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为,古体可适当写。建议。若写古体,当以律绝为着眼点,有益。格律是基点,意境是目标。
1、单宁宁:《赤峰•暮春》(原诗)
柳绵吹尽槐花开, 婆娑紫衣香风来。
塞上孤城春深处,衔泥燕子识旧宅。
——后两句很好,格律须调,改后意境有变:
赤峰•暮春(改后)
柳绵聚散风无奈,水瘦山凸紫雾开。
燕子衔泥回塞上,旧宅空寂转街拍。
赤峰•暮春
柳绵聚散风无奈, 水瘦山凸紫气衰。
燕子衔泥回塞上,旧宅失所也徘徊。
2、吴晓晖:(无标题)(原诗)
未到沧海一处丘,喧灯丽影上云楼。
清风顷尽人惆怅,不见君身何释愁。
——意蕴、格律均未整一,调节后大变,算半改半和吧:
(无标题)(改后)
渡海无舟此岸休? 沿山攀苦上云楼。
风清景丽犹惆怅,极目苍茫魂梦收。
王国维《人间词话》可研习: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古体诗亦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