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212|回复: 7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余秀华:一个时代的残缺诗歌样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 11: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周瑟瑟 于 2015-1-22 21:42 编辑

                    一个时代的残缺诗歌样本

                                 周瑟瑟
                           
  这几天我在读迟子建的小说《群山之巔》,读到这部长篇的最后一句:“一世界的鹅毛大雪,谁又能听见谁的呼唤!”网络上正在谈论的余秀华的诗歌,有如“一世界的鹅毛大雪”,这次大面积爆发的余秀华诗歌之声有何意义?在诗人们内部存有不同的意见,不同的声音,而余秀华本人发出的清晰的自辩之声――我只是一个女人、农民、诗人――反而在喧哗中被淹没了,我把余秀华的诗歌称为“一个时代的残缺诗歌样本”,这些作品投射在时代同情、怜悯而又刻薄、小气的面容上,反弹向诗歌的便是模糊的、越来越难懂的杂音,“谁又能听见谁的呼唤?”总体上我读了余秀华的大部分作品,觉得她的诗并不是当下最好的诗,有一个写作者惯有的不好的写作习惯在里面,那是因为论坛网络写作带来的打滑的、甜腻的东西,损害了她所拥有的异端、冒犯、反抗与先锋,但确实是“一个时代的残缺诗歌样本”,就像“诗歌大路边”的一丛野草或一只野兽。
  余秀华更多因为身体的原因而被文学之外的人所同情与关注,在一个明哲保身的倾向于保守与庸懒的文学时代,《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这样的作品甚至都难以通过文学报刊的终审。所以从这一个意义上来讲,我觉得非文学媒体的介入反而传播了诗人余秀华们的“异端诗歌”。在我们这个时代确实有“诗歌之怕”存在于众诗人心里,是不是文革或文字狱的历史永久性地进入了中国文人的血液?文学期刊与出版社多年来选择性地传播温情的、一团和气的农业文明圈养下的诗歌,已经成了最保险最正确的审稿标准,并且演变为这个时代最好的诗歌标准了。余秀华这样的作品借助新媒体突然冲到时代的前台,剔除掉对她生活境况与身体状况的同情,我们更应该多看她诗歌中的异端、冒犯、反抗与先锋精神。
  余秀华的异端是对既有诗歌美学标准的冒犯,她来自于个体生活的体验让她的诗歌获得了冒犯的本能,甚至她还有那么一点木子美、李银河式的女权主义者的挑逗,抛开她尚有残缺的诗歌写作技艺不谈,文学期刊可能永远回避的她的某些作品已经准确地戳痛了既有诗歌美学标准。如果从大一点来说,余秀华们的写作把自朦胧诗、第三代先锋诗歌之后消失了的先锋性拉回到了诗歌现场,并且她弱小的身体里窜出来的倔强与不服,让诗歌本应有的反抗本性直裸裸地呈现在道貌岸然的诗歌传统面前,伪善的人忍受不了她的诗,喜欢她的诗的人如果能透过她的反抗看到我们被训服的庸常审美,并且学习她诗歌与生活中并不合作的态度,那么诗人余秀华们不自觉地在对这个社会进行新的启蒙。
  为中产阶级的甜腻生活加一把石灰,随时准备给生活一记响亮的耳光,永远要有怀疑与不信任的写作态度,是异端、冒犯、反抗与先锋的诗歌要干的事,可我们的诗人余秀华们却并不自觉,只是本能地写下个体的当下经验。相反大多数诗人骨子里向往的是中产阶级甜腻的生活,这三十年来浮在时代表面的文人们的理想是“脱贫致富”,诗歌曾经的人文先锋精神死了,诗歌甚至被演变为地方旅游经济的调味品,诗人们忙于出席各地官商混合的诗歌宴会,以“诗歌繁荣”之名消灭异端、冒犯、反抗与先锋的诗歌人文精神。
  对诗人余秀华们(还有身体条件或境况如此,又同样与众不同的诗人)的帮助与同情属于社会学意义的诗歌公益行为,但保持异端、冒犯、反抗与先锋的诗歌新人文精神更为重要,尤其对于这个沾沾自喜的、甜腻腻的“中产阶级”时代来说。

  (为某报约稿而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5-1-22 11:30 | 只看该作者
迄今最有价值的一篇评价文章。不论对余诗的评价,还是对余现象的评价,还是对诗歌现场的评价,都算公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5-1-22 11:43 | 只看该作者
而新闻记者那些追求轰动效应的宣传,诗刊编辑那种“又发现一只千里马”的伯乐情结,吹捧者那些揠苗助长式的拔高,贬斥者吹米见糠式的无视,都只不过是把余秀华作为一个工具,一个证明自己高人一等的垫脚石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 11:51 | 只看该作者
汤胜林 发表于 2015-1-22 11:43
而新闻记者那些追求轰动效应的宣传,诗刊编辑那种“又发现一只千里马”的伯乐情结,吹捧者那些揠苗助长式的 ...

是的这是我们要注意的地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5-1-22 11:55 | 只看该作者
余秀华这样的作品借助新媒体突然冲到时代的前台,剔除掉对她生活境况与身体状况的同情,我们更应该多看她诗歌中的异端、冒犯、反抗与先锋精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5-1-22 11:55 | 只看该作者
保持异端、冒犯、反抗与先锋的诗歌新人文精神更为重要,尤其对于这个沾沾自喜的、甜腻腻的“中产阶级”时代来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5-1-22 11:56 | 只看该作者
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5-1-22 12:04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5-1-22 12:19 | 只看该作者
1、《我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这样的作品甚至都难以通过文学报刊的终审。所以从这一个意义上来讲,我觉得非文学媒体的介入反而传播了诗人余秀华们的“异端诗歌”。
2、余秀华们的写作把自朦胧诗、第三代先锋诗歌之后消失了的先锋性拉回到了诗歌现场,并且她弱小的身体里窜出来的倔强与不服,让诗歌本应有的反抗本性直裸裸地呈现在道貌岸然的诗歌传统面前,伪善的人忍受不了她的诗,喜欢她的诗的人如果能透过她的反抗看到我们被训服的庸常审美,并且学习她诗歌与生活中并不合作的态度,那么诗人余秀华们不自觉地在对这个社会进行新的启蒙。
——否定之否定。将当今社会根深文化的惯性思维彻底动摇了。受教。虽然余秀华本身还是余秀华,作为一个新鲜的契机,都抱着不同的心理,各自解读着这一余秀华现象。折服于周作家的文笔与思考,全面而深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5-1-22 13:19 | 只看该作者
真知灼见!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1 13:13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