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禽走兽”的妙解 ——韩庆成《鸟》
鸟
● 韩庆成
午后,它们在窗台上聊天
每次拉开窗
它们就倏在飞到
对面的树枝上
我打量它们
它们也回头看我
我眼里它们是飞禽
它们眼里我们是走兽
这首诗呈现的是一个极为平常的生活景像。 一群鸟停歇在窗台上,当主人打开窗户时,这群鸟就飞走了,落在对面树枝上。 但在这个平常的生活景像中,作者用了一个特写镜头—— 人与鸟的相互打量。 在这种相互打量中,产生了让人惊讶的地方。 本来是主人打量鸟,同时,鸟也打量人。这里的主要角色是“人”与“鸟”。 关键是,作者在这个“人”与“鸟”的相互打量中,把“人”和“鸟“分别用”飞禽“与”走兽“进行替代。此举同时也是对成语”飞禽走兽“的巧妙拆分,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诗意由此产生,使得本诗的高度直线上升。 在这种替换中,很容易让人接受,鸟,当然是“飞禽“!问题是,“人“可以被称为“走兽“吗? 显然不能,人毕竟是高级动物,只有马、牛、羊,猪、狗、驴,狼,狐狸等才称为“走兽”。 但是,人,也有时被称为走兽,当人类中的某些人,干了不是人干的事,就被骂作“走兽”,等同的骂法就是“衣冠禽兽”。 显然,本诗,是通过自嘲,达到鞭挞人类中某些人的非人类行为。 本诗,真正体现了诗歌是语言的艺术。
2014.8.28 长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