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程洪飞 于 2014-11-3 18:08 编辑
【助推平台】“中国好散文诗”推出(9月号 每月观察①)
2014-10-28 中国散文诗研究中心
【每月观察①】
在莫干山剑池(外一章)
——给箫风兄
■周庆荣[北京]
到了我这个年代,古旧的石头上长出了滑。
这个字绊倒了我,还有两个字在我的上方:“剑池”。
四月,新雨后的翌日,诗人箫风陪我登上浙北的莫干山。山坡上站满翠竹,当一株株新笋讲述这片竹海的未来,我听到箫风急促的声音:“当心”!
我一跤跌倒的地方,正好能清晰地注视两尊黑铜的雕像。
其时,莫邪的手握着剑,干将擎着锤。
其时,我的右手小指被石头划出了鲜血。
与剑有关的人物锋利了我所知道的历史,总有一些岁月需要剑的光芒。同时需要的还有人类的鲜血,它是生命的花,悲壮地美丽着时光里的某一个朝代。
我并不相信,只有血肉之躯才能换来名剑的名副其实。但我相信,每一个具体的日子都会呼唤剑魂。
这个中午,阳光重点介绍着石壁上缓慢行走的水瀑,它们是记忆的一种方式。背景陡峭,莫邪和干将依然是记忆里平静的主角。
我一定不想只做配角,我是一个在传说的剑池里留下一滴血的观众。
剑魂是山谷里清爽的空气。
干将不在身旁,在我身边的是南方的一位兄弟。
湖 笔
一群狼的毫和一片竹林里最有代表性的腰杆子,它们共同组成这支最大的湖笔。
酒后,在湖州项王码头边一个五星级的客栈,我要最黑的墨,要最白的纸,想写一写天下。那些古今的事是左边的一撇,那些内外的幸福和苦难是右边的一捺。酣畅淋漓的"人"字跃然纸上。
说不尽的天下事,自人始,至人终。都说人字难写,湖笔的责任重如泰山。湖州的土地做砚台,太湖的水研墨,往事渐渐模糊,小惆怅或者小幸福也只如窗外正下着的毛毛细雨,夜色朦胧了太多的细节。只有湖笔越来越著名,握笔的手呵,从此不写苦难和屈辱,不写仗势欺人,不允许垂头丧气和走投无路,只写平凡与喜悦,写人性的善,写些憧憬,写成理想的摸样。
湖笔的纪律从今夜开始:不涂鸦就是黑白分明;不写歪就是人间公正;不耀武扬威就是自由和尊严。
潘志远点评:周庆荣先生是中国当下散文诗的翘楚,他的大诗歌观已形成了很大影响。正因为他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热心于物又冷静观物,所以他总是很超拔。提炼平常的生活,给人的触动一下子能深入内骨。或者说有诗学、哲学、佛学的境界,并且已达到了巧妙融合,斧凿无痕,令人仰视。
方文竹点评:周庆荣的境界写作是综合性的写作。
订阅:可点击本文标题下方的“中国散文诗研究中心”链接直接关注,或扫描“中国散文诗研究中心”二维码,或加微信公众号:zgswsyjzx。
转发:点击右上角图标,可“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朋友”等。
投稿:自荐或推荐优秀散文诗作品、理论文章,请发送至中心专用邮箱:zgswsyjzx@163.com。
阅读 1073 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