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禅诗探索》选刊
' f& }% H$ R7 J! L
' X: Y1 u% R9 z(2014年12月号,总第57期)! _% D- O/ b. l
! i, J) W# n; Z( \主编:星儿叶子
4 a1 C$ {3 p8 V9 ^" E
- s: ?9 o: L6 M6 P6 ~
* W: j& V" c I7 C【诗歌作品】
/ t1 W6 p- G2 d3 v3 }' \4 t' }. ?9 H4 W1 l( W! K" X: t- q
新疆雨浓的一组诗歌
$ c6 b6 G: ]1 O5 s; h( W: {1 \$ L v$ [- p
《在吗》, [+ e# D3 l3 s- a7 \% t# C0 _7 Q
- w: \9 }; L- ?- z
在吗?
; P2 k" P3 n& @* B在呢
/ A7 f! T: w! D& d风摇了摇树
+ s( @7 g1 l: {# ~! V在吗?
: X* {# k% O+ [+ q4 b% D7 T在呢0 c3 a% B3 Q/ f( a6 \
树落满雪花
0 i7 Z* w" x! M" ?/ m. T1 [8 Q$ R/ i7 j Q1 v3 w' E
点评:物是人非,人是物非,或者人也非,物也非吧。世间万事万物,变是永恒,不可挽留。( z) a, R% q* t0 t. a4 E
4 o4 w) N( h* w1 f
《孤单》
) B( d( R. X! c3 s) I. Z4 `- b
一个人是孤单的
. D0 h5 G4 A/ ?! J一棵树是孤单的
+ s9 v* x% u1 F2 t3 A他们都在雪地里* e$ o( u0 p1 a5 \ I
在雪地
& b% Y4 H/ _ H/ k& Z3 ~1 g' x一个人靠着一棵树
5 d" B2 Z# E& S看上去# I- R) P B8 s* |9 q1 @$ N* l
还是显得孤单6 b( y1 p/ S9 ~" B# u# b* D& N
D; Y7 b2 ~" Q& q6 }点评:《孤单》这首诗以一个简洁的画面传达了一种心灵的孤寂,这种孤寂具有人类内心孤独的某种普遍性特点。
& Y2 U3 @# ]/ C; y7 N5 ^" j7 D$ l' l. r6 h! L5 C6 v
《一面湖水》
: j+ E) E9 E) _. f! s
/ v& x9 m7 h% f) {一面湖水9 }4 F6 I" E, h, @ q" K
一面湖水
4 d, M R9 {4 c被一面
" q1 \2 o& i7 [- I! {+ M6 ^ P6 n云影覆盖: j6 N# j# e( }1 e) ]: g' V
4 P( y2 B) w& N/ I# A3 y. B哦,这云影
* y3 Q5 X5 ?5 B/ g- g这一面湖水
1 o0 M" ~" {' p7 a: }) V( ^
2 X" r! _! X0 ^点评:禅诗往往以直觉的方式呈现事物的本相,它所表达的往往是那没有说出的部分,而这没有说出的部分又如此丰盈而引人遐想,这就是现代禅诗的魅力所在。《一面湖水》就是这样的作品。“这云影,这一面湖水” ,有着怎样的欲说还休的故事啊。
) Z/ R' @& [7 w4 G( V# ]: v8 p# R: Z% c! Y9 p& q V+ @
《一些好看的树》! K$ r# i' e9 }+ A
8 O; h" J) h. {9 @
一些好看的树
: v8 o' W* K( z6 ^! U& Q5 @+ n树冠很好看8 W9 X/ A" E. o, ?7 T% J
它们立在六月的骄阳
& n6 |4 J/ W0 R5 R
0 I% m4 L( w: v( z, h& n树阴,寂静地
: r+ r* B" g5 D: Z, T( r9 ~从树冠上飘下来
6 p0 e4 b/ K* k- n6 K Q寂静的飘2 U" p( F( [& \9 m" R! v7 M0 Z2 B
一层一层
2 Y: O0 s, L( s: k/ Q! [偶尔也会掉下些云朵# {0 u6 Z6 ~5 C6 m* E! M
和花瓣0 u+ Y' B! |$ Y5 L
3 m9 |+ K; ^$ E0 i( C点评:现代禅诗往往呈现人们内心的平和宁静状态,让读者在这种平和宁静中体悟一种生命的静美与安详,应该说这种状态是人们生命中最幸福美好的时刻,也是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时候难以享受到的一种生命状态。现代禅诗的诗人们会用他们的诗歌为我们带来这样美妙的生命体验和艺术享受。《一棵好看的树》就是这样一首佳作。在诗中,诗人的内心是安宁平和的,这种安宁平和与外物的美好轻灵融为一体,最终形成奇妙的艺术情境。, p+ j# A% c0 g
* {4 m) o5 ~* n: y5 X! J《我的想法是》
- `) P. C6 o6 f2 B( i3 z( K* f* Y/ g" R& `
月光
$ n5 s5 u2 Z4 N. E0 K U4 ~在月光
+ w/ |2 y% A& m3 Z) G% `: [照雪的晚上3 Y7 K5 O6 o( h# o3 Y; E, Z( p( |
我的想法是0 a* K7 n( r: U* _2 _7 J' {9 l
那盘子
( e( a6 d" o( \( x要洗一遍
, F& F. g9 B0 y; J9 A% y A然后" ~( E" R, T, t# c1 |
再洗一遍
/ ?5 G0 h/ f- i0 }0 `
/ Q. h# u2 Q1 W5 \; {, ~- U+ U点评:读这首小诗的时候,我们的感觉是温暖而欢喜的,当然,是那种洁净的温暖和情不自禁抿然一笑的欢喜。那个已经很明亮洁净的“盘子” ,要“洗”到怎样才能够满意呢?这个要“洗一遍,然后,再洗一遍”的诗人竟有些小小的矫情,而这小小的矫情竟温暖地照亮了一小片可爱的欢喜,而这一小片可爱的欢喜竟是我们生命中难得的一刻美好时光。
3 l3 d. T8 H; H- e
+ D4 L6 |0 Y5 }《安静之美》
x# h$ i5 A0 V6 t( V- C2 J' T3 `) K
合欢生出红花
8 \. {/ @ N' G% P8 r+ L! }天空长出云朵7 \* l5 n1 ~' ~! w" D" \3 q3 k# U
细细地风/ n x" {/ I i8 Q# `
牵出天边的远山
' |) z4 c, E. R+ W# s阳光温润5 r$ B8 j# U+ Q, e& E4 E C; R) c8 v
河水轻缓% \/ r, W# L8 C( n4 z1 T9 r
四月的午后
$ b$ y1 S. ^, Q: n有安静之美7 U, \" p7 }0 r9 ?$ y4 X5 z P
3 x* y$ }, y. x2 ?. \点评:现代禅诗很注重对万物生机盎然、鲜活灵动一面的表现,只是它的切入和展现方式往往是静观的方式。对于万物,只有静观,才能展现其真、其美、其灵动、其丰满。《安静之美》让我们看到并感受到了这种神奇之美。尽情绽放的红艳的合欢花、天空飘动的洁白的云朵、细细吹拂的微风、天边轮廓清晰而柔和的远山、温润照耀着的阳光、轻缓流淌的河水,这一切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风景一起挥洒出一个令人陶醉的四月,一个安宁祥和而又灵动飘逸的四月的午后。这令人迷醉的时刻让我们在安静中充分体悟了生之丰盈与繁盛。
/ t5 k1 v0 U" y' o) \1 f2 B
# x# E% l* w( ~2 w《静夜》& w, P' D# h/ h l- r
* u* c& { j: y: e! }! [4 @
月光7 K" w2 H- o/ M) r" z7 {
沿着倾斜的屋脊* G8 r! [1 S7 k) n8 B; R) Z
慢慢滑
3 c: a' E6 Y, X, g- G5 n滑
% J0 W6 z$ s) c6 l3 e" ~' I滑
4 P9 f0 ]7 ^1 x) O" Z% P6 ?! n在深蓝的 r2 _1 |: D: e( B! U3 V
瓦尖
4 \1 ?2 N0 ]1 c% Y1 K5 ~- w; }滴
: |) i0 V" F9 j落9 i3 b: \: i2 a% |# R0 B8 e) E
: e+ {( g8 S( e7 a; X1 n
叮) T. Y# \ k U# p
咚
) { }9 }4 d& w! J, e2 c: Y叮9 t$ R( t, p9 P
咚
9 S- z. [, t; R' b9 c3 m敲亮一只
6 `2 ~2 x; @( U甲壳虫的睡眠* S, l6 a9 M4 o: w2 |
6 |" \0 s- ^, D! W4 ]点评:月光具有了形体、重量和声音,它的滴落“敲亮一只 / 甲壳虫的睡眠”,突出了夜晚的安宁。小诗构思精巧,诗语独特,别具一格。
) B. a/ |9 Y2 V/ f; v! o, P2 b! F8 A8 s: o% w( L0 u* V
《风吹来》
9 ^% D& t; M( Q$ y
* E z) `6 r5 i1 f$ K i2 W( h, |如果风向北吹
) A/ x- M( u. @我就向南走: u& I4 J9 V- S& U% |
如果风向南吹
7 d# ^9 C2 }: c5 |& d# [+ S9 K我就向北走2 h* F5 z* Y Q0 d
并不是我
/ N! R5 g/ o3 e+ V9 N故意想和风做什麽对
3 {& F1 D3 q- I8 |+ a+ Y1 w. m我只是想去看一看
" h& n: L" @5 U2 ^那些长风的地方
1 Y: K0 B( e; D- n k$ ?
5 S Q6 `6 R: l- p! i0 G" ], M点评:诗人喜欢逆风而行,对一些事物,他想去一探究竟,看个明白。( P1 ~6 p+ T4 b. X0 X4 ~: t
8 U- r4 y0 x% d, L" y& ?$ C3 L
《无题》
[+ r; M) B' n( L! o+ x. i8 A6 Y1 u
$ r4 S* U9 g; Z; f$ e4 X+ @一棵树) m% j7 b, s+ p3 a7 c ^
还有一棵树
8 Z; s, v0 }' x/ z8 r我不能同时说出两棵
% v6 w& Z; O# ^' O8 P一棵树8 h8 I% p" g( k' G3 J
和另一棵3 w( k; n8 q- `( `5 X: B
他们之间隔着辽阔
, l: D1 g. X8 s平静的湖水
- t9 f( G! ~2 X) ~/ [. L
- c, p5 @ w+ q( e点评:这首诗貌似映射生活的哲理。我们都不能同时说出两棵树,即使他们之间不隔着辽阔平静的湖水。但诗人既然给出了一个具体可感的理由,那我们有理由相信,这首《无题》应该有着感性的所指。不过这种巧妙写法很有意趣。. k R: T6 ~* l9 s; r
4 q5 w& T' r( h* O5 l% g& X《有》
% f3 m+ y# y+ e4 r# B* r
/ c! V' |5 w! q% B% y/ }" y& X5 q; y风一遍一遍地 g8 ^$ w: [, M: T
摘去菩提树的叶子! `/ O. B+ w& ~: ?9 E
露出的飞檐,铃铛晃动
, z& f* g [5 e/ _5 H% z幅度,止于无声
. S5 H5 S+ n, }! M: ^% R
/ I' R6 L7 I) R) b! m' D3 Z薄云不定,反复擦洗圆月
% x3 @/ U+ c1 F6 i, M9 i光亮,不时地荡出清幽的潭水2 F e6 G6 o. P0 t" F
禅房之中# _ R v' ?/ P8 ?
没有僧人2 j4 E# S1 P+ L# T
L* {- o9 w: H8 J' b
点评:诗题为“有” ,诗的情境却在极力刻画“无”的境界,菩提树的叶子一遍一遍被风摘去,“铃铛晃动 / 幅度,止于无声” ,“禅房之中 / 没有僧人” 。佛家讲“空不异色,色不异空” ,有便是无,无便是有,我们从诗歌所营造的“无”的空灵境界中,感受到了物与物、人与物、心与物自在、宁静、和谐、安然的存在状态。( C# M1 ~9 ] B$ c
7 g0 Q, n) z# ]5 k( t/ J
推荐及点评:星儿叶子( S, V& V* U4 r; J) P5 \! P {
推荐理由:新疆雨浓的一组小诗发在论坛,立即引起诗友们的关注,被大家所喜爱。奥冬和穗穗诗友还进行了同题唱和。这组小诗构思独特,形式新颖,诗语简洁,风格别具,给我们带来艺术的享受和写作的启迪。
2 s' {; U, ?- e7 |+ D, D3 C
+ z7 F% ^( I, A' q1 D% b% z' @- G4 v《短信》7 z. ]( E6 P6 D3 @
- d2 U: Z ^, O0 C
作者:新疆雨浓
|, p8 w; z8 X* _0 u5 {* h7 R
. y8 G* K3 n: e5 t F“在吗?”
% C! H: P4 y% ]! _" g) v我看了看
% E! ^! j! Q% }; x" O天空低垂的灰云
* ?0 [0 B, m+ u. D. D$ y和窗外飘飞的黄叶) M5 N4 I+ K& J! O3 C: A
没有回复
; j/ l) |7 g j- u& O |! [* n
: x# W1 |7 a" ]/ M S5 X8 p+ r推荐人:淡空* a Y- V4 [" j) g+ ]
推荐理由:一句”在吗“,读出的,是一种作者向真实的世界问候的经典方式,拷问的,是当下社会的真实与意义。然而天地,大德,不用语言来回应,因为一方面,世界本身就处在不停运行的过程中,没有时间做出任何像人一般有目的的回应,也不需要回应——因为大爱无声,另一方面,深秋时分,天地万物萧条,主阴,在回收,而不回答,所以天地能够完全顺应自然,因而不生不灭。外面的风景,没有回应语言,却回应了它自己。
, G. }, s/ n. c" j) r7 ]
% @9 p) i& T7 V {《3月12日》
" {* S) z$ G6 @4 j) u8 j
; s+ H) s: G, @; `) ~1 D" m作者:新疆雨浓( {2 J) G& }9 [- d& m$ Y: T% o
x' P5 A7 g! J早晨' |; [7 O% V# y- @
教堂一道钟声, c; }& t2 e' H) J) a7 o: W
炸散一大片麻雀, y. k" c% m0 `& z8 j; w4 { m) b
雨点般落在, m4 P& ?# l$ y6 N4 j/ f l1 T: @ C
邻近的气象塔上
3 r& @- n* O$ L( l
6 J" }4 ]8 Z. h3月12日,晴 y0 [8 R1 m2 T$ L0 s
" G3 }' Z$ f& |1 [推荐人:也牛
+ H% N9 E t: I' u( C推荐理由:“泄”有我,“落”实天然。禅,一丝不挂。* S+ H* I2 i) M
$ h3 N6 W+ i5 ~' H9 I《对 照》
2 N& U+ L9 b. c5 s4 P u: u, X
' K, |5 t( \ o3 ?6 L8 `作者:一蓑烟雨& S# \+ O j5 T% m, E5 w6 E
4 F" z: r4 L2 a; s
一只小鸟2 G8 u2 ^' m3 f$ X, t
闲坐在枝头
6 o$ a: I8 R% Z9 V0 t v, h
! v- u6 f, M6 @0 @0 U9 |4 s集市上
0 u% H* _- R: Z" U' T人来人往: n# q( p' t) w0 A% n; E8 J
0 m! A7 |/ p6 h& Q
推荐人:图书拥百城
& i, g! P' y: g( }, e" T推荐理由:鸟闲人忙,抑或人闲鸟忙,似是一种状态,实是生存需要,和谐美好。' y% O( }7 \" ?* T" D& j
禅就是真实的日常生活,闲时就闲,忙时就忙,鸟,人依然。
8 d0 A, t8 N' Y, D* C! h! z. v1 s5 {' a; g, w
《冬 至》
8 l B: w9 Z( B2 Z6 J. g! w# H8 P$ A0 i4 U9 x# k
作者:一蓑烟雨
2 n4 L; y1 m1 g$ U2 y4 r
! f% k0 R8 y: c# _* j7 v- B! y$ t围坐在火炉边$ B5 ~+ c" ], \; P
雪花,落满了院子
: K( J. _' m" u% W9 B& S
9 s+ D, U4 ]6 y0 P* n% p! a雪地上,小狗撒欢2 Y& O O) R/ K9 d; v
印下了
. [6 t8 L' b( l8 }+ a朵朵梅花
. @8 \% ~* K: ~2 G% \- B; ]2 o8 k# R1 @2 J6 X H& E
推荐人:星儿叶子
5 b, V H# G* r. ~推荐理由:生命的自然状态就是禅的境界,我们把这种境界呈现出来就是一首禅诗,而读到这样的诗歌,不由心生安静和欢喜。
: _6 z2 {. b% l( t4 P( q* a( `9 i9 n! k" z) J
《一面湖水》
5 H/ c! o/ }1 ~3 H: b* u* M0 ]8 |4 F2 U) m6 D" P0 _- q0 H' U1 e# a( N
作者:穗穗
' |. q+ ^) g' F4 x. M/ w8 g0 B0 @$ C" w2 A D7 J
一面湖水 a0 }$ j; C+ I; A# c
穿上天空的蓝褂9 Y/ p, O, J. Q5 d' q2 [
山峰低头,修竹扫尘
' U& D. o; I, E% x3 ]8 l; x: {
一面湖水
; N# t3 g! u _- N怀抱一座世外桃源
7 V' V& B# L1 b7 X3 A0 y绿水城郭,人面桃花4 [9 O" w, A: X7 b
( E. O$ m8 {4 B, B- E/ b* V! I推荐人:星儿叶子
% m5 R& f0 R- f- r" L推荐理由:这一面湖水,有着世外桃源般的恬然、宁静与美好。
; D( X5 r% Y( G. q4 W! K* }# P- k7 ?3 o2 t
《相信》
+ ? L( I, f/ r8 r+ x5 `; f' c6 |( D) ~5 s% X* l3 @ n
作者:南北' s+ d1 z) r" g4 J+ y: j
6 C- U2 j7 Y& B* _
我相信,黄昏的风是真的% U5 a* o! j) U$ ^! a
我相信,那道柴门和落在柴门上的
" L% v6 ^) a5 p一只冬雀,是真的。" N9 e, p1 B" }) S" W- x
( ~& o) d3 [7 B; T0 w' o f
我相信,那片落叶。也相信
" k# s! g W( N5 z4 d天空的那朵云。飞翔,美丽
: k1 `, N$ S( ~) e我相信那是真的。
% I; V8 P( P1 |2 l2 W6 H. s5 U# W' v2 J! @! H1 b4 b1 X W
我还想相信,所有的语言和承诺% G2 N6 u: f& F3 P
也是真的。但我最后选择
, n; [- X% m* U$ d1 ~4 c" A相信那滴水。不是来自天上,而是; U! k* q1 ]% \* f* T6 D
4 E( ]0 d) B, C) a, e# j
来自久远之前。来自% R5 J1 B4 e- G% b# K
石佛满含慈悲的眼窝。! Z& ?$ r8 e/ p$ V# O, ]' [
6 H# s o; t. U% j. o( K3 V( ^
推荐人:淡空
% y% c1 ?9 C1 F% g推荐理由:柴门上的那只冬雀,也只是拥有短暂的一生,但我们要用真去对待它,黄昏的风,我们无法见到,但它依然真实的存在,以及叶的尾声,和变化的云彩,它们都参与着世界元素之间的轮回与生死。当我们百分之百相信时,爱,就会浮现出来,就不会对它们妄加猜想,在精神中还它们本来的面目。语言和承诺,是属于人的东西,象征着人的属性与社会性存在,但并非本真,是生存与生活的工具,我们不得不怀疑,因为还有像水一样的东西,在自然中可见可感,亦可用。然而一切真的东西,都有源头,都有原因。我们相信,这个源头,是更加真实可感而其真性不被大多数人承认的石佛,象征着永恒而自在的绝对;这个原因,是这个绝对的慈悲,因为这个绝对自然生成了一切并非完全真实的存在,正因如此,这些存在有生死和轮回,或明或暗,或动或静,或显或隐,或虚或实,它们本身没有绝对的执着,却又不得不试图用执着来“坚固”自己的“真实”。整首诗,以相信开始,以相对结束,在内容的形式上富有弹性,在内容的实质上,注重真理和主观上对真理之理解的努力,但最终不相信这种努力本身凭借的东西是真实,而感到最真实的水亦并非绝对,表明了层次性和相对感,以及世俗之境在逻辑上最终的悲悯。诗歌一方面在客观上注重理性和情感的结合,而这种统一,是禅之修炼的一种要素,另一方面相信的主观意志力求符合道德原则和客观效果,是禅的客观审美前提。真善美,在不同的方式上被作者把握。
8 o, a: B$ Y1 x0 `7 B( h" S+ j5 b. B) M; d7 C0 z" P2 T
推荐人:古石' T* m. e7 M- D. K: y
推荐理由:宇宙时空,大千世界,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但诗人相信,黄昏的风是真的,那道柴门和落在柴门上的一只冬雀是真的,那片落叶是真的,天空的那朵云是真的,所有的语言和承诺也是真的……在诗人的眼里,世间一切都是真的,无假可言。而这一切的“真”其实来自于一滴水——“来自石佛满含慈悲的眼窝”的水。水是生命之源,“慈悲之水”滋养的世间万物自然而本真。人人怀有慈悲之心,整个世界将是一个充满“真”和“爱”的世界。禅者之心、慈悲之心跃然纸上。
$ z! t8 W( H g+ I
5 L, ?, H0 ~* W《瓦房子》" b1 a- t/ [$ f* N+ Q* z/ k7 E
, j1 H, e6 K! H/ v! ^9 @. w作者:也牛7 K3 m3 P4 d9 A+ R1 B5 _
" t2 \- X1 |7 }: I& e ~: x住瓦房的好处,在下雨的时候可以听见雨脚走过的声音
$ F3 b. h: F N0 ^% S2 e; X落霜。瓦片薄' x& q8 z; p( g1 S7 x" [4 ~
寒气一股一股透进来,我们* o" Z( m; b# `5 \2 X9 r
盖厚棉絮,大天亮还窝在床上不起来。不开门) c' x) {( |$ ~. n, y$ G5 Q
悄悄话已被天上的神听去了& V9 t' L0 S: b9 r( R+ p
( X% m/ p# |/ W, C; O; ?
推荐人:古石9 z9 p( \' n8 B# u$ W
推荐理由:住瓦房的日子很值得回忆。朴素的生活场景,乐在其中,神在其中,禅在其中。
9 W ]* \( I( G" z ?
4 J- C- `8 b5 z) d: C《慧能》& k& S9 j7 M j: x: L. l# W& y
7 f* K2 M/ [ L
作者:也牛
& I" p' X* z. ^. m. s$ O a
3 x3 L: Q2 v/ ?( I. z石头上开窗
& X1 Z/ i" p9 x) ]碓窝棒。比石匠的铁凿子透机锋" O# e4 J. G- [
) L& @6 c8 L( M) |
推荐人:木萧萧( l7 p" {# I- w" w0 c* X
推荐理由:达摩面壁,慧能开窗。碓窝棒,铁凿子,都只是工具。何为机锋?我也说不上来。" i% k0 g" x* n' I
6 u2 K% S b; C L' S t- R$ r0 ~《夜色 不染万物》) s! b/ f$ h! ~" n
{! t* w$ W" m4 R9 r# t( X6 I7 T5 p) x作者:碧青8 @' S) c' d+ z. n7 b$ O
6 q: m5 N; B4 }7 t
清晨
' H8 Q% R3 f, l8 C被夜洗过的天空+ n6 J C7 a1 R% e- f
霞光喷薄3 u% D; Z! h B5 p* R6 J# @
/ k8 _; Z }2 b) Z醒来了5 F" I' O/ f) w: d
黑夜坐过的椅子
" G# y R% p2 m" p9 c还在原处空着
4 ` f- ?1 l( {3 L) T
7 Q! g6 S8 G4 x1 X+ e9 _啊 夜色
/ @' t0 @. O8 g5 d原本不染万物% V* F7 } i4 J7 ~
' y2 E9 x! y: r( M
窗外的梧桐
7 V2 i( n" q/ r' v站立0 w7 W! z G; f K
碧绿蓬勃% F% _3 X! J. o( [! a$ E, e$ l
& x0 N9 F: c4 B* U, @4 w; F推荐人:奥冬& l( U! I3 C0 x! a( v( _
推荐理由:充满勃勃生机和俊朗之气,仿佛窗外刚刚散去雾霾的天空,蔚蓝净爽。: O3 {3 @; |9 _" V
) y! X2 T* d) K7 P$ f% v《小快乐》
. m7 V0 k% J- S, w" u2 A0 |
* q8 n; q1 O, ?$ Z( n9 D作者:一滴0 R% j" Q4 A: l# N& C
7 _9 q- f8 M0 q2 ^
不去思想,不加引导
9 [- f" a& w4 n! }7 X随顺安宁的世界
/ q- J `* F9 d% n一些小小的手印儿,一些
! p# ?8 U* R( N k0 a1 X小小的快乐6 _. S. D. p H
) L7 ^0 y( E- _
推荐人:星儿叶子% l' z8 o7 Q0 Y& K" C* g
推荐理由:读到诗人的《小快乐》,不禁一笑,也跟着快乐起来。可爱灵动的小诗能如此,足矣。2 f1 G8 k5 E! [8 I4 X
7 |6 L. {. z$ p( {! c% `
《口占一首:灯光》. ]5 z S K1 L/ u6 ~/ ^8 Z
9 e# J/ D' Q# `3 g2 O) r7 i$ y
作者:昌政
# s, `/ G' d- H4 F
. t0 I4 E9 j: j: t" X站台上的灯光,
1 B% u" i; j) i5 J( D8 T急急跳上过往的车辆," u$ D9 F: `5 I I( }9 g
总被抛回老地方:' R- X9 {+ ~6 i
+ o0 ]+ h' X& s) z! w0 p' ~1 ^这囚犯!) J& R0 I/ q6 a p
这陷在镜子里的影像!
+ y/ k9 H/ r2 t, a; F1 h# _# b, ?1 o- _# z
推荐人:也牛
! v% H. v" d( j$ K5 V/ n4 U推荐理由:诗也像一束光,照亮了生命途中的人囚!& f* r+ v: Y8 J; d, O) C' ~
; |; R* m2 e$ [) N2 h
《树影》* }4 u' n" ~# H
+ G$ }/ f- K9 t% a. f9 s4 ^作者:木萧萧8 _# w+ H3 w" r( e
) |( U+ v. e2 W1 m' X6 d
路灯照树
8 V% _8 k; S* c6 ~% T倒映湖中8 E# L# C5 y6 R& D
仿佛天空
/ `9 b' l% f2 L6 }暗淡云影 x' p7 q: _4 D1 d3 {' Z9 w
1 [2 I# j7 N6 z2 A5 K推荐人:奥冬6 R6 h3 i% [" ]' i: g
推荐理由:有种不动声色的沉稳感,揭示简单事物的真相。
# U" U9 S9 ~& \0 l
) G3 S! F, E* v8 \! w《白云》4 x' N6 I& P8 V( ?2 J6 ]5 v: W
4 V2 H0 I+ n$ `" S# o a- X. g作者:木萧萧
; G* ~9 s& W% L; A6 F x% p: F- |, {5 P" [ c$ \0 v- X
终日奔波苦7 i- U% p1 h7 d( X. W1 f7 K H
偶尔抬头看看
1 b$ N4 c+ v$ S# b$ H# ~* t. i2 ~- f0 x
即使没有湖水9 {, j% N. j; Q2 M
天空也倒映在眼里" T, \ I6 E: c8 Q8 b/ [1 V
5 m& F) X4 C b$ K- W鸟儿从一棵树- i( Q+ L+ K: X0 e' R
飞向另一棵树
# a Y1 g( C* D9 O5 A" ` i F- C- C; j B2 ~) ~
在它们看来
# A& m! P* g6 K3 L9 l树没有什么不同
0 v4 G$ B8 D5 D# I+ {( k9 S
- a( w9 C( o5 Q* ~而白云悠闲. t8 _6 D6 m! R7 D& n2 y
并不急着赶路
' X6 j" y; s5 W/ X6 F) A; }- K2 C j# V: ~' {" [" {
推荐人:奥冬
) n( r* e* p8 u; e1 q推荐理由:悠然的文风,淡而有味,让人想到“静观万物皆自得”。/ L! {2 e3 u4 u. [4 u
( }- R" i, e1 I( P1 Z, C: n8 K' J《观自在》
: X( A8 {* N* V J9 {, ^: l/ J8 z
8 P6 U) \; E9 W' b; N+ \( h- i作者:影沉寒水
/ u0 [5 c& _( V* }6 L, u6 o2 C+ ]. J4 `4 s
玫瑰没有理由3 I* i! e2 ]. C* |/ L8 @
只是花开
5 r! x( Z/ ]- i
! v! w+ ]6 B0 Y r# i推荐人:奥冬
. N3 [$ u$ g0 n9 ~( ?( f* W推荐理由:把“人”附加给玫瑰的爱情、艳丽、娇弱等种种外衣统统剖弃,还它以本初的简单和自在,大悟之语。: b) s; m+ T9 k6 o4 S) A$ [- e
, c+ \9 O0 d+ l* v《暗花》5 M# T+ T3 t3 e8 z o0 w
7 Y! a2 a" @& S* d7 B; f+ b5 T作者:朱枫! Q% v! l. O8 n* r
6 f! E1 ~% @+ C6 |8 {! o
阳光的毛笔,把落地玻璃门上
! }1 {4 ?6 ]& c+ @' T% C! j两朵莲花描在地上
/ H2 @$ B( @$ b1 t6 _明亮的木地板,花是暗的
T$ Y1 i! `* I, e' Z6 n* j- H这神来之笔,淡雅的水墨技法
& S* k. d+ @' b H& M v8 N* L. t9 y( }, ?6 Z* G
而阳光又慢慢的将画拿去
+ t2 n9 A: q5 r/ H! e" a/ ?7 u) q阳光不知:他画出的莲花/ G+ c [2 s! K( U
我已复制到了心的软盘里9 _ q4 [ K/ h3 E! d5 H$ \3 B
7 O s8 r0 y' P* ~4 d9 P
推荐人:奥冬, a s6 R' W" K* Z1 \! c" l$ p
推荐理由:阳光画的莲花,画了又拿去;真实的莲花,开了又谢去。这一切,都可以复制到心里。) s5 z1 U1 a7 V! z& m
, H5 `; ~3 w8 Q: x1 t8 T
《静夜》: ] p% @0 E8 @
9 ?( J) p+ Y( ?$ D# t2 n( `8 }% y
作者:奥冬( c8 t2 ^, T9 D: |; w! ~
2 \ p9 ?; G3 F2 g5 s: g
月是. b2 Z* _$ p2 L+ q" \, q
夜的酣眠/ {0 T) k% ~2 X2 y
冒起的
- G/ R" m% w* _$ A* Y一个泡儿! p6 R! `8 a$ M* W# C
/ C0 W2 A ]7 U) w0 ?# L
小心!
' X/ Y( \4 {9 o! e前面2 u$ ~2 Z7 v9 U2 P1 P2 f! [$ K
屋脊的尖角! K6 _% Y- S8 d7 P0 t- j
7 f O& V0 L5 V7 Q7 \$ T3 q) J
推荐人:星儿叶子 P$ v) o+ I7 G$ C6 R
推荐理由:幽静之中有了某种神秘的意趣,可供想象的空间很大。. [6 d+ Y, p4 G6 z8 i" M
0 ]. W# A. ^- s; i+ C Q《冬》
" o" \! d; b7 S( n7 h5 z1 R7 G, V: Y. ^/ ^" m9 O: r |' K
作者:奥冬
! w5 g# t. B; q# T
# F9 [9 e" ?2 H2 _% B3 L0 h! p雪,落在落叶上
5 J- G4 T5 ]& A% _8 x, C5 W就滑雪去也
8 K+ k) G" a# _' U
# P/ A& i% R2 K9 A9 K, J4 }- n推荐人:木萧萧' H& ?$ o+ }5 h2 c: {$ [
推荐理由:落雪,落叶。雪滑雪。不多想,不多说。自然呈现。( C9 f' W+ O: I& v! j+ b2 [5 g- V
2 n5 M/ P$ P# v$ R2 v# `: ]& j) b《空门》
& D7 a. l( h0 w {) h: ~2 E
( w, w3 `8 j# h7 D3 o# k作者:奥冬. y8 P( @" I: o2 K8 ?, r5 W6 S
敞开,就空了# O& {0 \* \# X3 n3 ?
还是空了,就敞开?# z3 p+ a2 M# z6 K! ^8 G
阳光下炉香袅袅,不着一言3 Q8 b( }! a) j' n- N9 T
5 |0 J+ b8 m( V2 G- ~; A
推荐人:木萧萧
8 s1 O3 C6 O( s推荐理由:敞开不一定就空了,空了不一定就能敞开。炉香不言,自己去参。
5 E% N$ F; {5 ^8 L* f& f' z! B
- q4 r: y4 T/ ^4 Y* L/ ]《棺材》 d( @9 y/ F3 {0 a V U9 w
2 c0 ^) W' X# z- h9 M0 `升官发财,非我所愿
: I# ^- m {* v% O我只想安静回家0 R/ }3 y+ n8 J- p9 M% F. S* n/ C' z/ G
鹰腹,大海,泥土,或熊熊上升的火
' N/ O- v2 m" z
3 J! B t$ J9 ?推荐人:木萧萧* X& Y3 r* ?, s- o4 G8 Y
推荐理由:“官、财”,谐音“棺材”。都是身外之物,都是空。只有生命实实在在,宁静以致远。无论以何种方式,肉身终将消亡。既然如此,何必执着,何不看开。
: r1 H, `; {- c* H7 J9 a% Y$ X6 y7 d, [9 R ~
《圆》! U. @. C* S0 G1 J& J4 E6 j
$ o. `: M# l! W( ~7 V7 N+ X* ]
作者:星儿叶子) Z+ G& v& F" A- w8 v
从月牙开始
! m/ L0 w/ q0 x5 V5 h1 h6 S一天天走向圆满% U3 \0 Y& F6 O- r2 g) `- s+ G
终于圆了
* s: H) s, s0 c) C+ K% U却是亏的开始0 Z& J7 L; h2 Z6 q5 ~! h
圆是一瞬1 U$ w1 l0 Y: D! Q ]
缺是永恒* s5 [1 L9 ~: i, G
]& _7 ?( m B" a, Z
推荐人:木萧萧
$ F; y3 h, q0 _推荐理由:月亮由缺到圆,再由圆到缺,周而复始。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缺是常态,圆是理想。好在圆并非只有一次,珍惜生命,月圆人圆。
8 H1 j% J- j6 S- w) l" N; j. \: a" w作者:李艳敏6 p; l4 ~0 _6 m
C* S; K0 M0 O' H/ n《浮尘》( l! J+ n* x1 k/ D9 K
1 q! a) a3 |$ s+ I/ f' [
作者:星儿叶子
8 Z9 T/ h2 C; ^, b; W2 F4 w
4 g h+ q+ e: V6 @+ J都在阳光里飘着 g7 H) Y6 K1 G: _% u& c
粒粒清晰
. }* i; o6 }) v- x# f: d) R舞动
5 j" s4 v$ r7 s( w- F轻盈之美 K8 k1 N; ]% ~3 R
: u% w, A. u) R. p$ Z推荐人:木萧萧
5 q( ?$ W) l. Y3 z: O4 c) l V7 m8 S推荐理由:浮尘即人,人即浮尘。一个“飘”字,形象,生动,具体。好在还有阳光,还有轻盈之美。9 X* J+ ]& z, Z- K! v! _+ m
, E$ a6 X6 z0 N7 @3 `( q% H! I《七夕》
7 J& v/ L0 [& f9 h1 H6 q5 H( O% n& r) Z' C* H
作者:星儿叶子
1 o6 |& a* Q9 U% M0 Q v& u. Q0 A6 B% S% Z
夜空无语 c! x( `; l, ^3 M7 W% _5 S) [4 |
星如处子# F/ B* P: K" ~
站在葡萄架下' }: U& I2 C k" t+ }3 s
银河无声; J% [# X' Z1 A6 I @5 z
: f* b* D/ v7 I" Z
推荐人:奥冬
! e4 P9 k2 H7 L7 Y推荐理由:历史、神话,天上、人间,爱恨情仇,悲欢离合,自无语始,到无声终。3 y9 f$ S6 ]5 @1 S
/ ^% [( O4 G1 }3 ^& F: @
【理论随笔】3 m" L* O- k/ W
' \" D4 G: F3 ]5 `% Y6 V4 _- ^ L
冷静的生活观察和静默的禅修写作 —— 古石诗歌读感5 l6 c" ]/ r5 h/ j5 [" X7 N
- d/ i4 J! @4 ~& P4 J. J, i作者:李艳敏
$ z- T1 R8 T! o6 ^: g+ N
6 j( N* u2 y: u- \: [' N 在现代禅诗创作群体中,古石是诗风比较稳定的一个。他坚持得久,写得踏实,呈现出不紧不慢,匀速前进的写作状态。总体而言,古石的诗歌呈现了一种“静”美。“静”是现代禅诗常见的表现对象,而既“静”且“空”的现代禅诗精品不多见,古石在这方面独辟蹊径,他的诗作如《冬夜》、《雪》、《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一只蝴蝶隐没于原野深处》、《寂静》、《这样的时候》、《下雨了》、《夜听清溪河》、《鸟》、《坐在这里不动》、《别说话》、《一头牛在山坡上吃草》、《风吹过来的时候》、《雪开始化了》、《月亮从山背面慢慢升上了天空》等使人沉静,引人深思,堪称现代禅诗静态美的典范。4 ?& j% P' Q1 t A6 C& j' O* H
在我看来,古石是一个冷静的生活观察者和静默的禅修写作者。“轻松而不轻浮,舒缓而不放逸,寂静而不寂寥,空旷而不空虚,自在而不自恋”是我在通读过古石诗歌后得出的印象。具体说来,古石的诗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静净合一,细节呈现;二是融我于物,平中见真;三是反差对比,禅意自见。6 ~* q; s3 z7 ~8 q/ Z' b+ J: Y
3 p" X+ I6 l! V+ l6 }9 h 一、静净合一,细节呈现6 e; B, b) }7 p8 Q1 D7 s* y4 C
' D$ A7 `7 X- I8 Y1 r. g
“纯净、质朴、宁静”是古石努力做到的标准诗歌质地。如他所言,这些品质“让我们毕生澄澈和温暖。”他说,“现代禅诗写作,最需要的是内心的宁静。没有这种内心的宁静,就难以与外物达成同一,也难以达到一种内心的高度。”大体来说,古石诗中的“静”和诗人的直觉观照互为表里。这种在观照的状态下写出来的“静”,不是死寂,不是顽空,而是灵动无限的“空”。 《空旷》即是这样一首优秀之作。如风对此诗有过较为深入的解读,在此不再赘言。( \ {. P& \+ s
《雪》写了下雪时自己内心深处的感受。雪落无声,在诗人的笔下,无声的雪成了有灵的“朴素而高贵”的天使。因为“雪下起来的时候,整个世界便静了下来。”雪的纯洁和高贵,“如盐融于水”一样,融入了我们的内心,这颗心因此“比任何时候都要宁静”。干净的雪,宁静的心,无声胜有声的境,仿佛能够融化世上一切不纯。诗人之心和雪的品质在此处达到了同一。1 y0 ^" o* G- S4 {6 D' O
静观万物生灭,从中感受世间变幻,养成内在的“气定”,是古石目前诗歌写作的整体状态。他的诗歌用词不以炫目的色彩和喧哗的声音取胜,惟其如此,其诗作呈现的不是刻意的紧张,而是默然的安详。如《一切都在缓慢中趋于宁静》:和我一起同行的蚂蚁是缓慢的/清溪河的流水是缓慢的/河面流动的船只是缓慢的/在清溪河上空滑翔的鸟儿是缓慢的/天边散发余晖的落日是缓慢的/吹向远方的河风是缓慢的/被风吹动的树叶是缓慢的/仿佛眼前的一切都是缓慢的/仿佛一切都在缓慢中趋于宁静——现代社会生活崇尚快节奏,大街上匆匆的脚步和车流,一切带着点“来不及”的焦虑。而这首诗反复出现的“缓慢”在无形中提醒我们——“慢慢走啊,慢慢欣赏”,在缓慢中的万物之流带着宁静的美感。
* ?. M' z. Y0 x: w, @. g 古石说,“现代禅诗在禅意的表达上更注重的是一种呈现,这种呈现更注重的是一种具体入微的细节的呈现,在一种貌似客观的细节呈现中,不着痕迹地融入了自己对生命、生存、生活的一种直觉体悟,让人可触可感,又难以言传。”$ j4 B1 Z/ w2 s2 T, g( _
《碎裂》就是一首在细节呈现中融入自己生命体悟的诗。
# n, N* i9 b6 i0 [1 O6 [1 e; f% ~. ]: S2 w5 L+ [
现在我看到的$ A6 T4 s' e; n9 Y# K# ~
是一只碎裂的花瓶, c; l5 k E& e# A4 T" M: K# \
它被一阵风从书桌上
( X0 Z* m9 y( J. m吹落下来,瞬间变成
0 P! b7 G4 G- S% b; y8 g% T这一地的碎片. n0 a! S# A# e9 J2 B
花瓣散落,丝丝淡淡的香
/ Y! H/ f) z- |( w" i在空气中漂浮
1 V4 `! o" P M) w& H! `1 M5 ]; @. r此刻,书桌一动不动
9 p" n u. j7 B$ O ]它没有像我想象的那样
8 l/ D4 ^1 a! C A+ ~3 [) W. ~俯下身来
2 u- a" r$ C/ q! T但我似乎听到了
: d+ u c) C: M, Q6 y它内心
. ?/ N: i+ z+ s2 E# t# a碎裂的声音
1 J' x. _/ G( P, w' e6 J 5 k+ X2 r, q6 ~+ Q0 z; }
花瓶瞬间的碎裂不但引起“我”内心的颤动,就连那“一动不动”的书桌也仿佛和“我”一样内心有“碎裂的声音”了,足见诗人透过表象深入事物内部的程度之深。
3 [" k6 ^0 U9 K2 n, Z9 S 有人评论他的诗歌越来越倾向于神秘,我倒不觉得。相反,他的诗正如自己所言,努力做到的是“呈现”。 呈现的可以是起伏不定的肉团心,可以是无常变幻的世间事,也可以是生生不息的宇宙万物,这些都还不是根本,古石努力想做的是“挖掘出事物内在的特质,并呈现出一种精神指向或精神状态。”
# X, e2 @5 C6 S9 p* k% m! x 那最遥远的或许就是最近的/冬天的雪花飘着飘着就绿了/从春天的枝头望过去/一只只鸟正飞离一片树林/这么近的鸟,一只只瞬间就飞远了/春天的枝头又挂满了雪花/那最近的或许就是最遥远的/当我从一片雾气中抬起头来/我已辨不清自己的容颜——《消逝》" X0 S1 f' {! l9 t
这首诗巧妙化用了影视中的技法,画面感很强,仿佛在一瞬间度过了无数季节变换,历经岁月沧桑。一切都在时间里变幻,镜头的转换如梦似幻。不管是外物还是“我”,都在消逝中再次以新的面貌出现。# h- B# Y8 M. }' Z" _ B
古石推崇“无意为禅,禅意自显”的诗性语境,他以为诗的至境是“在呈现中消隐,在消隐中呈现;言之无物,无中生有。”《别说话》这可称得上是这一诗歌观念的代表作:
3 I% M. n+ t; c: V9 i$ x( A/ t7 e7 j' u 一说话枝头上的雪就掉落了/一说话那支轻缓的曲子就听不见了/一说话那朵梅花的香就闻不到了//现在,月光轻轻地披在你的身上/别说话,一说话月光就从你身上滑落了
" C' p1 e5 S* _8 T 整首诗轻灵,纯净,柔和。世界原本美丽,“大美不言”,任何语言都在这里显得多余。
& V& f- c( v+ B3 ?/ v
& C$ f; Z7 P. l9 z 二、融我于物,平中见真- a3 w# C) i* C& P
* T& k( A- E7 O+ N3 P( f 古石善于在诗歌中不动声色地描摹自然事物,形成冷风景中的冷抒情。当然,冷抒情不等于完全的零度情感,人性温暖和终极关怀始终是藏在冷峻后的内核。
: s! I) _ H) z7 W 他主张,“隐藏自己,让自己冷静融入客观事物,并主观而客观地呈现存在的本质。”(古石诗语)也许是无意间他的诗歌塑造了一个人的形象。细读后发现,古石的诗里很少单独的物象出现,他似乎有意融我于物——“我”独立于天地之间,外在于世间万物,却又似乎化身在万物之中,无所不在。有时他直接呈现存在的现象,诗中即使没有人的形象,却仍能感觉到“人”就在诗中。这个人,有时是“我”, 有时是“他”,有时是“你”。你可以看作是诗人自己,也可以当作整个人类的代表。
$ i% k- u* v9 n 雪开始化了/下了整整一夜的雪/在早晨阳光出现的时候开始化了/树叶上的水滴白亮白亮的/正缓缓地一滴一滴/往下掉/阳光静静照着/一切仿佛悄无声息/偶尔从树林里传来几声/清脆的鸟鸣——《雪开始化了》
* a, Q( Z) C/ d% P; f: L( W3 ] 这首诗就是客观描写一夜雪后,阳光下雪化的画面。自始至终没有人的活动,但你能感到诗人在看,在听,在感受化雪时的欣悦和宁谧。# K$ ^! N5 y1 |. \5 R
在古石的诗中,诗人和世界的关系是若即若离的,身在其中又置身其外。他习惯了在独处中体验生命本身。《独处》写独处时的身体对外界的感受,“我”听到外面的脚步和说话声,这些声音“浑浊不清”,而旷野来的风“静静流动”,“那风是透明的/无声地盖住了/那浑浊的声音,和我/内心的尖叫”。风在身体里潜入流动的感觉跃然纸上。
0 `' g9 {8 Y" _, [6 ~! |7 u 古石常用的诗歌意象仿佛是蚂蚁,是风,是火车,是清溪河,又仿佛什么也不是,而是自然万物缓缓流动不竭运行的画面。画面外有他安静的眼和凝定的心。他常常化为蚂蚁,潜入世界的最低处,发现隐藏在人心深处的一星卑微和超强意志。7 N. F. H2 m- r. d& q% g* f Z
古石观蚁如人,是蚂蚁,非蚂蚁,而是众生的一个缩影。如以下两首诗:8 h8 J7 o) ?, l& C7 l8 ^: v: B
整个世界/就剩下一只蚂蚁//它缓慢爬行/正在寻找/另一只 ——《空旷》; |6 ~! p4 t/ W! Q4 ]% Q0 h' l
除了天空飞翔的鸟/和一望无际的花草/就是似有似无的风声//是什么力量把我牵引/我不由得伸出了双手/像一只蚂蚁爬行在花草中——《我不由得伸出了双手》(节选)
1 P5 u5 N: ?. W; \$ U8 L+ e* R( z 在诗中,“我”和蚂蚁和众生已成为一体,“我”的双手就像蚂蚁的触角。蚂蚁靠触角感应外界,我在聆听天地之声。伸出的双手想要抓住这声音,却又什么也抓不住。作者以蚂蚁的视角去看世界,更能体察到生命的渺小和可贵。9 U0 X/ c8 ~6 Z3 }% P
作为生活的积极参与者和冷静观察者,古石的诗往往“平中见真,浅中显深”。下面这首诗写的是“挤公交”这种很常见的生活场景,而古石在这一平常的场景中融入了自己“安于当下”的禅意体悟:
2 {) `0 a' W/ G* E& s+ D- ]) _ 当他们一拥而上之后/我最后一个上车/如果车上没座位了/就站着也行/如果再也挤不下了/就坐下一班//这世界很大我很小/我每天随风而行/这就够了 ——《这就够了》; o" Q' o0 s0 ]6 N* j: }/ \" L$ v
在诗人看来,大大世界中的小小“我”,只要每天能够“随风而行”,随缘而活,——“这就够了”。 再来看这首写生活中常见一幕的《交换》:
- p; I' N" C+ v$ g& W1 K
4 v1 s: j& c5 f8 x" `公园里
6 [8 e4 h" c/ O. j, B一对年轻恋人从左边牵手走来/ S0 R/ v4 }+ C
一人手里一只雪糕
- s" n- m0 d5 P4 Q/ ?8 o' Y7 s一对老年夫妻从右边牵手走来( a4 z9 b8 I5 I+ g3 [
一人手里一根拐杖3 a0 Y- Q- I8 d5 E8 W( N
" ^3 @- F" i& `5 W
当擦肩而过时
/ R) h/ r, ]9 b: Z3 ^! z' ?! x我看见他们( y" v8 X7 a) N& f1 v
深深地交换了一下
0 n) c: Q1 F f9 ]- O5 {7 c眼神……2 S) X6 E+ w! q w
3 _- h) q! |0 h0 Y5 N他们的背影暖暖的2 n( g+ \8 c& Y4 K
风 在安静地吹
/ ^2 H2 H" s' s$ c: B2 ]; u
+ X) F- D; Y% G( B, V, g1 d2 y& T4 J老年夫妻和年轻恋人两代人眼神的交换,于无言中传达了彼此心领神会的默契。他们用眼神在瞬间完成了彼此的心意相通。老年夫妻也曾经年轻,曾经这样牵手而过。人生的风雨,他们共同经过了很多,这时再看那些年轻人,是羡慕,是祝福,还是追忆,是嫉妒?或者就是彼此更为紧握的手,更加珍惜的情。而这种情意正是人间之爱的源头。所以,“他们的背影暖暖的”,风吹送的正是这最普遍的人间真情。
3 d- ~' U! ^5 u3 [' M) I/ o8 i' B* L* v1 t0 x7 R3 @
三、反差对比,禅意自见
) N- w2 F6 r# S3 i7 l0 ^5 |' }
7 ]& z/ r8 `$ u) @9 A, B; v( m 大致说来,古石的诗着眼于以下几组反差较大的对比。禅意在对比中自然显现:
( y# T; N% X2 x 1、小——大;小中见大,物我一体。
% c/ l! e9 `# b {/ |, g 古石着眼于身边事物,从中发现禅意,体验禅机。《夜》把夜比作一个黑洞,而人是黑洞底部蜷缩在角落里的一只蚂蚁。世界是巨大的黑洞,众生就是想要寻找黑洞出口的蚂蚁。《静夜》又一次写了静夜里的感受,人轻如一粒尘埃,在月下风里澄澈辽阔,安然宁静。9 F( t( i! c$ M
《起风了》写到风起,叶动,风停,叶止的现象。接着联想到叶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应止。春生秋衰,一切任运随缘,就在当下。“我”则无时觅有,有时又生新的妄念。旧念新念,念念不断,无有了时。
; D$ P+ l/ O# u( u- [6 c% _/ ] 《一只蚂蚁》同样由小小的蚂蚁悟出善待生命珍惜机缘的禅理。在诗歌中,“我”何尝不就是那只小小的蚂蚁啊?* i- f4 H& e, ] ^/ O
2、动——静;以静显动,以动写静。动静互为表里。静夜里的沉思者,感受了天地间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动。诗人把自然界的这种物理现象如实写进诗中,禅意自见。+ M2 b! i( l! H0 S
《清溪河的船只》和《火车一列一列地驶过》就是这样的诗歌。清溪河的船只慢慢移动着,远看就好像没有动一样。火车飞快地驶过,似乎带走了一个人的心,但又不能真的带着人的身。人还在,另外的火车也还在从此路过。人类在星球上不也是在这样无休无止地生生不息么?
0 k2 d$ X# e/ z4 P 3、明——暗;在黑暗里点亮心的灯盏。$ F% ~+ b$ v/ Q+ d3 }/ ^6 D! ^
《黑暗》写黑夜里静坐的人不必开灯也能感受到内在的光明,体验到黑暗里的澄明。
. s( N" y' `( F9 ^& t$ O4 k/ c7 d “那个坐在深夜房间里的人/一直在深夜的房间里坐着/他不开灯 不起身/让黑暗一点一点渗进体内/他不起身 不开灯/聆听着窗外的风声/静静穿过无边的黑”——《黑暗》9 p6 J: Q1 Z# B" r4 M- V4 e
《明月高照》则直接把“黑暗”和“明亮”这一组反义词嵌入同一首诗里,于看似矛盾的书写中彰显心灯的重要。, f ] E! d+ X
4、死——生;死里逃生,死中悟生。生死一体,死生大事在“我” 的亲身体验中了了分明。《我闻到了死亡的气息》写地震时的真实体验:6 U) K4 U3 W6 @8 ]. f$ H2 n, K1 `/ o8 V
# M% V8 [+ F6 v房子突然晃动起来9 ]1 e- v" w( G# _
楼上的人纷纷往楼下跑3 S2 X! R+ E9 p4 G- _8 o0 z+ X \
我夹杂在人群之中& \& z/ C4 E' O# p1 J+ X: _
房子不停地晃动8 @ ~( f( z/ X4 V" E! [4 T7 T1 V
一些沙石砖块正在掉落
. n; v- W2 J, J$ Y! G+ q我感觉房子即将倒塌,此刻
% S* m+ f* s ?( H% {我闻到了死亡的气息; U$ U2 D, g2 t1 {, t1 B- }- _; J
9 e) O- A, t* d6 }* P
楼房似乎已经安静下来
s' q8 @2 z, S5 ]人们聚在一起 神色惊恐
; H1 G: N1 c* ]( O+ ]( G这时,有风穿过我的身体,穿过% A; W) Q; o; E, u- h
刚刚晃动过的楼群8 z9 h; E6 b7 T8 K7 W8 I
2 ]# R1 ^5 o, ^5 f# K
死亡的气息临近之时,“我”看到人们“神色惊恐”,而风的到来,让“我”感到了生命的存在。穿过“我”身体的风,一样穿过楼群,穿过别人的身体。由此,诗人真正感受到“活着是多么地好”——
5 V) R; U8 F$ l z& u7 f! `% j* W/ x" }5 J
活着是多么地好
: L$ E, q2 K4 c就像死去一样
! o6 b1 b- z+ U& K# n死去是多么地好
% x _) Q! n5 E; d9 } N, }就像活着一样- b1 |7 d' w' H1 l& A, S: @
8 A2 ?( Q/ Z$ g m5 v f晨光里
0 i3 M$ Y0 ^/ c& m- K3 U. y( }# m草木绿了又黄
2 T* {. ~; g+ h p花朵谢了又开
0 A1 L& c1 B3 o. D- r* ]' H" m" U
1 D b3 [' M! h) |; ?——《活着是多么地好》
X; |6 F, N/ E: o
6 ^& L. A8 H4 n生死之间,万物流转依旧,“草木绿了又黄,花朵谢了又开”。我们还要在大化之中眼观,耳听,鼻嗅,舌尝,身感,意识。生与死的界限只在呼吸之间,人生短暂,世事无常,在有限的生命里程中,我们笑看生死也就会发现,其实生也是好,死也是好。8 `5 {' T& u- N( h4 q& b
整体来看,古石的语少修饰,尚朴素,言浅意深。他自言写现代禅诗后始参禅近佛,以禅者的心来感知生命,感受生活,诉诸诗歌。显然,个人的定力给了他写作静观禅诗的优势。他的诗作提示我们,写好现代禅诗必不可少的是内在禅心的养成。佛法讲“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多数诗人勤修是勤修了,却难以放弃对文字的贪着,而是以诗语来传达个人的禅观体会。从 另一角度来说,这是诗人积极探索之心的必然表现,也显示了现代禅诗在当代的活力。/ A o( h$ v' B& x
当然,古石诗歌的缺点也较为明显,这主要有以下几点:因取材单一而略显单薄,因过于精致而骨血不足,因专意呈现而稍欠圆融。但这是诗歌写作过程中的常态,并不代表着永久。相信以他目前努力的状态,此后的诗歌必会越写越好——我们翘首以待。(2014/12/10改于衡水学院公寓)+ G( m2 ~0 s; C
7 q& }; `9 O: n: q6 H
附:部分古石诗歌
* w$ L0 i- P: ~1 b- n5 s4 p' e8 q0 `1 `) S, C0 V
《夜》1 p: E' B5 r0 ~
" U! |! ^, x! V; f) z9 B6 \/ z; R
深夜被什么惊醒8 m6 ?( ?" D" Z4 X. B# ~$ ?: o
四周一片寂静4 M5 T. S! @) r W" c" {
此刻,你感觉夜2 W' Z+ J9 E- h5 F- [- Y
像一个巨大的% D, G+ V* O8 Z. G4 e# o
黑洞2 N' T% i6 s6 X( W8 l0 k( b( @
你像一只蚂蚁 A- W5 q" w3 G: B6 j3 g; G& ~
黑黑地蜷缩在* w- k! d/ W/ ]4 S
洞底一个
0 `$ u. T4 Y( }$ W1 r" b! y黑黑的
" T) C3 k4 E% h/ o/ L1 q# I4 b角落5 z" x1 f$ M. R* W2 T5 B& u6 X& R
~* k2 M$ [4 O7 i! [( D! R整个世界
& i" U8 L4 K0 o; s! [像一个巨大的8 |# ~, o/ j9 R; |# P3 @
黑洞
4 B* v3 {/ ]& K你看见那么多蚂蚁8 G: K1 U5 W* T0 Y) O+ H
在寻找出口& E6 P* T! E) E, ]
) X% J8 R; `9 k《静夜》0 _) D+ x2 B8 P" a. b
- C$ r, ~0 [$ w夜已经很深了
3 V+ u3 k2 I( s$ M' E1 G7 c( {% g一切都安静下来6 E2 i f9 c3 o7 R4 l* ?/ h! O
你也终于安静下来) x" g1 F$ g8 W) X) ?
时间仿佛停滞" P; p' {2 d( S5 U
世界仿佛什么事也没发生# b- q8 j6 B8 ?" [1 L/ O' j
你只听见一阵风从窗外吹过3 c) d! n( I. p
看见月光一片一片轻轻晃动3 o8 M0 s5 t4 O' s. V. ~3 C* n5 v
' Y8 u" w' Z6 T1 i( Z/ |5 n, X
这样深的夜晚,一切是那么安静
" X& c6 i, ]: c: K/ w$ e你的内心澄澈而辽阔
; Q" I* d! r' E' x) B% T7 J你轻如一粒细小的尘埃
8 E+ m L5 t" S0 N在月光里静静地" l w* f" T7 l3 i$ I1 g) {
随风而舞" s% K4 C) e- \# G
2 m# G$ j# C$ ~( b) S! L% U5 E; X5 @《一只蚂蚁》/ [/ {& g( h- v" R% k( C6 q
5 w( N1 G z; n/ F5 P我看见一只蚂蚁0 y {& n6 e! ~, ]/ s
在餐桌上爬行8 A. h D; b+ D% d
桌上没有任何东西
- M* r. _: h8 z1 }9 I) o; r: Z- m$ U它显得那么弱小 那么孤单
6 o& H k% e2 x) i( D3 z4 c4 P我想,它肯定是在寻找什么食物7 t* L% E' N% a0 F0 B! n
之前,我曾按死过无数只蚂蚁" R B/ l" V" s, P
现在我不忍心再这样做; q- p2 _! e! o
我在它前面放了一颗饭粒2 \' U# e1 g7 l
但这只蚂蚁只是
( m5 N3 d+ b% a1 F" ]/ n7 g碰触了一下,就悄悄地
6 O% |- s# e( }. j绕道而行
# m' \6 ]! |0 T6 v) z* w8 x9 e" P. y: L) U, s& L5 Z
《清溪河的船只》
3 `( |: D/ M5 ?! t* ~6 b2 W2 Z
R8 ]( U% X8 @2 }- Z清溪河的船只3 Y+ C% c" z }. V
渐渐地少了3 c }9 _8 Y' ^4 a3 p) \/ Q
但是偶尔还能看见" w7 m4 H& d+ x( R$ F8 T X
一两只: P8 x5 z0 ~+ E/ d1 y- E2 r
在缓缓移动
) [* C+ x8 B' K如果离它稍远点! q1 H; D# ?% X! [ W% Y6 @
它就像是没动一样
& ?7 J2 n7 Y# ]1 p; t, [4 l9 {+ | j. p9 L
《火车一列一列地驶过》6 i) S1 [/ z/ G" G6 b5 S7 @! n8 r
( a$ F7 c8 w% \# Z0 h6 v* k4 q
火车一列一列地驶过) o1 C0 C6 f6 {" n
他站在旷野,一动不动
( `/ J. S6 }8 }, b" x火车一列一列驶向远方
, o) H9 j! u; f% G火车仿佛把他带走
1 ]9 G. d; p9 g2 M火车仿佛一动不动# L4 l! @$ T6 W( G/ u
q1 g$ N k; s0 a6 ^推荐人:南北
5 K% K5 U. y- Z" p3 i5 F, K推荐理由:本文用谨慎细密的分析,富有逻辑条理的归纳,较为准确的对现代禅诗流派重要成员古石的诗歌创作进行了系统评论。这无论对一般诗歌读者还是流派成员今后的现代禅诗写作,都有着很大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3 I' ^. Z1 I. e. ]2 ]( j7 X% Z( L8 \8 v* F* A
大胆立论,小心求证 —— 现代禅诗系列理论随笔之322 B/ J5 ^( O: s) f
9 x% D# B! ~6 y5 c% L/ `
作者:南北
1 a8 r3 G- l7 H+ s- [
# h1 N" ^7 \+ V 在编选《现代禅诗探索》丛刊(总第五期)的过程中,过去几年积累的一些问题,逐渐暴露了出来。这些问题,主要在评论文章方面。
7 @1 S& ]7 n0 r7 n, H0 {0 K% w- j: | 首先,是台湾中华医事科技大学的戴裕记先生,发表在台湾南华大学《文学新钥》杂志上的《现代禅诗如何可能——以洛夫诗作为例》一文,内中除了涉及台湾“现代禅诗”的发展情况,也将大陆这些年来“现代禅诗流派”的发展,进行了对比介绍。当谈到洛夫的作品及与“大陆现代禅诗”的关系时,作者着重举了刊发在《现代禅诗探索》丛刊创刊号上张黎的一篇文章《浅谈洛夫对禅文化审美的背叛》,认为该文作者“用语轻率,并无引用任何洛夫诗作分析,只是借机提出自己对禅诗的主张”。并认为“张黎式的评论”是大陆现代禅诗“发展中的若干危机”之一。甚至提出“刊物或交流平台沦为党同伐异的杀戮战场,禅诗成为一言堂后,还可再感动人吗”的严肃诘问。
5 a' e; o- x# F3 l7 j3 {+ z 戴裕记先生的批评和诘问,或者并不完全正确,甚至有点危言耸听,但我们却不能不进行一番检讨。在我与现代禅诗研究会同人的反思过程中,发现了比戴先生所提更严重的问题,已经到了不能不正视的程度。很多谬误不实、前后矛盾的妄断结论,简直让人膛目结舌。于是,何兮写出了《现代禅诗正名:考据辑录篇》,我也以《答问录(之三)》的形式,对一些历史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澄清。2 Q# k s! Y6 T2 @& f, g9 \
本来,第五期丛刊在编辑过程中增加了一个大栏目“必也正名”,主要是对于两位高校教师徐保华和魏鸿雁评述文章的批驳,不想在刊物即将付印之际,又发现了一些类似的问题,于是不得不暂停出版,以便对于将要刊发的文章,进行重新的审读和检视。' I- s- Q& Q( t0 e5 f8 |
这期刊物编辑过程中不断发现的问题,都发生在评论方面,我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写作评论文章,以及作为编辑者对于评论文章所进行的认定或取舍,到底应该遵循一些什么原则和标准呢?
, ^% o; J, q! C' x# `7 {* c9 K; U7 J 记得中学时期,语文课老师就已经开始讲述论说文的写作。其中的关键,是论说文的“三要素”,亦即“论点、论据、论证”。文学或诗歌的评论,毫无疑问是属于论说文的范畴,那么,这个“三要素”对于评论文章来说,就是不可或缺的了,也是衡量和判断一篇评论文章是否合格的一个基本标准吧。那么,我就来先谈一下这个“三要素”,作为一个常识性原则的重提。当然,我不会像语文老师那样的讲课,而只想说一些我认为必要的,在大家的写作中需要特别小心的方面。
# f( d2 N; D/ ~ 第一是论点。
, {9 O( R G! P) \ 论点也叫立论,也就是评论文章的写作者,对所论述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是论说文的核心。确立论点是写好一篇评论文章的前提。而且,论点必须鲜明。鲜明,就是要明确地表示你要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要赞成褒扬什么,批评反对什么。对某件事情、某种现象发表议论时,必须态度明朗,观点肯定直接,不能含含糊糊,模棱两可。鲜明,是写论说文最基本的要求。如果再要求高一点,论点还应当有新意,有深意,有现实意义。所谓新意,是说要有自己的独立看法,不去重复别人已经表述过的观点;所谓深意,就是不能只看到表面现象、就事论事,而是要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而所谓的有现实意义,就是要有很强的针对性,不泛泛而谈,不人云亦云。
- B6 ]# A1 F; j. p 所以,论点是评论文章的核心,对整篇文章起着统摄的作用。没有鲜明论点,就不能称其为论说文。但是,只有鲜明的论点就能成为好的论说文章吗?当然不能。要想你的论点立得住,能说服人,你就必须拿出足够的证据来,也就是所谓的论据了。
: @( h4 C' \8 i7 ?) Q" N; P& I 第二是论据。2 J+ A* L+ S Q1 G
论据,是证明你所提出的观点正确性的根据。一篇评论文章中,你提出了自己对于作品和事件的独立看法,标明自己的观点立场。好,你就必须举出事实讲出道理来证明你这个观点和立场是有充分依据的,而非信口开河。7 H# U% r2 c4 m R3 a' s1 _. H+ O5 t
能证明你观点、立场正确的论据,包括事例、史实以及统计数字等。这些东西必须真实可靠,不能臆造、推想或虚构。建立在臆造、推想或虚构基础上的观点和立场,是站不住脚的。为了保证事实的真实性,引用的材料要有详细的出处说明,要反复检查核对,务必准确和详细。作为论据引用的言论,也应具有权威性、公认性,而非随便引用,或者断章取义、虚构炮制。5 B$ S4 ^9 X- |+ a% m
如果论据不充分,或者不能成立,那么整个一篇评述论说文章,也就不能成立,也就等于是废纸一张,失去写作的价值和意义。 D8 V" }5 u, W6 Z2 R5 o! M
第三是论证。
3 d; \4 ?3 \/ z' `" |3 f' Y2 C3 U4 j 在你提出了自己的明确主张,也严谨的选取了证明自己观点正确的论据之后,就是论证了。也可以说,论证是个技术活。因为,即便你的论点鲜明,能引人注目,而且你的论据也毫无问题,经得起推敲和考证,但你如果不掌握恰当的论证方法,也一样会导致一篇文章的失败。这就如同你虽然有了一件新衣的设计图案,也有了布料,但不能恰当正确的剪裁与缝纫,一样不能成为一件合格的服装是一个道理。! B) f/ a9 q+ ]: d
在具体的论证中,写作者会根据不同的论证对象,而选择不同的方式方法。譬如你可以根据需要采取“道理论证法”,也就是引用被世人公认的名人名言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正确性。如你想要说明一种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可以引用孙中山先生的“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大家一下子就会接受,且心悦诚服。而你如果采取“事实论证法”,则就需要慎重的选取支持你观点的客观事实,罗列呈现,标注出处,让人无法质疑,进而才能让人信服。如果你采取“因果论证法”,就需要在名言理论的引用或事实呈现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揭示出论点与论据之间存在着的必然关系,来证明你观点的无可置疑。
& ^% ?5 x! G2 w! L 还有,在使用各种证据来论证你的论点正确的过程中,论据要始终围绕着论点而运用。无论是直截了当,还是迂回曲折,都不能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最后让人不知所以然,如此你的这个论证也就无疑是失败了。如果你在一篇大文章或一本著作中,来展开论证你的中心观点,可能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会有很多分论点需要去分别的论证,但百川归海,你最后还是要汇集到中心论点上来,而不能成为一盘散珠,各自散落在互不相干的角落里。
Z0 G7 ^' j Z5 q/ g) b+ S 总而言之,论证是在提出论点和择取论据之后的一件“缝纫”的活计。要想使你的评论文章这件衣服漂漂亮亮,就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来完成它。人们已经使用过的方法你可以拿来用,人们没有用过的,你也可以自开新路。只要记住一点就行:方法只是为了达成目标而产生的。
3 q4 f2 }* R" H* m+ } 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胡适先生,曾经提出过一个学界耳熟能详的治学口号:“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就是说,在你考虑问题,提出论点的时候,不要像个小脚女人,这也不敢那也害怕,最终导致平庸,导致无力或流产。但你一味大胆,信口开河,全无凭据,也是难以立足的。所以,“大胆”更要“小心”,“假设”必须“求证”。7 E0 A/ |0 [) t, V$ }, |
我在这里说这么多,就是想要我们的现代禅诗流派同人,在今后的评论文章写作或刊物编辑过程中,不但要敢于提出或采取大胆尖锐的观点,同时更要万分小心,老实收集、寻找和考证论据,不可以图省事,图方便,顺手从别人那里拿来就用,不去甄别论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只有当确定了支持论点的论据不存瑕疵的时候,才可以放心采用。而在论据不充分不可靠,或者是在根本没有可靠论据的情况下就妄下断论,则是万万不可行,是必须避免的。切记,切记。小心,小心。(2014-12-15,沙溪半山茅舍)
4 u1 C* Q. D1 I1 n
2 A0 P: d" S2 u/ l$ y' C2 F9 C% d% i: A推荐人:碧青
$ g" T# i' F) E4 n1 E, ^9 ]9 p推荐语:现代禅诗虽然走过了初创时期的艰难历程,但现代禅诗美学体系的建立任务更重。正确而准确的理论分析和评价,才能促进现代禅诗的健康发展。南北的这篇文章既指出了在现代禅诗理论探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又满怀爱心提出了警示和希望。值得每一位同人和有意探索现代禅诗的批评者深思。“只有当确定了支持论点的论据不存瑕疵的时候,才可以放心采用。而在论据不充分不可靠,或者是在根本没有可靠论据的情况下就妄下断论,则是万万不可行,是必须避免的。切记,切记。小心,小心。”. h# V( C9 `$ A; J8 g
# m' j( s; k2 f$ N9 S4 }1 p【借鉴欣赏】
4 T: Y1 f; E; Z/ ?$ ^8 e/ U
+ z W Y2 S1 T6 J, C《细致》6 z# t, A" h* b! \3 k
3 \* J( Z) r9 |" G+ w* b; T. X
◎汪抒
+ ~% G0 e1 q! p6 L9 g8 O8 E
( e# ~( q( q8 L A+ }5 l我的心比天空细致
0 Q+ ?. B r) W1 [6 ^
! R5 N7 e4 L5 I p. S8 B如果在这清寂的早晨
" S' O" n/ D2 _8 d* F( ?有一只猫) k" m: g+ t. Z: n9 _5 \8 g) g- b+ f
不慎弄响了一粒石子& L& K# ^+ w6 K) a
那就是整个宇宙6 \! V6 j+ ?* h5 m3 W
& `1 A' E6 u' h; A6 Z
我与小雪和平相处,我惊异于
: A* n$ N3 G# ^' U它的控制能力
% B! _2 ^- {2 e3 _ J1 K. V! G它只在深夜飘落一会5 r* e& |, i- S) l( v. ^; k
现在,树皮上,它恰具刚好让人看见的程度
. W6 z8 B }( B0 |# f, a* t- [它默默浮现穿透所有的事物: Y' B4 S' w$ | s
6 z% I1 e* t" r: f0 W, f: f: ?- r; t1 K
木梯,墙壁
8 |$ ~6 l; u& G/ Z; A1 h( d屋顶1 O% t2 t/ T* l; G
我是狭小的,温暖的
+ @# D4 L- H1 \所有的寺庙都已彻底抽象化 P d7 V- |5 x a
: g/ Y2 p2 E0 b, |3 E/ P' K
推荐人:古石( p; D8 z7 z% T
推荐理由: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一花一天堂,一草一世界。《细致》通过细致入微的描述,呈现了物质与宇宙、人与自然、物与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是一种存在本相的呈现。"木梯,墙壁/屋顶/我是狭小的,温暖的/所有的寺庙都已彻底抽象化"——心即宇宙,宇宙即心。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明了这个道理,我们就不会执着于相,“寺庙”仅仅是一个抽象化的概念而已。0 h+ m) U2 Y/ I3 h, v
9 _4 U2 j9 `# z- o1 }8 S7 I3 K7 M8 r【主编手记】% G( ^9 r( }8 g
) e3 [: N. C2 L/ o
在北方,今年相比于去年是个良好的冬天。雾霾天气很少,能见到蓝天的日子很多,有时还能看到洁白的云朵,太阳也总是明亮而温暖。在这样晴朗的冬日里,因病痛而压抑的心情开朗了很多,竟还平添了些小小的快乐和欢喜。人终究是自然中的人,也是季节中的人,季节与风景,阳光和空气,塑造着我们的内在和外在,我们终究要感激和敬畏养育我们的自然万物。
5 n; T+ ], I4 M# n6 n0 H 带着这样的感激和敬畏,现代禅诗的诗人们以他们诗美的创造,通向自然,通向万物,通向季节,通向人与自然万物的和谐生息。那些美丽芬芳的禅诗之花绽放在温暖的冬季里。新疆雨浓的诗歌构思独特,形式新颖,诗语简洁,风格别具,给我们带来艺术的享受和写作的启迪。现代禅诗的实力诗人们继续创作出优秀作品。理论方面也收获很大,南北的《大胆立论,小心求证 —— 现代禅诗系列理论随笔之32》一文既指出了在现代禅诗理论探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又满怀爱心提出了警示和希望。值得每一位同人和有意探索现代禅诗的批评者深思。李艳敏的《冷静的生活观察和静默的禅修写作 —— 古石诗歌读感》一文较为准确地对现代禅诗流派重要成员古石的诗歌创作进行了系统评论。9 g: D7 b* ]$ `3 l2 @
冬日可喜,收获颇丰,季节流转,春天,已经向我们招手。
; X, V/ ~# v! Z: \' H* u, T* s- G: |* r+ @ [7 S
2014年12月31日于河北涞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