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寬:未來中國教育之可能性。
教育,是一國之根本,那麼未來,中國該進行何種教育形式呢?鄙人不才,但是,想法或許可以探討。
第一, 東西哲學之融合。
學習,中國諸子百家之學說。以先秦思想為根本,然後,從古至清之哲學體系,進行系統之學習。
西方哲學,按照西方通行之教程,比如法國,德國,英國,美國等發達國家,哲學課之範本。
學生,能夠融通中西,這樣在思想上,就有一個基礎。
第二, 加強文言文之教程。
中國文化,或者說東方文明,其根本在文言文之書籍。
或者,有人說,文言文,會阻礙科學之進步,等等,我想,這是沒有任何根據的,日本,韓國等等,并沒有因為學習中國的古典詩詞,或者文言,使得日本,韓國的科學退步,此種謬論,可休矣。
東方文學之根本,在文言,不在白話,何以見之。文言之發展,是歷經二千年發展,其中聖賢輩出,而白話文發展,不足百年,其中謬誤之處,非在少數。
加強文言文之比例,減少白話文之比例,此為當務之急。
第三, 文化多元之保證。
世界文化,以多元而興盛,若文化單一,思維必然受限,此可知矣。無論哲學,文學,科學,經濟等等,思想之突破,必在文化之多元,促進多元文化的發展,此為第一等要務。
故而,學校教育,藝術,技術,乃至音樂等等,要和文學,科學,以等同之地位。保證各種天才,可以脫穎而出。故不能對任何一門學科,有所偏重,而要等一而視之。在選拔人才之時,絕不能再出現,文學,科學重,其餘都不重要的傾向。
事實上,當今科學發展,無數產品之出現,乃在藝術之標準,故而,發展各種不同的技術,乃至園藝,手工等等,都要以與文學,數學,科學等等同等。世上,任何一門之技術,學問,必須等而視之。
若有輕重之別,此為教育之失。
第四, 開設各門功課,允許偏才之出現。
若有學生,有文學,數學,科學,乃至其餘一切之學科之天才,理應培養之。可以,通過最高教育部門,組成鑒定組,進行鑒定。并單獨開始課程,其課程,和其餘所有之課程,相同。可以選擇,放棄部分課程之修習。對偏才,乃至天才,要開通所有可能之道路。
因為歷史已經證明,很多領域,是天才開創的,若不能使得天才,有培育之土壤,那麼,天才,就會變成庸才,或者,使得天才,沒有寬容之氛圍,此為重中之重事。
第五, 教育為一切之先。
在考慮任何事情之前,必須以教育為重。為教師,學生,和教學設施,提供中國之最高標準。教師之薪資,乃為各行業之最高標準。教學之設備,乃為各行業,最高之標準。國家之希望,乃在教育,教育不興,國家不興。教育既興,國家必興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