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颤流”一词而展开,切入一个诗人作品阶段性的评述,随意而贴切,自然过渡;李犁的文笔向来是剑走偏锋。虽然并非篇篇文本都切中要害,但这篇文本在发光。
——这样的价值判断,正是作为一个批评家所必备的:“她的诗歌摈弃了那些琐碎的红尘具象和生活细节,她也更拒绝当下诗坛流行的叙事性,顶多使用些沾染了一些生活尘烟的概念,譬如:酗酒,赌博,欺骗,谎言。还有崩盘,套牢,房贷,物价,回扣,转基因等等,而这些话题或者符号,是被她情感的气流冲出来的,是她感情的漂浮物,是她大的情感走向中的一部分,甚至是零碎的部分。她关心的是前面说的生存甚至生命之根,所以她写诗往往从大处着手,从抽象的思出发,去一层层揭开万物的皮肤,让万物的核心也就是骨头露出来”。
——只是这几句:“顶多使用些沾染了一些生活尘烟的概念,譬如:酗酒,赌博,欺骗,谎言。还有崩盘,套牢,房贷,物价,回扣,转基因等等,而这些话题或者符号,是被她情感的气流冲出来的,是她感情的漂浮物,是她大的情感走向中的一部分,甚至是零碎的部分。”,我以为多余,显现出作者对一个诗人或作家的含混表达,因为“酗酒,赌博,欺骗,谎言。还有崩盘,套牢,房贷,物价,回扣,转基因等”词语或物象的引入,就如小说的颈骨上的一片片肉,一条条血管,无可缺失,否则,就只是一具“标本”,而不是创作者本身。白云的诗作近年来以超光速的速率,取得不小的成绩(宽度有了,纵深稍显不足,地大还不足以支撑广袤的天空),也许正是吸取了小说写作的“以物异物"与”以物异形“的点缀形式出现在诗歌创作之中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