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柔灵赋(续) 
 或问——
 天何以轻轻于上?
 群星,何以高悬上苍?
 大陆,何以山河有别?
 大海,何以分列七洋?
 水,何以呈冰雪霜雾之态?
 草原,何以青青而后荒?
 鱼黾善游,
 马鹿善奔,
 鸥鹭能翔。
 又惑于宇宙之初,
 混一而玄黄?
 果其然哉?未尽知也。
 盘古开天,其一人之力乎,
 华夏一统,其五帝之能乎,
 仓颉造字,其一人之智乎,
 始皇伟功,其无大过乎,
 朝堂易主,其神冥之意乎,
 干戈四起,其文无私乎,
 万马嘶鸣,其好战之愿乎,
 千军甲胄,好彰其勇乎,
 尸横遍野,其贤君之心乎,
 游民塞道,其国主之政乎,
 奸巧呈志,其光明正大乎……
 
 千问难穷世事之万一,
 百诘不尽惊变之一隅,
 诸疑纷繁若此,
 目之所及,必生猜忌。
 此心同属,
 物出有章。
 而章何以为陈?
 因果何呈其详?
 能见其灵乎?
 或察其章乎?
 迷茫之间,熟知其有无?
 创世之初,不知其时。
 原始之态,或不可诘。
 然是否,可以今御古?
 物之所存,尽彰其道,
 形异而质同,一通而百通,
 虽万事缤纷,其理一也。
 知其因而明其理,
 知其理而同其形。
 
 物之为生,
 均以柔弱而成之,
 何况人乎!
 故而物之为灵,以物之存而见之;
 生之为灵,以阴阳之合而见之。
 阴阳者,生之元也。
 然则阴阳之合,
 熟能成而为之?自然也。
 而若无自然之功,何生之有也!
 人生之初,亦若此耳。
 故,阴阳之合从静而动也,
 非能量之功不可至之。
 此为柔灵之证也。
 为人者,不可不察。
 此能量之谓者,
 何其属也?
 或述之以“致静而动之力”也。
 物之所成,能量之功德也。
 而初之为功,
 柔弱似一呼一吸之状也,
 犹若游丝之动也。
 此亦柔灵之证,
 为人者不可不察。
 
 知其宏而得其宗,是谓大同;
 知其微而得其祥,是谓小异。
 得大同者,知万物同归之理;
 察小异者,知众生相分之妙。
 然则何人得之?
 昔日上古,我祖伏羲,
 观万象而察变化之理,是而得易辞并述事变之机。
 又文王高德,深明道义,
 修仁政于天下,
 演义周易于歧山之西,
 奠定西周宏业之基。
 后来者,老子大贤,痛感人事之变,
 深究变化之因,
 并作道德之文,以明后世。
 人之私也,小而利于个人之独立,
 大则必当有所制。
 人之德者,小而不出百里,
 大或泽备后人。
 君不见百里之城需众人之力乎?
 然,一人之祸,小则秧民,大可弥国。
 君不闻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乎?
 我辈泱泱,其德微微,
 何不从先贤而化耶?
 或曰:今日之事繁杂万端,
 而先贤之论已愈千年,其言何足信乎?
 然则,周礼崩裂非自周末始之,
 夏桀之乱,其一人之过耶?
 当今之事,四海浪急,貎似歌舞升平,
 实则积怨在田,虽则事起非同,其因莫过于私欲之泛滥。
 不思柔德之美,而贪富贵之活。
 肥首硕颈,丽堂明台而不思一己之过。
 天下迷道,人心怠然而不察一人之得。
 其事怏怏、其心惶惶,何足以立于大方!
 
 故善道者,水之化也,柔而不失其德。
 四季相交,万物相易而生生不息,水之功也。
 水生万物,水润万物,水养万物,而又不居其功也。
 其柔德乎!守柔灵而得之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