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李唱白 于 2015-8-31 08:50 编辑
诗友们点评《李唱白短诗六首》
李唱白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587570745
1】◎黑
捉住自己影子的人
用笔制造木炭
灯火,夜的破洞
我们一起走向
欲望的黑名单
把火苗种入深夜,让黑
包裹着温暖
2015.05.04
云淡淡点评:
这里的黑只是一个中性词,楼上说的很对,它可以包容一切事物,在夜晚,包括欲望,只有当灯光点亮,在这样的残缺里,我们才能看到自身的黑,如木炭,它唤起诗人内心的自省,又是对生活和生命的反思。
云淡淡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661443105
蔡平点评:
指的是:黑暗之中捕捉到灵感火花的诗人经过再创作让黑夜之中有了更亮的灯火和温暖,如顾城所言“黑夜给了我黑色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近乎一个意思!
蔡平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584928311
只蝶痴梦点评:
捉住自己影子的人,就是在黑里的人,人只有在黑里,才会捉住自己的影子。他在用笔来写作,他制造的木炭,不就是它的文字吗?他的木炭只有遭遇到读者心灵的灵火,才会燃烧出温暖和光明。
灯火夜的破洞。在这里是隐喻人类自我点亮的希望之光,在茫茫无边的暗夜。人的欲望与生俱来,一起走向欲望的黑名单是在说,生命的殊途同归,是说人都在走向死亡。但我们要将光明和希望的种子种植在黑夜,在这个冰冷留下黑暗的世界上留下光明,留下希望,留下人心宝贵的暖!
只蝶痴梦博客:http://blog.sina.com.cn/u/5017459107
迎头浪-点评:
试析:首先这首诗所要表达的是,一群(或一个)文字工作者在深夜里依然笔耕不辍,追求崇高的精神境界,以达到怡情和愉悦完美的统一。
捉住自己影子的人用笔制造木炭(掌握命运的人或为作者本人,用文字取暖,木炭—火—热能),灯火,夜的破洞(深夜了灯依然亮着,多形象呵),我们一起走向欲望的黑名单(我们这些人都是有祟高的目的,和不懈的追求),把火苗种入深夜,让黑包裹着温暖(把理想的火苗种植在黑夜,让黑夜包裹着我们的一点点信仰)看,这就是诗人们的写照。
以上仅是个人观点纯属瞎评,不必介意。
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769926065
2】◎尘世
仰视的目光
常被浮云遮挡
风刮起来的时候
轻,便竭力运动
一些在尘世游荡的词
终于挤进了词典
谎言在黄昏里镀金
真理常在黎明时被染红
寺庙上的瓦也结雪霜
教堂的塔尖也会有浮尘
2014.10.23
伊沙点评:
博客:http://blog.sina.com.cn/yisha
北岛体!这是我初读本诗时的第一心声。如果你看不出这个来,你至少不配做批评。北岛体是特朗体(特朗斯特罗姆)繁衍来的,加入了毛话语的干枯与坚硬。如果你看不出这个来,不影响你做批评,只是做不了太大。中国当代诗人有自己体者有几人?这不是批评,相反我认为这是一首配得上在圣诞节推荐的诗。
左右点评;
博客http://blog.sina.com.cn/zuoyou0916
不喜欢这首诗,虽然我也写了不少这样的诗,我不喜欢但不影响它成为新世纪诗典杰作。因为熟悉这样的诗歌,所以能看出这首诗有某些处理过的痕迹,也受到某些非创作性的写作影响。整体而言,作者有才也有丰富的感情世界,对意象的切移与嫁接似信手沾来,诗里每一节都有出彩的句子,尤其是结尾二句,会吸引读者回味。写这样的诗,如果能够突破非原创性的模式,会写得更好。
湘莲子点评:
博客http://blog.sina.com.cn/xx009
北岛体,一个时代的导体,导出一代人对理想的迷惘、反思与哀怨。本诗秉承了北岛体的精神姿态,每一段、每一个意象,发力点都在一个疑问、一个精神支撑点上。这样的朦胧诗并不朦胧。若朦胧,也是尘世太朦胧。
我们的叶子18点评:
好诗就是好,让人有据为己有的行动!于是让我变成:仰望的目光/被月亮遮挡/太阳出现的时候/光,便竭力运动/一些带电离子在太空游荡/终于挤进科学的眼镜/谎言被白发戳穿/鲜血比真理还红/教学楼的瓦呀结了雪栓/寺庙的顶在晨曦中消融。题目,日食,哈哈
张明宇点评:
活在尘世,哪得安宁?即使教堂寺庙,亦有浮尘雪霜!安宁不在外面,而在内心,一颗平静自足的心!诗人就是这样的人!新诗典,就是这样的一片净土!借此诗,祝愿沙老及诗友们平安快乐!写出更多佳作杰作!
鱼浪点评:
北岛的作品特点,第一,笔调冷峻,第二,意境空灵,但并非完全超凡脱俗,第三,用词相当节制且文本结构非常整齐。此诗与第三点恰恰吻合!
3】◎磨刀
我一直在磨一把刀
不为了它的利刃和锋芒
我一直在磨一把刀
不让它去伤害 任何一棵草木
我一直在磨一把刀
也不让它沾染上 任何一滴血腥
我一直在磨一把刀
只磨给对手看
一把刀,越磨越短
只剩下一点钢,含在木把里
2013-03-25
大凡点评:
唱白这首诗,第一次发出时候我就看过,印象很深,这次修改发出后,我又反复看了好几次(多是临时抽空在未登录状况下看的),今天上来又反复琢磨了好几遍,越读越有感觉。我个人看法,说简单也简单,就是写人一辈子的自我修炼。不是为了伤害别人,是给“对手”看的,一切自我的提高,都是给“对手”的震慑,当修为达到一定境界后,仁爱的心,宽广的胸比简单的“锋利”要强大的多。莲座上的正神,一般不见怒目金刚:)终极意义上说,对手只有自己。另外,唱白的诗,绝不是赞美圆滑,而是说要磨掉乖戾之气,留住至柔中之至刚的意思。时间很紧,解读仓促,挂一漏万,大体是这样感觉。如有误读,唱白师友海涵。
诗友:大凡
2013年7月5日晚,草于北京。
木白点评:
李唱白,河北60后诗人。他的诗比较注重内视性传达,创作了一些优秀的短制。如这首《磨刀》,入选2013年网络好诗。
诗歌内视性的传统涵义,简而言之,即移物于心,生意成象,侧重于言说外在事物的内心观照。而今,这种观念已经受到广泛质疑,并被一些探索的文本所颠覆。我认为,诗歌创作不单纯是外在世界在头脑中的单向、被动反映,而是诗人经过积累、沉淀、概括,形成了对生活现象更为能动、更为深入、更为本质的认识,并将这种认识外化于客观事物,使外在的象能够传达内在的意,从而赋予诗歌意象以独特的超验性。超验性,即诗性,是诗歌区别于其他文学艺术的最鲜明的特质。《磨刀》就有如此特质。
有人评说,《磨刀》这首诗与时间对峙,因而显得深邃。在我看来,这样的内视性解读虽然新颖,然有失于逼仄。这首诗的关键词不在“磨刀”行为,而在“磨刀”的指向,即“对手”。时间当然也可以是“对手”,但如果把“对手”仅仅理解为时间,则太表面化了。
“我一直在磨一把刀/不为了它的利刃和锋芒”,这把“刀”,是一把抽象的“刀”,一把超验的“刀”,因而“我”才“一直在磨”,明示“磨”的动机不在其“利刃和锋芒”。我们知道,“一把刀”的功用主要在于其“利刃”,“利刃”越显“锋芒”,其功用越强。“我”弃“刀”的功用而坚持“磨”的行为,就让我们阅读的思维惯性突然停顿、转向。
第二节,是对“不为了它的利刃和锋芒”的进一步铺陈、强调。“磨刀”,既不是用来砍伐植物,也不是为了杀戮动物。这里运用反复的手法,虽然突出了“磨刀”行为的非偶然性,但从整首诗的内在节奏和韵律来看,还是有瑕疵的,至少影响了气韵的流畅感和结构的均衡性。这节不如改为:“我一直在磨一把刀/不让它去伤害/任何一棵草木/不让它沾染一滴血腥”。况且,用“任何”来修饰“一滴”,多余。
第三节,“我一直在磨一把刀/只磨给对手看”,似乎让我们找到了“磨刀”的行为动机。“对手”,既不是植物,也不是动物,那他是什么呢?所磨之物还是“刀”吗?“对手”这个词语的意义与符号之间失去了透明的对应关系,从而使整首诗的指向是混沌的,即出现了德里达所谓的“异延”状态,或称之语言的悖论。有人将这首诗解读成与时间的对峙,当然是“对手”的能指,但却排斥了诗歌语言“异延”的丰沛性。“每一次解码都是一次新的编码”,这是索绪尔对传统“在场行而上学”的颠覆。
“一把刀/越磨越短/只剩下一点钢含在木把里”,这一节是全诗的精华。诗人放弃了以有形的符号来描述无形的经验世界,将和解的“伯特利梯”留给读者,而是专注于语言本身的内视性“异延”。这把内在的抽象之“刀”,有了外在的具象之“形”,让诗歌的趣与味,在超验的世界里跌宕腾挪。这也许就是该诗,被评为“网络好诗”的重要原因吧。
刘亚明点评:
与时间对视,往往是深邃的。
与李唱白的短诗《伤》一样,《磨刀》对于“血腥”也是避而远之。前者是怕看见或不忍看见“血腥”,后者是不想制造任何“血腥”。冷丁看《磨刀》,让人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一直在磨一把刀/不为了它的利刃和锋芒//我一直在磨一把刀/不让它沾染上任何一滴血腥//我一直在磨一把刀/也不让它去伤害任何一棵草木//我一直在磨一把刀/只磨给对手看”。这里,与其说“磨刀”,倒不如说李唱白在与时间对视,心静如水。想想看,一直在磨一把刀,不是了它的利刃和锋芒,不让它沾染上任何一滴血腥,也不让它去伤害任何一棵草木,那究竟是为了什么?刀磨快了,不去割草木,不去对付生灵,而是只磨给对手看,这似乎有悖常理。仔细品味,这背后掩藏的是时光的消耗(对手是谁,我们可以不去理会),是善的表现,也是与“对手”的一种心理战术,更是内心的沉静与思索。
4】◎干净
一个放学回家的女孩
被一辆飞快的汽车,撞飞到天堂
书本与鲜血,洒落一地
后来,清洁工把地面,打扫得干干净净
后来,路过这里的人,不知道有过事故发生
在繁华喧嚣的都市
街道上没有垃圾,看上去很干净
行人们衣着光鲜,看上去很干净
蔬菜上没有虫子,看上去也很干净
2014.03.25
苇岸点评:
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026397805
有事件带着,容易掉入预设的埋伏,但这又是不可避免的,诗歌之于小说,在于意味的增殖更为“多义”,此诗将“离奇”突入“时事”,联想形成了意外的合理性,都市的“干净”使“批判的力度”进入了诗歌的序列,可取!
5】 ◎擦玻璃
一个上午
我在阳台
擦玻璃的里面
那层玻璃
干净了许多
外面的人
看起来还是脏的
2012-11-16
【刘亚明点评】:
人生哲理的昭示是诗人思想智慧的结晶。
从理论上讲,诗歌蕴含的哲理,表现着诗人的哲学观点和哲学道理。诗歌的哲理不一定明显地体现在字句里,而是可以在阅读中与自己的思想融合,慢慢地体会。《擦玻璃》篇幅短小精悍,内容深沉含蓄隽永,将哲学抽象的哲理涵盖于一个人、一件事或一个过程之中,可以照亮心灵,也可以升华思想,使人常读常新。擦玻璃的里面,那层玻璃干净了许多,这是我们都熟悉的场景,无可非议。那么,“外面的人/看起来还是脏的”,又在寓意、暗示着什么?玻璃外面没有擦,或者不能擦,好比外面的世界肮脏的部分我们不能改变一样。
6】苍天
太阳是左眼
月亮是右眼
苍天总是很包容
睁一只眼
闭一只眼
看人间
2011.11.23
依然赏析:
这是一首读之让人眼前一亮的微诗作品,想象大胆,气魄超凡。我赞赏作者手笔一挥就能把“太阳”和“月亮”比喻成“苍天”的左右眼。我认为,就这一双如此出类拔萃的眼,已经注定“苍天”目光了得,精明非常,禀赋不俗。但“苍天总是很包容”,诗意在此,没有落入顺势而为的俗套,而是致力于更深层次的提升与递进。笔峰轻转,化实为虚,将日升月落日夜更迭比喻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大有力拔山兮中留一份淡定与从容,我为此叫绝!绝在构思妙不可言。想想,以“苍天”如此的明了,有什么事关是非黑白的真相能瞒得过去?于是,所有想象的空间,可以各就各位了,其结果如何??你懂的!全诗借物寓意,成功站在一个深邃的高度,审视尘世,富于启示性,其弦外之音,足够让读者品味一生。
【作者简介】:李穗红,笔名:依然。佛山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小诗苑》编委、《中国微型诗》副主编。其作品曾获全国诗歌大赛奖项,部分作品在多种纸刊网刊上发表,多篇作品入选《中国当代诗歌精品大全》、《2012中国新诗大典》、《华夏文学优秀作品集》、《佛山新世纪作品精选》等诗歌选本,以及《中国微型诗家》作品合集。
云海无岸赏读:
《苍天》这首微型诗所蕴含的哲思,远远地超越了它所有字面的意义。
把太阳和月亮比作苍天的左眼右眼,我非常欣赏和佩服诗人超凡的想象力,比喻的又是如此贴切和独特。
苍天是什么?最后一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看人间”,是全诗的亮点。褒贬皆备,引人深思和感悟。《苍天》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震撼读者的心灵。诗的意境,所延伸出的氛围,空灵而高远,同时又极富超现实的意蕴和内在价值。
诗人以写短诗著称,《苍天》无疑是一首微型诗精品力作。
【作者简介】云海无岸,原名赵德民,笔名赵耕,山东烟台人。著有诗集《温馨岁月》,微型诗集《三叶草》。文字散见《诗选刊》《散文诗》《诗词世界》《语文报》《中国文学》《中国微型诗》《左诗苑》《作家导刊》《关睢爱情诗》《悦读》《中国儿歌大系》以及台湾《葡萄园》《海星诗刊》等。获过奖,收录过诗选本。市作协会员,《中国微型诗网》站副站长。
红土瓦赏读:
微诗贵在短精。整首诗作者把两句“苍天有眼”“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贯穿其中。诗中”太阳”“月亮”喻为苍天的眼睛,可谓意象奇特。尾句:“看人间”,看似平淡的一句,似说不说的留白,给读者一箭穿心的震撼。整首诗从题目“苍天”开始,到尾句“看人间”这种上下结构,构建着作者“苍天有眼”的寓意其中,同时也表明作者一种客观辩证的哲学思想。
【作者简介】:汪新生,笔名:红土瓦,男,70后,安徽省怀宁人。作品刊发于《新锐诗刊》,《微诗刊》,《2013年当代诗歌》,《中国当代千人诗歌》等。
刘亚明读《苍天》 :
读李唱白的诗,觉得他当属写诗潜力股。
他的诗歌给人一种自然、凝练、平淡的感觉。看似平淡,但有很深的哲理蕴涵其中。其语境平淡自然,没有一点“精雕细刻”的痕迹,这也是李唱白这组诗歌的最大特点。人们常说:“老天有眼”“人在做,天在看”,那么,《苍天》真的把这些写到了诗中,耐人寻味:“太阳是左眼/月亮是右眼//苍天总是很包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看人间”。太阳、月亮是对称的,左眼、右眼也是对称的,可苍天却在“包容”,改变着这种对称,且“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看人间”,视而不见。我分明觉得,李唱白在向苍天发问——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体现在哪里?天理何在?
【刘亚明简介】:诗人、诗歌评论家,辽宁省作协会员。作品在《诗选刊》《诗潮》《鸭绿江》《散文诗》《辽河》《草地》《满族文学》《中国诗人》《上海诗人》《北方作家》《浙江作家》刊载。文集《仰望的思绪》《淡去的岁月》。
《微诗的创新超越之路》
——从李唱白的《苍天》看经典微诗应具备的本质要素
文/山海精
这一组六首微诗,虽然剑心说都是“中微的精选之作” ,但从大家赏析的热度看,这精中之精要算李唱白的《苍天》了。因为最近较忙,上中微的时间少了,因此竟不知道李唱白为何许人,真是憾事!
按说,已经有依然老师和德民兄的赏析文字,大家对这首诗的价值和意义已经有了足够的认识,我就无需赘言,以免画蛇添足,贻笑大方。但又想,如果对这样的诗作,不表一下态的话,伊站要说我不尽责了。
从用词的新颖角度来讲,这首诗并不值得称道,周锡敏“修剪一世的红” 一句中的“修剪”,静月听风“拧干每一个失眠的日子”一句中“拧干”,喏.欢兮“盘点流浪”句中的“盘点”,依然“射响一湖悲欢”句中的“射响”,这些精彩的遣词,都应成为学习微诗创作的典范,而李唱白的诗中并没有这样精彩的遣词,而且,更严重的是,诗中还有一个“苍天”,与诗题重复,这可是微诗创作的硬伤!
然而大家却忽视这些摆在眼前的缺陷,一致称好,这背后一定另有原因。回到李道白“何许人也”,他不是站长,不是编委,不是版主,而只是一个中微新手,因此,这里就排除了人情这一外因。那么,大家如此称道这首微诗,就一定是因为本诗的诗质。就像李白的《静夜思》,就像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诗中没有“名词响句”,但却表达出了大家欲说而不能说的“情理”。
这首诗所欲表达的情理如何呢?解读它,抓住两个词就够了,一个是“包容”,一个是“看”。按说,既然是包容,那就一定是悲悯慈祥地看,然而不是,而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句让我们想起了那些不作为的“公仆”的嘴脸,想起了我们的处世哲学和国民心态,明明是贬义词,却褒扬为“宽容”,反讽之意顿生!反讽修辞的运用,增加了诗意的丰富性,这是本诗精彩之一。
现在“反腐成风”,但不管如何强劲的风,反腐成果却甚微,为什么?有人说是制度,有人说是人性,等等。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词语腐败”。何为词语腐败,就是大家以腐败为荣,认为腐败是有能力的象征,而清廉则视为愚傻;以有小三小四为荣,而认为注重修养是没有魅力的象征,如此等等怪象,不一而足。一句话,所谓词语腐败就是词语的能指与所指完全背离。如本诗中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种不作为和偷生哲视学为宽容的品质,视为一种生存智慧!从词语腐败的角度讲,读者在阅读品析时,产生褒贬皆备、辩证看待等赏析,也实在正常不过了。不过从这里也更可看出词语腐败的泛滥程度。
这首诗的想法奇特,意境旷远,咏物与言理的弥合程度,都值得学习,不过大家已经提到,我就不展开论述了。总之,一首诗的好坏,不仅仅在于表达技巧,更在于与现实人生的契合度。有了后者,微诗才有创新,才能超越,才敢言意义。
2014.04.27
麦田守望者杨平赏析:
把太阳和月亮比作苍天的左右眼,已经初露新奇,一个观白天,一个主黑夜,可谓追索阴阳的黑白无常。当然,如果仅仅停留在物象情景的烘托里,却缺少深刻。最后一行突然拔起,其意蕴不言而喻,也使诗歌高了不止一个档次。三行诗歌,因其短小,起承转合或许不易,但平铺直叙断然不可,奇峰兀立,暗流喷薄,应该才是微型诗歌最精妙之所。
杨平简介,网名麦田守望者杨平,凉山人,生于六十年代。八十年代中期写作,曾参与西昌现代主义诗潮,入过会,获过奖,办过民刊,入过诗展,有若干诗文发表各类报刊。九十年代中期淡出,2011年以诗歌和诗评复出。
静月听风赏析:
这首诗通过白描的手法,通俗的表达,于字里行间透射出思辩性和哲理性,兼具讽刺和教化的双层功效,充分展现了微型诗意韵的魅力。诗人对惯熟的事物作全新的观照,对自然的事理作了超乎自然的诠释,精巧的构思着实令人叫好不绝。把“太阳”和“月亮”人格化,将其比喻成“左眼”和“右眼”,本来并驾齐驱、同甘共苦、生死相依的一对孪生兄弟,硬是被“太阳” “月亮”,一白一黑,一正一反给支配着。至此,我想到了社会的纷繁复杂,想到了人心的深不可测,想到了贪赃枉法,想到了太多不尽人意的社会现象,但最终我选择了沉默,“苍天”都能“包容”,更何况是我。这里的“苍天”该是“人民”的象征。“苍天总是很包容”这句诗是可以双解的,一方面是对“人民”的褒奖,表现出人民群众的宽容大度,与此同时,也给人留下无限的思考,让人情不自禁地想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格言,想到“不在沉默中暴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的名句;另一方面,它也给人一些启示,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眼光,从正反两方面看问题,要以全局为重,有包容之心,做到“宰相肚里能撑船”,凡事不那必斤斤计较,容天下者,天下人容也!
【静月听风简介】:
静月听风,原名杨丽芳,云南祥云人。《新月》诗刊副主编,《中国微型诗》、《中国微型散文诗》、《中国小诗苑》、《中国微型组诗》编委。有诗歌选入《2012年中国诗歌年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