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红海滩 于 2015-10-13 16:34 编辑
疯人院的门锁坏了
寻找开启诗歌门户的钥匙
——读哑口无言《疯人院的门锁坏了》
文/红海滩
读一首诗歌,首先接触的是它的题目,其次才是内容。诗歌题目的命定非常重要,诗歌题目是诗歌的门户,它与诗歌正文之间相辅相成,互相辉映。哑口无言的《疯人院的门锁坏了》就吸引了我:门锁是人为破坏的?是自然侵蚀的?门锁坏了有什么影响?隐含了什么意义?诗人抛出了谜语,让读者急不可待的去寻找挖掘开启诗歌门户钥匙。
诗歌设定出场角色有三种:耗子,推门而出的他们,留在门里的群体。三个群体不同的心理状态,行为方式,应变能力衍生出三种不同的命运。诗人选择的这三种群体在现实里都能找到与其对应的实体。且这三种群体反映出来的社会性,现实性,使诗歌呈现出多义,双关,暗示,象征,白描的诗性。
老鼠第一个出场,它给人直观的印象胆小奸滑,且生活于角落黑暗中,惹人厌弃,见之必打。但它同时具备感觉敏锐,灵活机警的特点。它的外在形象,生存环境,天性特点适合套用在人类世界里街巷市井之徒身上。生存空间的日益逼仄,经济的冲击,遭受的挤压蔑视。让他们在警惕之中拥有灵敏的直觉,拥有查颜观色,听风辩雨的本事。及时准确的辨别信息动向。
他们发现机遇时采取的动作,诗人用了一个“挤”字来形容,形象生动。他们不肯出力气,走捷径,也不做任何犹疑之举。发现门外的天地广大宽阔,一笑,马上奔入其中,用“细密锋利的牙齿”到处啃噬机会带来的各种好处。但是因为世俗观念和天生习性,使他们的社会地位不会随着运气的改变而改变。
第二拨人是跟着老鼠出来的,老鼠充当了他们的开路先锋,当然,老鼠并不知道他身后的动作。如果说老鼠是独行者,那脸上带着短暂“迟疑和迷惑”的人就是自私重利的小众群体。“他们悄悄的将门再次关上,快步离去”反映出他们人性里潜在的阴暗面,在谋取利益时,对他人不惜采用遮掩欺瞒隔绝的手段。造成与后者深遂,难以逾越的两极分化的鸿沟。
我认为诗人在这首诗歌中讽刺的应该是第二种人,诗人并没有直接表达出不满,他通过刻画人物的动作,表情,旁敲侧击的指引读者对号入座,把思想悄然的渗透到冷静的诗景里。
第三种人因为前者刻意隐瞒事实的真相,以及自身对机遇的愚钝,麻木,而失去了与外界沟通交流的桥梁。这很不幸,因为他们遭遇了令人寒心的漠视,得不到应有的温暖。诗人关注同情这个被封闭的群体。但“里面大部分的人不知情”,不知情则意味着没有我们理解的烦恼,诗人的关注也没人会感觉到,他们”继续傻笑着,继续在里面住下去”。似乎外界的悲悯关心都是多余的,这就形成诗人与读者被排斥在外的情形。诗人的在场观察与实际情况形成一重厚厚的隔膜。
从另一层面看第三个群体,虽然平庸,无知,封闭。但是不与外界接触也就不会受到二次伤害,他们的本心是快乐的。只有知情者才痛苦,普通人的痛苦纠结于俗尘凡事,诗人的痛苦来源于对真相的洞悉。凡事利弊 共存,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面。
疯人院在诗歌里不是意指精神病院,它喻指特定条件下的某种社会环境,诗人例举的三种群体,有典型的现实代表意义。诗人把他们集中在“疯人院”里,门成为传递消息的信号,诗人虽以旁观叙事者的姿态出现,但其实并没有离开诗歌现场。
每个想探求诗歌密码的人,都一定会找到一把钥匙,开启诗歌的门锁。每个人都会受主观思想与第一感觉影响,解读出来的诗歌观点各异,甚至偏离诗人本意,但这也证明了大众对诗歌的关注喜爱,和对诗人的期望。
2015.10.13
疯人院的门锁坏了
哑者无言
最先是一只耗子从门缝中挤出来
外面的世界原来这么大
它咧开嘴笑了,露出细密锋利的牙齿
接着有人打开门走出来,迟疑和迷惑
并没有在他们的脸上停留太久
他们悄悄地再将门关上,快步离去
疯人院的门锁坏了
里面大部分的人不知道。他们继续傻笑着
继续在里面住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