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意选择腊月,一个风和日丽的年关;在人来过往的场院,烧一瓶开水,茶叶茶杯,一应俱全;还特地准备一包香烟,将收音机调到播放欢快民乐的状态:然后开始剁柴。
寄希望于过路人——
“老徐,你在剁(多)柴(财)啊。”他的脸上堆满春天,立即递上一根平日舍不得抽的香烟,主动帮人点火,心甘情愿。
“老徐头,你剁(多)柴(财)啊。”眼睛里燃起两团火,留他人喝茶,为他人蓄水,陪他人唠嗑,家长里短。
“老徐伯,您剁(多)柴(财)啊,您的柴(财)真多!”一额头菊花:年轻后生不抽烟不喝茶,他赶过去,拽住衣袖,塞过一把冬米糖。
千万不要说劈(撇)柴(财)。那年,村东头老陈说了一句,他的脸立即阴转小雪,整一个月,对老陈头不理不睬。
也不能说剖(破)柴(财)。记得有一个小青年,与他还沾点亲,说了一句,他放下斧头,剑眉倒竖,怒目圆睁:“你妈才破财呢!”连骂三遍。
小青年灰溜溜地逃走了。他一手叉腰,一手提着斧头,望着一地的柴(财),猛地挥起斧头,对着一根又大又粗的柴(财)剁下去,高喊一声:“我剁(多)柴(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