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采凤 于 2015-9-22 21:40 编辑
《听,三希堂在说》
/采风
“我是马”
想象自己是一匹马,跃走在八百里诗歌疆场;牵马人父亲说,《快雪时晴帖》至今搁浅在一道海峡,虽然很浅。
孩儿我学哪咤举乾坤,再也挥不动的红绫啊,画圈,画圈;直把红肚兜系在纽约,时代广场是娥娘手中的线。
“王氏父子的月饼”
月将圆,献之的月饼没吃完,羲之的砚台待蘸,故宫的檐角飞回,燕子梳理心事;《中秋帖》在翘首中豪放。
连跑酷,连滑板,叠人塔的对襟绣满大中华;撇捺任纵横,勾勒显精神,华夏的核火,启发渊远,劲泄流长。
“既然分开已经很久”
还有《伯远帖》;血脉同亲可否听到,因一次偶然的相见,领味翰墨的尘缘,可惜三兄弟久别东南。
愿相信风为媒,文房播粉雨润九洲,书贵沟通世界多级;大西洋不再为风从何方来,讨论,叫喧。
“新鹊桥会”
少林,碑林,一览海洋的航线,一路花瓣的走廊;小时候,我以你最美,长大后,节日的衣袖挽回;清明茶中秋赏。
一个人的园子,几代人的园子,院落的花开得静静;虽没有快雪时晴天,也不比兰亭的牵挂;此刻金孔雀飞过断桥边。
修改初衷是加上相对通俗,口语化的每小段诗题,冲淡正文部分极其端庄,追求韵律化的古板,以求古典和现代,正统和诙谐,思辨和口语,熔一炉。至于效果,拭目以待。至少有这个思路。
后注,,,,笔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