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诗人出差了》入围44届鹿特丹国际影展
由雎安奇编剧导演,诗人竖(侯献波)主演的公路电影《诗人出差了》 (Poet on a Business Trip)正式入围第44届鹿特丹国际电影节,影片定于1月23日在鹿特丹举行全球首映。雎安奇和竖也将赴荷兰与观众见面。《诗人出差了》是一部叙事结构相当不寻常的公路片,讲述了一个诗人在出差的路上一边猎艳一边写诗的故事,尺度极为大胆。从电影节的官方网站上找到了关于这部片子的介绍的信息:这部电影形式简单,风格却十分另类。它拍摄于十多年前,刚刚才完成剪辑得以与观众见面。影片讲述了一个诗人在荒凉的新疆“出差”的经历。诗人派自己去出差——这个荒诞、充满讽刺意味的开篇奠定了整部影片的调子。精疲力竭的肉体迎来一次存在主义的放荡之旅,在苍凉的公路上颠簸游荡,为渐行渐远的世界留下匆匆一瞥,以及16首忧郁的诗……
鹿特丹影展亚洲选片人Gerwin Tamsma评论这部电影“充满自由,同时又有不可逆转的丧失带来的痛苦,这是我今年看到的最喜欢的电影之一”。而在北京举行的小规模放映会后,著名影评人张亚璇称赞此片是少有的一部杰作。
该片的编剧导演雎安奇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24岁时因其用过期八年的电影胶片拍摄的一部实验电影《北京的风很大》入围了柏林电影节而技惊四座,成为新一代导演中的代表人物。该片也成为了中国实验电影的经典之作和影视院校的教学作品。同时作为国内少有的跨媒体艺术家,其特立独行的视觉风格和实验观念也贯穿在更多元的艺术创作中。
诗人竖剧照
主演该片的是“废话体诗歌”的代表诗人竖。在影片中竖本色出演一个诗人。竖这个笔名出自汉字笔画,其原名叫侯献波。曾和著名诗人杨黎和韩东共同参与创建著名文学网站“橡皮网”。2003年,竖被《星星诗刊》、《诗选刊》、《诗歌月刊》授予“2002年度中国诗歌奖”。2009年出版诗集《和一个混蛋去埃及》。现居上海,从事传统手工艺——雕版木刻。
这部影片的出品人方励先生更是一位奇特而任性的人,从全球最大的地球物理仪器公司的老板,然后变身地下电影教父到韩寒电影的制片人,最近几个月又因为他的演讲视频《感谢你给我机会上场》在网络上疯传而成为红遍互联网的人物。
影片的制片人李振华是当代艺术领域著名的国际策展人。作为资深的新媒体艺术的推动者,2014年开始出任香港巴塞尔艺术展光影单元的策展人。他和雎安奇的合作也追朔于10几年前,2001年在国内首家新媒体艺术中心——藏酷新媒体中心里,李振华策划了雎安奇的首部影片《北京的风很大》的放映。
在2014年10月的《艺术客》杂志里,发表了一篇李振华和雎安奇进行的长篇对话。从这段对话中节选出当初两人谈到了《诗人出差了》的部分:
李振华:《诗人出差了》是你最新的一部作品,我这里称其为作品,也是因为这个影片在类型上和观念上的混杂。不仅仅作为长篇电影,同样是对应一个地缘政治的思考,身份的思考,以及理想和真实的幻灭。诗人是你自己吗?或是对这个时代某种精神的暗喻?
雎安奇:我想诗人是对这个时代的暗喻,但如果这样讲也不是什么暗喻了,诗人边缘化这早已经是现实了。但是美好的东西甚至是真理多数时候就是在边缘的,这也是人类的困境,我想说的是,这不一定是一种被动的,或被迫的,人们总是过于强调现实的客观性,这是一种思想的惯性,你以为一个人或者玄奘去西天取经难道一定是被社会逼的么?我觉得一个艺术家或者一个诗人的自我放逐,就是在和去西天取经一样的。这个时代缺乏这样的勇士,甚至缺乏这样不把这个当回事的勇士,这部影片确实就在讲述一个人,一个诗人对自我的放逐,风景和肉体也不过都是支撑放逐的假象,这一切不过是像出一趟差,就如可以把玄奘取经也拍成一部电影叫《玄奘出差了》。影片的意义就是让你看到不论在地域的边缘还是在时代的边缘,这不过是视野和思想的盲区,是惯性的压迫,影片不是去探讨苦大仇深的命题,也没有任何幻灭,它指向的不过是不论身在何处都有顽强和鲜活的喜怒哀乐的存在。
来源:2015-01-21 悦幕中国电影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