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81|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纵横在诗歌草原上的天马萧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9 16: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纵横在诗歌草原上的天马萧萧
2014-10-29 来源:法治周末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末期,全国各地数以千万计的中学生诗歌爱好者遥相呼应,在校园内外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影响深远的中学生校园诗歌运动。

  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校园诗人们,凭借自己对诗歌的热爱和创作才华,狂热、虔诚地创作诗歌、组织社团、创办报刊、印发诗集、举办诗赛、结交诗友,以排山倒海之势在成年诗人遍地的中国诗坛,抢占了属于中学生校园诗人们的一席之地,在中国当代诗歌史上写下了灿烂、辉煌的篇章,形成了一种空前绝后的“八十年代中学生校园诗歌运动”现象。

  今日,我们选择数十位当时的校园诗人代表,陆续刊发他们的故事、回忆、近况,追忆他们当年发起和参与的这场校园诗歌运动往事,缅怀属于他们及中国诗坛独家记忆的那段“青葱岁月”,见证那场诗歌运动的发展以及对他们自身和中国诗坛的影响。

  法治周末特约撰稿 姜红伟
  在兰州军区大院内,担任《西北军事文学》主编的马萧萧可是一个大忙人。除了忙于繁重的编务工作,他还忙着做很多“副业”。

  10月25日,在电话的那头,马萧萧依然操着那浓重的湖南口音告诉法治周末,工作之外,他目前正在修改、增补他那部已经出版的史诗《中国地名手记》。另外,他还像以前那样,忙着玩石头、画水墨、研究周易、测字。

  马萧萧的“诗(石)情画意(易)”

  今年45岁的马萧萧是湖南隆回人,一米七五的个头,五官棱角分明,气宇轩昂。

  马萧萧收藏奇石已有20多年了,家里的宝贝数不胜数,其中他最珍爱的石头是一块名为《毛主席在北戴河》的奇石。

  有一年冬天,马萧萧在兰州隍庙古玩市场寻宝时,一位女摊主向他一块块推荐自己捡来的宝贝。他不经意间发现,其中一块石头上凸现出一个酷似毛主席的形象,甚是喜欢,便紧握手中,准备还价。没想到,女摊主竟未发现这块石头的奥秘,把它当成了一块处理品,以区区三元的价格卖给了他。

  这块黄河奇石大约形成于5亿年前,棕红色的石底衬托出白色石英石的人物形象,惟妙惟肖。更令人叫绝的是,在毛主席的胸部,以棕红色的画面,清晰地形成了延河水、宝塔山的叠影。有一位收藏家获悉马萧萧入手这块奇石后,欲以十几万元将其买走,马萧萧坚定地拒绝了。

  诗画同源。马萧萧爱诗也爱画。他最喜欢的一幅自作的画作是《童年的逗号》。某日深夜,一股浓浓的画意涌上心头。于是,他挥毫泼墨,画了一幅水墨。画中,一群小蝌蚪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充满了童真童趣。

  目前,马萧萧创作的水墨画已达数百幅,他的润格已达每平尺上万元,而且行情还在继续看涨。“我准备举办自己的水墨画展。”他告诉法治周末。

  马萧萧研究《周易》也多年,尤其注重研究名称文化。这些年,不少企业老板、明星及普通百姓纷纷找他取名。在给别人测字的同时,他还不忘给自己测字:“马萧萧,姓马,马是吃草的,吃哪个草呢?当然是甘肃的草,你看我的‘萧’字,是不是有个草字头?草字头下面是不是有个甘肃的‘肃’字?两个‘肃’字,注定我要来甘肃两次。我曾经有一年调离了甘肃,第二年又调了回来,再未离开。我与甘肃的缘分,厚吧?”马萧萧笑言。

  马萧萧的“黄金时代”

  说起“马萧萧”这个名字,对于在20世纪80年代喜欢诗歌的中学生来说,可说是如雷贯耳。当年,在全国各地成千上万中学生诗歌爱好者的心目中,湖南隆回二中的校园诗人马萧萧毫无疑问是他们的偶像。

  1983年年初,在竹林掩映的家乡那所由祠堂改建而成的初级中学里,13岁的马萧萧爱上了诗歌,沉迷在诗歌的氛围中无法自拔。春天,在无数次投稿之后,他的处女作《牧鸭图》发表在《资江文学》上。从此,他一发不可收,先后在《春笋报》《语文报》《中学生文学》等报刊上发表诗歌100多首。

  有一年夏天,放学后,马萧萧走在回家的路上,看见有几匹马在山坡上吃草,他的脑海里一下子闪出徐悲鸿的《八骏图》画面,灵感顿时涌上脑海。他急忙从书包里掏出作文本,奋笔疾书,一挥而就。

  写完了这首题目为《我是萧萧马一匹》的诗作后,马萧萧激动地站在山上朗诵起来,山谷里到处回荡着他充满激情的声音。后来,这首佳作在甘肃的《少年文史报》发表后,深受读者喜爱,成为了马萧萧中学时代的诗歌代表作。他因此成为了1980年代中学生诗坛上最有名的校园诗人之一。

  1985年冬天,马萧萧突发奇想,想创办一张学生诗报。说干就干,他和几位同学诗友筹集经费、征集稿件。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全国第一张中学生自办诗报《青少年诗报》创刊。这得到了臧克家等诗人的支持和肯定。

  该报自1985年11月创办至1995年停刊共计出版16期,发表了南岛、江熙、景旭峰、洪烛、邱华栋等大量校园诗人的诗歌作品。

  马萧萧还擅于写诗歌评论文章,最有代表性的一篇是《初潮十年:当代中国第四代诗人概况》。在这篇长达万言的文章中,马萧萧凭借巨大的理论勇气第一个提出了“第四代诗人”的概念,从而使此文成为了中学生校园诗歌运动史上最重要的文献。

  1986年11月18日,是一个让马萧萧难忘的日子。“中午放学回家的时候,一位同学从收发室给我取来一封寄自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呼中区中学生校园诗报社的信函。”原来,在这家报社举办的“1986年中国十大中学生校园诗人”评选活动中,马萧萧入选了“十大诗人”行列。捧着这份荣誉,马萧萧热泪盈眶……

  马萧萧的“中国梦”

  “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周玉清先生,是我的贵人、恩人!”马萧萧说,“他是在一个文学笔会上得知了我的情况。1989年,他将我推荐给徐兴将军,兰州军区某部特招我入伍。”

  登车北上的那个夜晚,马萧萧按父母的意思跑去给周玉清致谢:一条8元的烟、一小袋1元6角的水果。“烟他死活不收,水果是我匆忙跑出他家时硬放到客厅的。”马萧萧说,“当时邵阳市市委副秘书长亲自把我送到火车站、亲自排队给我买好车票并送上火车,还送给我一袋雪峰蜜橘供途中解渴。”

  马萧萧就这么含泪提着那袋蜜橘,离开家乡远赴大西北开始了军旅生活。如今再提起当年那段影响他命运的往事和恩人,马萧萧的声音依旧有些哽咽。

  由校园至军营,从南方到西北,马萧萧开始了自己崭新的人生。有了学生时代在诗歌创作上练就的“童子功”,他到部队后马上就显示出了他的诗歌才华。军营的生活激发着他的创作灵感,他写下了大批具有独特风格的军旅诗,并在报刊上发表、获奖。马萧萧在兰州军区乃至全军诗坛崭露头角,并被破格提干,调入兰州军区《西北军事文学》编辑部做编辑。

  “我的’中国梦’是写一部关于中国地理的史诗。”马萧萧告诉法治周末。他从小酷爱地理,上中学时,便能把中国地图的各个省市划分、主要的河流山脉、纵横交错的铁路网及星罗棋布的湖泊倒背如流。到部队后,马萧萧最爱看的书就是中国地图册,常常爱不释手。

  1993年的一天,一直痴迷中国地理的马萧萧突发奇想:走遍祖国是很难实现的梦想,但是,他要用辞典式的写法写一部关于祖国各地(包括各省、市、县地名)的史诗。

  为了写好这部名为《中国地名手记》的史诗,马萧萧开始搜集大量的关于全国各地的资料。从1993年到1998年,马萧萧封笔5年,没写一行诗,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各地资料的收集和研究中。

  1998年6月的一天,蓄“诗”待发的马萧萧再也按耐不住灵感,开始写下那部整天让他朝思暮想、牵肠挂肚的史诗《中国地名手记》的第一首《读中国版图》:“……满眼是密密麻麻的地名/在河流、公路、铁路的枝桠上爬着/爬得我的心发痒/我知道是有一条叫中华的根/痒痒地扎在我的心上……这首200多行的抒情诗,马萧萧一气呵成。

  经过长达十年的艰苦创作,2008年,马萧萧终于完成了中国第一部辞典体地名文化史诗《中国地名手记》。该诗以中国2000多个地名为题,创作完成近6万行,最后经过多次修改,精炼到6000行。

  2009年,这部史诗出版。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诗刊》主编高洪波在读到马萧萧的《中国地名手记》后,欣然写下自己的感受:“这部别具一格的长诗,不但拥有很新奇的角度与构思,而且保留了作者的一惯诗风:出语尖新,意象峭拔。”

  2010年1月9日,《诗选刊》杂志主办的“中国首届十佳军旅诗人”开奖。著名诗人食指将一精致的奖杯授予了获奖者马萧萧。

  (作者系20世纪80年代中学生校园诗歌运动倡导者,校园诗歌运动史研究者,80年代诗歌纪念馆馆长,曾编著出版中国首部校园诗歌史专著《寻找诗歌史上的失踪者——20世纪80年代校园诗歌运动备忘录》)

  诗歌,为远行备足干粮

  法治周末特约撰稿 姜红伟

  法治周末:那段校园诗歌创作经历对你的影响是什么?

  马萧萧:是诗歌,给我一重重让众人惊讶与同情的内伤和坎坷,也正是诗歌,给我以好多同龄人所没有的荣誉和欣慰。诗歌,虽然让我远离了太多的欢乐的果子,但没有让我失去真诚的触须和信念的花朵。诗歌与生活,让我身心经历了一次次水与火的淬炼,为我日后的远行备足了一生的干粮。

  法治周末:从校园诗人到军旅诗人,你在诗歌创作上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马萧萧:我的诗歌创作主要分为两个时期,一是1980年代的校园诗歌,二是1990年代的军旅诗歌。关于我上世纪80年代的校园诗歌,主要以故乡为题材,作品较为凝练、想象力比较丰富。当时《中学生文学》的编者按里,说我是写故乡的年轻的老手。我少年时的诗友、现《人民文学》副主编邱华栋,说我当时的诗歌里始终透露出一种淡蓝色的忧伤。少年时期的作品里面的灵动之气与纯真之气,是那个年龄段所特有的,是人生中最宝贵的一笔很难再找回来的财富。我很欣慰,我把我少年时的才智与情感都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并保存了下了。

  进入上世纪90年代,我在西北军旅创作的诗歌作品,主要是受西北地域文化和军旅文化的熏陶。新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之一章德益说我的军旅诗充满灵趣、灵思与灵感,是一种由湘人灵慧的巧思与西北旷远的山川悠然契合的产物。说我的诗作流自一个带有童心的军旅诗人内心深处,是中国沉雄豪放的军旅诗的一个补充、一个在刀光剑影之外的多声部的奇妙和声。不过,我个人也意识到,我的军旅诗歌还需要进一步加深民族的忧患意识、国土的历史意识、军人的血性意识。

  法治周末:你诗歌创作的源泉和灵感来自哪里?

  马萧萧:来自我美丽的故乡湖南隆回的山山水水,来自我投笔从戎苍凉雄浑的大西北军营;来自我的地名学、姓名学、周易学;来自我的奇石,来自我的水墨;来自我的人生感悟,来自我的奇思妙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4-10-29 16:46 | 只看该作者
好一匹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4-10-29 22:28 | 只看该作者
问好!祝贺马萧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4-11-1 04:43 | 只看该作者
唉80年代那种浓厚的文艺氛围的作用不可估量,一首诗一篇小说就可以改变命运,余华和莫言就是典型,现在的话这些事情可以当神话或者科幻故事来读吧,80后作家们出生在最好的年代,却成长于最坏的时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10 18:10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