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请恭敬对待诗人的“太阳”
据新华社长沙2014年12月22日专电 (记者 李丹)日前在长沙召开的第五届“十月诗会”上,专家们表示,从早期的“梨花体”,到现在的“乌青体”,都不能代表诗歌界的整体形象,诗人天上只有一个太阳,写诗应恭敬对待。
随着个体的觉醒与社会的激荡,诗歌成为越来越多的人探索内心的一种方式。“第一朗读者”、“诗歌是一束光”、“为你读诗”、“读首诗再睡觉”等微信诗歌公众号订阅量猛增,在微信朋友圈内掀起诗歌转发风潮。诗人们表示,网络对诗歌的影响分两面:坏处是没有经过筛选,使一些很不如意的诗发了出来;好处是不被埋没,以前编辑把关,现在任何人都不能阻扰发表作品。
在这些未经筛选的诗歌中,空洞、苍白的“口水诗”走红成为文化现象中的“奇葩”。诗人余怒说,以前农耕时代是“枯藤老树昏鸦”,工业时代是“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但不管是农耕时代、工业时代还是互联网时代,诗歌语言的创作有一条是千古不变的,能被称作为诗的东西就是我们个体的感受,个体在这个时代所感受的孤独、梦想、快乐与悲伤。”他说。
有些诗人像“思想者”,有些诗人像“行走在街上自娱自乐的人”。这是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著名诗人西川对互联网时代“诗歌热”的感受。西川说,自媒体时代,写作不应该是为了出名,“我们的内心、存在、历史感、现实感”所有这些东西加在一起,构成我们写作的意义,“一个诗人写一首漂亮的诗不是什么难事,一个诗人写一首有意义的诗,这个不太容易。”
网络上流行的诗歌中,也不乏有一些好诗。近日,一个三年级男孩的诗歌《挑妈妈》在网上吸引了3万人转发:“你问我出生前在做什么/我答 我在天上挑妈妈/看见你了/觉得你特别好/想做你的儿子/又觉得自己可能没那个运气/没想到/第二天一早/我已经在你肚子里”。网民纷纷为孩子独特的创意和纯真的语言所打动,一些文化名人也对该诗的创意表示赞扬。
“笔墨当随时代,还是笔墨千古不易?当随时代的应该是表达方式,千古不易的应该是笔墨身上的精神,是历经沧桑后的赤子之心,这也是我们跟李白、杜甫等大诗人形成共鸣的所在。诗应该是人作为有限的存在,对无限的渴望。”2014“十月诗歌奖”获奖诗人泉子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