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1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论坛园地] 热烈欢迎诗人陈树照加盟中国云诗歌联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6-14 22: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陈树照:1964年2月5日生于河南光山县。85年开始在《诗刊》、《人民文学》、《星星》、《北方文学》等报刊发表作品。有作品选入《中国诗歌年鉴》、《感动大学生100首诗歌》、《天下阅读---中小学生课外读物》、《中国诗典》、《2008最适合中学生阅读诗歌年选》等几十种版本。出版诗集《梦在江南》、《露水打湿的村庄》等。2005年参加第21届青春诗会,现居黑龙江佳木斯市。 ) c3 Q; G  V/ x9 P% @6 J2 R8 @
《 真情的力量感人至深 》
( \7 `. ~9 i) l* Y5 k9 A9 F
         ——简评青年诗人陈树照的诗歌( B* _5 Q5 H' K
   杨新涯  洋 滔
3 L& D2 K- b/ [) r$ k- b$ l
# \$ X2 y8 O# e    陈树照作为一个国家“税官”,在诗坛上的名气不是很大,但名气不大不一定写不出好诗,名气大的人诗不一定就写得很好。《诗刊》很注意发现民间诗歌创作实力很强的青年诗人,陈树照就是在一千多竞争者中入选2005年第21届全国“青春诗会”的,同年12期《诗刊》作为青春诗会专号的“压卷”之作隆重推出他的组诗《让我泪流满面的地方》,一共9首,读后很让人震撼。: B7 s% k4 P  d" P/ c) q

  F: M& r2 n! Z" D   陈树照说:“守住自己的泥土。”(见《诗刊》2005年12期上半月刊,以下引文同)这个泥土,就是诗人的生活,就是诗人的人生经历。陈树照从个人命运出发,介入当下生活,关注身边事件,在场感非常强烈。他用诗歌记录自己的生活,对日常的现实的个别现象和细节着力描写,追求事物的外在和内在的真实,苍凉刻骨,有着最为真实感人的生命疼痛,在他的作品中,我们读到了人的心声。难怪,著名诗人大解每读一次陈树照写他嫂子的诗都眼含泪水,感叹“真情的力量感人至深”,说他的诗控制得当,显示了诗人对语言的驾驭能力。“玫瑰在枯萎  那凋零的瞬间/和我的目光碰在一起/我似乎听见了   落花的呻吟  听见药水在嫂子的体内和癌细胞的厮杀/……嫂子的病情  随病志的增厚而加重//”(《探望病危中的嫂子》)“嫂子静静地走了/这个来我家我才三岁  父母早逝/把我抚养成人的女人/这个不让自己和孩子吃  让我吃饱/送我上学  给我背书包的女人/静静地走了   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没让我回去见她最后一面/留在人世最后一句:/‘让老三   在外面好好干’/也就是带着这句贯穿她一生的叮咛/静静地走了    再也不能对我生气/流泪或者说些什么了   再也不能站在村口/等我探家回来或送我出远门了/我只能用她抚养大的身躯   /面对家乡/长跪不起……//”(《那是我经常下跪的地方》)陈树照真实记录了自己和嫂子的一种生命状态,倾注了自己的满腔激情,既描写血泪人生,又表现人间温情,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和深刻的哲理思想,字里行间无不给人以灵魂的震颤,使我们既看到苦难,也看到希望,既体味到别情的绞痛,又饱尝到人与人之间温馨的真情。这种诗气势磅礴,开阔刚强,冲击力大,容易勾起人们对诸多亲情友情的联想和反思,一扫当下诗歌的萎靡之气,对一些诗人技术主义写作倾向是一种无声的反拨,也是对当前《星星》等一些诗歌刊物提倡的诗歌回到“非常现实”的土地上来的最好实践。: F- K+ |. {6 a2 N8 S& Y. `3 k
$ c0 T- E4 z# Y+ D* I9 m3 @
    当代人的内心需要安顿和平息,也就是说,需要合适的事物来引发感情,物我同一,构成意境。读者通过诗歌能够到达这种境界,哪怕在某一点上接通作者,从诗中感悟到一些忧伤,一些幸福。“诗无达诂”,说的就是人心灵的深度、事物的深度、语言的深度是不可测量的。陈树照的诗就是从心灵出发,在生活常态中直指现实,自然而然地生长出来的,直接,清晰,准确,有力量,但力量不是用夸张、喷薄、充沛、雕琢的句子写出来的,而是把它们深深隐藏在背后,把空间留给读者去想像,在不经意的“陷阱”里让读者“陷入”进去,觉得一首好诗就在眼前。“一进村口  ……就能听见父亲挑谷过桥的脚步/和那一年四季风雨不误的咳嗽/……一次逃学   给我的暴打/至今还痛   还留着伤痕/他怕我和弟弟娶不上媳妇/哥哥姐姐住不上新房子/母亲的老寒腿过不了冬/这些他都怕  怕得失眠  怕之入骨/怕病虫害  怕无米下锅/甚至怕小侄子的书包破旧了/但他不怕自己的咳嗽/……看秋风一天天加速/他的咳嗽也在加速……//”(陈树照《父亲活着》)作者呈现出父亲一生多桀的命运和无休无止的牵挂以及无视自己疾苦的崇高形象,我们在普遍之中顿生惊奇,这首诗与生活平行但又提升了生命的艺术,让我们始终感受到诗歌独特的苍凉气息,这个气息是如此撕心裂肺,呼天抢地,这正是陈树照诗歌的魅力所在。一般诗人往往为经营诗歌意象或追求诗歌意味而过多地进行语言装饰,把读者麻醉在语言表象的盛宴中,迷失了自身。陈树照诗歌则相反,既有优美的抒情,又有思考的深度,能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出神奇的想像和生命的本真,显现真善美的道德归宿。# @. H# k/ J3 Q) k$ C0 f# g# d3 H

6 J- u! z1 n" u0 m8 R  f, O. o  “真情的力量感人至深”,陈树照的诗之所以能够吸引人,感动人,是因为他有自己切身的感受,更重要的是他诗歌语言的修养和驾驭语言的高超能力,诗评家蒋登科说:“我们在艺术上比较注重内蕴,注重表达人的性灵,注重整体性……个人话语是在民族话语、时代话语的基础上体现诗人的艺术创造、艺术个性的话语方式,体现诗人的创造精神。”正如蒋登科所说,陈树照诗歌有自己独特的个人话语,体现着诗人独特的创造精神、独特的艺术个性。陈树照还年轻,如日中天,诗兴正浓,希望他不要辜负读者的期望,努力“守住自己的泥土”,把诗写得更好更深更美一些。* a! _, i6 z7 [$ D
6 l& Y5 I/ d& Y4 d+ ]

8 E8 z+ a$ C  O8 V" M1 ]( S
& n" _+ Y  |6 q) w
; w3 Q/ |" L6 ]$ a- I, }7 ?' G8 e% P! g- X& y5 |$ D* \/ N4 |
9 i, K; h6 ?* L7 h

3 Q- a+ Z# @" d. E/ [. r9 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2-6-15 08:08 | 只看该作者
乡土诗,不是登不了大雅之堂的。守住泥土,翻掘泥土,让她散发出气息,发出声响。群友多努力,加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6-15 08:13 | 只看该作者
当代人的内心需要安顿和平息,也就是说,需要合适的事物来引发感情,物我同一,构成意境。读者通过诗歌能够到达这种境界,哪怕在某一点上接通作者,从诗中感悟到一些忧伤,一些幸福。“诗无达诂”,说的就是人心灵的深度、事物的深度、语言的深度是不可测量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1-26 01:24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