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7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将抱着一只熟稔的耳朵而眠,蒋志武诗歌研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5-25 14: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蒋志武 于 2015-5-26 08:49 编辑

我将抱着一只熟稔的耳朵而眠
---青年诗人蒋志武诗歌研讨会实录

主办: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
承办:深圳市作家协会
深圳市坪山新区作家协会
时间:2015年4月22日上午
主持人:岭南师范学院 张德明教授
发言嘉宾:著名评论家,诗人霍俊明;北大教授、著名诗人臧棣;南京大学教授,著名评论家傅元峰;著名诗人,澳门大学教授姚风;著名诗人蓝野、慕白、郑文秀、阿翔,刘永新;深圳社科院专家、研究员张军;诗歌评论家、诗人、文学博士赵目珍。
总结发言:《诗刊》社副主编,著名诗人李少君;深圳市坪山新区党工委书记杨绪松。

【蒋志武简介】:
出生于湖南娄底,80后青年诗人,深圳市坪山新区作协副主席。2009年底开始诗歌创作,在《诗刊》《民族文学》《北京文学》《山花》《芒种》等六百多家刊物发表大量诗歌作品,获首届“金迪诗歌奖”年度优秀诗人等多个诗歌奖项。
出版诗集《泥土上的火焰》《河流的对岸》两部。

研讨会发言实录:


【主持人-张德明】:青年诗人蒋志武的诗歌研讨会正式开始,首先由深圳坪山新区作协主席夏子介绍青年诗人蒋志武的诗歌创作情况。

【夏子】:首先我代表深圳市坪山新区作家协会对各位专家、学者、诗人们的到来表示欢迎,这次我们诗歌年度论坛是我们筹备了一年之久,中间可能有一些意见不一致,筹备方面不是很充分,这次如果不周到的地方,请各位专家、学者海涵。我们也是借此机会给坪山新区作家协会副主席、青年诗人蒋志武举行一个具体的诗歌研讨会,这对他的诗歌创作是有益的。他虽然年轻,在工厂里做高层管理,但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写了很多诗歌,他的诗歌沉痛又贴近生活、人文关怀和生命的思考;既有乡土的气息,又有城市转化后的阵痛。他来深圳近十年,对在深圳的生活有了更深入的表达,借这样一个机会,有请各位权威的专家评价我们也感到非常荣幸。
   在当今,社会的物欲横流、文学被边缘化了,刚才张老师也讲了,现在社会很注重经济,对心灵的关怀很缺乏,诗人越来越多,写诗的越来越多,读诗的人越来越少,我也是一个诗人,也写诗歌、写散文、写小说,写得比较杂,而且从事文学比较早,我自身的感触,诗歌还是要关注心灵。所以说蒋志武这些关注心灵和精神层面的诗歌,希望各位老师今天在这里对他的诗歌进行指导和研讨,就简单说这些,谢谢。

【主持人-张德明】:刚才夏子主席已经介绍了蒋志武的一些情况,今天我们利用年度论坛的机会给坪山新区的这位青年诗人蒋志武进行研讨是很有意义的,蒋志武身上有比较特殊的文化符号、身份标签,他是深圳坪山新区作协副主席,他是一位有名的80后诗人,他是一位曾经的打工者,现今又是一位企业的高管。他这些集中起来可以说有很多可以阐述不尽的东西,他的诗歌中有很多新的气象,新的气象和坪山新区的文化欣欣向荣的态势,气象也是具有异曲同工的关系,选择蒋志武做这个研讨会的对象应该说有很典型的意义。
   下面邀请与会嘉宾代表对蒋志武的诗集进行阐释发言,可以从总体上宏观谈,也可以具体就某一诗谈,可以正面的肯定他,指明优点,鼓励他继续前行,也可以直言不讳的批评,我想作为一位年轻的诗人,批评真诚的声音也是珍贵的,使他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因为时间紧张,每人五到十分钟。

【霍俊明】:对志武的诗歌也读了不少,这两年,他的诗歌在各种刊物上发了很多。这个小册子是他的新作,我读了以后觉得很多思路比较清晰,小册子里的前三首写得非常好,这里面的诗层次不一样,前三首尤其是第一首,第一首“抱着熟稔的耳朵而眠”,看起来是很抒情的调子,一只耳朵是熟稔的耳朵,另一只耳朵呢?这是诗歌给我们的,他在提出一部分东西的时候,又留出大量的空间,可能另外一只耳朵更重要,熟稔背后是陌生,在炙烤之外是寒冷,我觉得这个更重要。反过来诗歌同时提供给我们两只耳朵这个诗歌就是失败的,恰恰这首诗歌就像一扇窗,只开了一个缝,这样的诗我觉得是好诗。他这首诗最后这句话让我感到,实际上是记录又不是记录,这恰恰是诗人最好的状态。
这30首诗里面有一些关键词,比如说里面不断的出现一些在当下诗歌里出现比较多的,比如说“远方、工厂、废墟、广场、城市”,这里面不管是深圳诗人还是中国城市化的语境都存在,所谓的一种文字上的乡愁与时代空间之间的无时不在的摩擦,我觉得这样的诗歌在当下还是不少。
   志武写诗的层次和题材很多,说明他的空间很大,如果都是单一的,都写一个方面的诗,这个还是有点问题,他的诗歌我为什么觉得前三首写得好?他的诗歌既来自于个人的经验,又和时代有一定的疏离感,这样的诗歌很好,当然有些诗歌跟时代的关系比较紧,比如说第十页的《形状》,这首诗我觉得保留第二节是很完整的,当中这一节我觉得写得很好,第一节这样的排比语言少用,不断排下来的形式,什么什么的形状,这样的诗歌曾经有一个极端,北岛(音)诗歌的回答,两首诗歌可以对比一下,北岛的诗歌是很失败的形式,这样的诗歌可以不断的塞很多东西进去,创造性和发现性会被这样的形式所取消,这样的诗歌提出一个问题,诗歌还要做减法,第二首诗非常短,但包括的精神非常重要,想象空间并不少,我觉得志武的诗歌写作方向很多,也写出了很不错的诗歌,个别的诗要做些减法,我就简单说两句。

【臧棣】:很荣幸和蒋志武在2013年的《山花》杂志上一起发过一次组诗,那个时候读过几首,但是印象不深,昨天晚上看了一下志武的诗歌,我觉得还是印象比较深的,我觉得坪山有这么好的诗人应该好好爱护和培养。蒋志武的诗有一个反差,他在生活中应该是兢兢业业办事的人员,而诗歌的形象好像比较灰暗。刘永新介绍他在底层打拼很多年,我觉得他的诗里有一个气象,他展开得比较多,可能跟他用的这个词都比较抽象、宏大有关,有点像在诗歌的精神世界里不是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志武的形象,既有那种挣扎,又有很强悍的精神存在的诗人,我觉得他的诗里有他善于关注自己的,在黑暗、孤独的时刻、时间里去审视自己的精神面貌,还积极的去生活,他的精神净化,在精神净化里,一方面完成了对现实生活中带给他压力的清除包括治愈,让他的精神或是内心朝向有比较强悍,这是让我感受比较深的。
   如果志武要把诗写得更好一点,他的诗里从这点上来看的话,整个诗歌问题都不是很大,但一些诗句和用词,很多在一个平面上展开,都感觉是大词的堆砌,细节不够,我刚才看姚风的诗,姚风用很戏剧性的细节,生活中个人很坚硬独特性的经历,我觉得你这个诗里这方面不够,不够的话你的诗就变成了一个感触的宣泄与表达,没有对生活中的矛盾性、特殊性的洞察。
还有,你的诗写得这么好,你的名字建议改得有诗意一些,那就更能让人接受。(笑声)

【姚风】:刚才臧棣教授说得非常好,志武的诗歌书有种疏离感,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品质,就像他的为人一样。我们写诗绝对不是给你提供一个道路,让你和时代保持同步,苹果手机的同步是非常恐怖的现代科技,我们和时代保持疏离感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自觉,只有在疏离的状态中才能看到更多的真相,才能拨开混沌的表象,我觉得疏离是非常重要的品质,但是疏离并不是逃离,你在采取疏离的姿态情况下,其实很多情况下你的诗是一种逃离,我不是心理治疗师,我看到你的诗,我能感觉到你的成长过程是不快乐的,可能诗对你来说是一种陶冶和心理的治疗。你的诗里谈到你的母亲,谈到你成长的过程可能充满了灰色的记忆,所以你的诗歌从疏离变成一种逃离,而且充分一种鬼魂之气。
  你很多时候谈到死,我觉得生和死都是两个非常大的词,可以容纳所有的人,但是有的时候可能不能容纳你。我就想知道,你在谈死的时候,因为你还很年轻,至少比我们年轻多了。我不喜欢生活这个词,大家都很赞赏第一首诗,“生活给我一扇朝北的窗”,很多人认为“生活”这个词取消也可以。
   生和死我觉得太大了,还是少谈为妙,是不是生已经提供了足够的理由让你谈论死,我就说这么多,祝福志武的诗歌越写越好。

【幕白】:我不是评论家,细看了志武的这些诗歌,我非常喜欢《春风渡》这一首,在第六页,我很喜欢。我喜欢这一首诗,是因为能写出人的精神与物质的距离,很多东西就是很具像的,又是很形象,又没说出什么东西,想象的东西很多,我很喜欢这首诗。

【傅元峰】:我觉得志武的诗还是如其名的,臧棣老师说要改名字,我觉得志武的名字也不错,致力于踏上崇高诗学美的领域,在共和国审美的背景中,其实这很凶险的,志武每一首诗都很多大词不停的降临,让诗歌充满活气的,这样的诗每一句话后面都可能有一个具体的生活场景注脚,但是这些场景都没有被邀请进入到他的书中,幕白兄说《春风渡》是最好的诗,那首诗的场景感是非常强的,因此他非常柔软。
   当然志武向黑暗潜行的生活姿态非常难能可贵,在灰暗中从而获得热度和生命气象,我觉得朝这个方向走是现代诗人做得不多的,你可以在诗中依靠戏剧性的方式,依靠叙事,营造日常生活的巫术并且意向化,用这些细节来象征,这些做法可能比你形而上的诗词要容易一些。但是我觉得你还是不应该放弃这方面的启示,在以后的写作中是不是尝试为你这些非常瘦、非常冷,带有自己的温度,给他们做一些场景化的注脚,我刚才看了几首诗,我觉得每一个句子后面都有一些隐在的思考,我觉得你把他写下来,你尝试做诗歌的戏剧家,做一个讲故事的人。昨天晚上读到李双鱼的“深圳湾”,我觉得这方面可以是不同的向度,也可以关注一下,我觉得不要轻易的浪费经过苦思达到的境界,可能接下来诗歌的问题就是用更多的细节,而且是一个流程的细节,一个生活流来给他们安上注脚,境界再一次形而上可能有所不同。

【郑文秀】:我也是刚刚接触志武的诗,但看了以后非常喜欢他的作品。志武诗的跨度很大,并且他用的场景比较充分,也是随感而发,对生活、社会以及自己的角度来看问题、来写作,我觉得每个人随着生活和精神不同,他所写出的诗歌不同。他是从这个空间出发,把诗歌的感受表达出去,我觉得志武能对自己生活的区域、空间,自己对社会的视角,把一些社会问题和社会印象能够及时的通过诗歌表达出来,我觉得确实很不错。如果再进一步把自己更深层次做的话,对于诗歌的渗透性会更好一些。

【南野】:我不会说话,对诗歌作品的评论也不是内行。刚才俊明兄开口就说得挺好。我每次参加有评论家的会都不敢发言,我萎缩在一边不敢动。针对志武的诗歌,确实写得不错,志武的诗歌关注生死,有些生命意识,很多生动的地方。他诗歌的想象力与生活本身能拉得开,跳得出来,但我建议志武也要向评论家学习,多想一想,多一些更深入的参与,在更高的位置上思考、观察当代诗歌,才有可能走得更远、更有担当、更有责任。就写作本身来说我觉得没那么多道理,诗人可能更感性一点。像志武尽量平衡一下经验、理性、感性,这些东西平衡一下比如说向口语学习,写得更自然、更透彻一点,里面还是有很多很深的,对我来说很深、很别扭的词。你要让我读得舒服,读得舒服的诗,我觉得这个诗是好的,谢谢大家。

【嘉宾-赵目珍】:我自己比较年轻,没有什么太多的经验,各位老师都在场,我在这儿抛砖引玉,和志武比较熟,我们都是80后,也是多年的好兄弟,对他的诗读了不少,一直在看。志武的诗早期比较乡土的写得比较多,我了解他第一本诗集。后来他自己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写作开始发生转型,我们对于一个诗人来讲能意识到自己走入一个瓶颈中,能从里面跳出来,这是一个很不容易的事情。志武的第二本诗集是《河流的对岸》,大多数的写作已经转向对个人生存体验的写作,无论是乡土的还是后来写个人生活体验的诗歌,里面贯穿的主题都不可能发生改变,比如说写生活,写生存的,你从他早期的乡土和后来的转型诗歌可以明显的看出来,他的诗歌里面越来越深入了,这本小册子里有30首诗,我今天早上一直在翻这个小册子,里面深入化的内容我读出来的,大量谈到生与死的问题,一个很年轻的诗人,在人生没有经历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很难会想到生和死的问题,比如说30岁之前人生很少会想这个问题,我现在35岁,偶尔会想到死亡的问题,但是偶尔想想,不太想这个问题,有的时候想想太恐怖,蒋志武的诗里生与死的字眼,我统计了一下,30首诗里大概18首写了生和死的问题,对个人生命和生存深入化得考量,这是谈到生与死的问题。
志武的诗里开始出现时间,开始出现万物,这两个词我能明显的提出来,他对时间的焦虑,然后对万物的恒定,其实这两个对比出来,还是要跟个人的生死挂起钩来,因为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时间是永远的长河,人的一生不过是里面很短暂的一部分,万物恒定也是这样,我们通常说物是人非,我们经常看到花开了又落了,落了又开了,但是人的生命只有这一次,不可能开第二次。他这里面时间永恒和万物的恒定也是和个人的死亡挂起钩来,其实也是对生存更深入的体验。
   第三个是黑夜和镜子,为什么我对这个比较敏感一点,我写诗经常体会到深夜,因为人是社会动物,人总是有正反两面,每个人在现实当中,相对来看,人在白天的时候,大多数人活的都不是自己本真的状态,都是假的状态,你自己真实的一面可能没有表现出来。我举一个例子,有的时候你在说话的时候可能很严肃、很谨慎,实际上这个人不是这样,有的时候黑夜会把人的真实感还原给我们。我以前写诗的时候觉得,有的时候会有一个分解点,有人很喜欢黄昏,黄昏是白天和黑夜的分界点,尤其到深夜,人本真的状态会流露出来。
再就是镜子,镜子一方面是映照个人,他让你认识自己,另一方面镜子中的自己也不是本真的自己,也是虚假、虚幻的,虚幻的东西从佛教的观点里虚幻的,人生是虚无的,人很容易产生悲观感。好象自古以来一般什么样的诗容易打动人,一般比较悲伤基调的容易打动人。大家看诗里面,很多的诗里面乐观的情怀好象不多,这是我看到志武诗里面的几点感想。
   前面几位老师讨论的时候我也考虑了一点诗歌的问题,时间的问题我简单说一下,各位老师谈到语言的问题,我觉得语言有时候也是社会的推动,比如说时代环境的变化,大家看我们国家,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早期成立的时候,我们党喊的口号比较粗野,后来提八荣八耻,大家感觉到语言已经和早期的话不一样的,包括三个代表,现在是中国梦,梦本来就是诗意化的意向,这就说明社会的变化语言也在变化,所以对我们来说,现代人写诗歌,新诗也经历了百年的论证,对写诗语言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再就是我们现在出现很多优秀诗文本,后面写诗的人必定要对语言更加的严肃和谨慎,否则他想超越别人太难了,从这一点讲,志武的诗从语言上,他对80后这批人里,语言的共性上体现得多一些,如果要想真正从里面冒出来的话,还是应该想办法突出一点个人个性化的东西,有些80后诗人,他们写的诗歌还是比较有个性,我觉得志武能够再加强一下自己的风格就更好了,这是我谈志武诗的几点意见,谢谢。

【嘉宾阿翔】:对于蒋志武的诗,我觉得他在写作上非常接地气,这也是好事,我认为志武的诗还不能以开阔的胸襟达到一种自省和自觉,作为80后诗人,蒋志武的创作才刚刚开始,不必苛求。而一个诗人至少有深广视野的深度经验,比如说某个地方从疆域、语言、风格、列传等多层面的知识慢慢积累下来,潜移默化到写作本身,特别是写作的烙印。一些诗人的作品上会有一些生活的烙印,我的意思是蒋志武的诗歌要融入自己所在的地方,不断的开拓自己,这才是我对他的期望,希望他的诗歌越写越好。

【嘉宾刘永新】:诗歌阅读群体,有些诗觉得看不懂,会质问你写得为什么会让人看不懂,为什么你们写的这么疼痛,你不可以更阳光一点吗?其实我觉得现在诗歌的大家庭里,体制的门槛大家都是兄弟姐妹,因为诗歌我们走到了一起,你的出处都不重要,我读他的诗,我觉得非常有亲切感,因为都来自于生活,昨天晚上也有一个前辈在问,你们为什么要写得让我们看不懂,我觉得可能出于另外的审美价值,他们习惯于汪国真诗,或是那种民歌的诗,我觉得他们更大众化的接受余秀华,但是比较难以接受许立志。我看蒋志武的诗,我也想到了许立志,他和许立志的不同,五年前我从报纸上也交流到,自杀的偶像不可原谅,当时张国荣自杀了,我觉得死是可惜,但他缔造了辉煌,留下了很多美好的东西。
   许立志的死非常惋惜,但我在蒋志武的诗里看到的生命的挣扎、生活里中的磨砺以及努力和成长,他是一个诗人,他是一个打工者,他是一个山村里农民的孩子,在他的成长恐惧和突破中,他取得了自己蜕变,他也在庇护他身边的亲人,他必须活下去。我们看到他的诗里,他很多次抑制不住自己,用到了一些除了杀死自己不能杀死任何人,想到了血,想到了死亡,他写到的铁路,然后他又说此时是幸福的,暗中的神在帮衬我的生活,我是母亲最光荣的出生,他想到了母亲,他想到他为什么来到这个世上,他有责任感,他不可以像20岁的许立志抛下自己的身体,梅花盛开一切生命都得到了释放,而他最后一句说,体内积压的一切是幸福的,他依然有压抑无法畅快表述出来,我们的生存都有一些障碍和交流,你有你的环境,我经常说我给体制打工在15年以上,我也在底层生活将近10年,工作20年的时候我离开我的职业,我作为一个自由的诗人,我能看懂蒋志武的诗,我能感到共鸣。同时我也像阿翔和目珍一样,我还希望蒋志武能在语言、结构上更多的成长,像《铁轨》,在《12月8日》这首诗里,“我们将接着死去,让另一种出生获救”,你在他的诗歌里有很多这样的痕迹,他是勇敢的抗争者,他是打工诗人,他努力让他现在的诗歌没有烙上标签,这是我赞成的,我觉得每个诗歌不要烙上标签。
   昨天有位前辈说看不懂他的第一首诗,在第一首诗里面他的第一句话和我曾经写的诗,我也用到这个,他说“生活给我一扇朝北的窗”,其实第一句话已经非常明白了,你一定能读懂他在写什么了,朝北的窗是什么意思?你可以见到阳光吗?这是他的生存环境,他的出生,他是一个打工者,他是一个劳作者,但是他在奋斗,春天到来让故事缓慢,一个叫玻璃的男人在深山,为什么要用一个玻璃?就是你们的诗用抽象看不懂的,其实这个玻璃我和蒋之武说,这个玻璃是非常易碎的,又非常单纯,又非常坚强的,这就是玻璃的性格。而且用一只熟稔的耳朵,抱着熟稔的耳朵而眠,我估计肯定想到了亲爱的阿翔,后来志武告诉我,确实触动他写这首诗的是今年清明节回湖南,在祭祖的一个山中看到一个聋哑小人物,他的诗歌让我想到了小说的表达方式。他用他的方式,他的眼睛和同情心关注着小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的真实存在,生命体验,谢谢大家。

【嘉宾张军】:志武我很熟悉,我觉得深圳诗歌现在有一些新动向,一个是大量的内刊在不断培养发展作者。第二个是政府主导的一些文化活动在培养诗人,包括打工诗人,打工诗人从原来写打工的苦难变成像志武一样走入对生存、生命和生活的追问,我觉得是我们打工诗人的基础上有新的进步。第三个是现在诗坛用新的媒介不断的丰富和交流,例如微信群、QQ群、网络群,包括还有一些博客和微博这些东西,这些诗人都在这个圈子里进行交流,现在诗人都在不断的成长。
   蒋志武在深圳青年诗人里面我觉得是处于一流水平的,代表了深圳青年诗人的一代。我在这里简单的谈一下他的语言,我觉得他的语言很有张力,现在口语太口水化了,读他的书我觉得很有韵味,我再具体说一些诗歌,“阳光落在书桌站立的稿纸上”,我觉得这种语言写得很有诗意,在秋季练习死亡。我觉得在语言张力上是非常有追求的,黑暗的讲述中,我原谅了白天的错误,这些都是非常有诗意的东西。在《春风渡》里,他说那些雨水的暴乱将在我的诗歌里撒野,这些都非常有诗意,很有张力。“苦难在相互排斥中生长”,实际上深圳就是这样一种,写到了他们生存状况,包括在形状里面活着,让我保持着一种生活的体验,最后写得很有意境,“时间引入枯木”他的语言通常是耐人寻味的。在这个结尾很有意境,“就有天堂的厨房,为他们备好酒菜等着碰杯并指认前世”,这个都非常好,我也是今天早上才读到这首诗,我觉得以后还有更多的机会与他交流,谢谢。

【嘉宾宋胜红】:青年诗人蒋志武的诗歌写得非常好,他的作品我很喜欢。我从一个女性诗人阅读的方向谈一下我对蒋志武诗歌的感受,我粗略读一下的蒋志武的诗,我觉得他的诗就像一幅浓郁的画卷,要细细、慢慢欣赏才能领悟诗歌的意境。从他的诗歌里我能够感受到他的诗歌里表现出来的一种心态和意境,就是属于一种比较沉痛、疼痛的感觉。
   作为一个有很多年写作经验的诗人来说,写一些幸福、阳光的诗我比较能接受,我喜欢写一些美的东西,希望蒋志武能够多写一些美好的东西,除了写自己的疼痛之外也应该写出自己的开心和快乐。

【主持人张德明】:下面由《诗刊》社副主编李少君进行研讨会的总结。
【李少君】:感谢坪山新区书记杨绪松,也是诗人,抽空参加我们论坛,今天我们讨论中国诗歌论坛,前半部分是比较大的主题讨论,关于21世纪诗歌的讨论,后半部分是讨论深圳诗人蒋志武的诗歌,我觉得这个很有意思,这个诗人很有象征性,我们经常说21世纪是个很重要的现象,就是草根、打工、底层诗人的崛起,这个诗只有21世纪才有,在20世纪是不会出现草根、底层、打工诗人的,为什么?大家知道20世纪总体来说我们的诗歌是精英主导的过程,从胡适开始一直到朦胧诗,虽然舒婷、北岛当时的身份也是工人,但是那个时候的工人和现在的工人差别太大了,当时高中毕业就是高学历,而且这些人的背景都是高知、高干的子弟,比较早读到了书,总体来说20世纪是精英主导的时代。
   21世纪诗歌的出现很有意思,大量的草根、底层诗人的出现,从早期的杨炼、郑小琼、蒋志武、余秀华出现,形成诗歌的景观,这个景观在历史上不断的重复过。盛唐的时候,盛唐是一种韩式文学,盛唐的几位主要诗人的身份都是布衣,那个时候就是草根,李白是没有社会地位和社会身份的人,孟浩然、陈子昂他们都称为布衣,布衣是相对于贵族的身份,在社会上是属于底层的身份。杜甫虽然也当了一个小官,级别也不高,杜甫也经常称自己是布衣。盛唐文学是有布衣感的,实际上是一些布衣创造的。唐代是剧烈变动的时代,从魏晋,汉代的贵族社会由于唐代教育的普及、科举制度的实践,底层可以进入上层,产生了社会的剧变。我们的社会也有类似的衡量,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稳定的发展,底层的人也可以接触到精英层接触的诗歌教育,我们的诗歌普及,经典的著作能传到非常偏僻的地方,像类似余秀华这样的乡村妇女,也能读到经典著作,也能完成教育,也能写作诗歌。互联网的出现导致了无论传播还是学习都有了新的途径,这个和盛唐很相似,盛唐有东汉的造纸术,纸张的成本降低使得教育和文化能够流传和传播,在我们这个时代也是这样,在教育普及的时代,和平的年代,同时又有新的纸媒,互联网自媒体的产生,使得诗歌变得流向最偏僻的角落。草根、打工诗歌,而且这些诗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实际上很多诗主要是在高中的时候因为偏科没能考上大学,或是考上一般的大学,这些人都是有文学的天赋,他们也接受了其他人同样的教育,后来接受了生活的磨难,最后用诗歌来拯救自己,达到精神的超越,无论是郑小琼、许立志还是后来的余秀华包括蒋志武,他们还有一个区别,郑小琼和许立志更多的是诉说苦难,早期的打工诗歌更多的是诉说苦难和存在的危机感,余秀华如何超越苦难达到的明亮,是不是余秀华更广泛被接受的原因。
   具体说到蒋志武的诗歌,他的诗歌我还是读得比较多的,又是小老乡,他和我认识比较早。他早期的诗歌就是打工生活的叙述和写实,当时的诗歌得到大家的认可。这本新的诗集,他是想求变化,我觉得是他有意对自己进行变化,他想摆脱早期过于写实的写作,他现在喜欢用一些大词,沉迷于修辞。现在的新诗我觉得也是有些问题,刚才臧棣都说到了,他还是要还是细节和具体化。当代诗歌有一个特点就是“细节的主题化”,也是现代性的表现,现代性就是个人性,个人性如何体现,实际上就是通过细节感,通过具体的场景才能表现,比如说我们歌颂宏大的东西,但是你要有一种个人化的表达,无论是歌颂祖国也好、歌颂真善美也好,如果不能转化一种个人化、个性化的表达就会显得空洞,如果仅仅祖国的概念很好,但是不能写出很深刻的感情,个性化的感情来。
   唐代有一个很著名的边塞诗派,当代也有一个边塞诗派,现在边塞诗大家基本上不再讨论了,为什么呢?当代的边塞比较空洞,用一些表面化的词汇,关于边疆的,没有个性化的表达,大家记不住。当代的边塞大家印象很深,为什么呢?唐代的边塞诗是当时很多诗人到边疆或是从军,或是旅行,一个人在旅行中容易产生孤独感,深刻的个人体验,体验宇宙天地新的境界和气象,唐代的边塞诗能非常打动人,当代的边塞诗反倒没人提及。
   说到蒋志武的诗歌,刚才有人说到过,有一首诗我非常欣赏,就是《风把我从诗歌中唤醒》,我觉得这首诗可以作为你诗歌的方向,风将我从诗歌中唤醒,其实表达的是一种自然觉醒,把你从文化中、从你的生活中、从你生活的体制中、修辞中,恢复人自然的感情,有对现实生活的超越性,诗歌可以表达你一种日常生活,但是风代表一种超越性的东西,让你的诗歌产生于现实,但是要超越现实本身,这可能是更高的境界,希望以后志武的诗歌能够更加的开阔、更加的产生一种新的气象。
   今天上午的研讨会我觉得开得非常好,我们从大的诗歌理论探讨到具体的诗歌和诗人文本的分析,在这里要再次感谢杨绪松书记,感谢坪山新区。

【蒋志武】:尊敬的杨书记,各位著名的学者、大师,上午好!非常感谢中国诗刊杂志社,坪山新区管委会和作协在第一届中国诗歌年度论坛上提供给我一个研讨的机会,这对我的诗歌写作有非常大的促进,非常感谢。
   刚才发给大家的册子是我2014年10月份到现在的30首诗歌,这里面的诗歌其实更多的像赵目珍博士说的,写了很多生死的问题,其实我很多诗歌是个人成长的经历,我小时候生在农村,家里三兄弟,父母亲都是农民,小时候饭都吃不饱,那个时候我八岁才见到汽车,小时候的苦难是非常多的。
另外是工作,大城市工作的压力,以诗歌的方式来解脱自己,找一些精神的寄托。里面写到生命和生死的想法。我想在一个现实之中生存挣扎,写诗的个体是非常渺小的,但在当下这种精神需求下,一个写诗的人我觉得是异常强大的个体,诗写得多了,文字将彰显我们自己,也体现一种精神担当和责任感。在这里,在深圳,我常常会有神秘的诗歌力量吸引着我奋力前行,诗歌会让我找到更美好的生活。
   与会的嘉宾都是我非常敬重的前辈,你们的评价字字珠玑,会给我很大的帮助和指导,我回去以后好好整理和思考,成为未来的写作方向,更好的突破,再次感谢大家的评论,谢谢大家。

【杨绪松】:今天很高兴参加这个活动,这两天有一个活动因为特殊的原因我没有参加,我一直还是关注、牵挂着这个活动,我自己感到非常的遗憾,这么一场诗歌的盛宴,这么多诗神光临坪山,我很多事错过了,昨天深圳市十五年来最密集的一个活动,我们深圳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要换届,昨天上午推荐,几套班子要重新换,深圳正局级干部要推荐,下午又谈话,口头推荐要谈话,中组部和省委组织部来了四十几位同志组成的考核组,我以为上午推荐了下午可以参加,结果通知我下午也要谈,我以为下午谈晚上可以参加,结果晚上七点半还要谈,我以为主任下午可以参加致辞,结果主任也被通知去谈,真的是非常遗憾。其实这么多天,一年中恰恰就是昨天是不可请假的,不能推的一项活动,否则我一定会请假。
正好昨天又是诗歌对于坪山具有里程碑的一项活动,非常遗憾。今天能有幸和大家见一面我觉得也是很有意义。二是我发自内心的感谢,感谢中国作协、省作协、诗刊社和各位专家、诗人,对以坪山的支持和厚爱,因为你们的到来,因为你们的支持和厚爱使我们坪山有了一点亮色,有了一分高洁、高雅,对我们提升自己,提升相对落后城区我觉得真的是意义重大,也是辛苦大家了。
   第三,我确实充满期待,我曾经说过,坪山固然要有大开发、大建设的雄心,我们更要有一颗文心,要用这颗文心丈量、记录、激励、提升我们的雄心,这个文心首先要有文学,坪山的文学还是相对贫瘠、薄弱的,我觉得现在有一个理论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就是文化是流动的,我们深圳没有秦砖汉瓦,没有万年千年,像上海滩这样的百年海派文化形成的文化底蕴,文化的资源,但是不妨碍我们成为文化的强市,我觉得从这个角度来说,坪山有信心也有决心能在文学的发展上也有自己的一些作为,所以我说我们成立作协也好,包括做这次的研讨、论坛,昨天下午春天送一首诗的活动,都是要使文学留到坪山来,把我们文学相对缺乏的城区能够提升它的品位和档次,也可以使我们的市民能够享受到在过去比较纯朴、比较朴素,比如说客家文化朴素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我们能提升文化的内涵,一些更高端的表现,能够体验、提升,所以我说我们今后会继续支持文学事业的发展。
   今天蒋志武的研讨会,我看大家确实给他高度的评价,像这样的青年诗人,可以说他们也需要政府在内各个方面的支持、关怀,使他们能在文学的创作上走得更远,成就更高。类似这样的,包括出版作品、资助一些创作基金、营造一些环境等等,我觉得都是我们应该做的,而且要做得更好,再次感谢大家,今天在座各位诗人就像《坪山诗歌宣言》里讲的,真的是诗神就在我们中间,希望诗歌在坪山、深圳落地,谢谢大家。

【主持人张德明】:非常感谢杨书记,时间差不多了,感谢坪山新区管委会,感谢杨书记,感谢坪山作协,感谢夏子主席为我们提供这个机会,使我们在充满朝气,充满活力的坪山新区,花园般美丽的城市相聚,我们中国诗歌首届年度论坛,以及青年诗人蒋志武诗歌研讨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附部分诗歌作品:

我将抱着一只熟稔的耳朵而眠

生活,给我一扇朝北的窗
夏天到来,让故事缓慢
一个叫玻璃的男人,在深山里
抚养一大群孩子
我将抱着一只熟稔的耳朵而眠

孩子出生,发着爱的光
四月被搁置起来,一天的中间
总有一些事物相互连接
为了保持平衡,我必须在白天和黑夜
分别抱着孩子和妻子

当爱忍受炙热和火焰,今晚
没有一个词语更机灵,更饱满地点缀山坡
小草绿着,如心跳
杯子的影像颤抖,我将抱着一只熟稔的耳朵
而眠,如记录者


暗光

我在屋里睡着,窗外的阳光
闯过树叶的缝隙,落在书桌站立的稿纸上
里面记载一个从黑暗中走过来的
圆形的门
一个人活着,可以如此平凡
像一道平躺的暗光,独自
呼吸尘埃和厌世的空气
消失后,没有圣像

代表作

从寺庙回来的时候
天开始发白,扑火的男人
听着风声,有鬼
江湖像个小人物,我和父亲去远方
在站台,赶下一趟火车

远方是祭奠的坟场
通透中的寂静是麻木的停顿
除了杀自己,不能杀任何人
就像现在,迎春之后的桃花
是妖娆的陷阱,女子还是一样多
看不出她们嫁给了谁

在天亮后,去广场献血
找一双适合自己的鞋子
今天,不管去往何处
明天的死亡
将是我们最后的代表作



春风渡

春风渡,河岸的鬼拔地而起
河水泛光,一群燕子飞抵南方
聚集的泥沙、青草,鱼类等同于一个世界
螃蟹依傍洞穴活过自己的一生
当河水涨至河堤,那些雨水的暴乱
将在我的诗歌里撒野,冲撞

安稳,是一种假象
我推着江南的水前移,一刻不停
春风渡,高山流水,蝴蝶
苦难在相互排斥中生长
风,吹在我们身上
也把世上的爱衍化成绝望
一朵花,与我隔着一道矮矮的城墙

                                                  整理:深圳市坪山新区作家协会
                                                         2015年5月18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5-5-25 20:44 | 只看该作者
新作提读,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5-15 19:03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