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剑萧 于 2014-11-30 19:51 编辑
- ~) d) U0 w" V `- ]6 } }( s. C/ L5 h5 z- C
日记里的月光
$ H# F7 U4 o0 {& L; e 文/敏华 i l* j# h3 M( b7 T7 w( @
w5 V2 M8 \0 v+ ~
日记本里% g7 X; L3 {8 Q
装载着故乡的明月
- j% w7 K) c/ e8 a( ~那一轮明月2 H. n: Z5 N. A& i" @+ Y( q! t
以蝴蝶的姿态
2 i/ k% D3 U' \5 ^1 b" M, N' w活在日记本里/ u& A/ c3 P" T, P) I# R# `4 N# Q
眼眶容纳的孤独6 h: B( N. X' o7 d# L# M4 B
与月光7 E) k( e1 y2 e3 i: X9 S/ |
一起迸发
' Z3 c/ z) B0 _0 P- f! n/ q* b, E/ v- c# f6 V. N
剑萧简评:) l! [0 r/ l" }
敏华的这首小诗,最出彩的是“日记本里/装载着故乡的明月”这句,记得我曾写过类似的句子:“多想饮几杯淡酒 /对着明月 /对着故乡的方向 /发一段旷世思念 ”。一提起月亮,诗人的思乡之情就会浮现并跃然纸上,于是乎,故乡的月光不仅成了太白心头萦绕的白霜,也成了敏华日记本里“以蝴蝶的姿态”存在的那份特有的孤独感。
- u9 ^& I2 b" V" @' m$ n “那一轮明月/以蝴蝶的姿态/活在日记本里”,月是故乡圆,那一轮明月封存在敏华的日记本里,她巧妙的将二者通联起来,并说“以蝴蝶的姿态/活在日记本里”,多么形象,此处的“蝴蝶”可以想象为美丽的标本,这就让她的诗上升到了一个哲学的高度。
- |( i* b" \" [" R: X, t8 i) j5 d 那些值得怀念的故土风物,那轮皎洁的故乡圆月,不正是敏华心头珍藏的一个个“标本”吗?游子之思,肝肠寸断,但是敏华的诗作伤而不悲,此为大境界!
) g/ `; C0 p# l% M 最后,“眼眶容纳的孤独/与月光/一起迸发”,就点明了诗歌的主旨。当然,这里就存在不足,我认为不要出现“孤独”字眼更佳,因为前面已经表达够清楚,“蝴蝶的姿态”其实就是孤独的姿态,再次叙述就是败笔,希望多斟酌,以求上乘!
) D, s% u; Q# n%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