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旭陞印象
旭陞是内蒙西部人,干净利落。言语不多,稍显内向,这是初识旭陞的印象。最早在赤峰红山诗社成立之时,在赤峰四中红山诗社的办公室,举办研讨会,看见旭陞忙碌的身影。经蜀恒介绍,才知道,旭陞是四中一位青年教师,也是青年诗人,喜爱诗歌,热爱诗歌。如果不介绍还以为,旭陞是大学生。他是诗社为数不多的年青骨干之一,也是为数不多的八零后。
旭陞谦虚好学,悟性高。喜欢倾听大家对诗歌的各种见解。分析与讨论,择其优而用。走自己的路,写出属于自己的诗歌。以后参加的诗歌研讨会,时有见到旭陞。有时未到,大家知道他工作忙。一个诗人的诗歌与他所处的环境,有必然的联系。旭陞就是这样,他的工作变更三次。他的社会角色,他的诗歌也在不断变化中成长,走向成熟。社会大环境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源泉。
当初还为旭陞惋惜,能成为一名优秀而光荣的人民教师,是多么怡然自得的一份职业。但旭陞没有沉浸在象牙塔般的氛围,他走向更加广阔的领域。他的选择是正确的,年青有活力,可以尝试不同的失败,正像他的诗歌,他在不断操练着诗歌文字,诗歌的语言,把他的诗歌艺术打造的更加富有自己的特色。也许赤峰四中因此失去一位优秀教师,而社会多了一名优秀的诗人,相信经过旭陞的努力,时间的历练与坚持,晓以时日,旭陞的诗歌会有更加突飞猛进的发展。
(二)暴力的词藻背后可见悲悯的诗心
恍惚间,三年,旭陞把一叠手稿递给我,欣喜,感叹,这是时间的力量,不断探索的精神结晶,诗人的骄傲。我把它给你,任人评说,任时间对号入座。我通读了近百首诗歌,解读诗歌的密码,解读诗人内心的世界,或只读其一,不知其二,其三。但旭陞是一位悲悯的诗人。当然解读一位诗人,解读每一首诗歌,大家见解不同,完全可以各抒己见,这是诗歌的魅力所在,在我们达不成一致看法时,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哈姆雷特,或一千零一个,零二个哈姆雷特……
旭陞是一位诗人,从外及内触及他灵魂的,只有他的诗歌。破解一个诗人的诗歌密码,多难,像旭陞的诗歌。这些源于诗人的文化素养,生活经历,以及赋予经验的文字,再一次在我们面前展现它的活力与生机,这是诗人的贡献。
旭陞是努力的,很多诗歌我第一次读。他积攒着,准备把它集结成册,出版发行,使更多的人,品读到他的诗歌。然而我等先读者,先赏着,可谓近水楼台,不可不谓之幸运。我们也祝贺他!
初读旭陞的诗歌,感觉满篇充斥着暴力的词藻,其实在文字的背后,有一颗悲悯人的诗心。像吸食,压碎,吞没,阴笑,碎梦,撕咬,偷窥,抽搐,监视,隐藏,碾碎,辗断,粉碎,掠夺,摔打……这些词藻的运用与占用比例大,也为初读者设置了障碍,也有人怀疑诗人会运用,这样暴力的文字?是不是与他的经历有关,但旭陞是八十年代生人,那时是改革开放的初期,北方相对南方经济落后,贫穷。但随着八零后的成长,他们的童年相较前几代,青少年时期更多的接触电子产品,他们的视野更加开阔。
旭陞的诗歌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描写故乡的诗歌,描写情感的诗歌,虽然所占篇幅有限,但寄希望窥一斑而知全豹。另一部分是描写社会,人生状态,生命与死亡的诗歌。
描写故乡的诗歌,有《故乡》、《枯树》、《写给故乡》等,故乡有的只是一点回忆,枯树,老井,童年的我。哭、闹、骂、吵的故乡。光秃秃的故乡,光秃秃的树。牛、羊、鸡、狗、猫、炊烟,村民。如《写给故乡》,月亮,我若用足了力气/是否能将所有美好托付于你/转交故乡,让他安心/不再挂念。这分明诠释诗人对故乡的爱与无限眷恋。爱之深,情之切,故乡我不再挂念,可能吗?不,故乡已在诗人内心里深深的扎根。“但故乡好像比我老的快”我要永远珍藏它,为留住故乡,我在不断寻找,搜集故乡的影像资料,很多已经消失,留在记忆深处的是,永远磨灭不了的记忆,这些将保存在诗歌的内存里。故乡是凄凉的,如《枯树》光秃秃的,春天没有再来,院子长草,锁头生锈,一切都在述说故乡的凄凉,无奈,与贫穷。《守村的黑狗》也死去了,在改革开发的大潮冲击下,山村发生着巨变,许多“年轻人都进城了,剩下的都是老的走不了的,小得走不了的,看村的。”而诗人用了很多笔墨,来描述黑狗的死亡,凄惨的结局。黑狗是忠实的,哪怕死,它也要死在故土,哪怕被撇进粪坑。看不见诗人有任何愤慨谴责之词,但字里行间仿佛有无限的愤慨与鞭挞,鞭挞主人的无情与冷漠。市场经济,金钱至上的思想,已异化了人们的良知。只是在结尾,他巧妙地借村人之口,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村里人都说,年三十放鞭炮不能听见狗叫,不吉利”(《守村的黑狗》)。
说道故乡,不难不说到故乡的父母,“母亲的手帮我指向了有通道的桥”;“希望从书中越境” (《新的一年》),正因为母亲的教导与指引,旭陞考上大学,走出山村,开始人生新的征程。而“父亲/冰凉的双手/还带着厚厚的茧子/常常把我的背激的很疼……父母艰难的咀嚼着生活的每一天”(《冬天》),父亲是严厉的,背负家庭的重担,而诗人那时很顽皮,父亲给了他一巴掌。多年之后,已为人父的他,已理解了父亲对儿女的深切期望。“看一看我的早已不疼的背/好让我能回想/父亲的双手”(《冬天》)。“常常把我的背激的很疼”(《冬天》),“激”这个字用的多么与众不同,他没用“打”字,用就太平常。这个“激”字又与“励”字相联系,不仅是打我,也是为激励我而打的,一字双关。前面《守村的黑狗》,“被扔在了屋后的粪坑里,一撇就扔了”,这个“撇”字,就用的非常妙、非常奇特,细品味,推敲,有无限的诗意。旭升的诗歌,已注重字词的推敲与拿捏。这样的字词,句段,很多堪称经典。任人品味,余味绵长。在这些诗里,窗户可以独自绽放,窗户是心灵的窗口,它又可以像花一样绽放美丽。细数圆月里风的韵律。(《窗户》);影子成为脚镣(《果实的敌意》);“水的伤口里躺着条倔强的鱼”(《花猫有个冬天》),胡哥我们的胡主编讲,诗人就是那只花猫,有道理,但我觉得诗人又何尝不像那条倔强的鱼,躺在水的伤口里。“一条鱼被缰绳狠狠地勒住/保持了流线型的痛苦”(《冰中》),被勒住,还要保持保持流线型的痛苦,这何尝不像人类,不像我们自己,痛苦日益啃嗜灵魂,我们还在痛苦中矜持,伪善生活。“山里,有祖先留下的声音/猎手和猎物/谈判着山的归属(《夜市》)。“目光被第一千次捏碎/也要坚强的向明年的拨通电话”(《希望》)。
诗人的内心是细腻的。想像奇特,能激发我们的想象力“一只蚊子逝去后的一滴泪落在了我的眼前/像营养不足的太阳一般惨白闪着磷光”(《白.林.夕》);“月光在老鼠鼻子尖上没有站稳”(《破晓》),破晓前的月光在移动,移动到洞口探头的老鼠鼻尖,还没站稳,多么温馨的画面,老鼠在这一刻不令人讨厌。诗人笔下的老鼠,总是机敏的。还有其他动物意象的运用,可谓多姿多彩。这与童年在农村生活的经历分不开,诗人能把这些耳熟能详的动物意象运用在诗歌里,给予诗歌新的生命,不可不谓之成功。
说道这里,我想探知诗人的感情世界,单纯写情与爱的诗篇,没几首,《情人节》、《太晚》、《爱情》,算是吧。对于爱情之外的东西,诗人是谨慎的,他以观望的态势,站在世外,或者他把自己置身于观察者的角度去体验,观察与思索,世间百态。“只能用窗里的城市照亮”(《情人节》);“我最终还是成为了忠实的观众”(《空旷地里的稻草》),诗人是孤独的,逃离在感情世界之外。他也想进入这个世界,只是在黑夜里,在虚幻的网络之间,听着美妙的音乐,陶醉其间。但诗人又是清醒的,幻想只是暂时的,他决定,“把你/锁在梦中、心中/放在心里埋葬”(《太晚》)。
最近,我读过旭陞的《孤独的废墟》,突然觉得,旭陞的诗歌走向成熟,尤其这首诗,无论在意象运用,词语组合上,堪称完美,更是技术的纯熟。它不再像一三年的诗歌,词语暴动,锋芒毕露,而是更加圆润,像一件精工制作的瓷器,一切文化的成分已完备,“废墟等待一个暴风骤雨里的人/证明孤独”,诗人永远是孤独的。
诗人是孤独的,旭陞是悲天悯人的,有诗可证。《窝巢》“堕雪的雷中,绵羊似乎仍然在打坐/贪婪与残暴,我用自身的忏悔祈祷狼/群/享用一片茁壮的青草”;“假如一朵狼粪之间挤出一片绿色/请忠告羊:这也是陷阱!”诗人用善良的心告诫善良的人们,小心贪婪与残暴的陷阱,如果执意陷落,你温暖的家将不复存在。
有人说,旭陞的诗歌,有授课的嫌疑,这源于他曾经是教师,一定是从教师的角度来阐释他的诗歌的。二零一四年的几首,有这样的偏向,我觉得不是说教,而是说理性稍强。需要注意这种倾向。旭陞的诗歌,有的字词需要再精简,赋予它更多诗意。正像他所说,剔的只剩骨头。但我们不想看到诗歌的白骨,筋,血肉,哪去呢?不能没有,我现在觉得,旭陞内心一定了然于胸,只是未说明。要是那样话,情感一定是它的筋骨血肉,诗歌才有血有肉,至善至美。这也是在他的诗歌里寻找到的答案。这样说,不知可否?有待与旭陞弟商讨。
一三年,是突飞猛进的一年,旭陞诗歌的语词发生剧烈的暴动,一些暴动的词语轮番上场,刺激读者的感官。这些诗歌,都是关于人类生存状态的诗歌,每天行走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以一个节奏,节拍,往返于家和单位之间。清晨的冬天,冰冷的街道,阴笑的黑冰,公共汽车的咆哮,吐出,吸入,拥挤的人群。雾霾里的爱情,一瘸一拐。序幕才开始,节目已到尾声。繁琐的申报,黑夜与光影相伴,时光机之恋。这些在城市里发生的故事,造就了旭陞诗歌语词的暴力,旭陞要为他的诗歌,走向暴动,推翻一切桎梏与镣铐,还诗歌以崭新的世界。旭陞的诗歌野心暴露无疑。正像蜀恒所说,旭陞是有诗歌的野心的。因为旭陞年轻,因为这条道路很长,他一定要探索出诗歌的另一条道路,他有壮士断腕的决心,敏锐与勇气。
让我们祝福旭陞!期待他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2014年11月28日写于旭陞诗集将出版之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