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在肩头的担子》
文/翔鹰
当歇了几十年的扁担,再次晃荡在村头,晃荡在一个70多岁的老人的肩头,多像一道历史的屏风。
拉展开来,就看到那个大跃进的年代,人们的肩头,始终横着一座山。
他们挑起一个蛮荒与饥饿的年代,一点一点把日子的山头,挪动。
在那个年代,一根扁担,就是生计的主脊梁。
一个家,就坐落在扁担之上,注定了一个时代的人们,充当着日子的行脚夫。
不停地赶路,不停地支撑,直到用尽最后一分力气,才肯放下肩头的担子。
如今时代不同了,肩头的山隐匿在心灵的深处,只有用心去看。
新时代的孩子们总会说,那个时代的人既落伍又无头脑,才只会出笨力气。
肉眼能及的,不过是方圆几里的山丘,而此刻正在晃动的,只是挑山工的影子。
老人家的子女,皆已成家远行,村里由于高温,由于缺旱,她不得不自己挑水。
大桶的水,在肩头晃荡,水光与阳光,与汗水的光芒,汇集。
其实肩头的山,无论在哪个年代,都不曾远离,只是年代不同,运输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就像这个大妈,无论看见看不见,她肩头的山,都横在那里。
只是一根扁担,让我们看的更加清晰,那分量,在人生的两端晃荡。
从一出生,就开始肩负,直到死坦然地说一句“放下吧”,她才能淡然地卸去一切重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