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叶如钢 于 2015-10-17 21:50 编辑
我们先来读这首短诗:
疯人院的门锁坏了
哑者无言
最先是一只耗子从门缝中挤出来
外面的世界原来这么大
它咧开嘴笑了,露出细密锋利的牙齿
接着有人打开门走出来,迟疑和迷惑
并没有在他们的脸上停留太久
他们悄悄地再将门关上,快步离去
疯人院的门锁坏了
里面大部分的人不知道。他们继续傻笑着
继续在里面住下去
这当然是一首隐喻诗。 诗里的“疯人院”具体指什么, 要由每个读者去联想。 我这里不去展开。 这里,可以引用名言“诗到语言为止”。 读者展开想象力去联想的各种对象, 不一定属于这首诗。 但这首诗无疑地给了读者一个联想的启发点。
现在,我们就来谈谈为什么这首诗里的疯人院其实不是疯人院。 这主要在于第二段的描写。 “接着有人打开门走出来”。 这里应当是说疯人院里的疯子。
但是, “迟疑和迷惑并没有在他们脸上停留太久”。 他们居然还会“悄悄地再将门关上”。 当然,这绝不是疯人的举止。 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呢? 因为他心中想的并不是疯人, 他只是用“疯人”来比喻。 这样写, 也未尝不可。 但这似乎更适合描写被关在某处的正常人。 从艺术描写的深刻与生动来说, 这里并没有达到最理想的效果。因为“疯人”的特质没有在这一段扮演任何角色。
再进一步想, 我们会发现一个重要角色在诗中没有出现。 疯人院的门锁是否坏了, 其实并非关键所在。 疯人院里的医生,管理和保安才是关键所在。他们手中有电棒可以击晕疯人。 只有当他们睡着的时候, “门锁坏了”才会起作用。
再仔细想, 我们会发现“门锁坏了”本身也不是十分准确的描写。 门锁坏了, 很可能就打不开了。 这是日常常见的。 门锁坏了而不能锁上---这也可以发生。
但这更直接地指向想锁门的人, 也就是医生,管理和保安。他们每日上班, 自然会注意到门锁锁不上了。修修, 换一把门锁就行了。 门锁还可以升级为遥控的, 如果还不是的话。 不差钱。 这些, 都是作者在构思时疏忽的。
最后我还想加一句。 既然是疯人院, 而不是一个简单的疯人屋, 那么就应当有院墙(砖墙或者铁栅栏), 当然也就有大门。 老鼠自然是可以钻出大门的。 没有去过疯人院参观的, 可以看某些电影来得到一点直观了解。 这个细节也许不是那么要紧。 但细致深入地了解现实是一个真功夫。 有人认为,诗歌里可以“改变”现实。 但那必须要有合理的逻辑和目的。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引入老鼠, 给这首诗增添了风趣和色彩,也拓广了涵义和思考范围。 把关于老鼠的这段去掉, 这首诗会变得有些单调无味。 其实, 很多作品是因为引入某个有色彩的一句或几句而变得生动。这是在诗写时值得去使用的一个诗构方法。
一般地来说, 我认为,任何一首作品如果要想成为精品乃至于经典, 就必须经得起思辨的推敲。 一个深刻的高水平的诗人,一定有缜密的思维。
我们也需要掌握更多的常识, 和一些基本科学知识。 为了不得罪人, 这里我就不举更多的例子了。
就诗解读和评论来说, 我注重的是文本分析。 时下很多诗评主要内容是读后感。 读后感很值得写。 但常见的实际上是由读一首诗开始思考
而写成的一篇散文。 这些散文常常写得很不错。 只是对原作的文本分析常常被忽视了。本文的开头已经论及这个话题。 应当注意到,人们常常把自己对一个话题的特别想法, 硬性嫁接到阅读的一首关于这个话题的作品中去。从阅读的角度来说,这未尝不可, 但却偏离了文本分析的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