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有烟无火 于 2015-4-27 20:36 编辑
: W: X: g' s& V: z7 }" b1 c0 ?% r: t: G; q
烟火评诗(007):6 F. W) _. c# S( k
《鼠疫:诗意人生背后的伤痛感染》8 R( ]+ @4 b) A; g7 Q- z
——评吾同树《鼠疫》- z: B+ w) U. ?0 N% c+ Y
o9 _, l5 B& P7 K4 I& C8 V' N6 k附:- \: t( W8 R" g# y" v0 ^
: E; s. r3 r6 v( N3 I2 q《鼠疫》1 a2 J; S! {' R3 L/ F
) ^! I5 b8 Y7 C3 e. w& O. L
文/吾同树
* ?& y+ N+ d A/ Y8 O; E6 h5 D2 v g9 C6 N8 n" E9 r4 J( I
一只小老鼠,在墙角竖起它灰色的耳朵) p1 P& W# C6 P3 c" }# ~+ n& [
这是一只城里的老鼠还是乡下的?
# Z( T8 e9 o! u' e" K5 L# U! ~6 g4 x0 j N
我站在它的面前。它已无路可走- ~# v: f1 o7 s$ D6 f6 V; z
它的鼻子在颤抖,而后这种细微的恐惧
+ ^+ ]. m0 q& n% P蔓延到了尾巴4 x: v& O7 d a o) Z
: S: F) p _# n4 N
它眼睛里贫寒的水,似乎泛起了波澜" ^! Y! G1 n2 D I
一漾一漾地,把那种细微的恐惧
9 {" O( X' ~/ v" b3 c( o4 |& l) j0 C传染给了我
# [ z- x! g# x q7 u2 ~2 S- G; g6 b7 Q
我们都是弱小的,在都市的角落
/ Z7 b# p% C7 Y9 _寻找一点面包屑,幻想一盏街灯可以取暖) D- b5 N/ Q" I+ ?* w1 } `3 p
* b+ e& E* N* f2 K/ m 这首诗读来,还真戳动了我对当前人生社会平衡状态的深思,也引起了我对自己人生历程的回忆。
) T; Z' b+ p( X2 I b- m5 b& w6 [ 吾同树,真名曾桓开,出生于1979年,2005年毕业于暨南大学中文系。他的诗歌曾在《诗刊》《星星》等刊物发表。入选《2003年大学生最佳诗歌》等十几个选本。
7 I- a9 }/ B+ f, Y" Q Q+ x 吾同树出身贫寒,父亲早逝,与母亲妹妹相依为命。
1 ]8 ~/ f0 D* w! z3 f- ]- E 诗人任评说,吾同树的诗写得极有水平,非一般的诗人所能及。“我想,他会成为海子第二,一点也不为过。”9 a" e/ Q: {$ A1 @# K' S8 `/ p# j
由于不堪生活的重负,于2008年8月1日自溢于东莞的家中,时年28岁。
) P0 |: l& M0 G( n$ L( e0 \ 当我看到韩老师拿出吾同树的这首写于2003年5月份的诗来征集评论的时候,我是不忍为吾同树写下任何的一语一词。因为那也是我陈年的一种痛。因为那时的我如同吾同树一样面临人生的劫难,受当时社会经济政策的冲击,我一样的下岗了,正苦苦的挣扎于人生的低潮。比着比吾同树早十年拼打出来的一官半职,也随单位的解体,我一样成了民工大军中的一员,也是“鼠辈”的一份子。不同的是他们大多数南下而我是北上去了陕西。没有了“铁饭碗”,没有钱,没有房子,没有车子。我更多的感受着十年的青春,十年的理想,十年的热情“一朝尽付流水”的愤怒与沉痛之中。当然随之而来的还是摆脱不了的贫苦、流荡、无奈与牢骚满腹。诗涯苦海,作为一个出生于六、七十年代的打小酷爱诗歌写意的人来说,谁没有一段“跌荡”的人生历程?谁不经历一次情感“持重”的偏离?一个曾为领导者的“本位主义”,一个曾诩“半文化人”的自负,也让我一度的如“虚脱的病人/等待医生的把脉与判决/最后诊断/我是否也得了癌症”。
' d9 y/ f! X7 T 好在我强势的生命力在于:我要活下去,不为自己,为了我的孩子们。. r; T C ?. O* \$ S$ m. [
看到吾同树的《鼠疫》,我不能不想起他的遗作《消失》。7 z+ Q' @+ e5 E- [4 ?
/ q a& p1 G; v7 [《消失》
& v: _5 d1 X& E
0 L2 y5 M1 d3 V) R6 p文/吾同树" A3 X' S* z* Q- p! t
, [5 U0 \0 F: G
一只鸟,在层云上飞
9 B% F q" z& @* k' {9 k那疲倦的身躯、迷茫的眼神: R! E* x" i+ M8 F' H. I! Y- b8 i
只能被云朵的灰色遮蔽, }( _8 a7 B2 h
或许云有多么脆弱,然而
+ B: I _/ ~0 u, t3 |! H# O他无法穿透,他的力气已将用完
l) T- Y' {3 h! f2 D内心的虚弱,更能感觉天空的缥缈. E( z) ~+ D1 E4 R
7 d6 X6 A, H+ ?! ]努力地扇动翅膀,依旧没能绕过) P) L0 D* m8 |! ~% [+ q
雷电潜伏在云的周围
7 L6 C: L/ n8 l8 l, G他爱的人都在下边
8 Q3 I+ B3 _: q) z& m! X大地上熙熙攘攘地过往
# e% |5 Y% t C! O7 z$ w1 G他们无法飞起,沉溺其中———- S; X, Z) b) m2 p! o! l& ~
幸福和苦痛,在尘嚣中难分彼此
8 |5 V! X, E' v \6 }( L3 K: Q) o) [7 l9 j j) \
雨下了,寒凉的雨丝
! `; D" ?- ~ h: X) Z3 K& _没有零落的羽毛8 s, Z, N8 Y* d" ?0 e; A
再无孤独的影子) V- j/ _5 |9 x$ y
之后,天空像新鲜的蓝床单5 d1 @+ V) u6 C- X0 p
而大地,继续像垃圾场( K; ~+ g% H, L! m& i
物质坚持物质的腐烂0 B4 \: J" K8 e; {
梦在无形地蒸发,一切在缓慢地' e: l8 d/ `& n) I! |+ @1 U
消失,于相近或遥远的未来% k p0 B# ?9 ~* p
0 ]3 I: E( m3 ?# |" ~
很早,我做过对此诗、此人的评论。遗憾的是在一场变故中,2012年以前的所有作品崩盘于一场烈火。只记得当时是含着眼泪写下的。当前社会还会有很多的年轻人如同我曾经年轻的心态一样,有人生理想的迷茫与苦恼,有生活上的贫穷与精神上的慌乱。但是我们不应该有生活的放弃与精神的“崩裂与颓废”。写诗一样,它是诗歌写作者人生理念的一种态度,它是诗歌写作者本性品德的一种个体转移。所以,我们不能放弃诗歌写作的“审美”意境,所以我会一生坚持诗歌写作与评论倡导的“审美”理念。
* D' i5 N% m9 b4 j! h+ e 不管是吾同树的《鼠疫》,还是吾同树的《消失》,它们的内涵都是底层生活阶层的一种声音、一种呐喊。不同的是《鼠疫》的写作技巧优胜于后者,这也许那个时候的吾同树正精力旺盛、意气风发,或多或少的抱着对现实生活有美丽的“纯”向往;所以,《鼠疫》更多的表现,其成功的亮点体现了吾同树在探索诗意创作的技巧上与诗意创作题材的取舍上;这首诗歌里没有那么多的折射与隐喻,只是对底层生活阶层人士身处生活环境的一种同情与写照。这说明吾同树其人内心的善良与最后走向悲剧色彩的“潜因”。因为还要两年才是他真正走入社会的日子。当他真正走进现实、走进生活,他突然发现现实生活比他想象的还要严酷、沉重。走入社会,他第一步要偿还读书欠下的家里人为他上学到银行的贷款。走出学校,入职金地集团,起初还是不错的。后来自己经营一家文化传播公司亏了,然后是谈恋爱,买房,一度为房贷的压力倍受精神上的负重苦不堪言。他最后的自杀,我不做考究,自有熟知的朋友为他做过文笔。
& N0 ^4 f' I2 t- ~ 两首诗的对比是心境的“对迁”。《鼠疫》前面论述了,那么《消失》的内在,就是一种绝望。估计他孤独了,这是精神上的一种孤独,因为他们那么灼热的爱着诗歌,爱着文化传播的一种信仰与愿望。可社会的回报——“诗人,是一群没有职业的文化人”。那个时期的诗人是“敏感使命”的一群人,精神上的超前意识与现实的物欲横流成了“诗人”眼中的两个抗体。社会改革开放的初、中期,一个内心充溢着“审美”的诗人,哪里是当时普遍性的“商业流氓”的对手?失落、孤独加之生活的经济压力,剥蚀了他生活下去的勇气。+ H3 P1 M2 @2 @( v" _( E
写这篇文章,正值著名诗人汪国真仙逝的日子,我的内心实在让我写不下去。作为汪国真老师的同龄人,作为吾同树的年长者,唯有写下一首诗,表达我的隐痛与永久的回忆。$ W: `# T% _9 G1 _7 e+ l( w
/ E9 q7 I% x! G+ K
《回忆》
, b! `+ b p7 E4 {' Y
5 R6 G8 d- ?; W+ c8 B& M N文/烟火8 \: e+ q( `( c) S0 }8 a3 e
! r. ?6 F4 x) S: E# B
几十年如一日的追逐
/ ?$ Q; B4 Z+ |" G2 }" e我还是把梦想拉在了青春的那一头
1 z- V- |, F; x$ N$ R# K: f走不过眼前睫毛的痛; ?7 d1 G. i$ a: \" p4 L8 O
而每一次的跳动
8 }" i) V1 V% {# |, T5 K4 `! M如同照相机的每一次拍摄
! ~/ I+ m- d X4 C3 C& P回忆( y& T5 e! j7 S* [6 g
成为心田唯一的背景- `8 D1 v; \3 o) L0 f- A; x
5 E$ i" l$ T# t: G; `向往着
7 J8 Q' c5 h" o9 i! O有人会拉扯我一把。或者
/ A6 v% H5 c8 r7 z/ `陪我走过一道弯,趟过一条河
/ o: V% p2 C) s/ M; Y# `哪怕躲在暗处2 w( H/ D" U: |
扣动延时的快门6 h, T0 f# x# }, C0 |
也许
. r5 C4 u0 U9 R* r能够留得下,我唯一一道背影
8 }9 m4 v# J; u s4 N$ e6 @
3 t9 V5 M1 D+ {4 X2015.4.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