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和人民文学出版社联合主办的“戈麦诗歌研讨会暨《戈麦的诗》出版发布会”,于2012年6月8日在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会议室举行。研讨会由诗人、诗评家西渡和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张桃洲教授共同主持,在京诗人、诗评家宋琳、清平、敬文东、姜涛、冷霜、周瓒、张洁宇、陈建祖、秦晓宇、周伟驰、席亚兵、陈均、王东东、张光昕、王晓、陈家坪,及戈麦生前好友、同事陈朝阳、晓钟等20余人与会,戈麦的大哥褚福运也专程从哈尔滨赶来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戈麦,本名褚福军,1967年8月8日生于黑龙江省萝北县宝泉岭农场,198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89年毕业后到《中国文学》杂志社任编辑,1991年9月24日自沉于京郊万泉河。刚刚出版的《戈麦的诗》系人民文学出版社“蓝星诗库”之一种,是诗人西渡继《骆一禾的诗》之后编选完成的另一位当代重要诗人的诗选集,也是他编选的第三部戈麦的诗集,前二部是漓江出版社1993年出版的《彗星——戈麦诗集》、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出版的《戈麦诗全编》。
研讨会上,褚福运先生和其他与会者深情地回忆了戈麦生前求学和工作中的点滴细节,探讨了戈麦诗歌的成就和特点。与会者认为,戈麦具有无可比拟的诗歌才华,他在短短四年的写作生涯里创作了不少优秀诗作,令人惊叹;戈麦的诗表达了1990年代初中国知识分子内心的悲剧性冲突,体现了中国当代社会文化转型时期的某些侧面,对经历过那个特别时期的人们无疑将产生极大的震撼力和感染力;戈麦不仅通过他的诗,也通过他的生与死维护了心灵的尊严和高贵,他的诗呈现出同这一心灵相一致的崇高与庄严的风格,代表了海子之后中国当代诗歌写作的一个新的高度。
正如张桃洲教授在研讨会总结发言中指出的,虽然戈麦的诗歌近年来引起了一些零星的关注甚至喜爱,但相关研究远未充分展开,他希望以《戈麦的诗》的出版和此次研讨会为契机,提请更多人投身到对戈麦这位独特诗人的深入研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