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7 I# n+ }7 R# o明月读诗:画另一种隐喻- P3 ]- S, E, a- e
& J& O5 S: O) e! e2 }2 J, E
画
0 j( x! _ h0 I! N9 U( i7 r 文/蔡平
1 m. R3 N' q; a3 |* Y# }+ v0 {- W: E. ^* d5 v* s: k
弯弓的背影一直朝向印象主义的一幅画面0 c( b7 ]/ i" @* W, z+ V
水珠弹起,溅起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音律
( t4 p! q' B) i4 h0 ^桃花盛开,却是粉色在悄悄地掀起暴动(我猜测这是一幅关于以桃花为主线的画,桃花难免想到佳人,美人,有桃之夭夭,春光短暂,与下文宫廷呼应。)
: u/ m- A7 o& J" ]9 {什么人,打碎了颜料瓶(这一句可谓神来之笔,也看得出借用了琵琶行,银瓶乍破水浆迸。
U% p' ~1 I* v4 w8 y9 k打碎自己后,成就血色溅落的一幅宫廷图案. ?, t- R$ F/ Q! [ h5 {
还是浪漫,随之掀起的直觉里的一场兴风作浪
) f( y+ E }2 o9 E5 X! X2 b一个画家——充其量是一个黄昏的水墨烟袋 (通过对画家的个性点评转入
! N* m& P i$ m! o% P6 J Y手无寸铁,手无缚鸡之力
, t0 ~5 Z/ b* y2 q在流淌的五色颜料中走向荒无人烟的佳境 (进一步对画家这个职业点评继续转
1 H9 t! }6 b6 W/ s时代,一个斑驳不堪的画框(与其说时代是一个画框,其实不如说是画面的背景,语境
0 F7 i+ J* D T& J. R等候——五百年回来的烟云(稍微有历史经验的都知道,五百年好似是一种历史的事件重复的周期,会发现一切惊人的相似,是历史的悲哀,还是人性的无奈,还是一道咒语呢?, R; a; z4 b& P( k
仰起头,迎迓钢蓝色的一斗月光
1 M p/ s& S1 _大地上溅起的血啊,方有被充实的泪水洗净之后的
7 U4 P0 ?! W/ K- Y5 g% S——那一天! (相信总有人看清这点。
! F- V4 x6 i7 |8 P& p3 z
% n3 n- l9 O" l) H2 ~# c" `, W; k5 o# k; w' ]( P6 k+ j% q
我想是诗人在一幅画面,被里面的场景,绘制的时代气息所触动,发现了与现实某种相似性,正因这个发现,于是诗人通过对一幅画的解读,注入新的血液:画面的情节,其实不正是现实中发生的一面,一个场景吗。也许一个画家手无寸铁也许手无缚鸡之力,然而能用这手把某一瞬间,或历史融入,定格,就赋有另一种神奇力量,可以推想假如回首又有一位画家,也将打碎的颜料瓶,把现在的一切融入一幅画卷里,当后人来看,会给予什么启发,看到什么呢?这就是这首画的隐喻吧。
7 u% x; d; S4 k# q+ C$ ]' c( G) k+ V4 U0 v( C' l A
个见。
" ?& f# D* W; i
! k$ c, l$ ~* h8 N) x3 J4 t) n1 S于2015.4.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