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白冰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坛万象] 诗人谷溪忆习近平与路遥的知青岁月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5-3-16 22:18 | 只看该作者
路遥创作出版系年
1970年
车过南京桥(诗歌)
发表于延川县文化馆主办的油印小报《革命文化》,正式开始使用笔名“路遥”,后陕西省群众艺术馆主办的《群众艺术》转载了这首诗
蟠龙坝(歌剧,与陶正合作,未刊)
1971年
我老汉走着就想跑(诗歌)
1971年8月13日发表于《延安通讯》,后收入陕西人民出版社1972年出版的诗集《延安山花》
塞上柳(诗歌)
1971年9月28日发表于《延安通讯》,后收入陕西人民出版社1972年出版的诗集《延安山花》
1972年
灯(诗歌,与曹谷溪合作)
陕西人民出版社1972年出版的诗集《延安山花》
当年“八路”延安来(诗歌,与曹谷溪合作)
陕西人民出版社1972年出版的诗集《延安山花》
走进刘家峡(诗歌)
陕西人民出版社1972年出版的诗集《延安山花》
电焊工(诗歌)
陕西人民出版社1972年出版的诗集《延安山花》
第九支队(歌剧,与闻频合作)
1972年8月20日作,国庆节在延川县演出,后收入2000年广州出版社、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路遥全集》
桦树皮书包(叙事诗)
1972年发表于《山花》文艺小报,后收入2000年广州出版社、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路遥全集》
1973年
歌儿伴着车轮飞(诗歌)
《陕西文艺》1973年11月(总第3期)
优胜红旗(短篇小说)
《陕西文艺》1973年3月创刊号(总第1期)
1974年
红卫兵之歌(诗歌,与金谷合作)
《陕西文艺》1974第4期
老汉一辈子爱唱歌(诗歌)
陕西人民出版社1974年出版的诗集《延安山花》增订版
银花灿灿(散文)
《陕西文艺》1974年第5期
1975年
灯光闪闪(散文)
《陕西文艺》1975年第1期
不冻的土地(散文)
《陕西文艺》1975年第5期
1976年
吴堡行(散文,与李知、董墨合作)
《陕西文艺》1976年第1期
父子俩(短篇小说)
《陕西文艺》1976年第2期
1977年
难忘的24小时——追记周总理1973年在延安(散文,与谷溪合作)
《陕西文艺》1977年第1期
1978年
不会作诗的人(短篇小说)
《延河》1978年第1期
1979年
在新生活面前(短篇小说)
《甘肃文艺》1979年第1期
夏(短篇小说)
《延河》1979年第10期
今日毛乌素(诗歌)
1979年5月23日发表于《山花》
1980年
惊心动魄的一幕(中篇小说)
《当代》1980年第3期
匆匆过客(短篇小说)
《山花》1980年第4期
青松与小红花(短篇小说)
《雨花》1980年第7期
卖猪(短篇小说)
《鸭绿江》1980年第9期
病危中的柳青(特写)
《延河》1980年第6期
1981年
姐姐(短篇小说)
《延河》1981年第1期
月下(短篇小说)
《上海文学》1981年第6期
风雪腊梅(短篇小说)
《鸭绿江》1981年第9期
1982年
人生(中篇小说)
《收获》1982年第6期
在困难的日子里(中篇小说)
《当代》1982年第5期
痛苦(短篇小说)
《青海湖》1982年第7期
人生(中篇小说)
单行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2年11月出版
1983年
黄叶在秋风中飘落(中篇小说)
《小说界》1983年中篇专辑
柳青的遗产(随笔)
《延河》1983年第6期
当代纪事(中短篇小说集)
重庆出版社1983年3月出版
1984年
你怎么也想不到(中篇小说)
《文学家》1984年第1期
我和五叔的六次相遇(中篇小说)
《钟山》1984年第5期
生活咏叹调(短篇小说)
《长安》1984年第7期
人生(电影文学剧本)
1984年由吴天明导演、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故事片《人生》
1985年
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短篇小说)
1985年3月31日《西安晚报》
路遥小说选(中短篇小说集)
青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9月出版
姐姐的爱情(中短篇小说集)
中国青年出版社1985年11月出版
注重感情的积累(创作随笔)
1985年12月19日《文学报》
1986年
平凡的世界(长篇小说,第一部)
《花城》1986年第6期
平凡的世界(长篇小说,第一部)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6年12月出版
1988年
平凡的世界(长篇小说,第二部)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年4月出版
平凡的世界(长篇小说,第三部)
《黄河》1988年第3期
1989年
平凡的世界(长篇小说,第三部)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9年10月出版
1991年
在茅盾文学奖颁奖仪式上的致词(发言稿)
1991年3月30日在第三届茅盾文学奖颁奖大会的演讲
写作是心灵的需要(讲话稿)
发表于《女友》杂志“91之夏文朋诗友创作笔会”上
早晨从中午开始(创作随笔)
1991年冬——1992年春发表于《女友》
1992年
杜鹏程:燃烧的烈火(散文)
《延河》1992年第1期
少年之梦(散文)
《少年月刊》1992年第2期
早晨从中午开始(创作随笔集)
西北大学出版社1992年12月出版
1993年
路遥文集(1——5卷)
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1月出版
路遥中篇小说名作选(中篇小说集,陈泽顺选编)
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1月出版
早晨从中午开始(创作随笔集)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3年5月出版
1994年
平凡的世界(长篇小说)
华夏出版社 1994年10月出版
1995年
平凡的世界(连环画,张春生改编、李志武画)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1月出版
路遥小说名作选(中篇小说、创作随笔选,陈泽顺选编)
华夏出版社1995年6月出版
绝唱:十位早逝作家名作珍藏(作品选集)
中国文学出版社1995年出版
1996年
平凡的世界(长篇小说)
华夏出版社1996年出版
1997年
平凡的世界(长篇小说)
华夏出版社1997年8月出版
人生(中短篇小说集)
经济日报社出版社1997年9月出版
1998年
姐姐(陕西名家中篇小说精选,上下册)
陕西旅游出版社1998年1月出版
平凡的世界(长篇小说)
华夏出版社1998年出版
路遥(中短篇小说、创作随笔集,中国当代作家选集丛书)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3月出版
1999年
绝唱——早逝作家卷(作品选集)
中国文学出版社1999年6月出版
平凡的世界(长篇小说)
陕西旅游出版社,经济日报出版社1999年1月出版
2000年
平凡的世界(长篇小说,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系列)
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年7月出版
风雪腊梅(短篇小说集)
广州出版社2000年9月出版
早晨从中午开始(创作随笔)
广州出版社2000年9月出版
人生(中篇小说)
时代文艺出版社2000年8月出版
路遥全集(1——6卷)
广州出版社、太白文艺出版社2000年9月出版
平凡的世界(长篇小说)
陕西旅游出版社2000年12月出版
2001年
匆匆过客(中短篇小说集)
陕西旅游出版社2001年9月出版
人生(中短篇小说集)
陕西旅游出版社2001年12月出版
平凡的世界(长篇小说)
陕西旅游出版社2001年9月出版
2002年
平凡的世界(长篇小说)
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年8月
平凡的世界(连环画,张春生改编、李志武画)
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年10月出版
平凡的世界(长篇小说)
陕西旅游出版社2002年8月出版
2004年
平凡的世界(长篇小说)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5月
平凡的世界(长篇小说,茅盾文学奖系列丛书)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5月
平凡的世界(长篇小说,中国当代名家长篇小说代表作丛书)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5月
人生(连环画)
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3月出版
平凡的世界(长篇小说)
陕西旅游出版社2004年3月出版
2005年
路遥文集(1——5卷)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
平凡的世界(长篇小说)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
人生(中篇小说)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
路遥精选集(中篇小说集)
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年5月出版
平凡的世界(长篇小说)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
(本资料已收入马一夫、厚夫主编的《路遥再解读》一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5-3-16 22:19 | 只看该作者
路遥文学纪念馆
  2007年11月16日是路遥逝世15周年的日子,规模盛大的全国路遥学

  

路遥纪念馆
术研讨会在延安大学隆重举行,路遥文学纪念馆正式开馆。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忠实,省作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雷涛,延安大学原校长、路遥研究会会长申沛昌,延安大学校长廉振民等为纪念馆开馆揭牌,路遥女儿路茗茗还专门写来一篇饱含深情的致辞。路茗茗在博客上撰写《瞭望父亲精神的一扇窗口———写在路遥文学纪念馆开馆之际》一文,纪念自己的父亲,并表达了对各界关心路遥的人士的感谢。

  在路遥的母校延安大学举行的全国路遥学术研讨会,由省作协、延安大学等主办,吸引了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的60多位路遥研究专家参加,他们就路遥的文学作品、人生追求、路遥精神继承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日本路遥研究学者安本实专程赶来,并捐赠了大量珍贵的路遥研究资料。

  位于延安大学的路遥文学纪念馆背倚安葬路遥的文汇山,由著名作家王蒙题写馆名。纪念馆占地180平方米,主体馆布展的内容分为“苦难的童年生活”、“文学摇篮期”、“延大啊,这个温暖的摇篮”、“抒写城乡融合的独特感受”、“诗与史的恢宏画卷”“永远的人格力量”等六大部分。
陕西文艺界纪念作家路遥逝世十周年
  2002年11月17日是著名作家路遥逝世10周年纪念日,在2002年的11月17日,路遥逝世十周年的日子,陕西文艺界在西安和路遥的母校延安大学举行一系列活动,纪念这位英年早逝的作家。

为路遥文学馆揭牌
“平凡的世界,辉煌的人生。”这句刻在路遥墓前的一块方石上的悼词,极为恰当地表述了路遥短暂而辉煌的文学人生。2002年11月17日上午,出版《路遥文集》的华夏出版社有关负责人、陕西省作协有关人士、专程从日本赶来的路遥研究专家等近百人,出席了在延安大学路遥墓前举行的纪念仪式。

  此前,陕西省作家、评论家和学者在陕西师范大学举行集会,缅怀路遥。知名作家贾平凹、高建群及评论家李星等以及路遥的亲友,与陕西师大近千名师生一起,回忆和评论了路遥的文学生涯。陕西省作协副主席晓雷写成一部6万字的纪实作品《男儿有泪》,用饱含感情的笔触,还原了一个真实的路遥。曾以《最后一个匈奴》而成名的作家高建群未语泪先流,高声朗诵了《扶路遥上山》片断,使不少人泪洒会场。
路遥墓地
  这是一处静谧的灵魂安息之所,路遥在这里沉睡。墓是用石块砌成的,朴实而坚固。在墓的正前方有“中国作家协会、中华文学基金会、中国作协陕西分会、延安大学2006年4月立”的路遥半身汉白玉石雕塑,雕塑中的路遥,平静而坚毅,目光

  

路遥先生之墓
远远地望着前方,望着他的母校,望着陕北这片黄土地。在雕像前有一个基座,黑色的大理石上刻着“路遥之墓”这四个遒劲洒脱的大字。四周有四组石桌石凳,其中有《路遥文集》的责编陈泽顺先生捐赠的,石桌上镌刻“陕北的光荣,时代的骄傲”;还有《平凡的世界》的责编李金玉女士捐赠的,石桌上镌刻“平凡的世界,辉煌的人生”。在路遥墓后有一面高大的石壁,上面镶嵌着一尊孺子牛的浮雕和路遥“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的名言。墓地四周有枣树、松树,其中有两棵路遥喜欢的白皮松。

  从这里可以俯瞰延安和路遥母校延安大学,山下浑黄的延河水缓缓东流,河对岸的山峦,伸向远方,延伸到大陕北的苍茫里。延安就是路遥《平凡的世界》中黄原城,也是孙少平最初打工的地方,还是少平和晓霞重逢的城市,是路遥走出陕北的起点,又是他灵魂归结的终点。路遥在文章里一次次谈起这座城,谈起这片苍茫的黄土地。

  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在路遥逝世三周年纪念日,来自北京、西安、延安、榆林等地各界人士,在路遥陵园举行了路遥骨灰安葬仪式。在平凡的世界里走完42年人生路程与灵魂的短暂飘泊后,路遥与他日夜思念的黄土地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与他爱的深沉的故乡的土地融为一体。

  中国作家协会原党组副书记王巨才的《在路遥墓地前》写道“路遥一直活着,活在一版再版的“文集”里,活在千百万读者的无尽言说中。他留在世间的数百万言作品,曾以独特的生活情景、广阔的社会内容、鲜明的人物形象、深刻的人文情怀,感动过、抚慰过无数在生活底层苦苦寻觅打熬的人,给他们以启示和激励、信心和力量。路遥是自重自强的、博大笃实的。”“在我们这样一个亿万人民卓励奋发、共创美好未来的年代里,应该有更多像路遥那样,怀着神圣和虔敬的心情,勤勉而又诚实地从事崇高精神劳动的文化从业者。惟其如此,才能促成文学事业的大繁荣大发展,才能胜任地担当起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凝聚人心,引领风尚,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竭诚尽力的光荣使命。”的确如此。路遥是一部大书,一面镜子,是人们精神世界的标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5-3-16 22:23 | 只看该作者
家人陷入绝境 作家路遥身后不为人知的艰辛
中国网 | 时间: 2007-07-30  | 文章来源: 中国网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路遥是中国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影响了整整两代人,他的《平凡的世界》长销不衰,人们无法理解,在路遥去世之后,他的家人为什么陷入如此的绝境?路遥为家人留下多少遗产?这些遗产又去向何方?记者辗转陕西榆林、清涧、延安、西安等地,对此展开了调查。
1992年11月王卫国(路遥)患肝硬化腹水去世
1996年路遥弟弟王卫军患肝硬化腹水去世
2007年4月路遥弟弟王天乐患肝硬化腹水去世
2007年5月弟弟王天笑患肝硬化并出现轻度腹水
2007年7月17日路遥父亲在瘫痪半年之后去世
目前路遥的母亲、弟弟王天云、妹妹王英王萍也患有与路遥同样的肝病
谜团
种种疑团向我们袭来
无论是在榆林、清涧,或者延安、西安,记者都能感觉到陕西文人对路遥创造的精神财富的肯定,在很多文学刊物中,路遥的名字依然放在陈忠实和贾平凹之前,路遥出生地清涧县还在路遥亲父母的窑洞前立下“路遥故里”的大碑,提醒每一个路过的人,这里曾是一位伟大作家童年生活过的地方。
这些评价在路遥家人困难的生活面前,显得虚无而无助,在大家对路遥一片赞扬声之中,离路遥最近的亲人却少人关注。路遥的养母李桂英于2004年2月去世,在她去世前的2003年6月,延川县决定给李桂英每月补助150余元,当地报纸当时的报道是:半瘫在炕头的老人激动地说:“我真是感激不尽,卫国(路遥)地下有知,也能含笑九泉了。”李桂英获得的150元补助对路遥亲父母而言仍是奢望,这两位生活在清涧乡下的老人一个瘫痪在床,一个有病在身,生活自理已成问题。如今,在陕西日报当记者的儿子王天乐刚刚因病去世,在榆林的小儿子王天笑重病在身自顾不暇。
谁来照顾他们?从榆林到西安,没有人给出答案。将路遥带上文学之路的曹谷溪说:“我们是有心无力。”路遥的好朋友高建群被记者追问这个问题时数次沉默,他最后说:“你可以凭你的感觉去判断。”陕西作协党组书记雷涛说:“我们关注的是路遥的直系亲属,比如他的父母(养父母)和妻女,如果是其他亲属,我们就不好拿这个向政府汇报。”
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是,路遥弟弟、父母的困难都不愿意告诉在北京一家广告公司上班的路遥女儿,甚至当路遥女儿从记者口中了解到父亲家里困境表示要“尽力去管”的时候,却遭到了王天笑的拒绝。而关于路遥当年的婚姻,路遥周围的人都知道路遥和林达婚姻出现了严重问题,但15年过去了,知情人对此仍三缄其口。当我们思考怎么帮助路遥家人的时候,关于路遥的种种疑团也向我们袭来。
实际上,在惠建宁发布倡议书后,有网友跟贴捐款,但也有网友对此发出质疑:路遥这么有名气,他的书卖了这么多年,作为他的弟弟,难道还会缺钱看病么?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路遥生前虽然创作了《人生》《平凡的世界》等经典作品,但他去世后只留下1万元的存折和近万元的欠账。为了赚钱,他还炒过股,甚至开价5000元给企业写报告文学。而路遥的作品版权现在属于路遥女儿路茗茗,因为以前缺少版权知识,作品并非按版税而是稿费计算,收入也极为有限。
生前穷困
刚刚去世的路遥弟弟王天乐生前曾撰文说,路遥当年因为《平凡的世界》获得茅盾文学奖的时候,却为到北京领奖而发愁——路费是借到了,但到北京还要请客,还要买100套《平凡的世界》送人,这需要一大笔钱。
王天乐随后帮他找了5000元钱送他上了去北京的火车,在车站,王天乐对路遥说:“今后不要再获什么奖了,如果拿了诺贝尔文学奖,我可给你找不来外汇。”当时路遥只说了一句话:×他妈的文学。
王天笑也告诉记者,路遥名气是有了,但钱的确是没有赚到多少,“比如路遥百万字巨著《平凡的世界》,当时出版社给的稿费大概是千字30元,一百万字的稿费就是3万元,这3万元其实在路遥作品出版前就已经预支得差不多了,家里的开支和供养养父母、亲父母,加上他又要抽烟,实际上并没有赚到什么钱。”
陕西作家李天芳也曾回忆说,为了赚钱,路遥想了很多办法,1992年夏天,西安刮起股票热,路遥也拿了家里仅有的现款去排队买股票,路遥在住院的时候还对朋友说:“我现在是有股票的人啦,我买了某某公司的股票……”实际上,他只不过买了总值2500元的股票。
而在由路遥好友曹谷溪提供的一份由延安大学路遥研究会编辑的内部期刊中,还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路遥对前来看望他的朋友张晓光求助,路遥说:“我实在穷得可怕,你认识那么多企业家,能不能帮我找一个经理厂长,我给人家写篇报告文学,给我挣几个钱。你知道,《平凡的世界》那点稿费,还不够我这几年抽烟的钱。茅盾文学奖的奖金除了应酬文学界的朋友,就是还债。我不怕你笑话,给女儿买钢琴,我还是借的钱。”张晓光问他写一篇报告文学要多少钱,路遥伸出五个手指:“5000吧!这是我第一次卖自己的名字给别人……”张晓光后来帮路遥联系了一个企业家,这也是路遥惟一一次卖自己的名字,那篇文章刚发表,路遥就病倒了,而且再也没有起来。
版税去向
版权归女儿,但是钱很有限
路遥去世的时候,他的妻子林达正在北京,路遥的弟弟王天乐和父母兄妹开了一个家庭会议讨论路遥财产的分割问题,路遥一切财产包括作品版权都归林达和女儿路远(现改名路茗茗),路遥的一切欠账则由王天乐负责还清。
因此王天笑他们虽然是路遥的亲人,但在路遥去世之后,他们并没有通过路遥作品拿到一分钱。
说起作品的版权归属,王天笑说,虽然路遥没有立下遗嘱,但他的妻子和女儿是法定继承人,路遥又这么疼爱女儿,无论从任何角度,他们都不想去争路遥的作品版权。在继承路遥作品版权后,路遥的妻子林达对出版方面很不了解,导致路遥作品出版的混乱,一些出版社超过了专有出版权的期限却仍在销售路遥的作品,而且一些出版社与林达签约时并不是支付版税而是支付稿费。比如林达1997年6月与太白文艺出版社签订的出版《路遥全集》的出版合同,协议有效期为10年,稿酬仅为每千字30元。在这种方式下,即使路遥作品再畅销,路遥妻女拿的钱也非常有限。路茗茗说:“我父亲的书虽然一直都在卖,但这些书并没有给我们带来多大的收入。”
救助
陕西省作协——“我们有困难”
对于路遥家人遇到的问题,曹谷溪在延安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们是有心无力,路遥当年的一些朋友,都是搞文学的,经济力量有限,虽然他们想帮助路遥家人,但却“没有这个经济能力”。
在陕西省作家协会大院里,作协党组书记雷涛的回答能代表官方看法,他告诉记者,路遥弟弟的情况作协此前就知道了,在上次王天笑到西安看病的时候,陈忠实还代表陕西作协为王天笑送去3000元钱。“作协经费有限,更多的钱的确拿不出来。”雷涛说,“陕西有很多生活困难的作家,比如瘫痪的《关中匪事》作者贺绪林,不久前确诊为双肾衰竭、尿毒症、重度贫血的青年作家蒋峰等等,我们作协都尽力拿出经费资助他们。”
作协没有更多的钱,能否将情况汇报给政府呢?雷涛说:“这个事情我们还没有往上汇报,路遥的家人我们主要关注的是他的直系亲属,如果是其他亲属,我们不好拿这个向上汇报,也没有相关文件规定要照顾作家的非直系亲属。当然,因为路遥的影响,政府也许会考虑优先帮助他们,但是,谁能保证,不会有人发出质疑:比路遥弟弟困难的人这么多,为什么要对他优先,就因为他是路遥弟弟?所以这里面也涉及到一个社会公平的问题。”
雷涛表示,他们不会对路遥弟弟的情况不管,在今年下半年召开的路遥研讨会上,作协会就路遥家人面临的问题向参加者发出呼吁,“资助的方式有很多,除大众捐款外,也可以呼吁那些研究机构、慈善机构、企业来帮助,渠道多了,帮助的力量也会增加。”
路遥女儿
帮助——家人不接受
尽管路遥的作品没有给后人带来多少收入,但这方面毕竟也有收入。
2003年元旦,林达与路茗茗签订了一份《遗产继承协议书》,双方就路遥生前所有作品著作权的继承事宜达成协议,由路茗茗全部继承路遥作品的权利。此后,路遥的作品也由稿费改变为版税,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获得授权出版《平凡的世界》,该社发行部主任李春凯告诉记者,这几年路遥作品销售约有27万册。尽管他没有透露支付版税数额,但可以肯定,版税收入将大大超过稿费收入。
路遥作品版权拥有者路茗茗会帮助自己的叔叔和爷爷奶奶吗?记者致电路茗茗,当把情况告诉她时,她显得很吃惊,“五叔(王天笑)得病的事情我是去年知道的,当时我就想尽自己能力帮助他,但天乐叔叔说陕北的事情他来负责,叫我别管,我还不知道今年五叔到西安治病的事情。”路茗茗表示,她不会对叔叔、爷爷奶奶不管,她会立即和五叔联系,了解详细情况,并计划近期回陕北一趟。但在7月13日,记者到北京欲面对面采访路茗茗时却被婉拒。
就在记者给路茗茗电话联系之后,王天笑也给记者打来电话,他认为记者不应该将此事情告诉路茗茗,“茗茗对我很好了,去年夏天还陪我到成都附近一个的地方看中医,茗茗在北京有自己的事情,我不想因为这件事情伤害到她。”记者问他路茗茗帮助父亲的兄弟有什么不可以,王天笑坚持说:“我是长辈,茗茗是晚辈,我不能用晚辈的钱,(如果那是路遥的版税收入呢?)那也不行,如果哥哥在,我会接受,哥哥不在,这个钱就是茗茗的钱,大城市的开支是很大的,我不能收。”
题记
路遥离去以后,生活发生了新的转折,文学创作渐渐步入了适者生存的崭新渠道,名家与名作也会成为名牌商品,一旦成名,身价百倍,这样的作家会彻底摆脱穷苦的困境,也会彻底摆脱穷苦的屈辱,甚至会有幸登上福布斯排行榜,享受超级富豪的荣耀与尊崇。以路遥的实力,他不难跃入这种行列与位置,但是上帝没有给他安排这种机会,他带着种种遗憾与缺失离去。
———晓雷(陕西作协副主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5-3-16 22:29 | 只看该作者
路遥令人心酸的三段恋情及离世始末

收藏到手机 转发(18) 评论(25)
02月17日 15:39
路遥令人心酸的三段恋情及离世始末

李奉先 文

四十余岁正是一个作家灿烂辉煌的年龄,如果路遥还活着,以他对生活的深刻的体验和苦苦的思索,以他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和他的笔力,他肯定还会为这不平凡的世界写下新的巨著。

——题记

一、 春蚕

路遥,原名王卫国,中国当代土生土长的农村作家。路遥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十二月三日生于陕西榆林清涧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七岁时因为家贫被过继给延川县农村的伯父。曾在延川县立中学学习,1969年回乡务农。这段时间里,他饱尝了人世间的种种艰辛,做过许多临时性的工作,并在农村一小学中教过一年书,还受人以白眼。

路遥直到二十四岁时始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其间开始走入了文学创作之路创作。大学毕业后,任《陕西文艺》(今为《延河》)编辑。不久,因发表《惊心动魄的一幕》,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而声名大振。一九八二年发表的中篇小说《人生》描写一个农村知识青年的人生追求和曲折经历,更是引起巨大的反响。该小说改编成同名电影后,则轰动了全国。

路遥却并没有止步。一九八八年完成的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以恢弘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当代城乡社会生活全貌。该书共三册。路遥在近十年间的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

劳动与爱、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路遥因此荣获茅盾文学奖。该书未完成时即在中央人民电台广播。

可惜,天不假年。四年后,即一九九二年十一月十七日上午8时20分,路遥因肝硬化腹水医治无效在西安逝世,时年尚不足四十三岁。

路遥的一生,都在追求与成功中奋进,他的忧思与矛盾,都同他的心理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他被称为“土著”作家。作为农民的儿子,他深深地爱着他的故乡,承袭和接受了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农民生活作为他取之不尽的源泉。

但他又是一名“文明”的作家,他立意高远,广纳博取,时时瞻望世界文化。

现在想来,那应该是路遥人生中最为璀璨亮丽的剪影片段,只是,后来他竟然是孤独地离开了人世。

二、芒种

路遥的婚姻是一场不幸的,一如他的作品,给人以凄伤美。路遥一生有三段罕为人知的恋情往事。

路遥的初恋情人是林红,一位容貌异常姣好的北京知青。然而,心爱的姑娘去了某市某信箱当了工人,离开了陕北。林红第一个月的工资全部寄给了路遥,信中明言,让他买了香烟抽。第二个月寄回一条宝城牌纸烟。不知什么原因,慢慢地由一月一封信减少到三月一封信,到后来一年也不通一封信。此事对路遥感情损伤很大。

苦恼中的路遥,屋漏又遇连阴雨。一天县革委会军代表找到躺在病床上的路遥,对着他宣布一个文件:经县革委会核心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停止路遥的县革委会副主任职务,进行隔离审查。

生活中总有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巧合事件。就在上边宣布对路遥进行审查的当天中午,一封来自内蒙古要与路遥断交的信刺痛了他的心。原来,林红当了工人后对路遥的爱出现了“举棋不定”(路遥当时是农民身份),便写信给内蒙古插队的女友征求意见,想不到那位女友不等林红同意,便代写了断交信寄给路遥。

罢了官而又失了恋的路遥,回山沟沟当了民办教师,重新过起物质上穷困和精神上孤独的生活……

此时,路遥与经常来此与曹谷溪商量工作的林达相识了。林达的风度和特有的气质,使路遥又看到了当年林红的影子,而林达与他亲热来往,使得路遥重新燃起了一种希望的火花。

好事不多磨。林达和路遥相爱两年后最终还是结为伴侣,可惜在1992年路遥逝世3个月前,两人签了离婚协议!

而从路遥好友王天乐在回忆文章中可以发现,在1986年秋冬,写《平凡的世界》第二部的路遥曾有过一段婚外情。当时路遥还将三封很长的恋爱信给王天乐看,随后,路遥还叫上王天乐一起去看这个女人,但半年后这段恋情以告吹结束。至于该女的名字,王乐天语焉不详。

三、残冬

到了后来,路遥进入了平淡现实的生活中,他常年在外写作,小孩子和所有家务全给了妻子,而妻子也有工作。但他的妻子也接受了,因为她知道那是路遥的事业。

不久,路遥写出了《人生》,也挣了一些钱,但很快就被路遥那庞大的、贫困的家人几乎都拿走。老家一群群人不断找上门来,提出各种要求,路遥象个拉着一个大车的马一样,承担着这一切。

多年如此,路遥的生活过的实际并不比一般人好。而这样的生活,是哪个妻子也不愿意接受的,于是二人渐渐开始了争吵。久而久之,他的婚姻终于破裂了,他却无法解决,这是他不可避免的悲剧。

可以设想一下,他即使找到一个“巧珍”那样的女子,他也无法解决现实生活的难题,他也无法长久幸福。但是由于路遥前妻再嫁,多数知情人不愿过多透露路遥的家庭生活,这对研究路遥是个障碍。

路遥老师能写出那些完美性格的人,写的那么逼真就因为他也是那样的人,所以他没有美满的婚姻,可是他有完美的人格……

只是完美的人格多磨难。至于路遥的死因,一直以来韩石山等作家以及读者都认为他是因创作而累死的,“他在延安写完他的《平凡的世界》第二部,去北京送稿,路过太原,我们几个朋友在一家不错的饭店请他。席间,我们向他敬酒,他憨直的弟弟左一句‘厄(我)哥有病’,右一句‘厄(我)哥累扎咧’全挡了驾,弄得大家了无兴味。又过了两年,《平凡的世界》获得茅盾文学奖,没多久便听到他去世的噩耗。”由此,韩石山认为路遥“活活叫累死的”。

但也有人直指路遥是穷死的。因为他死时还欠人数万元债务,但那个年代确实物质很贫乏。不如路遥在陕西的一些作家一直抽高档烟,喝咖啡,为给女儿买西餐曾满城跑遍……

但贾平凹却坚持认为,扼杀路遥生命的是遗传基因。“在他死后,他的四个弟弟都患上了与他同样的肝硬化腹水病,而且又在几乎相同的年龄段,已去世了两个,另两个现正病得厉害。”贾平凹说,路遥家族是一个悲苦的家族,“一个瓷杯和一个木杯在一做出来就决定了它的寿命长短,但也就在这种基因的命运下,路遥暂短的人生是光彩的,他是以人格和文格的奇特魅力而长寿的。”

最后,笔者谨以路遥的作品串联一首悲怆小诗纪念他。

正是:

《在困难的日子里》,《我和五叔的六次相遇》。

但《黄叶在秋风中飘落》,《月夜静悄悄》。

想起《惊心动魄的一幕》,《风雪腊梅》中。

《青松与小红花》,仅是《匆匆过客》

《人生》啊,为何读不尽那《平凡的世界》?

《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也不过《无声的汹涌》与《痛苦》!

《作家的劳动》,也只能于唠叨些《土地的寻觅》

还谈何《生活咏叹调》、《生活的大树万古长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6 10:34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