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王彦红 于 2014-12-4 12:17 编辑 : y, _6 Y0 E: }7 H S0 U
1 x1 h i3 Z; q! k" { P【纯诗印象诗派第004期同题诗会】
" w* k- X$ Z5 h0 w1 W/ L) ?
a0 x# X; y6 o001.《我从山中来》& i, i7 R" `. G$ B! r5 h
文/王彦红' R2 K+ U3 y; [5 Q# F* a
; @" k7 @0 [* b# g, l
一. W" U5 @ p# X% |. K8 a
4 @. J4 i% Q3 v2 ^
穿过城市
& F' x4 y( l4 Q/ U( t8 L在边疆的边沿
/ b3 @ I% \. h- W" S1 e一个空屋里- t/ v1 V) _* h9 [! ?7 Z
安居下来3 r6 `1 s; J' y0 F
只要一个书架,放满书
( O# @$ M& w( C/ B4 ?$ |& N些许生活用品
) Z6 l2 R4 f1 l$ M# g一年便过去了
* g) j6 Q4 s( [或许还会更久8 C' U: w- c+ p3 c) z
( ^- O" s, j' d
二
$ C6 v1 f/ A3 o K6 m- w
/ O6 u3 E) P1 R- E办公桌上
4 z4 Q- ~: m. t1 [( x沉睡的一块石头
+ W7 I% c, c7 z7 W3 o3 a" G. @是那年离开故乡
+ }4 n/ i* P8 N' P0 I车过祁山: H( y3 U6 c s% S3 O0 v+ c
那一分钟挨了司机! M' }3 K# M2 A
十句“傻子”后# S) C% j) w c( |. u
落在这里了
" w$ ~" N3 t% e5 q4 V它带着祁山的泥土
/ [7 I8 ]- h! u! g% p1 L西汉水边睡着5 Y: z2 n- m! v; ^0 G. _
至今未醒
9 o% I7 \3 a* R! s; @! i+ z端详它
1 Y9 y% R2 s1 h9 K9 {5 H2 F肌肤光洁 品质坚硬8 `$ Q) b$ \) ]4 F1 }" w6 X
我时常想起
; F0 ]% B f$ l在滚滚的洪流中
* `- R: V# E" ^) ~6 {9 ]* j7 Z它呐喊着超越了河床0 |5 m ?6 b& X# ~6 a [$ ~6 \
以及随波逐流的岁月
% X* K1 n# W. Z$ x( b1 I带着思想和心跳# R) C" j& B4 Z- \3 B$ n
横睡边疆
0 E% s* i( s9 e* j/ M* J3 l
! w) U2 W% Q& Z6 [1 k 三
9 K# d. j- i4 V) `8 D4 D- s/ y3 h6 X) S& j+ V
再过一月便是两年9 M H5 {, b: D* d3 Y
山路边$ w5 g1 d! U1 D3 R2 x
母亲塞到包里的那双布鞋
2 V: U% A8 ^" h: G/ m依旧干净 新绚
& v' @8 @2 s+ ~0 x: A* S8 N W9 k' ]5 {2 i8 e2 I
后记:我出生在秦岭西端的甘肃礼县,在那个发祥秦人的土地上,我每日喝着山泉攀着大山,在大堡子山和祁山所传承的文化哺育下长大。后经辗转我来到新疆教书,但山一直在我的生命里,如若我的生命中没有山,那我将没有灵魂。
' i9 _& _8 k, D2014年11月28日 注:祁山,位于甘肃省礼县,历史上诸葛亮的“六出祁山”就是此山。祁山南面是西汉水,牛郎织女的故事就在此河畔产生。礼县古称“西犬丘”为秦人发祥地,秦人“四大陵园”之一的“西陲陵园”就在礼县的大堡子山上。
$ B* w! Y: s7 x4 d) @
1 \* j. U$ O5 V5 ?, z, ~+ _9 T【纯诗印象诗派第004期同题点评】:
: G- a) S: X- d' z剑萧评:
& _# R, b3 @7 U3 i. g4 T# u 彦红的诗是游子在寄托一份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这份思念持久而强烈。这首诗的(一)是写自己现在的生活状态,为全诗定下“落寞而伤感”的基调。(二) 是睹物思人,通过一块有来历的故乡的石头来寄托自己的无尽思念。这块石头“肌肤光洁/品质坚硬”,带着“祁山的泥土”曾遗落在西汉水边。诗的行间字字深情,充满着作者对故乡那段光辉历史的自豪,现在的大堡子山(西犬丘)不会忘记自己曾经无比荣耀的光环。如此深厚的文明积淀,哺育出了彦红这样的青年才俊就不足为奇。古人云托物可言志,此石头就不是普通的石头了,彦红给这块镀金的石头赋予了更高层次的文化意义!(三)只有四句,很简练,告诉读者自己在新疆呆了快两年,由思乡转移到思人,世界上最伟大的莫过于母爱,母亲是这个世界上和我们最亲的人,彦红从母亲一针一线纳出的千层底布鞋想到辛劳的母亲,读到这里,我能体会到彦红的那份思念和孤独!
: m# d1 a4 S2 P: y8 K: |8 r 总之,这首诗写的很成功,不过我的建议是不要分三个小节,可以一节搞定,因为诗歌毕竟是浓缩的艺术(当然这样写也是种探索)。+ @! z- b" ]. w# v$ v! ^
; n3 W. ~- f5 b+ L+ j3 x: z
回复剑萧:, e: j4 _3 t6 M. f r" t6 {( H
真的很感念剑萧兄花费时间对我的诗作出如此真切而深刻的评论,真佩服剑萧兄读诗和分析的独到,着实分析到我的心里去了。当然这首诗里除了剑萧兄评的这一方面的含义外,我还有另外一层的表述。在此我就将另外一层的想法全盘托出,请各位师友批评指正。
1 u6 M/ C' [% V, E6 o% |& S 在诗中,(一)主要是奠定全诗的基调,同时表达出在人生的选择上我没有去大城市,而是选择了边疆生活,在这里我不需要更多,只要一个空屋,便可安居下来,这是大山传递给我的质朴、简单,但我不安于此,生活虽然简单,但我对精神的追求不会随便,“一个书架,放满书”,有了这些我才能更好地生活。(二)中的石头,其实也是我自己,更是大山中生活的人的品质的代表,它传承了大山中的一切,它“肌肤光洁/品质坚硬”,其实这品质正是大山中生活的人的品质,更是走出大山在外生活的人所携带的大山里的品质。“我时常想起/在滚滚的洪流中/它呐喊着超越了河床/以及随波逐流的岁月/带着思想和心跳/横睡边疆”也是我在这个社会中摸爬滚打的真实写照。石头能够“超越河床以/及随波逐流的岁月”,是因为它有思想和心跳,这思想和心跳也正是大山中传承的文化,正是这文化才没有使石头随波逐流,才超越了洪流和河床,依旧光洁、坚硬。(三)中除对母亲的思念外,还要表达的是,我没有忘记故乡、亲人和大山中人的精神品质。不管多久,我还是从山中来的,大山中人的精神品质一直会在我的血液中流淌、蔓延。6 c! h3 m0 P: c/ V
9 k5 o- L* h5 A4 H2 P8 |7 f
* T% F( D: m6 d; z
002.《与你同行》
& |- I" s5 v3 p' U4 p3 H 文/竹风2 }/ e4 ~; t2 E9 n* o; n
7 T# j G% ~9 k: m1 L6 ~6 Y
你端坐夕阳的对面
) c' }' b5 g* A$ K4 B$ P我频频举杯
2 |- z# }: a: [! p0 [醉了的云
: @! n3 C; \: N# M- [如镜中的你% f/ D2 G9 i( _0 i+ y
' I) r) y# K4 T7 c0 E4 `) g2 r
干枯的笔9 E, V- _0 i- ~+ a. @ I, D
描不出沙漠的旖旎
. z5 I7 A0 h* P# q满腔跌宕的铃声1 U) J' ~4 t. g. r
摇痛了游离的痕迹 \7 _2 q+ L1 a7 u0 G
# p( f: i, {. E0 v; ]& Z6 [
倒下的胡杨; c5 I$ H- o! a- Y% P" X
是我不朽的影子" [" `1 ]) q0 L( ]7 T3 y
等你翻开千年后的日记7 @; B/ m }! K
化作一场缠绵的春雨
; l2 O8 d; d" w2 J, {6 C$ ?" J; T将我扶起% f& F& c/ ~3 _1 H
* L H( {3 D$ p1 u【纯诗印象诗派第004期同题点评】:
( C* n7 X2 X9 g 读此诗我首先感到诗人是对西部熟知的人,未与作者交流过,我臆断作者是生活在西部的。5 h$ E, `3 @: e' K% t. d7 Q+ I
这首诗,作者是放到了西部的背景展开的,以夕阳、沙漠、胡杨这些低沉的意象入手,从纵向和横向建立起了一个大空间,使诗有个大天地,这个大天地是“我”心中的全世界,“你”和“我”在夕阳下沉醉,然而这个场面后来就变得如同沙漠一般了,于是,诗人即使怎么写也描绘不出曾经的旖旎,只能疼痛不堪了,只能回忆“你坐在夕阳的对面”的场景了,但是无论怎样,诗人的心依然未变,就如胡杨一般,就是经历上千年,依然是那颗与你同行的心,只是“你”不在,只能“等你翻开千年后的日记/化作一场缠绵的春雨/将我扶起”了。真是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着与痴情啊!欣赏。不对处还望作者和诗友们批评指正。2 o# K; b/ M/ t K) [5 y
1 W9 C2 C0 |$ K5 Q6 l* m! d
003.《我从山中来 》
9 W' d! V; z" @& J/ J6 L9 }6 ` 文/英菽 f$ C0 R6 U" r
% h+ e0 c0 g5 A+ J马路上没有马,来往的都是会叫的铁疙瘩。& }8 }, l) ^- _& [7 ?
花园中没有花,耸立的都是比山还高大的楼盘。
1 X2 i1 t1 X9 A: M1 ^度娘不是娘,度出来的都是识得不识得的字符或者图片。9 V! Z0 [' s, S% A* d7 l2 n
我从山中来,看不懂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不知道看不看得懂我?9 j: S2 O/ ~/ ^/ @
; v3 g( L, w; [6 O
步行街上人山人海,就如山林中蜜蜂挨挨挤挤的蜂巢。9 M$ G# B( u. b: ^! }, r
快速道上车前车后,就如山坡上蚂蚁寻食的壮丽。
: x- L; \% T4 y1 u; w& `( q百货楼内声声入耳,好象屋前老槐树上鸟雀叽叽喳喳。* h+ R2 A# |5 J" a& h) i; w
我从山中来,十里不闻人声,迷失在这庞大的人流中。( A5 s# W+ T& J5 Y0 R. ]3 s; y* |" m
x o0 a9 ~6 l5 Y# \ u) n, o小吃琳琅满目,油炸的油煎的水蒸的水煮的,香气诱人。
+ f& F9 G4 ? s& Y. o8 ?大餐满汉全席,乌鱼王八鱼翅燕窝汤,勾人馋虫。
" U) K7 y+ ^$ I8 l烟酒花花绿绿,中华三五黄鹤楼,杜康茅台XO,醉乡不远。7 D. x: Z0 T8 h4 Q3 Z6 {% l* {
我从山中来,青菜萝卜小米粥,如何消受得这富贵筵?
1 C( c6 o3 i9 \ e0 {+ m
8 s5 ~. r2 k8 q# f同一屋檐下,老死不相识,对面相逢如陌路。, O: x# ?0 F) E! I( @
高贵的笑容里,挤出的是冷漠的轻蔑,六月里也天寒。
. _) _0 ?8 K' \都市中很精彩,都市中更无奈。4 R, ]+ N8 a" {! T4 J E, z9 Z
我从山中来,还向山中去,怡然于故园。
% w* E- D5 v& d3 p! @0 o2014/11/28% U9 g8 @" Y( H) M# U" L- u
1 A; p! C0 l; x* `【纯诗印象诗派第004期同题点评】:
% v: y" W, N" G1 e) x5 R2 j( q2 q
% ]) K1 P, S- H" E% Z 读英菽这首诗不仅让我想到了艾略特《空心人》,以及诗中的“彼此依靠着/头颅塞满了稻草”。
0 Y m) j( k% ?( \4 e$ I这首诗以对比的手法通过一个从山中来的人的眼和思考,展现出了城市中的喧嚣、庞杂、奢靡、冷漠。在这里人完全已经异化成《变形记》中的格里高尔了,完全是《小王子》里小王子说的“蘑菇”了,已不再是真正的人了。然而可悲的是生活在这里的“空心人”对此完全不知,还在沉沦,还在陶醉。诗人在看到这些之后,不仅说“都市中很精彩,都市中很无奈/我从山中来,还向山中去,怡然于故园”,只有山中才是怡然自乐的,也只有山中才有自己想要的生活,才是单纯、质朴、充满温情的真正家园。, P2 _' j& m$ k q" n) x$ b
个人认为此诗不足之处是过于注重对比,而使得诗歌中罗列太多,减弱了节奏感和跳跃性。个人观点,不足之处还望批评指正。& W& P: L- {& ?4 n# _2 H
" h+ d7 }, m# U- a* c9 N3 P
% J8 w$ o: _7 Z6 ]/ m004.《与你同行》
9 j- K) _9 V; l# ~0 ^' c5 `$ l+ i' g( w; i( h
文/明月清风, ?/ b7 E# G$ X1 c1 g8 n% I
, E# Y5 F$ ]. W6 [2 [9 c6 Y Z
不是秘书 保镖2 \3 I4 Y/ O5 g1 O. @9 b* C
也不是为偷窥
A4 g, L; } q8 h$ t2 t0 N同在一天空下
5 y1 l" i+ U' x, ^$ k2 S沐浴风雨阳光
, M$ O: T' k7 Q+ s. U& c和你承受一点不少
$ h+ C6 _$ R9 y2 q6 B* K2 _5 a9 |# r
我们从不说话: v$ k# w% r6 {: v- I0 R% U9 t' o, W
却惊人默契
`7 g; @* U( M, X, t1 c+ r像镜中人心照不宣; ^( h1 S4 v* ?# a
行动 节奏惊人相似
1 I y, W( p: Z8 P如叶两面# T- A4 u+ g K' J' P
当我不复存亡- F& a$ l' z# l y: _! K
你也随之遁逃. l0 X) Z* t* ]) }5 X
" b" O% O; s- p
一定有一双手
! d4 ?/ J' \0 q" ?4 \扯来扯去拿捏平衡& {1 X, S8 @: ~& Q
一风吹就落一地灰炮. _; |3 x) W9 U9 s& n! O2 R8 M% }
# r& v9 v* u/ \* r7 \$ m: H$ \; t6 D【纯诗印象诗派第004期同题诗会点评】:2 }3 B& [$ g; D" |; D
明月的此诗还是延贯了她的平缓中藏有无限细腻心思的风格,这些细腻的心思也只有心细如针的女诗人方可写出。
% q. l5 W% A9 U1 V' r4 y+ x 本诗将内心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愫写得惟妙惟肖:俩人同在一起却没有任何关系,只是心照不宣,这种心照不宣如影与行一样密切,如一叶的两面一般,好似除了默契之外再无其他“当我不复存亡”,另一个也随之遁逃,这种心有灵犀的关系可谓是让人羡慕不已!
0 d, W" n" G: g: P 非常欣赏明月寓情于细微之中,从细微之中见情,表述轻慢柔缓,情却浓于一切的写作方式。
- i3 S7 D- i8 i3 `$ Z' {4 k; K. X$ s3 N* S- Z4 P+ I
$ ]% J/ j B# L! ]: }7 O
2 G' q( }6 t R( ^9 s* p7 ?$ {
005.《走不出我的思念》! W) Y1 x. F7 u/ m0 L7 [
: X) {; s& V" O; j
文/木棉风
% F% `: b/ @- l# r% W+ W K) P; u6 ?6 @* T9 H
不知从何起( o5 {2 t3 G3 c S3 f2 B
喜欢静静地用仅有的积木
' m5 k& ? J, i5 N- T重新拼成五彩的梦" D/ p' n6 v: b0 Q A) s
只希望1 [6 f5 E, p! W" s& o) c2 ~* u2 ?
你是第一个观众1 ~$ O' R- W4 T7 k
你来了8 V3 j$ \* b! {3 k
有不一样的欣喜- L- _- m7 n/ A
你走了
7 t ?6 R2 B) D `( u留下抹不去的温馨4 v: n6 q( Y C* H
如有拼不完的
; f" O2 X7 n; }! ~" e我们一起完成
$ q2 \4 o) z& R0 n4 W' [0 T/ ~( U8 \, R6 S8 d2 P
记得吗" f- k! R& [4 K7 j# ^
曾经的作品——秋日飘雨3 o3 @2 O3 b" Q
轻轻敲打心蕊的雨点
7 _0 w* }# l" y5 h是你智慧的影子
4 M- V- w! W8 u映着泥泞小路的是6 O0 ~0 ` s& x/ q4 j4 v
我稚拙的脚印
: }3 U H8 m0 [* T7 K1 n那偎依在油纸伞下
5 |) N' ? \ E9 l, ]模糊的双影. E: h* z* y$ t) C
是谁呢
: m; c1 Q ^9 U: m3 n
) d& j) _( N; M" f! j$ |7 C
- t( J& ~ `1 A【纯诗印象诗派第004期同题诗会点评】:1 U/ S$ |1 m7 i" y; c
这是一首有期盼、有温馨、有柔情的思念诗。诗人由于思念竟然忘记了时间,忘记了“不知从何起/喜欢静静地用仅有的积木/重新拼成五彩的梦”,而这个梦也是诗人的期盼,诗人期盼“你是第一个观众”、期盼“如有拼不完的/我们一起完成”。随着期盼的深入,思念也渐渐深了,以至于诗人痴痴的陷入到曾经的点点滴滴,泥泞小路上的脚印、油纸伞下“模糊的双影”,这一切因为思念已经无法明白是过去的还是在期盼中,以至于诗人完全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自己,才会发问“是谁呢”。
6 A8 e$ c, U& g( B' S B% V$ Q 诗人的这份忘我的痴情,真如《红楼梦》中宝玉看龄官写字时的入迷,下雨了而只提醒龄官让躲雨,而忘记了自己也在淋雨一般。
% V4 C$ A1 x5 w, F
3 K" O' e/ A+ e3 \1 l5 B& V3 p/ \4 z
/ ^/ m; h- ~* L' h006.《我从山中来》8 p; W$ y1 U) D5 N6 [* G" `
. v! b% C4 y% } 文/踏破忧伤 - S2 C* S! d9 g: m7 w
2 B8 {% a! B, O4 ~! U. @
这个城市这样喧哗
: O8 l1 i/ q: d5 n5 J五彩缤纷的彩灯 如火
" j& w `" s8 f2 }% ]; O照亮夜色
& p* Z' Z9 ^& g) d. M魂牵梦绕 想
2 |7 |: |. U- B$ Y: E描绘梦中的图画 * w) R$ v* O6 S
我从山中来5 `, j1 g0 p' L' i
背起简单的行囊
6 L' Q5 P, y0 @( v; X6 |进入 城市的中央
, s/ I3 Y. R. O7 A! w1 ~北风敲打我羞涩的脸 : }7 b! @ P4 y! @# ^* Y
而我依然寻找我的方向
& {, R; l/ B) |) X; C6 ]% h9 N+ @' k. u6 e' y
这里没有山中的气息3 V8 ~8 b0 N! o4 J @6 C1 ^# W
没有大自然的音符! q5 N4 v- z3 a: T2 H2 n) ^
没有我推开窗时交换的空气 8 ~9 O6 L. N" x1 u
我犹豫着来这里的脚步$ X, ]( ?5 \2 @8 j( t
彷徨记忆里的梦想
# R$ v& l6 @7 @" e9 W% ?9 r5 R+ v; m. I; q
我从山中来3 ?% E1 x3 n4 }6 T: | Q
没把身上的泥香抖掉 ! B$ ]0 S1 U. M" D1 @2 G# u& q* }
没把原始的气息流亡
# o( Y+ q7 t) K1 s( z! t5 v5 H! e我只是把我的躯壳 暂放 9 b: ~1 \& {6 A! O) I
城市的一角 6 K: U2 X' s, y ]# @; Z
6 Y% Y2 Z# ^! p【纯诗印象诗派第004期同题诗会点评】:% S; `6 ?: D5 U0 \- a) d6 ?9 k
此诗写到城市时不像其他写到城市的诗那般都写对城市的看不惯,都是对城市的厌恶。诗人来城市只是为追逐梦想,虽然进入城市后对城市的一切都不习惯,甚至迷茫,但诗人没有忘记自己是从山中来的,“没把身上的泥香抖掉 /没把原始的气息流亡”,之所以来城市,只为梦想。我揣度,当梦想是现时诗人可能已经适应了城市,此诗,诗人将爱上城市,毕竟城市也并非一无是处。4 j$ o8 I. ~6 |+ s: P. U/ Z! _
立意别于其他的诗是本诗的一大特点。0 K$ t. J; ^; L
# h2 Y( p3 F& S6 ]6 {. w
007.《我从山中来》: A! m3 e8 j9 [4 t7 X% N
文/街灯下的男孩
* k% v- a4 Y3 [$ M: _$ k9 V; t1 _9 H. {6 |7 o
许多,6 F5 D; A7 j2 l8 f( f1 P
曾经纯洁无暇的心灵,+ P% P- ^9 x+ @9 D# O
经历了岁月的洗礼,
* D" i+ x, s: J" Q" j9 C3 h和世俗的沧桑,
9 i! b Y. ^ Y a4 R) P他们都将,, n9 K3 W% I$ N/ Z* y1 K
最初的本性深深埋葬,+ p) L0 }- O# ~
给自己,
" ?1 @: ?( l* v- o$ n/ `披上一层厚厚的伪装,
' I9 T. V( _3 h( S
: V& U; q$ F2 ] Z8 |8 s7 @仅存的一丝质朴,
% L. d6 g1 u! Q. ^- _被岁月的枷锁捆绑," b; f+ C6 N' Q+ G2 I! j
残留的一点最真实的本性,
# w) Z/ F. o- i/ a1 u+ W3 r被世俗的利箭扼杀!
9 z+ {" j) i, T1 p& A
- O) n2 Z2 H2 M8 e于是,$ x2 P* f) T! T5 J& u
我们都成了世俗的奴隶!
& s/ d, Q/ O/ Z7 h) N0 L1 Y0 W1 F
我从山中来,
+ z' y0 [9 i, J1 ]那里,
9 }1 J" s8 _3 b& d) \" E漫着清新的泥土香,
: k+ K( O( Q- _/ E6 k" D* d洋溢着原始的气息!
6 ]: o/ p' p1 \" ~4 h9 M# F我要高歌一曲,4 s$ S$ \6 U5 D
唱出属于我的质朴,8 I1 H. G X! c4 n
唱出人类最真实的本性!+ i4 Z2 p% Q9 H0 i2 j C
2 w5 b# e: S$ K" e! {2 i$ [& B- \* j我从山中来, K/ x5 w. e; v2 d/ s
亦归山中去!8 Y" y( X. M. L: @$ r
" }: a3 d) u" f M: E( C/ L9 e! \
1 U: r# E4 S6 q- K/ z4 K: J7 p9 P1 R
【纯诗印象诗派第004期同题诗会点评】:
0 Y3 {/ ~3 B& _& U( T/ j9 @$ k5 s 在世俗的利箭下,所有原本的纯真、善良、质朴,甚至本性都被扼杀,最后“我们都成了世俗的奴隶!”,然而诗人却不干于此,诗人“要高歌一曲/唱出属于我的质朴/唱出人类最真实的本性!”诗人不会向世俗低头,要在世俗中推崇和高举反世俗的旗帜,足见诗人的高风亮节!然而我的建议是不要最后一节,最后一节有点题的作用,但在全诗中有对诗人的推崇和高举反世俗旗帜的斗志有削弱作用,给人一种诗人如若反世俗不成将妥协的感觉。个人观点,仅供参考。0 R8 c: J& |$ R" ]
9 ?4 y' U* }; l/ \
008.《与你同行》( M2 x- j1 a- Y B7 i0 Z' A
文/剑萧
# x" _5 X9 Z7 a8 V" F" P
8 \& s, Z. E( r$ b+ ~' z当你呱呱坠地的时候
7 M& E7 s, g$ K" v注定今生我与你同行+ u, b7 B: w2 ~. N* `
书写无数唯美动听的诗篇
: h; v8 a* y# t# a4 m( l g: F你定是父亲最得意的作品+ l, `* e8 h) F
( l2 G$ {$ e1 }- g+ d5 x, }
像淘气的小松鼠
7 h2 O) n! W; j& x总把家里弄的一团糟
+ J; P4 Z4 e4 }1 W- }0 K8 {像调皮的小兔子0 m. [- }8 b% l
蹦蹦跳跳有使不完的劲6 r% d. q6 X. ^' E, K
: C) Z( r, J" o0 R5 h在这充满椰风海韵的地方
* C ~2 L/ Z, z, ~0 ^: D* W- W多么想带你去西北旅行
' w0 R& n* y) D* }( X1 j( P: E坐上穿越时空的列车
$ c2 J! M2 L( K' L去看故乡盛开的桃花; i, L4 L7 C% H3 ^1 b
0 m+ _, E y; b I2 q, r1 Z* D风雨无阻% J" ~) j1 j( k# @8 o) O
我会陪你看童话5 g- @* u# P9 {3 f- ^
与你同行
, Q/ c( r" V: i我会陪你慢慢长大, K7 ^4 V; G6 F' u
/2014-11-29/$ t3 ^) r. `1 L# d
. D% h1 _/ T% E1 d" Q& g& U7 U
i. y c% w5 {: H' Q0 Q
【纯诗印象诗派第004期同题诗会点评】:; n# E( E, O$ ~3 w( V
! n; F4 p- r0 v V 剑萧兄的此诗字里行间流露着一个父亲对孩子的爱,这种爱比诗人创作出来的最优秀的诗篇还要让诗人爱。第二节不去写父爱,而是写了小甘蔗的可爱与淘气,只有四句就将小甘蔗的淘气与可爱表露无遗,当然这种淘气与可爱也是父爱的表露。小甘蔗越淘气,剑萧兄的爱则愈加强烈。读到第三节可以知道,这爱不是溺爱,诗人要带小甘蔗去西北、去故乡,去的目的不是宠小甘蔗,而是去培养他的胸襟,培养他对父亲的故土的感恩之心,去接受西部文化和诗人故乡文化的洗礼。当然,这之中也间接地透露出了久居海南的诗人对西北和故土的思念之情。! Z" o& ~* ?" ?3 g8 o* M5 h( [% U
第四节更是将父爱升华到日常之中,“风雨无阻/我会陪你看童话”,在对孩子的爱中,诗人也仿佛变得小了,与儿子一起读童话、一起长大。这就体现出了一种平等的爱,诗人不以大人的目光去看孩子,强迫孩子,而是以孩子之心去理解孩子,爱孩子。
% \4 I' T5 m- p总之,剑萧兄的此诗,将各种爱交织在一起,各自不能分离,互相生长,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2 o# n: V1 c4 z! O0 k. r- q" p, m. Q" [
009.《走不出我的思念》5 t! B- B2 S4 S
# E$ k7 u5 s7 X# b& k7 X! F
文/静安
% k8 t! B: A" t3 e( \
) N! O( V# n2 A& x) V' C你脚下7 `3 H9 ^, G, N9 J4 w( G; Y
始终没有终点也没有归期1 k) U; h8 Q( w# {0 N
我总在追你
# r( | }& k" w4 {9 e" U前方的山和海
6 E+ R5 Y4 `- _% F4 v1 f6 g7 A不断削走青春
' C, r" Z4 b9 o秋叶刻满皱纹5 c& ?( l4 s- W4 a' n3 j, I
走过的每片大地; T& ~2 Y8 q: n% [7 Y
撒下的种子0 n, Q' L1 Z8 _6 x4 [5 Q7 d) C2 K
多想与你同行那片花海
! Z {4 n+ H( R8 z; y没有星月的夜晚$ L) x S! Y4 F; Y- W/ D7 d
不谈人生也不谈孤独 U6 ]- m- e" a: X
拄着拐杖 来到 ?- g. v9 h+ m
矮下来的坟头8 z4 k) h; t+ p$ a4 l) `* c! j
忏悔0 Y, `; x8 K& O3 r1 R4 N8 }
反复念你的名字
, \% m0 z$ E/ L8 h6 i从熟悉念到陌生 C9 L; O/ T: w1 W. Q
你的名字- [3 U( I \. C% q
我的心事
8 v: j& O; t3 m3 C$ s7 e始终走不出! q2 ~9 V p" a- R) z
我的思念
; z, i7 t+ V% l3 V! m9 T2 K" A w( p: h( X5 V# k) z; ~
【纯诗印象诗派第004期同题诗会点评】:+ c% T$ I( _/ e4 E5 @
: [0 V- B/ H4 \$ | 读静安兄的此诗让我感到的是一种痛彻心扉的思念,而且这种思念是“始终没有终点也没有归期”的。
6 D2 V9 h: [0 y“前方的山和海/不断削走青春/秋叶刻满皱纹/走过的每片大地/撒下的种子”实际在写自己走过的每分每秒,每片土地,这每分每秒,每片土地,都刻满了诗人的思念,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思念还将加深。那片“花海”实质则是诗人内心的美好,与自己亲人一起的幸福,可恨可悔的是再也没有机会同行“那片花海”了。% |3 M8 v5 b' y
在一个没有星月的夜晚诗人为什么不谈孤独呢?因为诗人此时非常孤独,孤独到再不敢、再不能谈孤独了,只能来到“矮下来的坟头/忏悔/反复念你的名字/从熟悉念到陌生”,从熟悉到陌生是写诗人思念的久了,在疼痛的思念中开始遗忘,以致那些“花海”般的场景都陌生了。最后诗人说“你的名字/我的心事”,诗人无论如何再也走不出这份彻骨的思念了。7 X% v1 u3 |5 \3 ^3 Y
静安兄的此诗,时间跨度极大,并且写出了思念之深,思念因“不能同行那片花海”而终生悔恨,并且直至阴阳相隔也无法走出,反而更加的深了。真是痛彻心骨的思念啊!2 v# z7 r! w- V! |0 m; m
( w* E7 U) z# T: ^ }
; S7 [$ X2 i# z2 W
& X/ A1 T" _5 x2 V' M10.《从山中来》4 y+ K N( Q1 U0 ~
$ r/ K: a% c* m; k 文/敏华 V) C, I) T( ^5 g; V$ q- `
' O' K& `: m* ?/ ~/ Q1 x
我从山中来
$ `3 a+ m: G2 [4 U我从山中来% w3 k" ]/ B2 j' B, A
带来了大自然最纯净的肤色
1 d8 @. `4 T% ~& B7 C散发出大地最原始的气息
. J( t: O# Z* V* ]我知道
$ M3 X" Y2 L$ ]. V- L" e/ N4 x8 h你们爱叫我土包子 `, a( U: A4 c% {+ Q
用泥土做的包子3 d5 F1 D! q, j) y% E9 e
是那般可爱,憨厚3 x% f. [$ Z2 R! q
带着家乡的味道 Z" A3 w6 e) O: o* f. f+ H
那心灵深处的纯真
" y* A* W' N0 [& H" f1 h" Z吸引着城中的余光; j2 O9 l& \, h* J: Y& w
2014/11/291 @2 i: g! l- I3 Z. V5 |
' M& ?- A+ q* E/ i( t- B/ V, b6 G/ z* ]- {7 F8 |8 O% j
【纯诗印象诗派第004期同题诗会点评】:
; q! f$ Y* A% ^: @& g2 d( A' G. m& |5 x* g* `
诗人用轻松而愉快的语言展示着一个从山中来的人的精神品质,而且诗人一直以这种精神品质而自豪。这种家乡的味道,大自然的肤色,原始的气息正是城中没有的。终于在诗人的自信与纯真下,城里的部分人被这种精神折服了,这也是山中精神可贵的体现。+ F; E5 [# A0 F, t! }
这首诗虽短,但语言生动、轻巧,充满灵性,使得整首诗含义丰富而别具一格。欣赏!' u; k% I2 h, c9 i9 T
; w/ t/ t3 Y* A0 w7 d
11.《我从山中来》
9 y% Z+ t* l, Z* Z: L, U7 w 文/宛易小生0 I0 s( k/ t& u" c6 h5 y
& i9 _. K F( }$ i8 i
飞遍每一寸乡土( B4 j) R5 O8 x5 i# w. j
采着缤纷的花朵
/ m' g) [( B0 V8 R1 w和乡亲们因大丰收而绽放的笑花
9 e8 l5 Y2 i- n5 c- T裹着整个故乡和王浆般的诗歌7 k/ x2 [- a0 l7 J- Q# y* o) R) f
飞过水稻田 油菜地 玉米林. . .7 e. C; Y- j; }5 R8 R$ x
随风挟飞至南方以南
! ~1 P" U% L3 g$ z+ D0 Z& M从此混迹于渐以躁动的鼓浪涛声中9 M' u! l- @ D( [
我从山中来
+ J% l9 G9 a4 S! z" y, t2 J7 c- r曾迷途于红尘大道
2 z" t. l8 v: h: i7 Z也遭过世风的吹打
, O" |: W+ a5 y+ k: {! K' z最后驻留在钢筋混凝土的花丛里: }$ N1 ~* n3 u3 R! \
匆忙的辛劳便缘尽一生
9 h+ S' M5 V+ U- [1 l( i3 N, j+ |% J5 W& P+ A
/ z7 A- b4 Z2 @, B宛易小生于2014年11月28日 厦门海沧 草作
( s: f# p2 H% ?$ m6 v
, O& w& ^8 _% W: C; S" T4 m) y! ?# z# k9 \" a' J& n, F
《走不出我的思念》
. `: b# e% N3 [+ z3 ^7 x 文/宛易小生4 S- U3 b) a8 i8 W T
x/ O0 E4 u |你离开的季节0 Q$ Y( T& B6 C+ q; c0 m: t1 |" s
下了一场大雨 l& s7 L0 r8 T9 P. V3 Q) H
我染上了流感 4 ^2 R3 P% L+ N7 g1 F7 }7 ]0 h: F
对你的思念随鼻孔漫溢
. @- V: k7 k/ E/ K+ c( q( p6 n3 v. J9 ?我用哈欠欺骗着自己——4 [5 P& {. `6 O4 g* Z
你也在想念我
6 ?3 r$ j3 z/ A你这一走 * o5 o; U( y+ p5 K1 ?. H
走出了我对你的爱情包围圈7 T9 V1 x* D5 _
后来 我学着假装不在乎& E1 [( \( [4 ~# q" ?7 ]$ A4 l
但痛的是我自己* I7 d$ ~8 H3 k, u- Z7 {. R/ z. Y
如果你能再回来, G9 K& T6 j8 u! {: ^- r
我盼望和你淋场流星雨
, Y0 [+ |6 d/ A0 O如果你不再回来
* p M6 t+ k$ I你也走不出我的思念0 D; z9 Z& \" Y: w. }2 {* W: @ u
' `5 n! B1 d( }3 l& [7 ]
宛易小生 2014年11月29日于厦门
2 V( U+ }! g( ?: H/ @. p2 V$ r# d7 L( B; U
* u) x# }: Y1 l; i【纯诗印象诗派第004期同题诗会点评】:+ k) \, F, e m# A
( _" _( v5 }, ^0 H
小生的两首诗都很精彩,我在此就第一首谈谈我的感受。
5 Z$ O4 c4 ^- e) M 前五句写诗人离开了故乡,并非是说走就走了,而是携带了故乡的单纯、厚重离开的,这也既写出了诗人在外的精神支持,也写出了诗人对故土的眷恋,故乡的一切在诗中都是故乡精神的代表。故乡世外桃源的田园风光读后让人心神驰往。接下来的部分诗人写自己离开故乡后在鼓浪屿的生活况,“曾迷途于红尘大道/也遭过世风的吹打”,从中可以读出诗人在外闯荡的艰辛生活,在外闯荡的辛酸诗人只用了“世风的吹打”就写完了,这世风的吹打看似简单,其实只有置身其中者方可体会得出,只用这样简单的一句,没有更多的词去描写自己的经历,可见诗人心胸的旷达,再多的艰辛,再多的困难对诗人来讲也不过如此罢了,其实支撑诗人的还是乡土的精神。最后诗人留在了厦门,留在了鼓浪屿,或许将会留一生,而最后这两句将诗人对现状的无奈尽现出来,让人回味无穷。+ H9 u) a) r) Z: |
4 c5 I/ K b) e7 g+ |! F- ^( Z! P0 S! M
12.《走不出我的思念》- D# z T1 w( l" I+ ?
$ H( M" y; t6 V" H( G
文/古沉秋2 l |: g8 S+ i
9 e3 f& t, ]! \ H- Q* \: V思想 ,是最浩瀚的宇宙。
; y9 g' Z( ^4 n, k/ l5 u$ K$ B人心,是最莫测的季节。
( V( w3 o' M" T8 i, @0 d- h& y它不属于四季,但它是季节的一分子。
+ y H" X/ U3 Y9 W, R+ d就像 你不在身边,却出现在念想中,梦里一样。' D6 @2 K$ @6 g; L- ?
6 |- {. Q& M( k6 Q7 S我倔强的以为是对的人,在思想浩瀚的宇宙中,终于出现。
- Z2 ^* X' g3 m愿这一切都是对的 ,时空没有错乱。1 H I, B: K4 o5 _
虽然明了童话,电视剧,小说是现实中希望幻化的形式 ,多少有些臆想的增减。8 }5 n" c& j( j1 F! l; Z r: S0 W
但生命的动力就在于这黑暗中,明亮的隐现。' s5 N6 E q; o' }8 }: \
寻寻觅觅的旅途,心心念念。( }+ r# {; z, q7 z& c" a# f4 E
* L5 t; \* @2 T3 X! Z2 `9 C5 N. z
就像 月亮借着太阳的光芒,夜色中流转。7 i* T! I E; ]! I
就像我借着月的皎洁,谱写,年华纷繁的无奈 。: c5 Q# l' V" C1 f; M1 m5 ?
就像喜欢一朵花,一片叶,一缕风的心情跳跃。
- N( k0 I$ R6 q }5 G7 f就像游山玩水般留恋,意境不可重描,心绪不再。
9 a. H* g( B" ~/ q+ C% Q就像如此浩渺莫测的时间也不能惊扰,被风吹散的,秋暖淡淡。
, I2 O$ K6 d ^7 X这些悲欢看过,依然执着于心的一念,就像梦里的期许,走不出我的思念。
0 n- R; {" V2 w7 M/ C
E+ Y$ q0 k8 j1 w% i
+ c& v) n$ h# A$ Z【纯诗印象诗派第004期同题诗会点评】:3 G$ u' B3 `; K1 \3 l
古沉秋的此诗语言典雅而优美,读后回味萦绕于心,久久不能散去。, c' g7 k( ^" B- _% W0 u) s
第一节写人心的变幻,实则是思念,诗人说“是最莫测的季节”,就将思念披上了一层纱,思念如季节,季节如思念,虽然明确,但却难以道清,故才会“不在身边,却出现在念想中,梦里一样。”! m6 p8 L9 `0 `7 h( h2 N' \
第二节写诗人虽然知道思念和现实有着巨大的落差,但诗人并未因此而放弃思念,相反诗人还将这作为了“生命的动力”,生活的动力,这就将思念日常化,生活化了。
0 ?" O4 q3 d$ Q( F! i 第三季写思念时的感受,这种感受是神秘莫测的,是各式各样的,可谓是说不完的道不尽,只可意会不可言传。2 c3 J5 d+ O- @, J
古沉秋此诗思维缜密,将思念写的是达到了化境。欣赏。
+ O- x; V& U( t9 j
: b+ q* z% C* R) S5 H9 C& d; g h
6 r2 @# v$ P& G! K13.《我从山中来》, Q+ I/ j0 s$ j8 q
9 \3 K! z9 d' g 文/雨荷( F. q4 h8 H# x5 Y* E' O* Y) v
+ B7 q) p* V0 y' u岁月的旮旯7 W3 j0 ^7 V& h5 @) p/ _
堆砌父辈的褶皱
& B4 Z+ U0 R; H; _) w山里的风
, m* u2 u; U3 R7 t; A4 Z# `漂白了母亲的黑发
- l% F, w+ s. e. x0 w$ `4 k% I6 ?# d, q: L
手掌中的四季
a5 J6 a6 q- a2 f4 ?, j$ O: R& d禁锢心中的桃花0 b1 Q8 \' i3 u' z6 r3 D& Y
房前屋后的果实
# f5 y; F* F" J1 f& r在村口羡慕云燕的潇洒
* H' X# F, b' E+ ~, ^* k; d/ K8 e. G( n5 K2 T8 i2 J6 N* ?/ v7 j+ H
党的扶贫政策
8 Q4 x! r' r9 }* H如春雨飘洒4 s- I$ s, ^1 ?: \7 a& E
村村通的工程
; R/ C+ }# I% Q- i, n' f在村口架起彩虹连天涯
$ n/ O) @% k/ E R5 Y- l( }) Y
6 r: J( C! \) G, j2 e0 ?我从山中来
$ B% R2 c3 E( r) G$ g2 i) z把山里喜悦
! `% F6 k ~' N% j充盈在城市的繁哗 s, X R& t& x9 {, |6 V3 S
煅烧青春热烈与妩媚! W" G3 x4 Q% k
# _; s" z6 e! D) E0 a
2 g4 s3 a: Q7 {4 ?' s/ X【纯诗印象诗派第004期同题诗会点评】:
+ N8 R* h8 \8 q8 o) l2 b' W 这首诗与其他诗歌在立意上完全不同,雨荷没有去歌讴城市,也没有歌讴乡村,而是将农村的变化带到了城市,带到了更广大的地方,与更多的人一起分享如今的乡村变化,以及生活在其中的人的喜悦。 y; y+ g- y! G
第一节写村中生活的人的艰辛,第二节写乡村四季的自然景色让人神往,而第三节以时代入手,与第一节形成了对比,凸显了乡村的变化,自然这种变化的喜悦就在第四节中表现出来了。
a5 N1 X& |$ P4 b# g& b! R 很欣赏此诗的立意和切入点。然而这首诗留给读者回味和想象的空间太少,这应该是最大的不足。
! j* h) h8 [+ E0 C) {
; r5 B; `5 \4 {% ?$ [
. x, x) s' J: D( o! g14. 《走不出我的思念》+ T8 N% i P* c
文/ 栖雨0 W! k1 t, y. l' d$ @2 C
5 G1 @" E! K5 g$ m) V; [; z总以为相爱9 O& N& Z' [- I' u8 X2 g5 x: s
就能一辈子相守
. B1 G8 v0 s9 E: c, H5 T怎奈只春夏秋冬
, E( \! T7 c4 U' w你撒开拉我的手, f) v" ^5 W. F( m: k
山外山水外水拽长$ [; p/ n; J4 x& y
你我的距离- J" \6 E9 T+ x1 b; {; ]6 r
花开无归% E& t0 b+ C% H; D% }
秋硕无回
# H( h& [+ E8 y# I I
; I% W7 I4 k. i2 b! W我无权决定8 Y/ v" f% H5 ?- ~& G) R
你一生爱我
9 i6 a9 I2 _4 ~; t) a( k( ~) V但我有权决定自己
3 C5 @# h; g: g g5 x7 Y' N一生把你惦记
" @5 {# H$ n. C那张曾为爱生辉的脸
+ N, Q: o1 R( z! U: |( F
; [2 m7 x! R+ j3 b& _$ B" N
" ~7 L4 Q+ G3 n; `$ v5 e8 l5 v
, L) G& A# h- C, ?- L# `【纯诗印象诗派第004期同题点评】:
* b( q- a2 g% b0 S 未经作者同意我改动了两处,若作者觉得不妥,我自当改回。第一处将原来“你的手撒开拉我的手”改成了“你撒开拉我的手”;第二处将“但我有权决自己”改成了“但我有权决定自己”。
3 H0 j, M* W8 y8 G$ Y+ t t 诗人的爱可谓是痴爱,即使相爱的人撒手远去,诗人心里形成了巨大的落差,但诗人还是相信着爱,坚定的爱着,虽然此时心很痛,但爱的浓度完全稀释了这种疼痛,在更久的等待后,爱人没有回来,诗人却决定用一生记住爱人,一生去思念爱人,真有金岳霖先生的痴情啊!欣赏。
8 | l+ {" u* W) b' O7 l1 [9 J
" l- I, ]& \* k15. 《 我从山中来》
4 g3 O% g8 ~& y. U 文/野影+ q. M9 K$ U" B Z
3 _7 g% r; y! k守望的距离遥远的不可触摸: i1 ]1 w' j: } S2 Z- B
我一再整理凌乱的道路
. i1 w1 Z" L* J2 H E7 M把埋藏在大山深处的梦连根拔起* D4 ?2 m9 r7 ~- [( a' j0 ~/ C$ H
所有存在的年纪与岁月同行
8 X6 S1 r. s* H随风开合的门窗和家乡的院落一样清冷* p- L) b: ~& X A3 Q5 [# O0 j
调整寸草不生的方向
* ?5 A) ?$ g3 P1 ?; D; ?" G/ \我头也不回的把一个草垛一把干柴
/ \8 f! I$ ~# c1 }一缕炊烟一行行长满青苔的瓦片
. U9 C# {$ s j: x2 y包括漏雨的屋子写进日记
- @1 M' h0 i$ E* a然后试着去改写天荒地老
6 ~# K* Q' ?, k7 O试着踮起脚尖去涂抹日月星辰5 m/ c+ ]- y, X0 u) B" J
那闪闪亮亮的记忆流动在夜空
( ]+ Z9 ]5 J1 E: w8 A一次又一次浸湿了野棉花的梦
7 ~& Y- z- j! q# a3 K/ T6 B所有的童话一夜长出了白发
3 F) ~4 x$ G+ Y2 O, N5 t8 z& u被西风摇落的故事齐刷刷的离家出走
7 @3 A" \, ~; }但是总有一天我要把自己轻轻摆好+ {! F. T. ^1 L" _9 L- v
悄悄埋在家乡的核桃树下. ^7 x+ \2 \1 {' D h+ q
2014年12月1号野影
7 h7 s$ ~: {# D【纯诗印象诗派第003期同题诗会点评】:
* _5 G" S8 [$ K0 i2 b! L- N9 x 野影兄的诗总是以深沉厚重见长,在深沉厚重中展现出诗人对大生命的探索与追求,而这些的基础都是以诗人深厚的文化积淀为基础的。( I! B8 F4 X& B
这首《我从山中来》中“守望的距离遥远的不可触摸/我一再整理零乱的道路/把埋藏在大山深处的梦连根拔起”,这种守望便是一个从山中来的人对故土的守望,一但开始“守望”诗人就会将所有的记忆全盘托出,这时就进入了对故土回忆的呈现:冷清的院落、开合的门窗,而这些之所以冷清是因为人们都离开了故土,故土才如此了。“寸草不生的方向”实质则是诗人探索后没有行通的路,无奈的诗人只能将此“一把干柴”,然后将这些存放到记忆,再次去试着寻找大生命与大空间(即诗中的“天荒地老”、“日月星辰”),这个探索与寻找不是一帆风顺的,诗人一次又一次的碰壁(“一次有一次浸湿了野棉花的梦”)以至于离开故乡去发现那份未被挖掘的诗意,诗人坚信总有一天,他会找到那个大生命与大空间,然后带着这些再次回归故乡,回归大山(诗的最后两句)。! B0 Y6 a( o6 |# W9 B. `5 d
我与野影近日交流时他说过“我的远走他乡就是为了沉淀被时间忽略了的那份诗意,而这份诗意就在家乡,这是独独属于我的那个语言体系,别人不能代替。当然和我类似的经历也发生在家乡的一些其他人身上,但时间没有唤醒他们,我不承认我被唤醒,但那是迟早的事,我确信家乡的土地应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记忆,因为他们被历史忘却的太久了。”“心能静下来最主要,这段时间我在想我的知识积累其实也不少了,但是系统不起来,我在想缺的这根主线到底是什么”“我的诗歌的突破我想应该是记忆中还没有被书写的家乡”“我觉得我们真的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一个视角,然后静静的坐来,慢慢的欣赏,欣赏自己和世人的那份快乐与痛苦。当然,痛苦或许不应该被欣赏,但我所要表达的不是那种局限的、单纯的、个人的痛苦,他应该是一个整体,应该是我们的祖祖辈辈生存的那一个大的背景,如同埋葬祖先的那些土地,对,应该是土地的那份执着,那份包容性。”“只有把自己放到一个大的空间里才能跳出那个小的自我,这些只凭借阅读,只有知识远远不够。这个大的空间首先是知识的空间,然后是心灵的空间,最后是自身所处的生存空间,缺一个都可能会有好多弯路,等着我们去走。甚至是一去永远不能回头,也没有机会回头。”“我们现在缺少的不是知识,而是一种思想上敲击,一种思想上的突破。开启思想上的路径供自己行走,这是我所能想到的新的出路。”“因为我们所处的这个环境,这个意识形态把我们困的太久了,我们如果不挣扎出来,我们就走不出一条自己的路,无论是诗歌还是其他。而且,能够冲破这种局限的人并不多。”(选自《王彦红与野影对话节录》)。这首诗应该是他找到自己诗歌的主线后的第一次尝试吧,期待野影兄走出一条自己的诗歌之路。(与野影的对话我还在整理之中,待整理完后发到论坛接受位诗友的批评指正)
6 a- w7 I1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