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3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时代仍然需要清洁的精神 ——读李浔《擦玻璃的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31 22: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时代仍然需要清洁的精神
                             ——读李浔《擦玻璃的人》

                                                            古岛

     因为玻璃的透明性,擦玻璃的劳动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我们每一个人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成为“擦玻璃”的观察者和见证者。而诗人的工作就是,透过“擦玻璃”这一司空见惯的劳动场景和日常生活细节,窥探到并展示出人的隐秘而幽深的内心世界,揭示生存的真相,破解尘世的秘密。
    玻璃之所以需要擦拭,是因为蒙受了太多大千世界的灰尘,是因为脏。但在“擦玻璃的人”的感觉里,他不仅是在擦玻璃,而且“同样在擦拭行人”,因为“行人是多么零乱”。他想通过自己的“擦拭”使零乱的行人各归其位。“擦玻璃的人”虽有此种美好的愿望,但却不免陷于一种非常尴尬的剃头担子一头热的境地。他没有倾述的对象(“没言语”),也无法成为别人的倾述对象(“没有聆听”),他只有“无声的劳动”,独自承受内心无边的“寂寞”。他“没有隐秘”,践行自己内心愿望的行为“那么透明”,几乎大白于天下,天之昭昭,日月可鉴,但在他和行人、世界之间,却隔着一张看似透明实则不可逾越的玻璃,他心灵的律动和吁求别人听不见。所以,他最终也只能是在心里发出一声叹息而已:“行人是多么零乱”,“又是那么不可捉摸”。
    此诗通过不动声色的画面转换和人物神态、心理的次第展示,写出了一个底层劳动者的劳动之美和内心的痛苦寂寞。这当然只是它的表层意思,仅从这个角度理解,它也是一首好诗。但我认为此诗的深层意蕴在于:通过对“擦玻璃的人”的内心的勘探,既写出了人和人、人和世界的隔膜感和疏离感,更隐喻着那些具有“清洁的精神”的人现实际遇和暗淡命运,写出了他们内心的寂寞无奈和深深的挫败感。
    擦玻璃,是一个隐喻,一个象征。
    擦玻璃的动作,“让人觉得他在向谁挥手”,这一诗意化情节的想象,颇引发人丰富的联想:领袖的“挥手之间”,离别的车站或码头各种内涵和景致的挥手……这一想象,不仅将单调枯燥乏味的“擦玻璃”的动作,与人世的万千聚合离散、哀喜悲欢联系在了一起,旁逸斜出,拓展了诗的意境,它重要意义和作用还在于:这一诗意化想象的结果,恰恰是对“擦玻璃”这一动作的本质——“清洁”——的无视和消解;这一看似不经意之句,恰恰是为诗的结尾写“擦玻璃的人”内心的无奈、痛苦张本。
    擦玻璃、去除物体表面的肮涨之物是容易的(虽然是辛苦的)。诗人要“在尘垢中保持光芒”(丁可语),只要“时时勤拂拭”自己的灵魂之镜,“莫使惹尘埃”即可,也是不难做到的。但要使这个世界不再蒙尘,使“行人”蒙尘的心灵重新洁净,使“礼崩乐坏”的世界重新变得秩序井然,谈何容易!
    诗人就是这个世界的清洁工,就是一群推巨石上山的人。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作家张承志曾高举“清洁的精神”的义旗,在文坛振臂一呼,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文坛独行侠在商品经济大潮来临时可贵的精神坚守。从这个角度说,此诗可否看做诗人李浔向张承志的一次致敬?
    时代仍然需要清洁的精神,因为不管是人心还是世界,总是时时、处处长满了荒草和荆棘,布满了污垢和尘埃。

                                                           2015.1.3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5-2-1 19:14 | 只看该作者
问好古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5-2-3 20:31 | 只看该作者
问好乡党,有机会一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4-26 04:05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