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蓝雪 于 2015-4-16 19:53 编辑 , F6 K6 ?' q6 j
/ \! R5 k% @0 ]; O0 M
原文《插秧的父亲》
4 p+ t! A/ W' [( j0 B3 L4 _) t 文/翔鹰
% T9 p3 E2 X$ s; C
- b+ i7 T. B, r; P, G7 ~父亲插秧的腰% N# c. C7 u( J4 D$ E" }1 @
始终是一张弯弓! @/ ?; n9 }% U2 _ Z$ x
稻秧是弦
( m) b9 q g, H! {* U脚下的泥是弹子0 A* M( [. s/ o5 ?% \
明晃晃的水是汗
" g: v8 U! E. t: ]- N# G( N水里的鱼
- g# }0 @6 J& `& N7 f是父亲刁起的烟斗
' ^: N2 f4 t4 O+ p- B4 z3 D% p# k( L4 _' `
" a5 n# u0 g6 z+ \+ D; |: `& X& u一杆旱烟烧完; x( D% j$ A* E7 H: q" t
便是弓拉满的时候: N: D' @/ t4 b" L. x* Z# d+ D* _
饱满的籽粒
3 y- |$ y9 W4 B( M# S8 E1 f" X整装待发
6 z" Q1 V9 u) T" Y6 m: E父亲的腰脊瞬间挺起: D* \+ T! }) ^1 T" I1 Y/ @+ h
在光与光的交汇处
) k' f2 e' Y6 K" R金子般的笑响成一片. D, s( ]3 i$ C3 o$ L
$ b; s+ N, N% e# w% ?' R% i8 o
# _5 a. K$ T+ O7 b至今那笑# N6 T* U1 L/ f
还在墙上挂起的镰上
& B, X: D' h" l @( H# H! ?闪着金银
1 q0 [/ A- c" j) a4 M k5 F父亲手中的烟火6 N3 c* U: x" V
忽明忽暗成一天的星芒) 2 F8 m `( O6 n4 _% z
而我每夜1 G3 T) F0 m' P, x6 l; {9 c' L) ? u+ m
都要凝望那张熟悉的面容1 G ?: S0 w( k) w# P
- D' I* Q* G0 [2 e1 X/ Z 2015/04/15
* B$ O! e/ |" z) @# k% e: ?: @) I) q3 T5 p
蓝雪推荐语:父亲每天在我们的眼前,在我们的身边,默默地承担着,付出着,他的形象一直以来都很坚强。真要去写他,还真不知怎样去描述。而翔鹰这首《插秧的父亲》一下击中了我的心。父亲原来是这样深刻地烙在我们的心里,异常地伟大,光芒。
# M0 T C' U1 B7 j5 _& O- H2 Z2 `; s8 d6 [3 H! j- g: d
父亲插秧的腰/始终是一张弯弓 翔鹰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父亲像一把弯弓的形象。他操劳,他辛苦,他弯成了弓。这弓越弯越美,这是父亲为家顶风冒雨,变形的形象。承受苦难而又有很强的韧性。坚韧不摧。比喻的手法,秧是弦,泥是弹,多么生动而形象!父亲的弓拉紧秧这个弦,射出泥土这个弹,父亲成功与否全靠弹子的发出,土地是父亲成功的关键。而父亲终身在土地上耕耘着。被汗水蕴育的弹子里,充满了父亲的辛苦和希望,烟斗的出现,更加完善了父亲的形象。这就是我们的父亲,不怕苦,时刻要抽着烟。烟是他们离不开的标志。读起来,父亲就这样走到了我跟前。
" ^; J1 t9 k8 [3 F2 @6 b2 q
2 s" {/ Y1 A, p' ~# ^ 劳动没有白费,当收获的时候,所有的辛苦都消失了,父亲的形象一下子年轻而挺拔起来。第二节用果实发出的笑声来表达丰收的喜悦,在光与光的交汇处/金子般的笑响成一片 感觉新颖,用了通感的修辞,将我们和父亲一起感受收获的开怀心情更加表达的诗意而别致。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他挺起的腰比什么都有力,都强大,都踏实!他高大的让人心服口服,他的喜悦牵动着我们。由此自然进入到第三小节,至今那笑 / 还在墙上挂起的镰上/闪着金银 多么亲切的镰刀,这是父亲养家的工具 ! 父亲手中的烟火/ 忽明忽暗成一天的星芒 多么美丽的烟火,像星星的光芒一样点亮家的兴旺和希望。 而我每夜/都要凝望那张熟悉的面容 多么自然的感情,父亲,不善言辞的父亲,我们深情的凝望代表着我们对您多么的崇敬和爱! 感情一下子呈现,引发出我对父亲一直深藏的深情,深厚,深爱的情感,激起我对父亲崇高的敬意。% S$ f" p3 b* W1 m9 N
1 P6 F2 F( ^* g; @9 Z
读完此诗,我的眼睛有些湿润。我想起《父亲》这首歌的歌词:总是向你索取 却不曾说谢谢你 直到长大以后 才懂得你不容易。。。。。。
2 a# a; t% j: X( d. I/ ]' p1 @# N g3 K. {" w
翔鹰的这首《插秧的父亲》值得一读。
8 s( E! r) v+ f: @- L0 y2015/04/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