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秋天脱下"狐狸"的伪装
——《狐狸的秋天》赏析之三
褒扬版:
关于季节的话题,关于原生态,关于和自然的对话,《狐狸的秋天》给我们打开想象的闸门;
狐狸的毛,柔软,抵御寒冬的利器,在秋天披挂整齐,狐狸果实苹果般香甜,成熟,在被秋天的虫子侵犯之前;
动物的本能告诉他们,和自然节拍保持同步,秋收冬藏,春生夏长;他们眼里的秋天,该来就来,该走就走;
“ 创造”以上和谐图景的人类则不然,他们动用一切艺术手法极力渲染,秋的诱惑,秋的沉静,秋的色彩;以及秋天在动物眼中的景象;
看似很贴合自然,很符合动物们的小小“心思”,大多数创作者却忘了,掺入人类思维的任何文字,画笔,在自然的眼里,都是败笔;
兴许此诗作者清楚,犹太人有句格言“人一思考,上帝会发笑”,因此该篇中尽量避免“人”以任何形式渗入,哪怕点滴碎语,也会破坏此刻的宁静;
整诗篇幅过短,或许力避“人”类思维混入其中,此诗伸入动物思维统领、营造“气场”,诙谐不失思考,灵动不失聪明,比较成功;
作者深知一旦站在人类视角描写季节,叶子是黄的,仓库是满的,等等除去实用就是功利,如此以往天将不会再蓝下去,雾霾照样席卷;
环保不单单指向物质,诗歌语境的纯洁谁来担负,新的思维观念,和节律同步发展的思路谁来梳理,此诗作者做到了这些,语言和意识干净,动植物眼里的秋天被诗人还原季节的真相;
批评版:
为艺术而打造语言是对的,但困于艺术的形式来演绎美,有局限; 应避免艺术作为途径,升华的同时所带来的门槛效应;做到站在诗歌形态之外的歌颂,是此诗的突破口和前进方向;诸如尽量口语化,明白化,少设物象和意向之间联想的关隘等,看似脱离了“诗的因素”;诸如以思想性弥补诗歌语句的自身局限,也是一个选择;
此诗过多倚仗文字技巧,有被艺术形式局限之嫌,有悖于:高超的艺术,越没有贴上”艺术“的痕迹——之精神;此其一;
此诗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写作内容“人狐之外的秋天”,因为作者选题《狐狸的秋天》,决定了行文的内容必定包含“非”狐狸的秋天,当然“非”秋天等其他季节略数一二,则更饱满;这是事物两面性原则,决定了诗歌是否全面、辩证,是否耐得住时间的辩驳;
具体途径,可含沙射影,可轻描淡写,可以点带面,不一定面面俱到,但要有这种探索的意识;此诗在哲学思考方面略显单薄,此其二。
采凤导读:之前两个赏析分别着眼于定语“狐狸”及结构助词“的”,此篇赏析立足原著意图“秋天”,这样此三篇赏析从内容上说比较完满;
此篇赏析借助散文诗结构,赏析奉大道至简紧紧围绕:当艺术卸下“艺术”的装扮时,也是艺术获得解放之时;阐述目的在于营造“清新”“朴实”“简洁”的诗歌创作氛围,途径多语境、换角度、散思维,从而人性和诗性完美融合,自然和诗歌完备接轨。
求砸于2015.3.22
附:
狐狸的秋天
红土
在秋天
一出门就碰到狐狸
它狡猾的笑
松软的毛
它的狡猾挂在树上
像苹果一样红,像苹果一样甜
它狡猾地爱着你,像苹果里的坏虫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