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9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 自 由 新 诗 把 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0 09: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为 自 由 新 诗 把 脉


——读宋桂嘉《诗问》随感



• 姚义




    近日偶读2001年7月号《延河》文学月刊,刊有宋桂嘉的《诗问》,引起笔者几多遐想。据闻,该刊原本计划推出《诗歌专号》,征文发出好久,结果只征到22位诗人的诗作。首都的名家,只有两个人提供了稿件,结果只好出了《陕西诗坛二十二人作品展》,全刊的多一半篇幅还是用小说来压阵。我就想:为什么无数多的诗爱者宁愿纳版面费投稿给民办的诗刊诗报,而不投给稿酬不低的官办刊物呢?正象《诗问》里感叹的“你怎么会弄到‘驿外断桥边’这般尴尬境地/你怎么会弄到‘寂寞开无主’如此凄清失意/像一个日趋败落的家族/像一片逐渐撂荒的耕地。”
    近年笔者曾多次去书店、书亭浏览,居然发现极少有诗集上架,而其它品种的书却五花八门,让人眼花僚乱。一个有着四千多年诗歌优秀传统的泱泱大国(从古谣谚算起),诗歌向来以文坛上执牛耳的盟主地位出现,怎么如今一下跌落到如此冷落的地步!《诗问》中很疼痛地呼告:“我不相信,不相信——/艺苑里真有什么濒危花种/人世间真有被时代抛了的弃儿。”诗人一开始就大声疾呼:“是你疏远了人民/还是人民疏远了你?/是你远离了生活/还是生活远离了你?/是你冷落了社会/还是社会冷落了你?是你回避了时代/还是时代回避了你?”问得好,太好了!正因为你疏远了人民,远离了生活,冷落了社会,回避了时代,必然要落到像被遗弃的婴儿一样可悲的境地。
    可诗歌自古以来一向是受人们青睐的呀!痛赋《离骚》,仰天发问的屈子,一直活在人民心中,连吃粽子过端阳也想着他;一首二十字的《静夜思》至今刚呀呀学语的幼儿也能学背;稍识文字者每读《三吏》、《三别》、谁能不“叹息肠内热”呢!每提到汉诗,人们都会举出屈、李、杜、白、苏、陆、辛等一长串光辉的名字。这些前贤古人暂且不论,近代、现代、当代诗歌也都曾辉煌一时。《诗刊》中也写道:“五•四新诗运动/又为你揭开一片崭新的天地/郭沫若的《女神》飘然降临/树起一面现代诗歌的大旗/毛泽东诗词横空出世/在20世纪里把你推向顶级!”诗歌从来就是为人民为祖国为社会鼓与呼的。用毛泽东的话说是“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自古至今,莫不如斯。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郭小川、贺敬之的诗倍受读者钟爱。每听到《投入火热的斗争》、《放声歌唱》、《雷锋之歌》等好诗朗诵,浑身热苏苏的,总觉有使不完的劲。笔者也是在这些鼓动人心的弘扬了时代主旋律的诗歌的鼓舞下,健康成长,克服了生活道路上诸多难关。直到老年。
    诗,应该永远是人民的心声,时代的气笛。但在80年代,文坛却有一些奇谈怪论,还是出自一些名家大腕儿的口,直让人大跌眼镜。说什么文学要“和时代保持距离”呀,要“躲避崇高”呀,诗歌不能充当“时代传声筒”呀,要“向内宇宙倾斜”呀,要“写给下一个世纪的人看”呀……。一时间谁也看不懂的朦胧诗,颠之倒之的古怪诗,搔首弄姿的风月诗,甚至脏话满口的流氓诗等等,有的风行于一时至今仍有市场。有的自言自语见无人理会而自行退场,有的刚一露面即遭到喝斥而藏匿。那些让人无法理解的朦胧诗曾兴时了好几年,对诗歌稍有关注的人都有印象。这是一种对青少年影响很不好的诗潮。笔者教中专语文和大专班写作课多年,在青少年学生中模仿朦胧诗的不少,有人把我指出不该这么写的习作投给一些刊物,竟然发表了。我问作者你这诗是写什么的?说说你的主旨是什么?他竟说不清楚。我又去问发稿编辑,他也说不出这诗写了什么,只觉得新奇。原来这位编辑是怕人说他读不懂而落笑话。这真是比童话《皇帝的新衣》还滑稽可笑!对一位诗人的某首朦胧诗,笔者看不懂,随意胡作了解释,说给作者听,他却说:对了,我就是那个意思。原来一些所谓的朦胧诗,是似是而非,不知所为。大多数读者看不懂,自然会落得冷落。不是我危言崇听,的确前些年有正式发表过的流氓诗!那些如《红楼梦》中呆霸王薛蟠的胡言乱语毫无二致的流氓诗,我这里是不堪例举的。诗堕落到这步田地,不是很可悲的么?!
    应该承认,大多数写诗的人心灵是健康的。总还希望自己的作品留给读者一个美好的印象。但知道了“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还不够,不在如何服好务上下功夫,“为人民服务”还是一句空话。长期以来,诗歌从盟主地位垮了下来而出现了“寂寞开无主”的落魄境地,主要是割断了中华诗词的优良传统,一味崇洋媚外,一味西化的结果。十多年二十多年,甚至半个世纪,西方语境在笼罩着整个诗坛。许多诗作者抛弃了诗歌的根本形体特征“韵”,甚至连起码的“节奏”也不要了。诗歌失却了音乐性的韵律节奏,和散文几无分别。一些写诗人又不甘心让人说他的诗是散文,便在写作手法和求新出奇上下工夫,什么多角、味觉、感觉,五颜六色任涂抹,粗看花里忽梢,细看是词语的乱砌。用白话文写的诗,却比艰深的文言文还难懂,谁还有耐心去猜测你的“情”和“意”呢!
    这里随便举一首文友的诗,这是他恭恭敬敬地把新出的诗集《心的瞳孔》赠我,虚心表示要我指正的。如《窗外》:
   “草树的韵味扑面而来砰然心动的是山峰的群体/流水的曲线面炊烟的姿态阳光的风彩这一刹那/也都充满魅力充满温柔的骄奢且磨砺蔚蓝晴空/翻飞的翅膀拍击生命雄健的格调掀起胜利者的/豪情征服者的壮志以及那些并不甘愿沉的梦//早已超出被期盼的年龄只有目光在固执地追寻/一切的一切都交付神秘的人行道路灯的方园里/曾一度封闭星辉叹息如胡须自然而然布满嘴角/再没有什么可以遗失连世界也不再有传说默然/守望人群如何河流滔滔而去所有的船只都是召唤”。
    我是硬着头皮才读完这首诗的。诗集中类似这种风格的诗很多。我曾很不客气地说:“别看你已经发表了不少诗,这样写下去不会有出路,谁会忍受你这拖沓冗长词语累赘的诗呢?作为教师,你这样的诗会在学生中造成一种误导:以为诗就是这样的。这多不好”。他听了我的直言相告,感到很痛苦,感到自己受一些人影响太深,一时转不过弯来。   
    如果作者写诗时首先考虑到读者是否可以接受,能不能有认同感,就不会出现一味我行我素,自我感觉良好。我并不主张大家都来写五言,七言那种整齐划一的方块诗。写惯了自由体的人只要注意精炼性,音乐性,可读性就行了。比方每首诗应该有鲜明的节奏,即语气的停顿,总不能像急口令般的一口气直说下去,押大致相近的韵也是很容易作到的。有韵才有音乐感,韵对于诗如同上衣应该有领一样。郭小川、贺敬之写过不少朗诵诗,特别是阶梯式的朗诵诗曾风行一时,但至今人们传诵的仍然是《三门峡——梳妆台》、《青纱帐——甘蔗林》、《回延安》这几首节奏鲜明,韵律感很强的诗。毛泽东讲话中强调的让人民“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中国气魄”,就诗歌而言应该继承诗词优良传统,注重诗歌的音律声韵美,是很重要的。西洋诗当然可以学习,学习借鉴,但学习结果应该使自己写出的诗具有中国特色。如何向西方诗学习,限于篇幅,笔者拟另撰专文讨论。写自由体新诗的人,大可不必一韵到底,或句句押韵。只求其押大致相近的韵,要以自然和谐为好。
    就近笔者收到沈阳诗人何若云、吴舰合著的诗集《走进风景》,诗人用了很通畅流利的精炼语言,押了大致相近的韵,读起来很可人心。如《早晨我画画》一诗:“早晨/我画朝霞/画红了心//闭上眼睛/有你涌来/有热流光临//朝霞/就是你的红盖头/等着你掀开”。前两节押了in韵,in与ing相近,第三节无韵,由于其句式节奏与第一段相近,仍让人有一种韵味感。当今不少青年诗人的诗从构思的新颖,手法的多样,都是值得欣赏的,唯不知何故有意饶开了“押韵”这一传统,在语言上过多的形容堆砌,不该省略的主词却省略了,让人读来云里雾里,迷漫不清。自由体新诗的失落完全是诗作者们自己造成的,怪不得读者,更不该责怪这个大好的时代。那个举起斧子砍死自己老婆同时也自尽了的顾城,有人在悼诗中说他是因诗的信仰危机而跟着他的诗永远朦胧去了;那个名燥一时却卧轨自杀的海子,有人在悼诗中说他是因他不忍心看诗竟然沦落不被人理睬而失望以身殉诗,一了百了。其实感到诗歌前途渺茫的仅仅是一小群人,即海子之类的哥儿们。在民间,在东西南北中的神州大地,民间诗报诗刊,如野火烧不尽的春草,无数无数的多。民间诗社诗团,几乎各个县市乡镇都有。如今真正在唱主旋律的人们喜闻乐见的诗在民间。以重阳先生为核心的新华新韵学会,吹响了诗歌振兴的新号角。中国诗歌向何处去,应该走新华新韵的道路!何谓新华新韵,即以《新华字典》为准的《中国现代汉语普通话韵》,简称“新韵”。采用新韵的中华传统诗词(含民歌)与自由新诗相结合而产生的新诗体,简称‘新韵诗体”。新韵诗体,是当代中国多功能的新诗体,法定使用普通话和汉语拼音,是新韵产生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决定因素。她采用了普通话韵母四声的标准语音并具有广泛的兼容性,她综合了中华传统诗词(含民歌)与新诗等多种诗体艺术的精华于一身,以适应新世纪社会经济科技文化飞速发展的需要。”期望一切文化人、诗爱者都关注这一诗的宣言!
    何以自由体新诗的路子越走越窄?设重奖、高稿酬为其招魂,却应者廖廖。原来那一帮狂热了一阵的哥儿们,有的下海,有的落荒,有的 ……。而没有一分钱报酬,发稿还要交版面费。而有些甚至只是手刻蜡版传单似的小诗报,却有络绎不绝的来稿和大量读者,这不是值得国人深思的么!二十一世纪是新华新韵的时代,这已是不争的眼前事实了。
                         2001年8月1日于兴隆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5-18 00:18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