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自由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木郎的《中国梦》=《木郎的中国梦》?

[复制链接]
61#
发表于 2015-5-15 23:12 | 只看该作者
自由人 发表于 2015-5-15 22:28
谢谢你的回复与解释。其实我与木郎的整个讨论过程有相对的完整性,其他人的讨论我也不便参与。所以你给的 ...

说到尊重,就木狼这个事儿来说,我还不得不有点自负地说,哪个评者比我更真真意欲尊重呢?尊重什么?不是文本,不是远在天边的网名。是那个文本背后的灵魂。在我们对《中国梦》自以为是自说其话时,有几个真真在意去读一下当时就在同一版面的木郎心历谈 -《我只是一个练习飞翔的鸟人(创作谈)》?

如果我现在把这篇读感(是读感 - 拷贝在下面, 不是评论)再写一遍的话,我或许会抛弃其中对文本的贬语,代之以喝彩,不是为那些“淫”词本身,而是为那些”淫“词用得恰如其分。

×××××
(拷贝我被沉底的读感如下)

说到诗歌评论,人们往往会刻意(情愿或不情愿地)亮出一个前提条件 – 就诗论诗,或论诗不论人。对木郎这首《中国梦》,硬按这个套路,就造成现在这个状况,严重误读误判,效果适得其反,客观上已偏离就诗论诗的前提,不是已有评论开始对作品进行道德和政治定位,对作者上纲上线也初见端倪了吗?

一定要就诗论诗的话,这首诗歌真没啥好论的, 平庸,几乎乏善可陈。语言粗制,意象肤浅,气蕴急躁,题大容狭。木郎在自己的诗歌经历漫谈(见下文)中并无提及这首诗,很可能是把它归为“几十首”探索性的“淫诗”(木郎语)中了。提这样的诗作上评坛,不知是管理层看走了眼还是别有深意?

促动我写这篇文字的不是这首诗歌本身,而是木郎的诗歌经历漫谈《我只是一个练习飞翔的鸟人(创作谈)》,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这篇作于2014年11月的漫谈也被人提到了评坛首页。而《中国梦》的创作时间是2013年的11月,也就是“创作谈”的一年前,正处于“创作谈”的最佳涵盖期。另外,得提醒评者一下,在2013年,“中国梦”的提法还远不如今天这般是被贴上最高首脑的标签的政治愿景。

我们不妨抛开作品,从“创作谈”看一下诗人本身。木郎,苗族,80后,出生并成长于贵州乌蒙山的一个苗村,他的先人如何迁徒到此,已无任何史料可考。要解读他后来的诗歌创作背景,尤其是这首《中国梦》,离不开他身世对他的烙印,有两个方面,一是他对祖先历史的耿耿于怀 –“历史早就静默成白山黑水,是非对错,荣辱功过,皆成过眼烟云,只有掌心里那一滴沸腾的热泪,翻过来仍然可以看见那些流血的鞋印”;二是他对故土和民风乡音的梦牵魂绕 – “我从小就在苗家民风民俗侵染下成长,即使走遍天涯海角,每当听到苗家那断肠的音乐,总忍不住潸然泪下”。在一个多元民族的社会,即使不谈政治,就在文化层面,主流民族也往往选择漠视少数民族这种对祖先和故土的根深蒂固的怀念和留恋之情,中外皆同。

再不妨看看木郎自己描画的成人史,“上了大学之后,我已难得有机会回到那个土生土长的村庄,而城市的喧嚣也把我打磨得像块石头那样冷漠而又圆滑。对于灯红酒绿的惊奇、对繁华生活的向往,与每一个从农村进入城市的同学一样。然而这种向往却是极为短暂,城市的繁华让我感到无所适从,我开始排斥和抵抗。这种压力,最终转化成对故土的思念”。“2010年大学毕业,…… 创作风格开始有所突围,……,开始涉足……人类生存的状态,比如个体生命的探索”。“2011年回到贵州,与写诗的一群鸟人邂逅。在互相批评和砥砺中共同探索,……也不排除对“下半身”题材的处理和玩世不恭的表达”。“回头细看这些雕刻的时光,我早已从一个懵懂的乡村少年突变为现在这副臃肿的鸟样,而当初认真严肃的生活也早已化为如今的这份玩世不恭”。这是一个有思想的青年在经济大潮和地缘社会政治异变的冲击下的灵魂失落和挣扎(短)史,这样的灵魂与现实的抵突,对于一个少数民族青年,要远比一个汉族青年来得尤甚。而《中国梦》就诞生在这一灵魂挣扎期。

大家知道“中国梦”最初起源于“美国梦”的提法,中国崛起,在各方面要赶超美国,自然也包括“梦想”和愿景。那什么是“美国梦”呢?美国是个移民国家,她的强盛离不开源源不断地从世界各地输入人类的精华,精华不等同于精英,精华的源泉存在于每一个人的个体,不论出身贵贱,教育高低。“美国梦”就是让人们在一个自由平等民主的制度下,靠自己的努力把潜在的精华发掘出来,充分实现自己的价值。“美国梦”包括无数圆梦的实例(美国持续的强盛就是最好的集合明证),也包括新移民的强列期盼,当然也不会没有传媒和政治的宣扬。但不管如何,“美国梦”是基于个体和个人价值上的,它不是军队的船坚炮利,不是国家或民族的颜面和雪耻,与美国政客要当世界警察无关,与华尔街向全球资本扩张无关,与任何意识形态(政治,道德和宗教)的理念输出无关。

梦,顾名思义就应该是个体的,一个人昨晚和今晚的梦都会不一样,何况两个不同的人,更何况两个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下的人。要把“梦”统一到某些个主题,大可不必叫“梦”,有很多更恰切的词汇好用。不想扯远了,回到木郎,一个骨头和血液里充满白山黑水的人,他的梦,怎会和一个从出生起就被水泥墙面合围,被大小政治威权钳制,被市场叫嚣震聋,其文化渊源先被暴力切割后又被商业包装的人的梦一样呢?说穿了,梦是很浪漫的,但汉民族实在不是一个浪漫的民族,浪漫有个频谱,中间是浪漫,两边都是不浪漫,汉民族老是在两极颠倒生死,要么孔孟之道,要么肉欲横流,就是无法体会浪漫两字;不知道在铜钱眼之外,在物欲和威权之上,有那么一个如梦如幻的白山黑水的世界,精神在飞扬,灵魂在歌唱。

最后寥寥提一下木郎的《中国梦》,这只是一个苗族青年尚存的自由魂魄对主流社会陷于物质和威权深渊的生活模式和精神愿景间发生自然而然的抵突时的呻吟,呻吟罢了,呐喊都算不上。诗艺上这决不是一首上乘之作,题材上也绝不是一首政治批判诗。至于“淫”词,那实在和xxx名诗人的登堂入室的下半身不能同日而语,木郎的“淫”是无奈的下限,而名诗人的淫是上限(他显然没有比下半身更高一点的东西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2#
 楼主| 发表于 2015-5-16 00:07 | 只看该作者
熊重阳 发表于 2015-5-15 23:12
说到尊重,就木狼这个事儿来说,我还不得不有点自负地说,哪个评者比我更真真意欲尊重呢?尊重什么?不是 ...

知人论世,曾经是我们评论诗歌的一种方式,但不是唯一。从文本出发,那是诗歌评论的核心原则。当诗歌开始走向世界的时候,地域、民族、个人成长历程在某种程度上不是被强化,而是被弱化。当然,具体到一首小诗,评论还是应该参照多种要素进行深度解读的。这是我想说的关于诗歌评论的基本原则与方法之主张。

对于木郎本人,我并无一丝一毫的成见或者来自民族、地域的偏见。在此之前,不仅读过他的作品,也读过他的创作谈,包括他的颓荡主义诗歌理论与主张。2013年乃至很久以前,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语汇,想必你一定不会陌生吧?实现伟大复兴不只是汉民族,而是中华民族(多民族概念称谓)。一直到2012年夏天出现“中国梦”这一提法,我想借此说明的是一个不可忽略的事实:“中国梦”不是“汉人梦”也不是“美国梦”的山寨版,它有其特定的内涵。木郎写作此诗时,“中国梦”已经成为官方意识形态领域内被赋予了特定政治内涵和集体意志的。

木郎的写作是自由的,但是他的自由也是有底线的,那就是他有表达“木郎的中国梦”的自由,但是绝不能把自己的个人解读冠之以“中国梦”,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底线与原则:即尊重其他对“中国梦”有着特殊情感愿景的国民的真实意志。从这个意义上说,木郎的《中国梦》=《木郎的中国梦》吗?总不能以一己之心来替代其他所有人发言吧?真正尊重读者,那就是要敢于为自己的言论负责。熊重阳的“中国梦”未必就与木郎的“中国梦”完全一致吧?熊重阳的“中国梦”也未必与自由人的“中国梦”完全一致吧?所以我很反感这样“以己度人且强加于人”的做法,如果是《木郎的“中国梦”》,那么所有读者都会理解为这只是木郎对“中国梦”的一种个人化解读;但是木郎给自己的作品冠以《中国梦》这样的标题,有违于对读者的起码尊重,也缺少了一种个体意识对官方意识形态反抗甚至反动的担当。这就是我们真正产生分歧的地方。

至于你谈“美国梦”与“中国梦”的区别与联系,我个人持保留意见。你对孔孟之道的理解,对于汉民族文化历史发展及其性格本身的某些表述,我是不能苟同的。尊重是一种理性的态度,必然要建立在深度理解的基础之上,如果对许多重大问题过于草率地下结论,那是肤浅而可笑的。同样,对于这样一首小诗及其作者,我所有的言辞都是从文本出发(题目也是文本不可忽略的组成部分),交流探讨的价值和意义不在于谁改变了谁,而在于了解彼此的真正诉求。尊重对方,就是更好地了解对方的观点与立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3#
发表于 2015-5-16 02:24 | 只看该作者
勇敢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承认这一首诗只是“木郎梦”或者“木郎的‘中国梦’”,真的有那么困难吗?

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
发表于 2015-5-16 05:23 | 只看该作者
自由人 发表于 2015-5-16 00:07
知人论世,曾经是我们评论诗歌的一种方式,但不是唯一。从文本出发,那是诗歌评论的核心原则。当诗歌开始 ...

如果你发的是诗评,就应忠实于你所说的不离文本的原则,诗题是诗歌文本的一部分,岂有诗评蛮横干预,要人更改题目的?

如果你发的是自己的读感,如我那篇一样,你自可随便说什么,但你得清楚,那都超不过一个个人感受的份量。你没有权力代表任何其他个人。

如果你想做某种政治的代言人,那也是你的自由,但诗坛恐怕不是你施展政治抱负最好的地方。

最后,我觉得网名也是一个网友的创作,按你的态度,我也可以要求你在“自由人”前面加上某些定语。

我与人切磋一般不过三巡,不再回了,君自度。谢谢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5#
 楼主| 发表于 2015-5-16 08:10 | 只看该作者
土元 发表于 2015-5-16 02:24
勇敢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承认这一首诗只是“木郎梦”或者“木郎的‘中国梦’”,真的有那么困难吗?

点赞 ...

问好土元,谢谢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
 楼主| 发表于 2015-5-16 08:10 | 只看该作者
土元 发表于 2015-5-16 02:24
勇敢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承认这一首诗只是“木郎梦”或者“木郎的‘中国梦’”,真的有那么困难吗?

点赞 ...

问好土元,谢谢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7#
 楼主| 发表于 2015-5-16 08:17 | 只看该作者
熊重阳 发表于 2015-5-16 05:23
如果你发的是诗评,就应忠实于你所说的不离文本的原则,诗题是诗歌文本的一部分,岂有诗评蛮横干预,要人 ...

诗歌创作与诗歌评论,从某种角度来讲都是一种干预:诗歌采用各种途径与方式干预生活,而诗歌评论发出自己的声音干预诗歌。如果都只是自言自语,那还有什么必要浪费口舌?

木郎一直反复强调,诗歌陈述的是一种现象,一种什么现象呢?自由人一句话就可以说清楚你的诗中所说的现象:木郎认为麻木愚昧的国人们被官方意识形态对”中国梦“的强势宣传搞得晕头转向甚至陶醉其中自慰淫乐。自由人反复提醒一点:木郎有表达自己的自由,可是不要忘记了尊重阅读者的自由。过分高估自己的对抗能力,自恋自己表达对抗的方式,忽视了读者的智商与审美判断力,忽视了现实社会中人们对”中国梦“的多元化解读,那是要吃苦头的。话到这里打住,你有继续写”淫诗“的自由,自由人有不予理会的自由。彼此尊重,在各自的世界里安好,你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青春期转眼间就会过去,这个世界需要改变的还有很多,但绝不是这样的诗歌所能完成的。多一点勇敢的实践,釜底抽薪,是需要更大的力量和智慧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
 楼主| 发表于 2015-5-16 08:22 | 只看该作者
熊重阳 发表于 2015-5-16 05:23
如果你发的是诗评,就应忠实于你所说的不离文本的原则,诗题是诗歌文本的一部分,岂有诗评蛮横干预,要人 ...

请你仔仔细细看清楚,弄明白之后再发言,好吗?
我的诗评是在彼此的讨论中深入展开的。对于这首小诗所呈现的内容,想必没有任何必要反复去寻章摘句吧?

平心而论,《木郎的“中国梦”》是青春期的“个人无意识”对“集体意识”的意淫式的对抗,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只是一种无力的近乎绝望的对抗,是一次情绪化的宣泄,这种意淫式的对抗根本无法与自由人所谈及的”为尊严而战“相提并论。
”通灵桥“也只是将自己”个人无意识“中原始的冲动欲望,移花接木,摇身一变为”集体无意识“,仿佛催眠术一样,与那些内心荡漾着意淫趣味的阅读者形成一种暗合与默契,这种下半身惯用的伎俩也只能对趣味相投者产生暗示和影响而已。
那些大谈《木郎的”中国梦“》里各种意义的评论,只是被这种障眼法暂时遮蔽,失去了自身的审美与审丑判断力。其实这种被掩饰的创作主体内心最真实的原始冲动,经由缺乏美感的赤裸裸的性事描述,唤醒了某些阅读者潜伏的”集体无意识“,甚至被一些不明就里的阅读者美化与放大,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接受暗示是阅读中产生的,拒绝和批判也是阅读中产生的,而过度诠释一首”淫诗“是创作主体期待的最好结果。木郎也不要自鸣得意,文字背后所呈现的意义无需作者本人跳上前台,作所谓“颓荡主义”(“主义‘一词尚需要进一步商榷)的解说。文本客观存在于阅读者的视域之中,作者与读者各有其言说的自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
 楼主| 发表于 2015-5-16 08:27 | 只看该作者
熊重阳 发表于 2015-5-16 05:23
如果你发的是诗评,就应忠实于你所说的不离文本的原则,诗题是诗歌文本的一部分,岂有诗评蛮横干预,要人 ...

对于你自以为是的所谓评断,真心觉得你只有写写读后感了。因为真正意义上的诗歌讨论,需要的是彼此理性面对同样一部作品,在认知与鉴赏之中存在的分歧。

如果木郎喜欢用原始冲动暗示或者反讽,以此来表达自己作为个体对集体意识的对抗,那么我想说的是你试图用“个体无意识”和“超个体无意识”为自己寻找一种意淫的可能,但是一定记得这是木郎的而非别人的。自由人尊重你的自由,可是反对你把这样原始的“个体无意识”偷换成为“集体无意识”,进而移花接木,来攻击“集体意识”。勇敢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承认这一首诗只是“木郎梦”或者“木郎的‘中国梦’”,真的有那么困难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0#
 楼主| 发表于 2015-5-16 08:34 | 只看该作者
熊重阳 发表于 2015-5-16 05:23
如果你发的是诗评,就应忠实于你所说的不离文本的原则,诗题是诗歌文本的一部分,岂有诗评蛮横干预,要人 ...


谢谢重阳的抬举,我目前一直是保持独立姿态的自由人。人身攻击这样的手法太过低劣,况且认识一个人是需要足够的时间的。标签不是自封的,网络名也只是一个符号而已,拿这些来说事,也只能证明自己的无能。您说呢?诗歌内容触及的深层问题,我跟木郎交流过。也请你明白:谁也代表不了谁。

集体无意识和集体意识是两个概念,官方意识形态对集体意识与集体无意识的影响,并非你所想的那么肤浅与简单。我不是民粹主义者,也不在左岸或者乌有之乡,但是你所言的“裹挟中国人”实属臆断。你对当下整个中国社会各阶层的现状及其意识形态领域内的实际状况了解多少?你们?我们?他们都是谁?木郎有言说的自由,但不能凭借个人经验或者当下的各种信息碎片妄下断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5-31 21:38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