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邓海华 于 2012-12-3 08:17 编辑
作者简介
邓海华,男,1989年4月生于湖南宜章县,自小学习美术爱好音乐和书籍杂志,大二舞台美术专业转影视编导专业。高中开始和朋友自印文章,创作涉及诗歌、小说、剧本、歌词、美术创意、篆刻等,有青春校园长篇小说《犟报》。
中国青年文艺学会创研部委员,宜章作协、诗协会员,中华诗词论坛、湘滨文学网编辑,某网站执行主编。有诗歌《趁着我年轻(外二首)》获“中华校园诗歌节”三等奖,诗歌《少年犯》获“湖南省青少年法制征文”一等奖,《历史颂》获“时代颂歌”三等奖,《邓海华作品十五首》入围“当代诗歌奖”新锐奖。主编《当代十家诗选》多卷,散见《当代精品诗选》《西南作家文学》《家园文学》《莽山风》《蒙泉》《爱在天地间》《诗心似锦》《青春飞翔》《中国诗歌大全》《牛人、牛诗》《当代诗歌精品大全》《原野》《中国诗》等刊物和文集。
欢迎来函索要电子版《借着月光读世界》第一版:332034077@qq.com
前言
《借着月光读世界》诗选该本共用三十三个专题篇。一、前言篇,二、自序篇。末三十三为后记篇。从“三、目录篇”开始在篇幅两侧用中文记页码,同目录篇中的阿拉伯数字页码一致。 该本选人作者诗歌126首,诗歌的时间跨度为十年。 诗歌体裁上,有词一首、古体诗数首外其他均为现代诗。另选入,旧曲新填歌词三首、诗剧一篇、续穆旦《赞美》一篇、组诗五篇外其他均为现代体短诗。实验篇即未分类篇类。 本诗选注重探索性强、主题和意境丰富:题材上从歌体诗、象形诗、联诗、藏名诗到诗剧等各种形式。 诗歌主题上涵盖作者对乡愁、爱情、亲情、友情的自醒和感受,对历史规律或人文理想的哲思,对生命的怜悯、对生活的感恩或对大自然的无限期盼和热爱。其中“同桌的你”“爱情故事”“诗是什么”“诗人”“雨的印记”“钢琴之夜”“吉他之夜”“城市里的稻草人”等有多个版本而选人了其中的一个或部分版本。 全本每诗配意境相仿、可延伸主题或不违背主题的图片,其中多为本工作室用网络图片PS制作,图片未被商业授权请勿商用!另在“赠诗篇”等处诗歌旁边处附上作者原创的同题篆刻、作者制作的美术创意、标志、乐谱等非诗歌作品。 该书在非商用电子版中为方便读者参考性阅读,附有非原创文艺作品:当我老了(戈麦)一个人老了(西川)当你老了(叶芝)三篇非原创诗歌作品,一篇未授权乐谱《谱同桌的你》(词为作者改版),多幅已故名家吴冠中油画、经典传世国画、经典网络图片、朋友照片等。若少数涉及个人权限或其他异议的请联系电子函件:15200892029@126.com或332034077@qq.com。 “数据页”为拟稿。该本《借着月光读世界》为电子版样稿,是为方便个人交流和网上公益阅读,是为非印刷版定稿和商用流传版。欢迎来函索取更新版和其他诗集。
自序
去年在诗生活网一文章见高龄的余光中老师又在问“诗是什么” 其实我也不断的问自己,诗是什么。像一个恋爱中的人禁不住要问,爱是什么? 然而我越问,诗歌的意境就越宽广,它的形象就越丰富-----它可以是文学的凝练、思想的音乐、感情的动人、观点的震撼力、语言的情趣、快乐的火花……只要其是用语言的形式流露出心灵得以呼应的“真、善、美”其就会是一首好诗,甚至是一种生活、甚至是一种行动、甚至还史诗待一种一种的生活和行动去书写。 或许可以呼唤诗生活网站的名字来回答余光中老师“诗是一种生活” 当代的诗人间把创新作为好诗其一必不可少的原则,西川的《诗歌炼金术》说“诗人的尊严表现为激荡不息的创造力” 又说 “写小诗需要大手笔” 再把凝练作为基本的原则,因为如果你的句子平庸、内容不凝练那就没有必要用回车键小段小段的陈列出来! 但是我们看见有一些其本身似乎不凝练而在情趣上因为有所创新作为一种语言游戏而玩味一时了。我写古体和现代诗、写象形诗和歌体诗、写对联和诗剧、在喜爱的画作上题诗然后又为自己的诗歌篆刻出一个美术创意,但我没有写梨花体或者下半身诗歌。我承认这些是诗歌,因为诗歌作为一种简约玩味的文体容许其在思想情趣上的包容性。当代流行的诗歌写作似乎有些堕落,但崇拜“海子”等诗人的“麦子”和“太阳”的写作也一直进行着! 诗歌被边缘化是我们不愿看到的,但就在被边缘化的诗歌耍杂技的各种刊物和论坛的边缘定有许多默默写作的诗人将会成为未来诗坛的一个典范----他们用思想的歌曲、感情的流露、观点的探索、语言的情趣,真诚的给自己的读者以快乐的火花!----但是那些默默写作的人对于自己的读者,不管的当下还是未来,他们希望他们的诗歌不是一直模式而是一个在创新之路探索中有所成就的样板。样板只能作为鼓励和引导,具体的写作和实验需要爱好者自己具体行动去完成。 《借着月光读世界》里没有归类的诗歌多用“实验篇”命名,我希望诗歌给读者更多的探索欲和行动的勇气。当然我很自豪自己选人的几首借用格式的诗歌:《告白》像旧曲新填或对诗一样的续写了穆旦老师的《赞美》、《动词解释之<勤劳>》活用了余光中老师的《乡愁》、《纸船》真切的感染了席慕容老师《纸船》的意境。包括朋友说我的《公转》感染了海子的《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的意境,《趁着着我年轻》感染了北岛诗歌的意象,《没有什么路是挫折》承接了汪国真《热爱生命》的气息,《一个人老了》也确实受西川、戈麦、叶芝同题诗歌的影响,诗剧《重生》有郭沫若诗歌的风格。
我把能够幸运的读到经典诗歌中动人的真情、精美的情趣和丰富的创造力而引以为荣! 诗歌对于我来说是一种长期的生活情趣和人生品位,我希望能承接中保持创新精神,即“千里马欲奔千里寻伯乐”(《有万民》)。但是在最后引用海子和骆一禾的好友、著名诗人西川老师在《诗歌炼金术》的一句话“诗歌并不是非写不可的东西”即“路虽崎岖,有梦亦乐在其中”(《有万民》)。
海华文化传媒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