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西木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西木论诗】西木:诗歌,是我身上的铁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4-11-4 12:01 | 只看该作者
芝麻 发表于 2014-10-8 16:11
《病孩》摘要:
“十二月,有老人/宽宥和慈爱/圣诞,耶和华/我用消瘦的面鬓/努力助长精神和力量//但信仰/ ...

细心之人,请有时间批评,如能有语言文字,更好不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5 10:31 | 只看该作者
看山望水 发表于 2014-10-11 12:13
从现代派以来,社会病了,人病了,乃至上帝(宗教)病了就饱受质疑,也成为现当代文学通用思想。如果说在四 ...

      是的,诗歌的意义首先来自于美学,它以形式的方式承载内容,这一切都体现为语言。它最需要被理解的首先也是语言。帕斯曾定义:“语言就是对诗人的最高统治。”没错,只有“先”进入语言,才可能进入诗歌。在这个意义上,诗语公共性的前提应该是私密的自足。
      约瑟夫·布罗茨基高度肯定诗人对语言自足性的依赖,它几乎决定诗人的全部成就:“通常所谓缪斯的声音,其实是语言的指令;不是语言凑巧成为他的手段,相反,他是语言赖以继续生存的工具。……是一种与语言直接接触的感受,或者说得更确切一些,是一种立即依赖语言,依赖用语言表述、写作、完成的一切感受。”
      不过,对于诗语过度依赖的倾向,也隐藏着符号的虚假性,所以同时温习一下罗兰·巴特在《零度写作》中的提醒也是必要的:如果诗歌仅仅依赖语言与形式,势必加剧“语言自足体的暴力”,会“排斥一切伦理意义”。伦理的意义隐含着语言与社会、现实的契约牵连。对于那些铺张的纯语言盛宴,人们开始反思了——
     那你说说:诗歌的美怎样来构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4-11-25 11:06 | 只看该作者
西木 发表于 2014-11-25 10:31
是的,诗歌的意义首先来自于美学,它以形式的方式承载内容,这一切都体现为语言。它最需要被理解的 ...

这段话挺有趣,涉及了根本问题。不过诗人的话语并非论文,全而严谨,容易产生歧义理解。比如前面帕斯和布罗茨基强调语言对诗人的重要性,只是强调,并没有排斥后面“伦理的意义隐含着语言与社会、现实的契约牵连”,在两位诗人的作品(实证)中也可找到充足证据,否则他们作为诗人就不能成其大。其实应该反思的是那些偏执一端的一般诗歌作者,简单化地对待诗歌,非此即彼的一元思维模式。不懂得也不愿接受“各方面都重要,虽然有以尤其重要方式阐述不同方面的重要性”,这也就决定其成不了大诗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5 15:21 | 只看该作者
           那当然,我也主张“伦理的意义隐含着语言与社会、现实的契约牵连”的看法,那必然离不开对现实社会处境的牵连,而先生主张“深度思考已将反思和批评探究到某种深远度,这种思想不足以支撑诗的文学艺术价值”的一元化思维,否定现代诗歌的反思性与批判性,单纯主张从诗歌语言的创造上追求美学的原理,我还是觉得有些偏薄。
      再则,为何非要以“大诗人”为标杆来展开讨论呢?一个人如果刻意想成为大诗人,那他连小诗人都成不了。我可能只是一个诗歌的信仰者,还根本不是一位诗人,从我对诗歌的摸索中,诗以语言为上,这只是躯壳的美,内在的美必然与社会现实牵连。我也最反感,认为触及了社会现实,就是对社会的批评和反叛的评断,这其实是我们的文学评判价值出了问题。诗歌究竟为了什么?我可能更多倾向于荣格的“集体无意识”论,它只是集体的、无意识的、不自觉的一种行为和精神的启迪和总和,是“先看到了”,不是叫人们“怎么做”?诗歌能有那么大的社会功能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5 15:28 | 只看该作者
看山望水 发表于 2014-11-25 11:06
这段话挺有趣,涉及了根本问题。不过诗人的话语并非论文,全而严谨,容易产生歧义理解。比如前面帕斯和布 ...

再则,先生批评的对,说“其实应该反思的是那些偏执一端的一般诗歌作者,简单化地对待诗歌,非此即彼的一元思维模式。不懂得也不愿接受“各方面都重要,虽然有以尤其重要方式阐述不同方面的重要性”,这也就决定其成不了大诗人。”——先生的“一元化”思维,正好犯的就是你自己说的这种毛病,你认为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14-11-26 10:42 | 只看该作者
西木 发表于 2014-11-25 15:28
再则,先生批评的对,说“其实应该反思的是那些偏执一端的一般诗歌作者,简单化地对待诗歌,非此即彼的一 ...

果真想明理,而非逞口舌之强,尚可交流。明心知理是万学之本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6 11:43 | 只看该作者
看山望水 发表于 2014-11-26 10:42
果真想明理,而非逞口舌之强,尚可交流。明心知理是万学之本道。

实则,为学术,没有必要逞口舌之强,且文无定法,谁有谁的主张,也不可能以己之观点来改变他人之观点,但交流和争辩,必然带来无尽的受益和启迪,以补己之短,这才是最重要的。如要抓人之短,甚至曲解和攻击,这就是治学的襟怀问题,学养和襟怀应该是成正比的。我常常为那些为此而丧失修为大吵大闹,甚至攻击人身的学者,那是一种悲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14-11-27 11:12 | 只看该作者
西木 发表于 2014-11-26 11:43
实则,为学术,没有必要逞口舌之强,且文无定法,谁有谁的主张,也不可能以己之观点来改变他人之观点,但 ...

如果在异见上看出人身攻击,而不是澄明诗理念,这种交流就没必要进行了。实际是各种赞扬已经够多了,让大家觉得很受用、很有用。这也是一直以来我感到悲哀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楼主| 发表于 2015-2-1 01:17 | 只看该作者
看山望水 发表于 2014-11-27 11:12
如果在异见上看出人身攻击,而不是澄明诗理念,这种交流就没必要进行了。实际是各种赞扬已经够多了,让大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15-2-1 04:40 | 只看该作者
诗作和那篇感言很棒,这线上的交流更有意义。问好西木。

诗歌本质上是个体的,是精神性个体,而不是以物欲为中心的物质性个体。物质性个体够不上真正意义的个体,它与周围的物质世界是一体不可分的,息息相关,一样千疮百孔,一同走向衰败。认识不到精神性个体,任何诗歌形式,不管0度100度,都只能是社会上浮光掠影支离破碎的一些语言现象。

中国社会是个巨大的精神病人,它的精神创伤和根本缺陷,从来都没有获得过好好的医治和纠正,无论是衣衫褴褛还是光鲜的时候,从来没有。如果在这样的社会,每一份个体都随波逐流,那还有什么诗歌好说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24 19:47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