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95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上海:首演集中营孩子诗歌转换的交响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3-28 13:3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上海:首演集中营孩子诗歌转换的交响诗


男童女高音马修·普莱斯的歌声在钢琴和大提琴的伴奏下显得空灵飘渺,犹如黑暗中的一束希望之光

  据文汇报2015年03月28日讯 (记者 徐璐明)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昨晚,波兰电影配乐大师普莱斯纳执棒上海交响乐团,携女歌手丽莎·杰拉德,带来交响诗《希望日记》亚洲首演。《希望日记》的灵感来源于二战集中营儿童所写日记与诗歌。
  上世纪90年代初,普莱斯纳出访耶路撒冷,在纪念大屠杀遇难儿童的展览上,他看到数以千计的蜡烛微微闪烁伸向远处,代表着数不清的孩子在集中营里受刑甚至丧生。“虽然我没有亲身经历过二战,但是我的父母及朋友们都因为战争失去了亲人,那是段恐怖的岁月。”普莱斯纳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孩子们在集中营所留下的文字令他触目惊心,当他读到孩子们的日记和诗歌时,猛然意识到他们都是在用希望来完成这些信件、诗歌,“这给了我创作《希望日记》的灵感,将孩子们的文字转换为音符,用音乐还原孩子们的故事。”
  《希望日记》分为五个乐章,乐曲所包含的情感层次也随着不同时刻、情境的切换而升温。为了让观众更好地走进这部《希望日记》,普莱斯纳将整场演出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由他为丽莎·杰拉德量身定制,丽莎的角色如母亲一般慈祥,凝视着所发生的一切,此时旋律温暖明亮。第二部分则由男童女高音马修·普莱斯演绎,他的歌声在钢琴和大提琴的伴奏下显得空灵飘渺,犹如黑暗中的一束希望之光。最终的墓志铭,以合唱、女声与乐队的混响,缔造出受难者们的长栖之地。无论是悠扬的祝祷旋律,还是人物的情感寄托,都在普莱斯纳的主题音乐中得到细腻的映照。此外,普莱斯纳也大胆地进行了多种音乐风格的尝试,通过器乐与人声结合,制造出更接近中世纪民谣的声响效果,加强了《希望日记》史诗般的戏剧效果。
  担任主唱的丽莎·杰拉德是一位知名的电影配乐作曲家,由其配乐的《角斗士》《局内人》《阿里》等多部好莱坞电影音乐,多次被提名奥斯卡奖和金球奖。她的嗓音深沉悠远,与普莱斯纳过去青睐的高亮纯净女声“背道而驰”,但其声线中所特有的神秘主义与悲观主义,又与《希望日记》的音乐特质不谋而合。对于普莱斯纳而言,除了通过这部作品表达反战,更重要的是呼吁人们对战争的反思,唤醒人性的思考,“战争不是虚拟的游戏。”普莱斯纳以这种“自省式”的音乐风格敲击着人类的灵魂,透过音乐的冥想,给予人们和平与希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5-3-28 19:45 | 只看该作者
对于普莱斯纳而言,除了通过这部作品表达反战,更重要的是呼吁人们对战争的反思,唤醒人性的思考,“战争不是虚拟的游戏。”普莱斯纳以这种“自省式”的音乐风格敲击着人类的灵魂,透过音乐的冥想,给予人们和平与希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3-28 22:13 | 只看该作者
肖振中 发表于 2015-3-28 19:45
对于普莱斯纳而言,除了通过这部作品表达反战,更重要的是呼吁人们对战争的反思,唤醒人性的思考,“战争不 ...

转换成了音符的诗歌,感受另一种诗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21 22:04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