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看着先生的评论,关于余的。在今天论坛也跟了贴。一是评的客观。立足客观,即文本,不带先验色彩,所以评得理据充分;二有角度,解析的深刻,是把握了诗歌创作现象的有感而发;三是有思想,评也是境界。在怎样的理性空间,怎样的美学高度去评,结果是不一样的。所以欣赏先生的评论文章。
但这一首,我有个看法,是余诗中堪称代表作的。诗的切入,以”巴巴地活着“进入角色意识,抒情主体的立足点很稳,不虚不骄,从生活真实直接进入艺术真实。“每天打水,煮饭,按时吃药/ 阳光好的时候就把自己放进去,像放一块陈皮/茶叶轮换着喝:菊花,茉莉,玫瑰,柠檬”这些是生活的真实,更是艺术的审视了。”这些美好的事物仿佛把我往春天的路上带/所以我一次次按住内心的雪/它们过于洁白过于接近春天“
至此达到理性的、辩证的,强度审美的境地。纵使渴望,却有雪的存在;春天必然来临,却又不敢接近。矛盾、无奈、渴望、纠结、激动等一应情绪在这里呈现出来。
”在干净的院子里读你的诗歌。这人间情事/ 恍惚如突然飞过的麻雀儿/而光阴皎洁。我不适宜肝肠寸断“
干净的诗歌,人间情事,到麻雀、光阴等意象是爱的状态,怎么舍得?所以不能放弃。”如果给你寄一本书,我不会寄给你诗歌/我要给你一本关于植物,关于庄稼的/告诉你稻子和稗子的区别“这里的陈述,依然是生命观照,为下一句的诗意提升做铺垫。”告诉你一棵稗子提心吊胆的/春天“这一句说出了为什么抗拒那些美好的事物,”我“的生命真实——一个与丰收无关的,注定被遗弃”稗子“关于爱情的心说。
之所以说这一首是她的代表作,她情诗中的诸多美学元素均有体现。而且冷静抒情,真心披露,结构性的美感十足,留下的审美空间很大。这是远胜于《睡你》的一首。
说自己看法。供先生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