的巴金老前辈,你能向中国的青少年,向我们的子孙后代喊一声:“没有节奏没有韵律分行写的文字就是诗”吗?我想,巴金老前辈如果真的喊得出这句话,那么,可怜的田人先生(《城里的农夫》作者,见同期《诗刊》第33页)即便“用尽毕生”也难“写出一首让人们记得住的诗” !还是认真思考一下彭金山先生所说的:“今天,则需要从我们民族语言自身求得形式上的突破”吧!
                                                              2002.1.16
首发2002年1月《新韵》总18期。

无韵新诗早已死在二十世纪,却还在二十一世纪里发臭!还在毒害着广大青少年下一代!无韵诗痞们不但有罪,且已走上了反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15-3-16 10:39 | 只看该作者
楼主的论叙我不同意,新诗的四无我只能说楼主没有读到过,不能判断并下结论说没有。新诗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的确有些人走偏了,走错了,甚至反其道而行之。但是我们不能一棍子全打到了,这里举几个例子证明一下:
一:韵味
古人写诗,是讲究“韵味”的,所谓“味在咸酸之外”,所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所谓“味之者无极”......
        当代的某些论者在批评新诗时,动辄祭起什么“不深刻”,什么“缺乏时代感”之类的法宝来,拉大旗作虎皮,貌似明白,实为冥顽!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有何“深刻”?“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有何“时代感”?然而,传颂千古!
        所以说,当代新诗的症结并不在此。它们的问题在于:太没有“嚼头儿”了!现在的诗不是太“晦涩”,而是太“粗浅”了(注意,不是“肤浅”!)
这是你的观点,那么来看这首诗:(这里隐去作者的名字)
思念

我不会喝酒
因此清醒到青天上
明月时时有
如同我的散步
步步踩到思念
痛得我没法讲
只好偷偷辨别着家的方向
看大地与蓝天
越远越相连
                         2013.7.27
如果以你的标准,我想这首诗完全符合新诗韵味的要求。
二:佳句
整首诗不行,有几个像样的句子总可以吧?然而可惜,也没有!过去,“有句无篇”是一个恶谥;如今,连这样的诗也少见了。你的原文。看下面的诗:
余光中

总之不在眼睛的正前方
在眼眶的最最角落里
一些黝黑的背影
微笑着向天
流着很不起眼的汗水
在一阵阵弄不清名字的狂潮中
倔强的行走
不去计较春夏秋冬里的风霜雪雨
是否变幻得太快
当繁华一天天长大的时候
有谁注意到余光中的角落
虽看不见灿烂
却站成最坚强的基堤
扛着泛滥的流水一直向东
                          2009.6
说到佳句,我想各人有个人的理解,所以我认为上面这首诗是可以达到佳句的标准的。

三:节奏
诗,当然“不能侧重音乐”,否则很容易买椟还珠。但“音乐的成分”却是不能,也不该去掉的。一首诗,可以不押韵,但内在的韵律还应该是有的。
       我绝不反对散文化的诗(并且自己也写),但我要说,口语诗更难写,散文化的诗更难写!所谓“明白如话”,可谓见道之言。

        古人作画、写文章,讲究“气韵”。朱光潜先生专门写过《散文的声音节奏》。王小波也说:“文字是用来读,用来听,不是用来看的——要看不如去看小人书。不懂这一点,就只能写出充满噪声的文字垃圾。思想、语言、文字是一体的,假如念起来乱糟糟,意思也不会好——这是最简单的真理......”——人家王小波,可是写小说的!

        另外,要说的是,“散文化”并不是诗的唯一写法。守旧的人认为,不押韵的不是诗;而现在的先锋们则似乎以为,一押韵,就不是诗了也。原文。再来看这首诗:

86    劳动者之歌

那怕生存在小小的缝隙里
有什么关系呢
我一直向底层走
那有什么关系呢
没人知道我的样貌
让方就方 让圆就圆
让我东流
我绝不回头去寻找岁月的伤口
唾骂 藐视和毒素都能化为乌有
是的 我就这样四处漂流
在乾坤日夜翻滚的过程里
静赏春风戏百花
笑看秋月照无眠
                                2010
这首诗没有节奏吗?回答是肯定的,有。那么它是新诗吗?回答也是肯定的,是。那么大鹏瞰海先生是否看过这样的诗呢?而先生所说的第四个问题“个性”。我以为就是风格。那不是一朝一夕能有的,是有很多因素交汇而成,需要长时间的执着,包括学习,思索,练习,经历,各人的悟性,思想及性格的形成都有关系。当然,有这种人出现,毕竟是少数,我们不可强求。但朋友切不可以点带面,将所有人都否定。
问好,愉快交流。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5-31 23:47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