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评论篇 . 评论类I:(评文类20)QQ改诗◆蕙风•黄昏•回乡路
QQ改诗◆蕙风&雅蝶儿
刀小蜻★
蕙风.雅蝶儿.阳光造梦…这种华丽辞藻,若只是堆砌,未重新组合出意象,诗意流於空泛矣
◆《和我相拥》。by:耶林普提的诗人
……………………………………
在梦裏,你和我
相拥,你躺在我怀中
造梦,梦裏阳光
暖意融融
蕙风,雅蝶儿,草丛
你和我相拥
睡在我甜美的梦
蜻◆这诗用了不少古风华丽辞藻,如:
「蕙风.雅蝶儿.草丛.阳光.造梦.暖融融」
可惜只是随意堆砌,未能组合成意象,
初写诗,毛病都在堆砌,无法巧妙重组,
我用你同样材料,重新组合意象,给你参考看看吧。
《蕙风歌》
…………………………
蕙风轻踩千古草浪而来
雅蝶儿撞翻了唐朝贵妃妆台
度娘的,我的白天是多麼李白
阳光造梦,梦是暖融融的牛奶
草丛伸个懒腰,静待小雨青睐
蜻◆本想多写些说明文字,后来想想,
我立马瞎编的诗例都出来了,你参照下
应能体会出新诗的意象如何经营。
因此就不再详细解说技法了。
原句的「蕙风.雅蝶儿.草丛.阳光.造梦.暖融融」
我皆重新炼句过,且加了韵脚。
新诗不必硬押韵,我这是顺手乱押的,
你不必看韵,看我意象使用即可。
刀小蜻★
QQ改诗◆孤独是我黄昏后的妻
《孤独》。by:孤灯道者
……………………………
孤独他是墙/放进风声/拦著风
孤独他是纸/写著思念/听不见
孤独他是灯/只见了影/不见我
我於傍晚与他/结识
又在晨曦/分离
蜻◆这诗写得不错,但有些冗字,句法也可再凝炼些
原诗意象虽好,但不够惊奇新意
我帮你修下,重新分行断句,你参照看看
蜻改◆「孤独」。
……………………………
孤独是墙/挡住风声在外头嘶喊
孤独是纸/拥著相思皱成一团
孤独是灯/记了影子,忘了身子
孤独是我黄昏后的妻
夜里相依,天亮后分离
淡◆改后得好,尾句尤其好
椭圆狠爱你◆「后」字,能删吗?
蜻◆「后」不能删,「黄昏后」下句承接「夜里」意象
灯灯原句结句就很出彩,但意象不够鲜活新奇
椭圆◆我是指末句删「后」改为「夜裏相依,天明分离 」
纾林◆此处不删为佳。否则音节卡得太死。
蜻◆纾林的考量和我当初想法同,
若末句4字对4字,音节太紧
但这是两种不同音节美感
诗里有些冗字,看似无用,其实是造成音节
楚辞里一堆「兮」来「兮」去,都是冗字,可不能拿掉
否则音节就少了舒缓吟沉的音节美了
纾林◆但是「后」字重出,确实也不太适当。
蜻◆可改「后」为「时」,夜里相依,天亮「时」分离
世上无忧◆改「前」字呢?「天亮前分离」
蜻(◆不能用「天亮前」
因为人会孤独,是因为夜里无人,才生孤独感
天亮后,该上学的上学,该上班的上班
一堆同学,同事,人声鼎沸,热闹了,孤独自然不见了
纾林◆改「才」呢? 「夜里相依,天亮才分离」
蜻◆「才」分离,不好。因为结句句法凝炼,接近文言
「夜里相依」这文言后接白话「才」,不协调
文言句法里,尽量别掺进白话语法
这就如同绘画「基本色调」
若主色调=冷色调,添加太多明艳色彩,就不协调
无忧◆师父改得固然很好,很老辣,很成熟;可惜两点,
一破了原诗青涩之感,二放进风声拦著风,
这种很俏皮的主观拟人的氛围,在改版裏看不见了
蜻◆无忧,这没办法,立马改诗,难免依自己习性风格
纾林◆改旧体诗,重在意境,因为框架固定,手法有限。
改新诗,重在技法。因为情感活泛,体裁太灵活。
刀小蜻★
◆QQ改诗《回乡路上》
《回乡路上》。by:橙剂之吻
……………………
一抹残照
半波碧江
乱鸟穿斜阳
一杆渔钓
几串乡音
阳关看著将近
偏被隔家酒香醉翻在地
蜻の精简+重新分行◆
…………………………
一抹残照,半波碧江
乱鸟穿斜阳
一杆渔钓,几串乡音
阳关将近,偏被隔家酒香醉翻
蜻◆橙,你知我为何将你原诗一段体7行,重新切割为二2段体4行?
一段体,一堆字海挤在一起,看不出层次,看不出结构
当你分2段,精简为4行时,就看出结构了
你仔细看下我重新分段的,砍些冗字是因为……
原诗7行,切成2段式时,多出一行蛇足
若是让它单独成段(第3段),则显得太单薄
若是并於第2段,则前段2行,后段3行,你原诗词组对比工整
如此2段并置时,就显得很不协调
这个结构问题,当你是1段体时,看不出来
切割之后,层次分明,就看出问题点了
无忧◆原诗,尾句冗长
橙剂之吻◆嗯
蜻◆不要小看「分段」和「标题」
它是你自我检视诗作成败,很重要的指标
有分节分段,对作者对读者,都较易掌握结构
结构章法,如同人体骨架,撑起全身血肉(内涵)
能看清结构,就能看清全貌
而标题,则是检视是否「失焦」的最重要指标
若是懒得下题,没事学古人动辄无题,养成坏习惯之后
你写的无题诗,往往无焦点,全诗散如碎砂
◆◆◆
蜻◆这诗全以古风意象串起,乍看颇有古典诗味
然细看,多是前人用过的陈词,所以须设法破掉
我立马瞎编个,帮你破个字,爆个诗眼。你参考下
原句◆「乱鸟(穿)斜阳」
蜻改◆「乱鸟(织)斜阳」
蜻◆动词「织」字一出,鸟(嘴)喻为针,乱针织绣出斜阳图案
此时无须更进一步说明,天空已自然被暗喻为画布了
橙剂之吻◆确实比「穿」要好
蜻◆原动词「穿」是传统思考,鸟当然是「穿梭」飞翔
正因为大家都会这样写+这样写,so这写法老套陈旧了
橙剂之吻◆这也算破旧立新的价值和必要了
蜻◆你原诗唯一亮点,在於「几串乡音」这4字
因为你「量词」破掉传统正常思考了,
一般散文写法一定写成「几句乡音」
几句,几串…都属於计算数量的「量词」
「量词」用得好,能破掉传统直线思考,迸出新意
修辞学里,有些章节,是专门讲「量词」的
由此可见「量词」在修辞上的地位不轻啊。
蜻◆我自己也常用「量词」来破掉散文,转为诗句
我随手瞎编个吧,刺激下久未动脑的灵感
……………………………………
◆饮一杯水色山光,我一杆雨笔在窗前写下千首14行
◆◆◆
再来破你的诗,
「一杆渔钓,几串乡音」这句虽已成诗,但不够好
原句◆一杆渔钓,几串乡音。
蜻改◆一杆闲情,几篓乡音。
蜻◆这是蒙太奇手法。逻辑跳跃+联想切断
原句「一杆」已含「渔竿+渔钓」之联想,不必再明说
「一杆」之后跳过「渔钓」过程,直切结局「闲情」
这就是电影蒙太奇手法
原句「几串乡意」量词「串」不如改「篓」好,为何?
「几串乡音」只能把乡音实体化串起,本质仍是乡音,再无其他指涉,
虽有诗意,意象仍单薄了些
改成「几篓乡音」=压缩意象,整个意象浓缩一起
蜻◆前方有钓竿,此处「篓」装的自然是钓上来的鱼
如果直写「几篓鲜鱼」=直白散文。
你原句「几串乡音」=简单意象诗句
我改「几篓乡音」=几篓鲜鱼+几篓乡音……
意象压缩后,就变得更繁复浓密了
蜻◆「阳关将近,偏被隔家酒香醉翻 」这句不妥
「阳关将近」这词很怪,「阳关」通常指 送别
诗题「归乡路上」,用「阳关将近」=离题,且反主题
「阳关」已是古风词汇里俗定成俗「送别」指代
归乡之作,却用「阳关将近」显然是自打嘴巴……
原句◆阳关将近,偏被隔家酒香醉翻
蜻改◆童年已近,邻家酒香飘来岁月惊心
现将改过的,重新整合。
《归乡路上》
………………………………
一抹残照,半波碧江
乱鸟织斜阳
一杆闲情,几篓乡音
童年已近,邻家酒香飘来岁月惊心
蜻◆听到「几篓乡音」当然是到故乡地盘上了
所以下句接「童年已近」
刀小蜻◆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须毛衰……
这种感慨,古今都相同的
久游在外,难得返乡一次,也会有近似感觉
这感觉就是看到儿时景物「童年已近」感慨「岁月惊心」
达莫西洛★
几首各有长处 所该也是师傅一贯风格
原诗虽青涩浅白却使初学者可懂
师傅的深意我是懂得 意象至上 这是原诗所欠缺的
几乎每首都有描白 而师傅说过 意象堆叠是每句都必须的
所以我理解 我知道很多人会说 师傅改的可能和原意不符
但是这意象 确实需要功力 这是我所看到的 我不能因为这是我师傅 就顺着他说
但是 风格很明显 陆和湾的区别
这个理解和接受不是一朝一夕的 毕竟我们差了30年
都不错 至少读起来 每一篇我读完 都很享受 淡淡的小情丝
达莫西洛★
一抹残照,半波碧江 一影残照 半盏碧江
乱鸟穿斜阳 乱鸟送斜阳
一杆渔钓,几串乡音
阳关将近,偏被隔家酒香醉翻 阳关忽近 却醉山间酒香
达莫西洛★
在梦裏,你和我
相拥,
你躺在我怀中
造梦,
蕙风,雅蝶儿,草丛
都裹着阳光 暖意融融
你和我相拥
睡在我甜美的梦
达莫西洛★
孤独他是墙/放进风声(叹息)/拦著风
孤独他是纸/写著思念/听不见(挡着疼)
孤独他是灯/只见了影/不见我 (不见曾经)
我於傍晚与他/结识
又在晨曦/分离 (分离 晨曦催促黎明)
沐风儿CKY★
大召唤果然名不虚传--还有我这个水货--
冥箬★
这次这个真心长 我也有段时间没来贴吧了 最近无聊到失去了生活的目标
椭圆狠爱你★
在梦裏,你和我
相拥,
你躺在我怀中
造【织】梦,
蕙风,雅蝶儿,草丛
都裹着阳光 暖意融融
你和我相拥
睡在我甜美的梦
阎奈何★
刚刚在工作 嗯 已经看完了~我觉得我也该想个方式让我 的现代诗精简些 要不然太长 就更象散文诗多些了
野猪哼哼3★
这个,那个,第一首篇副太短,意想还有点多,我感觉好像太挤了
淡丨忘灬★
这个是集合装么O(∩_∩)O~我也改一个来看看
一抹残照,半波碧江
乱鸟织斜阳
——
一杆乡音,半盏闲情
散步满院酒香
惊了隔壁家昏睡的灯
(→_→韵没了哎)
野猪哼哼3★
第二首,有点像臧克家的《有的人,记念鲁迅有感》,不过好想缺点什么,什么呢?
刀祖,哦我上次问你的问题你还没说呢,
诗如咒★
【这次纯来当看客。。。。
童年已近,邻家酒香飘来岁月惊心
这句喜欢】
凌灬川★
在梦里,你和我
相拥,你就躺在我怀里
织梦
——
摘一缕蕙风,穿线
捕一簇草丛,引针
在阳光色的布上
点开一朵朵雅蝶,暖暖的
呼吸,牵着我的嘴角,上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