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 南 往 事
(二 章)
读一本《私立海南大学》
一打开就翻到了1947年。
海口椰子园以浓重的绿荫,改写了海南岛高等教育的空白。
那群仁人志士、社会名流、爱国侨胞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热血与壮举,直至六七十年后的今日,仍让我振奋不已,激动万分。
岛内学子非得负笈羊城甚至远赴京沪的脚步,到此另起一行。
打开这本书,我看到长堤路与滨海大道交接处的那一片椰林,覆盖着私立海南大学3 年的校史。
它隔着一条小小的海甸溪,与现在的海南大学相望。
但却走不进海南大学的校史里去。
据说是因它是旧时代的产物。
我有点失望。有点失落。甚至有点失态。
1898的北大,1905的复旦,1911的清华,是清朝的产物。如今都以“百年名校”引以为荣。
两间海南大学,却被一条海甸溪隔断了。
它的历史,它的传统,它的光荣,它的文化它的魂,被人为地割断。
实际上海甸溪两岸已有了3座桥,还会有更多桥相连。
而座落两岸的两所大学的校史,怎就不能连到一起?
不管怎么说,我就不信。
回望鹿回头招待所
山在这里回头,海在这里回头。那头在传说中变成美少女的鹿,也在这里回头。
把这里叫成了“鹿回头”。
我曾多次在三亚鹿回头山上回头,一望就望到了上世纪60年代初叶。
山下就是鹿回头招待所,让人不得不惊叹于陶铸拍板定点的眼光。
啊,清风梳过树林的凉爽,海浪轻拍沙滩的幽静。
望得见椰林深处,有一棵是刘少奇亲手种植。
凤凰花的红云下,周恩来在规划海南农垦的蓝图。
三角梅的花丛中,邓小平在思考海南的未来。20年后建大特区的构想,难道就在此处发端?
叶剑英轻吟《蝶恋花》,陈毅高歌《满江红》,酸豆树下与玉兰花旁,回荡着董必武谢觉哉的酬唱。
望得见郭沫若点校37万字的《崖州志》,在此伏案的十个昼夜晨昏。
也望得见胡志明、西哈努克,在椰风海韵间流连……
招待所一号楼,只是一层平房,却住过多少高瞻远瞩,高过了历史。
区区300平方米的面积,装过多少广阔胸襟,装得下海阔天空。
这一天,我又在鹿回头山上回头,招待所不在了,已被国宾馆所覆盖。
我的忆念,也被拔地而起的高档别墅群所覆盖。
此一刻,山回头,海回头,鹿回头,人也回头。
我望见岁月正慢慢模糊,好在历史却永远闪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