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176|回复: 3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石印监本诗经(古代馆-先秦区-诗经目-001)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5-9 00:4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选本,共收集诗歌305首,另有6首只存篇名而无内容的“笙诗”。《诗经》传说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约成书于春秋时期。
《诗经》收录作品上起西周初年(约公元前11世纪),下迄春秋前期(约公元前7世纪),时间跨度长达500多年。
《诗经》初名为《诗》,因诗作数量也称“诗三百”,到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改称《诗经》。
《诗经》内容分为《风》、《雅》、《颂》三辑。《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代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朝廷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诗经内容涉及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乃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具有无以替代的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
秦始皇焚书时,《诗经》也被付之一炬,但由于《诗经》是韵文,易于口耳相传而使内容得以保存下来。
汉初传授《诗经》的有鲁、齐、韩、毛四家。东汉以后,齐、鲁、韩三家先后亡失,仅存《毛诗外传》。毛诗盛行于东汉以后,并流传至今。


上海共和书局石印,民国六年春月版本


序、目录

本书来源:购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5-5-9 01:07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收藏既美好又珍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5-5-9 05:51 | 只看该作者
这个我也有一本。祖父传下来的。现在舍不得动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5-5-9 05:52 | 只看该作者
请教何为石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5-5-9 07:01 | 只看该作者
梁树春 发表于 2015-5-9 05:51
这个我也有一本。祖父传下来的。现在舍不得动了。

珍贵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5-5-9 07:45 | 只看该作者
有幸目睹石印《诗经》珍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5-5-9 07:47 | 只看该作者
诗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5-5-9 08:40 | 只看该作者
有幸目睹石印《诗经》珍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5-5-9 10:41 | 只看该作者


 石印版也是平版印刷的一种方法,分单色和彩色两种,是德国A·逊纳菲尔德于1798年发明的。
石印
石印它是根据石材吸墨及油水不相溶的原理 创制的。其基本程序是:先将文稿平铺在石版上,上面涂上脂肪性的药墨,使原稿在石版上显印出来,然后涂上含酸性的胶液,使字画以外的石质略为酸化再开始印刷,因酸化的石材受水拒墨而无色,未酸化的部分拒水着墨而显色,这样便将字画按原样印在空白纸页上。石印版也非常适合在宣纸上印刷,且版面能够根据需要随意缩放,大部头的丛书、类书体积因而大为缩小,一些稀见的字画碑帖、名人手迹通过石版影印,也得以化身千万,给读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2 历史
  石印技术早在19世纪初的欧洲就已经普及,中国已知最早出现的石印品是1834年广州出现的外国人所张贴布告。可惜,石印技术仅火了半个多世纪就被后来居上的铅印 技术所替代。不过,石印技术对中国印刷所起的作用是功不可没的。石印技术的出现,我以为主要是解放了雕版印刷的劳动,由于用石印术印书,一可省去繁琐费时的雕版程序,二可降低成本,三是版面还能根据需要随意缩小放大,差错少,故一经出现,立刻就为国人所接受。
石印
石印自清末到民国,中国出现的大、小石印书局多达百余家,以上海为中心遍布全国。1874年,上海徐家汇天主教堂附设的土山湾印书馆始设石印印刷部,开始印制教会宣传品;1876年,创设申报馆的英国人E·美查在上海开设了点石斋石印局,开始石印图书和期刊,出版了《考正字汇》、《康熙字典》、《佩文韵府》、《点石斋画报》、《飞影阁画报》等;随后中国人徐裕子、徐润等于1881年先后开设了同文书局和拜石山房,专印古书,如《二十四史》、《古今图书集成》、《康熙字典》、《佩文斋书画谱》等;此后李盛铎创办的蜚英馆、凌陛卿开设的鸿文书局等许多石印书局也相继出现。

  在中国用石印技术印刷彩色 图画的,以鸿文堂五彩书局为最早,该局专印彩色钱票,经理邬金亭;此后魏允文、魏天生于1882年创设中西五彩书局,专印彩色图画;富文阁、藻文书局及后来的彩文书局、崇文书局等,也经营彩印;俞复、廉泉等创办的文明书局,于1904年开设彩色石印部,印刷彩色课本、图画和地图,色彩鲜艳。中国图书公司也出版了彩色石印地图、教学挂图等;1920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开始采用直接照相石印法,次年又采用彩色照像石印法,也算是影印。

3 发展
  石印是平版印刷的一种技术,已有二百多年历史。  石印是平版印刷的一种方法,是德国A.逊纳菲尔德(1771~1834)于1798年发明的。它是根据石材吸墨及油水不相容的原理 创制的,其基本程序是:先将文稿平铺在石版上,上面涂上脂肪性的药墨,使原稿在石版上显印出来,然后涂上含酸性的胶液,使字画以外的石质略为酸化再开始印刷。因酸化的石材受水拒墨而无色,未酸化的部分拒水着墨而显色,这样便将字画按原样印在空白纸页上。

  19世纪初,石印技术已在欧洲普及。1834年(清道光十四年),中国 广州出现了外国人张贴的用石版印刷的布告1874年(同治十三年),上海徐家汇天主教堂附设的土山湾印书馆始设石印印刷部,印制教会宣传品1876年,创设申报馆的英国人E.美查在上海开设了点石斋石印局,开始石印图书和期刊,出版了《考正字汇》、《康熙字典》、《佩文韵府》、《点石斋画报》、《飞影阁画报》等。随后中国人徐裕子、徐润等于1881年先后开设了同文书局和拜石山房,专印古书,如《二十四史》、《古今图书集成》、《康熙字典》、《佩文斋书画谱》等。李盛铎创办的蜚英馆、凌陛卿开设的鸿文书局等许多石印书局也相继出现。
石印
石印用石印方法印刷彩色 图画以外国人在中国开办的鸿文堂五彩书局为最早,该局专印彩色钱票,经理是邬金亭。此后中国人魏允文、魏天生于1882年创设中西五彩书局,专印彩色图画。富文阁、藻文书局及后来的彩文书局、崇文书局等,也经营彩印。俞复、廉泉等创办的文明书局,于1904年开设彩色石印部,印刷彩色课本、图画和地图,色彩鲜艳。中国图书公司也出版了彩色石印地图、教学挂图等。1920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开始采用直接照相石印法,次年又采用彩色照像石印法(又称影印)。

  从清末到中华民国时期,中国出现的大小石印书局多达百余家,以上海为中心遍布全国。石印与铅印曾一度取代中国古老的雕版印刷而占居主导地位。20世纪30年代以后,石印的地位逐步被更为完善的铅印所取代。

  石印的文献,文字和图画与原作不差毫厘,文字多为蝇头小字,笔画清晰,彩色石印的文献,画面的色彩明暗浓淡一同原作,几乎可以乱真。照相石印和彩色照相石印,既精美又迅速,更胜一筹。中国近代的石印文献,内容以古籍为多,遍及经史子集四部以及丛书、通俗小说、唱本等,其中较有影响的有商务印书馆石印的《四部丛刊》、《百衲本二十四史》,中华书局石印的《古今图书集成》等。此外,地图、画刊、报刊和时人新作等也大量地以石印的方式出版。

4 原理
  石印利用油水不相容的原理在石灰石板上印刷。先将质地十分细腻的石灰石板打磨得非
石印
石印常平整光滑,然后用油性墨在上面绘图或写字,再刷上薄薄的一层水,用墨滚在上滚动。这时有油性图文线条的地方因为没有水就获得油墨;相反,空白处有水,不沾染墨,然后覆上纸,加压,就获得一份印刷品。但这时纸上得到的图文是反的。所以,实际运用时还得加一道工续:先用油性墨在纸上写字或绘画,然后用压力覆到石上,揭去纸,刷水、上墨,再覆纸,加压,就得到一份正的图文:正→反→正。这就是石印。

  照相石印,则是用普通墨书写,照相获得反字负片,在石灰石(实际操作用亚铅版)涂感光液作正片。正片图文部分感光后附着在石上,获得反像,未感光部分用水冲洗掉,上墨,版即制成。因为照相可随意放大放小,就可将现成的书作原稿,为放大、缩小影印旧书提供了方便。

  石印技术于1796年由奥地利人施纳菲尔特(AloisSenefelder)发明,由传教士带来中国。现存实物,有1833年广州印的《各国消息》。照相石印技术于1859年由奥斯本(John W Osborne)发明。

5 石版印刷术的传入和发展
  简介  

  石版印刷是以石板为版材,将图文直接用脂肪性物质书写、描绘在石板之上,或通过照相
石印
石印、转写纸、转写墨等方法,将图文间接转印于石版之上,进行印刷的工艺技术。其中,前者称作"绘石",后者称作"落石"。绘石和落石是石版印刷术的两种制版方法。绘石制版工艺简单,只能用来印刷简单、线条图文印件,是石版印刷发明初期应用的工艺技术。落石制版工艺复杂,是在绘石制版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工艺 技术,分彩色石印和照相石印两种,是进一步发展了的石版印刷术。

传入

  石版印刷传入中国的时间,大约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初。据1833年出版的《中国文库》《中国文库》(ChineseRepository),美国传教士裨治文创办的杂志,记载鸦片战争前后史实甚多,是研究中国近代印刷史的重要文献。介绍,英国传教士麦都思(W.H.Medhurst,1796-1857)曾于1830-1831年间在巴塔维亚(今印度尼西亚雅加达)用石印术印刷中文书籍。随后他来到澳门,在澳门设立了一个印刷所。1832年,麦都思又在广州设立了一个石印所,用石印术在广州印刷中文书籍。另外,英国派来中国的第一个基督教新教传教士马礼逊在回顾他25年来的工作时,曾提到中国最早的石印工屈亚昂,他说:"我用印书的方法,已经把真理传得广而且远,亚昂已学会了石印术。"麦都思在广州设立石印所和马礼逊对他25年工作之回顾,均发生在1832年,且屈亚昂学会石印术又自需时日,由此可以断定,石版印刷传入中国的时间不会
石印
石印晚于1832年。美国传教士卫三畏(SamuelWellsWilliams)在1833年说:"上季一个石印所开设在广州,我们高兴的知道它是成功地在运行。"为此提供了另一个文献证据。1834年出版的《中国文库》报道:"1833年5月至1834年5月间广州发展到有二个石印所,并出版了一些小册子",韩琦、王扬宗《石印术的传入与兴衰》,载《装订源流和补遗》第359页,中国书籍出版社1993年版。则为1834年中国 广州已不少于两个石印所提供了又一个文献证据。

6 绘石石印的传入与发展
历史

  1796年塞纳菲尔德发明的石版印刷术,是在具有多孔性、善吸水、质地细密,且能较长时间保留水分的石版石上,用脂肪性物质直接描绘、书写图画和文字,再经化学腐蚀而制成的石版(印版)上进行印刷的绘石石印术。这种早期的石印术由西方传教士于1832年前带入中国,开始在中国印刷布道小册子或其它简单印件。现知最早用石版印刷的中文书籍,是麦都思于1829年石印的《东西史记和合》。现存最早的石印书刊则是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九月和十月两期《各国消息》。《各国消息》是英国传教士麦都思在广州主编、出版的中文月刊,只出数期,用连四纸石印。现存仅二册,藏英国伦敦。

优势

  在十九世纪上半叶铅活字版印刷术的中文制模铸字技术尚未得到很好解决的情况下,石版印刷较之铅活字版印刷有着明显的优势:其一,石印便于印刷各种不同大小的书籍;其二,对传教士们热衷于印制
石印
石印的字数、页数都很少的布道会小册子,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印成;其三,众多、较小的布道点,人手不足,传教士本人即可制版印刷;其四,便于印刷各种文字,即不受文种的限制。这四种优点,尤其是后两种,在西方传教士狂热的传教激情所激发的、急需大量印刷中文布道小册子,而铅活字版印刷又无法满足这一需求的情况下,石版印刷理应得到迅速发展和普及,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原因有二:其一是1840年前后,清政府对西方传教士在中国的传教活动采取了严加限制的政策,传教士们印刷布道书籍都是秘密进行的,而且石印业完全掌握在西方传教士手中;其二是石版印刷用的石板和油墨等原材料均需进口,材料供应困难。加之,当时中国人仍然采用传统的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石印乃至铅印尚未引起中国国民的兴趣和重视。

先驱

  1842年,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签订后,上海成为中国对外五个通商口岸之一,次年麦都思来到上海,在上海开设了近代印刷史上著名的"墨海书馆",并采用石版印刷术印刷了《耶稣降世传》、《马太传福音注》等书籍。为上海石版印刷之先驱。

  发展  

  清光绪二年(1876年),上海徐家汇土山湾印刷所的石印、铅印部开始采用石版印刷书籍,由法国人翁相公和华人邱子昂主其事。专门印刷天主教宣教印刷品。清光绪三年(1877年),英国商人美查在上海开设"点石斋印书局",聘清原上海徐家汇土山湾印刷所的邱子昂为石印技师,并购进了手摇石印机,印刷《圣论详解》、《康熙字典》等书籍。姚公鹤《
石印
石印 上海闲话》说:"闻点石斋印第一获利之书为《康熙字典》,第一批印四万部,不数月而售罄;第二批印六万部,适逢科举子北上会试,道出沪上,率购五六部,以作自用及赠友之需,故又不数月即罄。"一部字典,数月之间销售十万部,这在当时的中国出版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点石斋印书局为此获利颇丰,各地书商遂也纷纷效仿,中国近代的石印业也随之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7 彩色石印的传入和发展
彩色石印

  是以石板为版材,按彩色原稿设色、分版,套版印刷的工艺 技术。

工艺流程

  彩色原稿◆描刻轮廓◆填红粉◆落石◆分色描绘◆翻制印版◆版面处理◆印刷。

具体做法

  先将玻璃纸(或称胶纸)覆于彩色原稿之上,用尖钢笔依图描刻;次在描刻过的玻璃纸的针缝中填入红色砥粉;再将填入红色砥粉的玻璃纸反覆于石面上,加压,使红粉落于石上;然后按照原稿的轮廓和色度进行分色、分石描绘;将描绘过的各色石版翻制成印版;最后逐版依次套印,印成彩色 图画color=#0000a0>;《艺文印刷月刊》第二卷第七期第32页。

区别

  彩色石印与绘石石印不同。彩色石印采用落石制版法。落石制版是通过书写、描绘、照相等方法,先将图文制作在转印材料上,然后再将转印材料上的图文转移到石面上的工艺技术。彩色石印和照相石印皆采用落石制版法。

  落石制版中的落石,有照相胶纸落石,用汽水墨描写在转写纸上落石,用转写墨及转写纸或浆糊纸翻印成的版子落石,以及用刻画上图文的玻璃纸落石等多种。方法不同,目的归一,均为把图文转移到石面上,以便下工序通过化学方法制成印版,进行印刷。

历史

  彩色石印的制版工艺,因其全凭制版人员的眼力和经验进行点绘分色,因此技术水平要求高,工艺复杂。其传入中国的时间较之单色绘石石印晚了半个多世纪。贺圣鼐着《三十五年来中国之印刷术》云:"光绪三十年(1904年),文明书局始办彩色石印,雇用日本技师,教授学生,始有浓淡色版。其印刷图画,色彩能分明暗,深淡各如其度,殆与实物仿佛。至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商务印书馆更聘日本彩色石印技师和田满太郎、细川玄三、冈野、松冈、叶田、武松、村田及丰室等来华从事彩印,此道益精。仿印山水花卉人物等古画,其设色能与原底无异。"彩色石印之传入与发展情况大致如此。
【百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5-5-9 10:42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22 08:51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