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54|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偶乃客:读殷晓媛象征主义四千行诗《汉诺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9-30 21:2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偶乃客:读殷晓媛象征主义四千行诗《汉诺塔》

(2015-09-28 智岚 智岚JASON视文采风 智岚JASON视文采风 智岚JASON视文采风   
微信号 zhilan0314jason
功能介绍 国际文化传播与交流;非物质文化遗产暨中国传统文化保护与交流公益平台)



——殷晓媛两万行长诗《风能玫瑰》十六传奇之象征主义四千行《汉诺塔》读后随笔

        我觉得殷晓媛就是一位百科女王:她具有深阔的眼光,纵览世界历史与自然科学的发展,并加以提纯来完成她心目中对人类历史关怀、展望的一座诗歌模型。但,这座模型是由钢筋混凝土构成的,并且是不断扩展富有活性,动感的多维的。钢筋就是通过历史、考古、天文地理等不断考证后的新发的自然科学。混凝土(据科学实验验证:混凝土在十几年后仍然再聚合,变化它的牢固性能)好比:神话、轶事、史料书的记载。因此,有了这些材料,在诗人笔下所构建的场景、人物、声色、抒情收放自如,形象具体,活力四射。这一切,被晓媛首先设计成连环动画的草图,再通过诗歌特有的极尽天然雕饰的语言配合自然转化的节奏、情节,在递归中穿插、移挪、推演,结构环形通源。
殷晓媛具有创造性天才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调动文学体裁的各类具有代表性手法,巧妙插入,将各门类学科拓展到诗歌的叙事、抒情之中,以展示波澜壮阔的故事场景,又不失时机加以简约总结性抒情,从纵横驰骋。使得这部长诗比一部单纯的地域性小说或者单一民族史诗的表现力更为开阔、细腻、生动。现场感更具震撼。最终在殷女王亲力监工下,完成了这部多维影像诗作模型——“汉诺塔”。

        早就想对殷晓媛的大制作说点什么,但或许因自己对长诗的固有的偏见而未能深入细读。更因为自己对史料与自然科学的知识的匮乏而望而却步。近期也许是天气逐渐转凉爽的原因,或许还有一股不读不能说明我是诗者的心思在阎逸兄公众号上读了几个章节,再回头连贯读,得承认,她属于史诗性的诗人。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断断续续的跳跃性作者。通常,一般诗作者常常写短诗为主,且习惯性运用断句、断章或生硬的自造词来掩饰自己的学识与深入度的不足,制造一种假性的张力。写长诗时,故意拉长分行,甚至无厘头,拼凑感很明显。结构单调,语言叙述性与抒情性结合生硬拖沓。罗列单一典籍、史料过多。可读性差。殷晓媛大不同,她主张跨学科写作,并勇于实践。在前沿三部曲中就可以领教她综合知识的丰富与阅读量的级量。在各门类学科知识层面上消化与演绎能量有超出常人所企及之处,自由穿越,可运用的素材丰富多彩,结构编排富有创意。无论抒情还是叙事收放自如,柔性十足。她极具才华,学识与胆识非同凡响,让人望尘莫及。

        殷晓媛的“百科诗派”及其系列长诗是一大创举,同时也是一个奇迹!


(乃客即日草就)



《汉诺塔》节选



暗夜如有密语穿过


1884。墨西哥。
蝠鲼般的尤卡坦半岛,坐在瓦蓝海里玉白色光带的泡沫上。
加勒比海莫名的蓝正如季风衍生,
巨大的弧襟连吞吐的潮汐。
瞳仁间的黑蝶映像中的枯树红果,
海岸线柔和交叠,代换年代与风物——
墨西哥湾如何分离琉璃与丝绒的色带!
盐度、洋流、纳入尘世的心绪与高出万象的清澄。
坎昆的一翼,洁净而脆薄,安蒂戈诺穿白色庞塔龙的双腿路过。
此地风声如泣,一场恋情的肇始以蕨菜形态埋在沙下。
特奥蒂瓦坎衔亡灵大道如口中珠玉,昴星团时而粗糙时而湿润;
图伦古城之上,他与糖胶树的幽绿一同沉默;
奇琴伊察,昼夜平分之日卡斯蒂略金字塔羽蛇神形的投影。
照片中他怀拥西貒与鬣蜥,神情却一片空茫:
他注定爱上玛雅人遗弃之土地,
连同殿堂、金字塔与装满风声的陶罐……
当他昏昏欲睡,夜的乌鸦落在眼帘上,
海水翻起美人蕉的内褶,头顶的橡木树冠化为海蚀拱桥。
那阴柔影子出现并跳跃如红腹角雉:
最初出没于盘桓树根间,碎月光里,
后来又不遵从近大远小陡然显形于眼前:
他记得,那是一张女人面孔。
眉形俊俏,眼角上方有花瓣纹样。
并无人类气息,仿佛只是悬有夜露气息的一丛树叶。
他撑起视觉如一座暗红山洞,
而那身影已消失,他的呼吸正缓慢地回来。



BlueStraggler

当貌朗前禀告英军进犯,
杜温钦岱反倒有些释然:长久的等待像昏暗的风沙,
早已在人头攒动间磨出苍老的印记。
雌伏的武器,高空雨云间稍纵即逝的候鸟行踪,
隐忍的眼睛长出苔藓,而时间沦为死水。
红白玫瑰的国度,陌生的欧罗巴和凯尔特人,
怀着令他们心绪复杂的使命远征,远离故土与妻儿,
与素不相识的缅甸士兵相互夺取性命。
一只红色瓢虫停在她胸前,翅膀如雾,无声地扇动。
来吧,血和弹孔。它们落在身上也是如此轻盈。
“背水一战,跟他们拼了!”
不过是一场慢镜头的暹罗舞,手指与头颅承载着不可倾斜的光芒,
象脚鼓与铓锣声声催发,每个弱拍上士兵们如蝴蝶落地。
当她在烟火骀荡中望见那张英国面孔,
周围杀声鼎沸、弹雨倾盆的战场,
瞬间化为一座巨大的灰色气旋,
那个风眼上的人,他的眉宇轮廓不知为何看得如此清晰:
那两枚瞳孔中,分明开合着似曾相识的黑罂粟。
“那是这队骑兵的指挥官阿奇尔,
活捉他,开膛破肚倒挂在城门上,看英国佬还敢不敢来犯!”
此时,这话音在杜温钦岱不过是萧萧而下的耳语。
但当她看到吴曼默南的部下分左右向英国男子包抄而去,
才反应出刚才这番话的意思。
阿奇尔这一刻也看到了她。他目光移开片刻,又满怀惊疑地望过来,
杜温钦岱眼中的雏菊,风车一样胡乱旋转着……
她举起长枪。砰!
男子从马上跌落下来,红色军服刺眼的光芒,
仿佛一只萤火虫,在短短的几分钟,就那样黯淡了下去

附《风能玫瑰》和《汉诺塔》内容简介



《风能玫瑰》简介

“风能玫瑰”,大气科学术语,也叫风向频率玫瑰图,各射线长度分别表示某一方向上风向频率与相应风向平均风速立方值的乘积。根据风能玫瑰图能看出哪个方向上的风具有能量的优势,并可加以利用。风能玫瑰图中共有十六条射线,而本长诗则相应分为十六卷,预计二~三万行。目前已完成的依次为《武芭蕉,雌村正》(古典悬疑推理长诗)、《锡璞拉群岛战纪》(奇幻史诗)、《止风之心》(极简主义后现代长诗)、《汉诺塔》(结构主义巴洛克长诗),共一万行。
读过大卫·米切尔《云图》的读者都知道,“云图六重奏”由六个故事组成,小说先依次讲述6个故事的前半部分,然后按相反顺序讲6个故事的后半部分,整体叙事顺序呈1-2-3-4-5-6-5-4-3-2-1的结构,而六个故事相互套叠,不仅每个故事间以不同方式巧妙引出另一个故事的片段,在时代上更蕴含一种轮回式的循环。大卫·米切尔称《云图》的创作灵感来自伊塔洛·卡尔维诺《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这部小说中12个风格迥异、发生在不同国家和时代的故事,都在接近高潮处戛然而止,留下悬念。
殷晓媛的《风能玫瑰》受到上两部小说的启发,十六个故事在地域和时代上展得更开,第一卷前几个故事在特定的真实或虚拟的国家,之后则呈放射状随着情节发展从一个国家延伸及多个:单线式的《武芭蕉,雌村正》背景为江户时代的日本,六方结构的《锡璞拉群岛战纪》为虚拟的锡璞拉大陆,6^3(六芒星,每个人物与三位其他角色有交集)结构的《止风之心》主场景在美国,而6X6(三十六宫格,六位主角X六大时代)结构的《汉诺塔》则发生在印度、东南亚诸国乃至后来的美亚欧非各国。结构呈几何级数递进的同时,故事间存在“信物”或“证物”的一丝关联,如《武芭蕉,雌村正》中的孔雀牙雕据称来自航海家从《锡璞拉群岛战纪》中的虚拟大陆带回,《锡璞拉群岛战纪》中馥力嘉隆女王的红宝石“止风之心”成了《止风之心》中各方勾心斗角争夺、却给每个拥有者带来厄运的“诅咒之石”,而《止风之心》中的古董商埃马努埃莱·比安奇及其子,则是《汉诺塔》中莫卧儿时代一对同性恋人历经四百年古老家族的最后两代……《风能玫瑰》是长诗、史诗,更是结构、逻辑和投影几何艺术,它将通过穿插、衔接、明暗线、套叠,从一维开始展开,最终达到难以置信的十四维。正如光谱之对于棱镜,读者所看到的,只是平面剖开后的文本。

《汉诺塔》内容简介

“汉诺塔”又称“梵天之塔”。根据印度神话,梵天创造世界时树立了三根金刚石柱,在其中一根上穿好64片金片,越往上金片直径越小,这便是“汉诺塔”。不论白天黑夜,总有一个僧侣在按照下列规则移动这些金片:一次只移动一片,不管在哪根柱子上,居于上面的金片必须比下面的小。预言称,当所有的金片都从那根柱子移到另外一根柱子上时,世界就将在一声霹雳中消失,而“梵天之塔”、庙宇和众生也都将同归于尽。
据数学家计算,如果僧侣每秒钟移动一次金片,那么,完成整座“汉诺塔”的时间为2^64−1秒,即5850亿年,约是太阳年龄的157倍。这也许便是佛家所言“千百劫”。悠久而邈远,宛如无尽的恒河之沙,沧海桑田,时移境迁。究竟是“业力不灭”,还是宇宙的法则在静默中齿轮组一般运行,每个灵魂在其中周而复始地扮演着推进却仿佛原地不动的角色,直到塔身崩毁、万象俱灭?
长诗《汉诺塔》,“轮回”的表象中,一切却并非以循环与重复,而以斐波那契螺旋线的方式打开。“生存者”、“情圣”、“女先知”、“水语者”、“女权主义者”和“变革者”六个天赋异禀、个性鲜明的角色,历经吠陀时代、孔雀王朝、笈多王朝、莫卧儿王朝、十九世纪、未来世纪六次轮回,经历不断破裂和重组的关系剧变,演绎了诡谲多变的传奇人生。
最初,他们是吠陀时代散落在印度各地,互不相关、各自为政的六个独立角色,他们的视野受到时代的局限,他们的命运充满各种注定或偶然的悲剧元素。但他们是特别的,是天赋异禀的,决不会安于沦为“时运不济,命途多舛”的傀儡。第二章,他们像河流一样两两交汇,于是这些人群中的“异数”不再孤立,充满个体特征的恩仇悲喜拉开序幕,他们肇始并大刀阔斧修改自己的未来,彼此影响、倾慕、拯救、伤害,他们成为芸芸众生之中的先驱、强者和离经叛道者。第三章,六大主角融合为一个大圈子,也象征着一种生态的流通和微观意义上“世界”的建构完毕。他们的关系在“轮回”中变得微妙而又坚不可摧。例如,“露奇卡与华伦”这一组主配角组合,在纵向时代间分别以“灵魂伴侣”“雌雄同体”“孪生姐妹”“唇亡齿寒的二人”“心灵遥感的二人”以及“一具躯体中此消彼长的两个灵魂”的方式呈现,正如他们的誓言“千百劫中,形影不离,宛如一人”。在第四和五章,六位主角颠沛流离,分别投生到风格和文化迥异的西班牙、葡萄牙、埃及、墨西哥、马达加斯加……仿佛,命运在向他们演示“生者必灭,会者定离”,仿佛,时间和地理的共同作用驱使人间恩怨不断稀释和归零。
尾章中,他们彼此离得更远,足迹遍布世界各地:西伯利亚、摩洛哥、美国、希腊、荷兰、秘鲁,但一切距离终究阻拦不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最终,他们不仅成了各自领域的标志性人物,更在从容与顿悟中迎接也许仍是悲剧的生存与邂逅,最终一笑泯恩仇。更惊人的是,他们不再是最初那个只有一种特质的角色,而像“分歧者”一样整合其他人身上的杰出才能和品质,“情圣”有了“生存者”的坚韧,“女先知”有了“变革者”的决断和闯劲,而“女权主义者”则有了“生存者”的强大、“情圣”的真挚不渝、“女先知”的超前思维和“变革者”的惊世骇俗。
或许,身份是可以忘却的,电光火石般,在每一世落幕时灰飞烟灭。但他们的“自我”,他们波澜壮阔的内心,强悍到令每一具新的躯体都臣服于他们的骄傲、野心、灵性和欲望。他们一路走来,也许一直是偏执和孤独的,他们不知道下一世会不会与那些最亲密的人再次遇见,但他们内心深处感知到,只有忠于独一无二的自己,有朝一日才会无愧于被拥戴和热爱。正如最后一章中女先知所说:“当它解封时,人们会说:七百年前某个孤僻的女人呓语般说中它们,就像在异国擦肩而过的人口中吐出我们的乳名。”




附三首不像诗的诗:

瓦希德的具象孤独

左侧:
一块松动的砖给过他太多诱惑。窸窸窣窣挪动的声响,仿佛鼹鼠在月光深处带着狡黠神情的劳作。但它并不通向门闩、锁孔或任何能制造出0.6平米空间的发生物。每天,枝形烛台一样的高大猴面包树群,把星空从包裹它的黄昏糖衣中烤化出来——他猜想这里是穆龙达瓦,苦于没有证据证明这一点——他周围但凡能发声之物,几乎只能是某种狐猴,或是迷路的织布鸟。食物从天花板中央刚好饭盒大小的孔用绳子吊下来,他常常疑惑收回时如何将饭盒调整到合适的角度。事实证明他的担忧完全是多余的,今天为止它们已经沿着墙角堆成一个直三棱锥,当长到一定高度,最上面的就像冰激凌一样融化并滴到下层……
前方:
那只他叫做“梭楼”的麝香猫还没有从木板下钻进来,他的红鼻子便怂恿他开始打喷嚏,这使得它钻入他怀中时他视线足够模糊,有一种潸然泪下的错觉。他知道上个世纪,印尼苏门答腊的居民就开始喂它咖啡豆,当它排出时便酝酿出浓郁醇厚的酒香,他也要研习这种奢侈的做派。他在小屋的昏暗中摸索了半天,现在指尖上有了一个圆圆的巧克力色的东西——他衣不蔽体的衬衫上唯一的纽扣。等待的过程几乎使他亢奋失眠,偶尔睡着做的梦也七零八落。他梦见这东西排出来时并没有软糯酥香,而是就地钻入土中长出一朵黄色的花来,很像一种有着矫情学名叫Faucariatuberculosa的植物。
右侧:
这是一面墙而非冰或石英,但他能清晰看到外面平原上那棵塔皮亚树。其实它更像一朵附生在大地上的绿色的云,每到下雨时就在闪电击中而破裂,瘦得只剩匍匐的影子,之后又迅速丰腴回来。那么问题来了:既然这间牢房是一间无门无窗的密室,他是如何被带进来的?他十五岁之后的记忆,又是如何被毫无察觉窃走的?
后方:
当他听到“瓦希德”这个词,就会被电击一般反射性地转过身来。显然这个词并非出自那个缅甸女人之口,因为他们很偶然没有追问彼此的姓名,之后便一直这样下去了。她说能看到他眼前的风景(这是开玩笑吗?哪里有什么该死的风景!),当然那是睁着眼睛的时候,闭上眼睛场景则切换为他本人,就像坐在他对面一般。“同你讲话感觉有几分愚蠢。我对于你一览无余,而你却只通过声音的扁平管道输入我的脑海。”



在半启的靛蓝中

乐队:Hvergelmir
风格:交响金属/厄运金属/哥特金属/新古典金属

那时我一度陷于创作低潮,白天把自己关在须德海岸边的一座小木屋里,盯着木桌上方悬着的昏黄灯盏,飞蛾在它们周围画出蜡笔般的轨迹。我的手背闻起来像沾上季雨的废旧纸张,即将被一些蘑菇或者昆虫占据,似乎一抬起来就会破碎。我喜欢白杨木鞋,它们载着你的双足站在山坡上时,就像被遗弃在海风中但并未失却浮力的船只。
键盘手劳雷尔是个细腻感伤的怪咖,每天从他祖父的郁金香田里采来那些叫做Avignon和Coquette的花朵,香膏白,或带着穗边形似雀鸟翅膀的火红,它们来到关闭的窗户边那个海螺形的花瓶中,长眠在那里。他并不过问它们的最终归宿,带上门一声不吭走掉。但他也并非一直如此散漫缥缈,有时他带来其它乐队的新专辑,作为狡猾的警示或鞭策。
“Underneath the Fluttering Indigo”(《在半启的靛蓝中》)。在一堆CD中,这一张的封面吸引了我。与常见迷离驳杂的金属碟色调相反,它封面几乎有3/4的面积都是高纯度的天鹅绒黑,隐约有半透明的印度曼海蒂花纹浮现。右上角是微微隆起的火红沙丘,随着空间向更远处延伸,一眼焕发彩虹光彩的火山泉向四周延伸出鹿角状分叉。“它充满了诡谲而恣意的张力,仿佛一种欲擒故纵。当劳雷尔告诉我这是那位女主唱的圆润的颧骨和油彩装饰的右眼,我想,Wow,梦幻得窒息……”据我的贝斯手透露,极少人才知道,这位名叫“PerspectiveSphérique”(球面透视)乐队的主唱Hypeant,其实就是令我震撼不已的“脑回楼”的总设计师缇斐恩·博亚尔斯卡娅(译者注:Hypeant是Typhane字母的重新组合)。
“翻腾莫测黑暗中爆发的一群白鸽”,这是缇斐恩的古典歌剧唱腔带着巨大映射力穿透耳膜时我脑中瞬间闪现的景象。在西伯利亚寒流隐没的大地与森林轮廓间,生灵的雾白浮丝为蒙蒙夕日所牵引,在急切而惶惑的鼓点中,顶着头顶逐渐化开的银晃晃的云层,隐遁向谜语深处。素未谋面、有1/4俄罗斯血统的缇斐恩,“只出过一张专辑却创下了billboard排行榜连续23周榜首的记录”,她给了我灵感,在短短几个月完成了2029年推出的专辑《TheUniverse Shaped as a Matryoshka》(《套娃中的宇宙》)。比较巧的是,这张专辑封面的设计者,一位高龄的画家,在退休之前是一位资深科学及心理学家。也许这一渊源,与这张专辑中对“跨界”的追寻,也具有了并驾齐驱的符号学意义吧。
——《蜃楼帝国:诺瓦赫•扬森回忆录》





秘鲁。马丘比丘。
头发不再油光可鉴的马库斯•鲍曼,在险峻的“Z”形山道上,
有些吃力地攀登着。
途中他卸掉了一个提袋,尽管有些恋恋不舍,
而后又弃掉了登山包,一些冗余的衣物……
当他来到印加帝国的跟前,他只剩下一件T恤和一颗开始变得空明的心。
湍急的乌鲁班巴河泛着赭石色,俯瞰中打开的漏斗形河谷,
迂回着阳光沉淀的若干层光彩:“逆流而上时,狂暴不驯的Pongo de Mainique,
吹去我身上水泥丛林的粉末。现在这河谷导引我如一位圣徒。”
宛如启示的大地之画——印加古道,将他领到“太阳之门”的面前。
静谧。空而深邃的黎明天宇。
蚕丝状白云还没有被风撕扯殆尽,
而冉冉升起的朝日灼热的侧光,已穿过残余的凉意打在岩壁上,
仿佛威慑,更犹如召唤万物朝觐。
“todosdesfallecieron esperando su muerte, su corta muerte diaria:
y suquebranto aciago de cada díaera
comouna copa negra que bebíantemblando.”
聂鲁达《Alturas de Macchu Picchu》里的句子,他年少时读过而遗忘的,
犹如一只遁入无序的鹰,却在猛回头间,
站在了他的肩头。
“当光芒旋转,古黄金城的巨人身形在眼前隐现,
陌生而确凿的唇语说:
Titicaca湖底沉睡的太阳的皮肤,被冰青色擦拭锃亮并等待醒来。”
他向前走去,狭窄而凹凸不平的小径,
此刻在他脚下出奇的平稳,即将映入眼帘、宛如神迹的恢宏遗迹,
百里荒古之间的秩序与威严,
对他不再是强烈的震撼……
它们触动他的内心如一面早已熟识的明镜,他照见自己,
平静、清澈、无阻滞、不执念,空空无物,
仿佛与天地日月及一切拥有相同的质地。



你应当还给世界利息
——读殷晓媛《长诗:前沿三部曲》
阎逸/文


或许真的需要一把钥匙,一瓶显影液,一台短波收音机,以及一套卷帙浩繁的百科全书,我们才能进入殷晓媛的《长诗:前沿三部曲》:用钥匙打开一个个词语暗箱,用显影液涂出那种隐藏在时间暗物质中的现实背景,用收音机聆听来自冥冥中的遥不可及的文学频率和电码,用百科全书去查阅那些谜语式的跨文体询问与解答。但同时,我们还需要一块减速玻璃,以便在她倾向于加法式的高速写作中,可以辨识那些从内心奔驰而过的精神图像,那些具有玄学性质的混沌学旅行。或许这些还不够,我们还需要一个想象博物馆,需要一个发生在想象身上的开头和结尾,需要置身其中的充满无限意味的种种可能,需要一份想象使用说明书,或视野指南……
我写下这些阅读假设,是因为我们需要一根忒修斯之线,才能从殷晓媛构建的诗的迷宫中沿着原路返回。然而,在她那苏格拉底式的雄辩与巴特式的解构中,我们找不到任何一条被自我或他者标记的暗道,被孤立出来的语言隔离区,最终只能让位给无穷而纯粹的隐喻之花。在《前沿三部曲》里,诗的唯一出口就是入口:所有的诗意都是反向而行的,它唤起的世界是一个貌似虚构实则存在的历史,是历史隐秘内容的一部分,一个跳动着宇宙神经的、长着触角和尾巴的巨兽之梦。甚至是梦最深处显现的神秘宫殿:每一寸台阶的纹理,每一只钟摆的呼吸,都被当作诗的信物带回来了。尽管世界的重量终究抵不过发自梦中的一声叹息,抵不过那些埋伏在丛林中的词的狗、词的鼠、词的老虎,抵不过词语即现实的诗歌命运。但这其中弥漫的惊艳与迷醉是我在此前的汉语诗歌中从未读到过的。
实际上,殷晓媛的写作从一开始就带有明显的拒绝性,无论从想象与博学的角度,重建词与物关系的角度,还是从用梦幻抵抗现实的角度,这本诗集时时刻刻都在拒绝非专业读者和那些普遍意义上的诗人——茨维塔耶娃女士所说的“无限的少数人”曾对此做过精确的界定。在我看来,“无限”一词为这个正在不知去向的世界提供了重新诞生的可能,而以有限为无限的诗意遐想,只有灵魂写作式的精神漫游者才能体验其中的恐惧、激情、快感、世俗以及荒谬。对于21世纪的文学,法国学者雅克·阿塔利做过如此定义:“明天,文学将从另一个侧面……创造描写他们的词语和有关追忆他们的言说。”这种创造使具体的世界不再固定于某一点,诗的铁钉可以将其钉在任意一个地方,但只要大海上还停留着暴风雨之夜,精神的诺亚方舟就需要一刻不停地漂流下去,直至放飞的白鸽子不再回来。
我有时觉得殷晓媛这个庞大的、几乎无所不包的诗歌文本,看起来更像是一架巨大的望远镜,它一次次调整距离,试图可以看到那个关乎未来的传说,并像观察手上的星光一样去探寻时间自我的精神轨迹,而事实是将整个尘世翻转过来加以重塑,将所身处的时代重新安排成一个梦境,让其中的一部分在瞬间走神或逃离,然后让另一部分自我变形成为揭示。或者说,我们得以猜谜者的身份进入阅读,才能逐步接近那种隐晦的历史的残酷与荒诞。这种写作无疑是具有文学野心,是带着各种触类旁通的诗歌念头,去迎接一个美丽新世界或乌托邦的到来。借用彼得·汉德克先生一部诗集的名字,我认为殷晓媛在长诗中建造的是一个微型宇宙,是关于“内部世界的外部世界的内部世界”的叙述传奇,是类似复调音乐中的多声部合唱——这样一个由文学与非文学元素(数据与表格、简报与新闻稿、计算机代码与视觉图像等等)重叠而成的空中塔楼,在微距与超微距之间形成了某种意象密集的镜头变焦,拉远或拉近,放大或缩小,世界完成了一次从存在到虚无的自身抽象推理。
一个不可思议的巧合是,读这本诗集时,我正在听先锋音乐家齐默尔曼的合唱《为一个年轻诗人而写的安魂曲》,我忽然觉得在向世界索要意义的层面上,这种偶然的听与读其实可以互为脚注或索引,齐默尔曼用一个小时压缩了半个世纪的历史,它包括了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片断,乔伊斯的小说段落,贝多芬交响曲、瓦格纳歌剧和披头士歌曲的乐句,以及罗斯福、肯尼迪、丘吉尔、斯大林、希特勒等人的演讲和访谈录音的只言片语。而殷晓媛则用一本诗集涵括了所有艺术与科学领域的内部天气、光线、真理和灾难。她借用手中的语言魔方一边解释这个世界,一边对其不断拆除和重建,她一个人的创世纪是在弥撒曲中完成的。对于那些要求她要忠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他们并不知道世界的繁乱与日渐荒芜恰恰就是这个时代的本质,尽管这本诗集第一页的第一句(你的名字叫“独”)容易让人想起帕慕克的小说《我的名字叫红》,但它直接预示了整本诗集的写作核心和脉络,即它将是“独一无二”或“绝无仅有”的,它可以是小说,是戏剧和散文,是天文学、地理学、生物学以及信息技术的另类解读清单,也可以是精神分析学的长篇超现实论文。
而对于一个无数次破碎又无数次粘合的世界,文学的瓷器无论制作成任何一种形状,都不足以还原它原来的样貌。我们所有人写下的,只能是殷晓媛所说的“你应该还给世界的利息”。世界:你给我鸟的叫声,我还给你鸟的形象;你给我音乐,我还给你一个交响乐队;你给我睡眠的现实,我还给你奇异的梦境;你给我一只在欧洲扇动翅膀的蝴蝶,我还给你它在亚洲掀起的风暴。你给我此时此地,我还给你彼岸的火焰和果实……是的,你应该还给世界利息,还给它一个目光,一个暗示,一个人类在自然史中畸变的深度,一个影像丛生的回忆,一个用各种官能印象兑换黑夜秘密的途径。
你应该还给世界利息。这种归还意味着文本的清算,它将按照永恒的样子为不同的段落画上句号。在殷晓媛的诗歌实践中,我相信她加倍归还给这个世界的,除了血肉的一部分,灵魂的一部分,还有已经消逝或即将消逝的,时光的一部分。这并不会让世界增加或减少一些什么。但就站在世界的正负两极写作的殷晓媛而言,只有在她归还了借自各种学科的面具、假发和晚礼服之后,我们才有可能打开一个叠着嗓子的文本世界,才能听到落到文学跨度深处的、词的或世界的声音,然后,在空字格的位置上填入地平线一词,等待世界的尽头再次坠入她无尽的创造性想象。



2015年2月,殷晓媛先锋跨界长诗、百科诗派集大成之作《前沿三部曲》由团结出版社正式出版。长诗全文11000行,其中《云心枢》2600行,《多相睡眠》3000行,《九次元》4500行。
【CIP核字(2015)第028172号,定价:48元】

夫宇宙有序,其传略无序
——殷晓媛《长诗:前沿三部曲》

为什么《长诗:前沿三部曲》的出版是诗歌史上的一次重大创举?

一、全诗结构特点

三部长诗的结构分别可以概括成“抽屉式”“滚筒式”“多线式”,《云心枢》逐层展开,保持着空中花园式的章节结构(以《XX效应》为标题的各段落犹如行板,形式、长短、风格都保持着流畅的一致),虽然互相之间的衔接(以诗剧、散文、辞赋、指南、代码等为形式的插入式板块)富有匠心,变化诡谲。《多相睡眠》在“正相场”和“异相场”的叙事间回旋,此消彼长,流转不息。(前两部中穿越部分逐渐增长,第三部,以第一人称的形式,整篇均在叙述在“异相场”的成长见闻,相当于一份速成的第二记忆,而第四部第二章,两份记忆开始出现交叉,之后异相场的叙事递减,正相场的叙事重新增长。)《九次元》通过分镜头切换(Parallel montage一节)、平行场景(文中例如第八章,在古莱德斯通监狱、道馆、纽特里诺庄园、无香道沉船、八度际界等多个场景间来回切换,以奥库鲁斯、芙璐克图斯、斯特拉几位人物及大反派纽特里诺为各相互穿插章节的叙述主角)和瞬间闪回(《日月长》《恨刻舟》)实现多线叙事。

二、全诗主题特点

《云心枢》表面上是物理的,实际是觉知的(解析时空、能量、未来,但以心理现象为全文各章节标题,代表一切情节都逃不开心理结构的驱使,万象皆由心生。);《多相睡眠》表面上是觉知的,实际是物理的(“梦”似乎是心理学、精神分析学领域的研究内容,但当它的真实性和对现实的影响力被证实,我们便不再把它称为“梦”而是类似“平行空间”,它是服从于物理世界的定则和逻辑的,它不再限于个人心理领域而成为了具有人类深广度的未知。);而《九次元》是穿越物理和觉知的人性的一场集中式登场(物理的探索道路,觉知的动机鞭策,人性中攫取、征服、救赎、复仇、接纳的元素,英雄情结与原始情感……)。

三、所使用文学元素、体裁

影视元素:科幻、悬疑、魔幻、志怪、爱情、灾难、剧情、荒诞、古典、警匪、侦探、意识流、穿越、纪录片
视觉元素:公式、字根艺术、盲文(以上三种形式出现在本书总目录及章节分隔页上)、图像诗(《恶魔的音叉》《意大利面桥结构》《自冥想中生,或从幻世中来》《第一结局》《私心如雪》)、汉字矩阵(《内循环由终及始》)、星级标注(《系数演算法》)、数据勾选(《每一株草木都是蓄电池》)
包含文学体裁(34种):现代诗、戏剧、小说(以上三种形式在全诗中最为常见)、散文随笔(《质数颂》《耳鼻喉科与雪》《脉冲星》《Haunted Stomach》)、乐府(《信使谢幕》《日月长》《An eye foran eye, a tooth for a tooth》《祝融之歌》)、律诗(《无根行》《诺亚引》)、辞赋(《猞猁赋》《南柯别》《恨刻舟》)、书信(《2万赫兹外的耳语》《越洋来函》)、古风(《风月如巢》)、日记(《心•地狱》《界外日记》)、檄文(《谕碳酸檄》)、Excel代码(《正名》)、百科词条(《犯罪香料学》《万劫词典》《石藕星贴士》《迈阿密数据》)、文言文(《Bon Voyage》《肃穆紫》)、访谈(《砂上宇宙》《读报时间》)、广播(《冰冻三尺》)、说明书&指南(《天文球使用手册》《太虚香》)、编年史(《循》)、科普文(《六道》)、MV(《散失的角速度》《All Sinners》)、歌词(《Lady Miami》《归园田居》)、心理测试题(《灵魂状态评估试题(AB卷)》)、谜语(《谜语的集中性解答》)、新闻报道(《各自的悭吝》《周流不息》)、正副歌(《明暗说》)、索引(《入世索引》)、表格(《8》《索尼乌姆常规课程表》《三叠坐标上的更高存在》)、公式(《WildParameters》)、电脑游戏(《密室逃脱》)、字幕(《日出》《片尾字幕》)、辩论、剪报(《读报时间》)、传记(《某报》)、广告(《深海一万尺频道》)

四、横跨学科领域

涉及较多的包括:物理学、天文学、地理学、历史学、数学、心理学、精神分析学、美术、神话、音乐、电影、建筑学、社会学、几何学、生物学、医学、信息技术
物理学:通篇都渗透着经典物理和量子物理,推荐《2万赫兹外的耳语》《砂上宇宙》《紫格尼克效应》《武器效应》《入场须知》《谜语的集中性解答》
天文、地理、历史学:同上,分散分布,尤其天文《脉冲星》,历史《循》,地理《无根行》
占星学:《日冥刑》《安泰效应》
数学:《质数颂》
心理学:《云心枢》(各节贴合各种心理效应进行设计)《灵魂状态评估试题(AB卷)》
精神分析学:《万劫词典》
美术:《恶魔的音叉》《菩萨相、夜叉相》《最后的塔希提》《维特鲁威人:双目之囚徒》
神话:《他不愿沉睡在世界之树下》
音乐:《散失的角速度》
电影艺术:处处可见电影式镜头语言
建筑学:《峥嵘若彼,沧海泅渡》
社会学、物理学、绘画、几何:《六道》
生物学:《犯罪香料学》《意大利面桥结构》《从深渊底部开始重建》
Excel知识:《正名》
医学、生物学、信息技术:《读报时间》《冰冻三尺》






殷晓媛作品《长诗:前沿三部曲》插图


五、百科诗歌贡献、代表作

在“百科诗派”产生之前,自然科学与诗歌的结合比较罕见,边缘化且仅停留在肤浅的层次,比如以科学名词为诗歌题目但通篇并未将科技内涵进行诗话,而只是原封不动对某个科学现象做抒情或叙述,而没有触及其深层次与诗歌所代表的感性、人性乃至神性的共鸣,在没有做更多的剖析和展开之前就草草结束。“百科诗派”的产生标志着我们称为“浅表理化”的这一时期的结束。“百科诗派”将人类历史上所有已知学科(自然、人文学科)及艺术形式纳入创作范畴,对各种科学、艺术现象做深层次的挖掘和解构,其包括三大类:
图腾演绎类:赋予严谨的自然科学诗化的象义、仪式感,使之作为悠久文化徽记的存在具有了更丰富活化的形态,成为能走进富有浪漫、审美、灵性群体的状态。
世界地理志系列《鳌足》、地质史系列《天演剧场》、物理学系列《衡》、化学系列《无机之昙》、生物学系列《XY》
跨界拓宽类:以具体的(魔幻的、传奇的、古典的)角色和情节对音乐、书法等艺术形式及心理学概念进行解码和丰满化。将抽象风格导出为文字并建立逻辑之间的感性链接,以通感的审美译写艺术与心灵。
音乐诗鉴系列《观徵》、古典主义书法论系列《钤传》、读心术系列《微表情》、心理学系列《九型人格拼图》
内涵解构类:对学术概念的核心精神做深度挖掘,将致密、坚硬、无懈可击的定义熔炼为可见的神性与美感,采用视觉化、切面架设的先锋手法虚拟了科学法则的演进,稀释并使远离读者的科技概念富有色香与韧性。
几何系列《投影几何》、摄影系列《幻术人间》、大气科学系列《光涌高磁纬》
之后产生了集大成之作——“前沿三部曲”。它是诗歌史上第一部横跨物理学、天文学、地理学、历史学、数学、心理学、精神分析学、美术、神话、音乐、电影、建筑学、社会学、几何学、生物学、医学、信息技术等几乎所有前沿学科的概念,充分运用公式、字根艺术、盲文、图像诗、汉字矩阵、星级标注、数据勾选等视觉特效,横跨现代诗、戏剧、小说、散文随笔、乐府、律诗、辞赋、书信、古风、日记、檄文、Excel代码、百科词条、文言文、访谈、广播、说明书&指南、编年史、科普文、MV、歌词、心理测试题、谜语、新闻报道、正副歌、索引、表格、公式、电脑游戏、字幕、辩论、剪报、传记、广告34个古今中外文学体裁,使科幻、悬疑、魔幻、志怪、爱情、灾难、剧情、荒诞、古典、警匪、侦探、意识流、穿越、纪录片浑然一体,为至高神性的主旨服务的。
在神性主旨之下,任何狭义的诗歌主题和科学主题都是渺小卑微的,对自然的史诗性记述不再是被语言推动,而是同源同根的诗性与浩如烟海的人类科学因与彼此的阔别重逢而重新获得了自我演化的生命力,它们像“云心枢”有千百种面孔与形体,因而通过目不暇接的多种视窗自我表述。因此,它确切地说不能称为一部文学作品,也不能用“全息大展”或者“结构艺术创举”概括,为它作序是虚伪、偏狭和僭越的,更是不可能的,故而全书之前只有一句引子——“夫宇宙有序,其传略无序。”

                                                                                  (本文由殷晓媛提供)               


作者简介:殷晓媛,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翻译协会会员,北京作家协会会员,“百科诗派”创始人。诗歌作品千余首(组)散见《星星》《诗选刊》《诗林》《作品》《朔方》《延河》《绿风》《诗潮》《文学港》《中西诗歌》《文学界》《诗歌月刊》《山东文学》《民族文学》《环球时报》《城市诗人》《天津诗人》《敦煌诗刊》《香稻诗报》《中国日报》等国内刊物及德、泰、加、澳、美等多国杂志刊物。

出版个人诗集《印象之内,物象之外》《它们曾从卓尔金历中掠过》《长诗:前沿三部曲》。
◆“百科诗派”宗旨
走出诗人身份,调动最前沿的自然与人文科学资源,进行跨界、多元、学术、试验性创作。
◆泛性别主义
以高于并忽略性别鸿沟的视角,集合理性、逻辑、美学与情怀,进行不拘于个体生活体验与社会身份之创作。

--------------------------------------------------------------------------------------------------------
说明:
1.以上文字均为作者原创作品,版权所有,授权刊发。科幻类图片来自网络公共资源。文字转载请注明出处、作品所有人,商业使用请联络微信公众号w13916033760。
2.版权著作权事宜授权:上海浩信律师事务所邱世枝律师。
3.点击左下角“原文阅读”,进入殷晓媛博客空间阅读更多原创作品。
-------------------------------------------------------------------------------------------------------
来自群组: 百科诗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5-10-2 03:43 | 只看该作者
两个字;
佩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5-10-2 03:44 | 只看该作者
汉诺塔,原来是指Tower of Hanoi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5-10-2 08:18 | 只看该作者
问好百科女王。当之无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 09:4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朋友,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 09:45 | 只看该作者
王法 发表于 2015-10-2 08:18
问好百科女王。当之无愧。

谢王法兄支持,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5-10-2 10:05 | 只看该作者
北京殷晓媛 发表于 2015-10-2 04:45
谢王法兄支持,问好!

晓媛好 问候  致安祝福 健康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5-10-3 09:50 | 只看该作者
王法 发表于 2015-10-2 10:05
晓媛好 问候  致安祝福 健康快乐

谢谢,节日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5-10-3 10:15 | 只看该作者

远握 祝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5-10-5 04:13 | 只看该作者

殷女士,
你的文本类型现有的诗歌已不能界定。你应该给以命名,取得"专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10 11:14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