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918|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特区文学·读诗》专栏:中国网络诗歌抽样读本(18)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9 14: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特区文学·刊中刊《读诗》
专栏:中国网络诗歌·抽样读本(总第18期)
2015年11月集稿/将刊于《特区文学》2016年第1期

马启代评荐:孙方杰《我在大海边凝视远方》
王征珂评荐:孙俊良《我订阅了一份春天》
王  法评荐:包  苞《坐着火车去远方》
方文竹评荐:吴昕孺《致费尔南多椠索阿》
木  叶评荐:伦  刚《雪夜,在原始森林听鸟鸣》
阳  村评荐:陶  杰《喻体(一)》
张无为评荐:刘苏《弈》
周瑟瑟评荐:聂权《下午茶》
宫白云评荐:杨光《门》
盛  敏评荐:蒋华刚《表情》

马启代评荐
马启代:1966年生,诗人、诗评家,“为良心写作”的倡导者,“长河文丛”主编,自由撰稿人。
我在大海边凝视远方
■孙方杰

我在大海边凝视远方,依稀可见的几艘渔船
像悬挂在海面上的吊床
动荡,飘摇,宛若我此刻的心。
天空有些阴沉,鬼知道我此刻的心情
正被砸来的巨浪拍击成一缕青烟。
想起往事,就会有骤然而生的悲痛
猛烈地撞击皱了的愁肠。
幸运和厄运是一对孪生兄弟
有着同样的主题:劳作和受苦。
有一些危险,在岁月里埋伏
有一些绝望,在生活中时隐时现。
每天的日子,就像这海上刮来的台风
巨浪涌起,澎湃而又湿凉。
进退两难的事情太多
挖空了心思也无法抵达
我对人常迎笑脸,暗处独自疗伤。
坐在大海边,凝视远方
呼啸的大浪,一排又一排地打来
打得我喉咙里塞满了盐
似乎我的五脏六腑已被浸淫成了卤水拼盘。
渔船走了,大海上一片空茫
我看到,我那涌出的泪水啊,还在浪尖上
在远方的大海上,不住地翻腾

马启代:朴素的抒情与人生的悲歌
孙方杰的诗歌主要有两个关键意象组成:“钢铁”和“大海”。在他多年的书写中,曾有钢厂生活经历的他,其“钢铁”系列短诗和长诗《钢厂》使他拥有了自己个性化的艺术标签。至于“大海”系列,源于患有哮喘病的他每年夏天都要“逃逸”到海边生活一段时间的人生感悟,面对大海,其诗中的情感熔铸了自己整个的人生感受。
《我在大海边凝视远方》以一个静态的视角切入,把外在的景色和内心的波澜化为直抒胸臆的表达,这需要成熟的写作经验做支撑,其节制和内敛的把握往往考验诗人诗艺修炼的火候。当下那些带有浪漫抒情性的诗篇充斥网络和纸媒,在我看来,这是诗人对难度的逃避和对精神的放弃所致。孙方杰的语言娓娓道来、缓缓推进,朴素中含着温情,直白中蕴含诗意,将“悲痛”、“幸运和厄运”、“劳作和受苦”以“澎湃而又温凉”的语调铺陈开来,将“吊床”的视觉和“喉咙里塞满了盐”的味觉融为一体,将“危险”、“绝望”呈现为“埋伏”、“时隐时现”、“进退两难”的形式,其“独自疗伤”的情状一是强化了人生无常的古老寓意,二是内化为灵魂因现实残酷而发生的分裂之痛。所以,他“看到,我那涌出的泪水啊,还在浪尖上/在远方的大海上,不住地翻腾”。其诗情翻涌中蕴藏着深厚的哲思。
年初读到他的组诗《大海啊,齁咸齁咸的》,是在我们一同赴秦皇岛参加海子诗歌艺术节的路上。在海边海子公园徜徉的时候,我看着他被时光吹黑的脸庞,不由的想,哪一位真正的诗人心中没有一片汪洋大海啊。它齁咸齁咸,苦涩而甘甜,是人生与艺术的一味大药。

王征珂评荐
王征珂:诗人,诗评家。诗作发表于《人民文学》《诗刊》等百余种报刊,曾在《诗歌月刊》《诗选刊》《中国诗人》《飞天》《特区文学》等报刊发表评论文章数十篇。现居湖北十堰市。

我订阅了一份春天
■孙俊良

秋天在卷被子走人的时候
连所有的树叶也都卷走了
树木变成没有一片羽毛的鸡
站立在深秋里,真的呆若木鸡
趁着雪花还没有占满天空的时候
我向天空订阅了一份春天
春天这本杂志办的不错
内容既有春风在打口哨
也有细雨在清洗蓝天
既有花朵在向所有的人和事物
招手致意
也有雷声在忽高忽低发表讲话

在秋天的尾部
我订阅了一份春天

王征珂:论孙俊良诗歌的“移情”手法
“移情”手法是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手法之一,一种是“浅层移情”,另一种是“深度移情”。“浅层移情”是一种相对单纯的精神心理活动,表现为主体和客体交流,感情和景物感应。而“深度移情”则更为曲折、奥妙,表现为主观改造客观,诗写者对外部事物进行情绪化的熏染和转化,能够更好地表达诗人错综复杂的心理和情感。诗歌中的“移情”是自觉和不自觉的心理投射,也是精神创造和艺术创新的需要。“当麻雀落到我的窗户前面,我也进入麻雀的存在空间,仿佛也和麻雀一样,啄起碎石子来。”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这番话,我以为是“移情”作用的一个典型的、美妙的形象化写照例证。
内蒙古诗人孙俊良的诗歌,既有质朴无华的写实之作,也不乏浮想连翩的浪漫架构。善于运用“移情”、比拟、象征等手法,语词跳跃、活鲜,想象丰富、奇妙,意境开阔、灵动。经由个人情感对自然景物的情绪传染、渗入和点化,通过审美主体对自然对象的感觉转移、改造和变形,巧妙构建了一种主体和客体契合、感情和景物交融的形象化、诗意化、心灵化境地。
“秋天在卷被子走人的时候/连所有的树叶也都卷走了”。因了灵感和潜意识的多重驱动,诗人孙俊良笔下的秋天,不单单是纯粹的自然属性的秋天,秋天什么都可能是。假如我们满眼都是萧萧的落叶,满耳都是呜呜的秋风,满心都是一炉死灰、一潭死水、一腔死气,那么秋天就不是金黄的收获和产后的喜悦,秋天是荒芜,是凋零,是浩劫,是衰败,是疾病,是死亡。
“趁着雪花还没有占满天空的时候/我向天空订阅了一份春天”。诗人笔下的春天呢,也不单单是纯粹自然属性的春天,春天也可能什么都是。因为诗人的情怀还没有枯萎,梦想还没有衰竭,心灵还没有提前死去。诗人订阅的这份“春天杂志”,画面缤纷灿烂,内容丰富多彩——这是诗意盎然的春天,心花怒放的春天,梦幻联翩的春天,借景抒情的春天,托物言志的春天。
且看,游荡在诗人孙俊良诗行之间的春风,正用响亮、清灵的口哨,叫醒发呆的“木鸡”,激活人间的“木头人”;淅淅沥沥的细雨,像一群殷勤的清洁工人,清洗着天空的广阔庭院;花朵们正用人格化的手势,对我们发着善心,说着人话,传递着友好的情义,尽管纷繁复杂的人间,还有喜欢发威的雷霆——像一个爱作报告的官员,长篇大论,滔滔不绝,“忽高忽低发表讲话”。

王法评荐
王法:1946年生。诗人。中国诗歌流派网副主编。干预诗歌流派的重要成员。现居住吉林长春。

坐着火车去远方
■包苞

趁着夜色出发,去黑暗的深水区
直到阳光,捧起车窗外那一簇簇
大地上兀然崛起的楼群
疾驰的列车,更像一个不真实的梦
经过大半个祖国
他似乎只是把我的忧伤,从一个地方
挪到了另一个地方

王法:一个未知的、伤痛的隐喻和亦真亦幻的现实呈现
“趁着夜色出发,去黑暗的深水区”。“趁着夜色出发”去干什么?旅游?出差?打工?一句“去黑暗的深水区”告诉我们该是去打工。那又为什么要“趁着夜色出发”?是躲避亲人的泪眼,抑或怕以泪眼面对亲人?如果有眼泪,那么,这个眼泪一定是悲伤的、痛苦的。因为他(她)要去的是一个“黑暗的深水区”。深水区已然令人顿生恐惧,再加上黑暗,那该是一个怎样的未知的地狱啊!“直到阳光/捧起车窗外那一簇簇大地上兀然崛起的楼群”,现实,还是以楼群华丽般的物象呈现出来。然而,“疾驰的列车/更像一个不真实的梦/经过大半个祖国/他似乎只是把我的忧伤/从一个地方/挪到了另一个地方”华丽的楼群至于我,并不是人间的天堂,只是我另一个“忧伤”的“黑暗的深水区”。
“疾驰的列车/更像一个不真实的梦”尽管“经过大半个祖国”可是主人公依然处在一个“不真实”的梦中。心中始终充满难以泯灭的忧伤。
法国伟大的哲学和心理学家拉康说:“现实既不是真的,也不是假的。而是词语。”这首诗以词语“黑暗的深水区”、“楼群”、“梦”、“祖国”、“忧伤”组成了一个巨大的伤痛的隐喻和亦真亦幻的现实。同时,也是主人公生命未知状态的真实呈现。

方文竹评荐
方文竹:1961年生。诗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硕士。著有诗集《九十年代实验室》等各类著作19部。现居安徽宣城。

致费尔南多椠索阿
■吴昕孺

我在事物里,向你招手
我这样一株“生命”的植物
向你那株“死亡”的植物,招手
仿佛玫瑰向海棠招手
一颗星向另一颗星招手,它们的光芒
具有同等的重量,但身姿
显然不同

你如何看待这种不同
如何看待你曾经也是一株“生命”的植物
如何看待那种隐秘的转换,将存在
变得那般不真实?

“思考不在任何一点”
可是任何一点
都在思考,上帝从不偷懒
“存在就是置身于某一点”
可哪一点
都不曾存在,时间从不静止

存在是完美的,只有思考
揭示出种种缺陷、不平衡、难以预测的变化
存在就是宇宙,只有思考的心
才可能比宇宙略大
你或许真的对世界没有要求
但不能无视美的法则
对事物法则的覆盖。否则,你的慧眼
就只是一个岩洞
可以容纳,无从观看

方文竹评荐:“我的心略大于宇宙”
葡萄牙诗人佩索阿是一位具有存在之思的诗人,而中国诗人吴昕孺的这首诗则是用该诗人的写作风格来写作,而且写作对象正是佩索阿,因此在两个诗人及文本之间会出现一种神秘的对证关系。吴昕儒的写作注定极具挑战性、高难度,他必须再造一个佩索阿。对于吴昕孺来说,激活对方与自述扩张都会成为文化的陷阱,倒是诗性逻辑帮了他打开一片异样的风景(“岩洞”)。吴昕孺的这首诗表达的是话语关系之纠缠与辩诘,揭示思想与诗歌的相互“覆盖”实则一场拉锯战,在冲突与矛盾中建设自己的美学。
在生者对死者、第一人称(实为第二人称)的情景设置中,吴昕孺就掌握了言路铺展的主动权,“我在事物里,向你招手”,从一开始,吴昕孺就摆出了以诗化合思的姿态,其实这也是整首诗的基调。它抵销了一首“哲学诗”的经典惯例。诗就是诗,当诗楔入“事物等同于理念”的语言游戏中,增殖与偏移大量产生--“偏移”即“增殖”如该诗的第三节,诗人的抬杠与正义乃最出彩的部分。诗就是诗,指称的破绽预示着进一步对话的可能。但事物又不可能取代理念,只是“不能无视美的法则”,这种“既打通又离析”状态导致最后一段诗与美相互覆盖了,既是理趣又是诗趣,对于处于高端思考的人类来说则永远无法完成。佩索阿名言“我的心略大于宇宙”道出了其中的奥秘。

木叶评荐
木叶,1970年生,本名王永华,诗人,文学硕士。著有诗集《流水中发亮的简单心情》、《在铁锚厂》等。现居合肥,《诗歌月刊》编辑。

雪夜,在原始森林听鸟鸣
■伦刚

曲珠说:再冷的夜也有鸟鸣
我不信
从火塘旁起身,揣着双手
从木屋出去
凛冽的寒气即刻把衣裤穿透了
曲珠说:我们就等着看看有没有鸟鸣
为了证明有鸟鸣,我鸣叫三声
赶紧踅回屋里

木叶:妥协一种
伦刚的这首诗,看起来很简单,似乎不经意地给出的几个小场景,组成了这首诗字面上的意义。
初读很平常。两个人交谈,对于“寒冷的夜晚”究竟有没有“鸟鸣”持相反的意见。于是为了一探究竟,“我”“从火塘旁起身,揣着双手/从木屋出去”,结果是“凛冽的寒气即刻把衣裤穿透了”。“我”在“寒冷”面前低头:“为了证明有鸟鸣,我鸣叫三声/赶紧踅回屋里”。
很简单,但是在字面之下,诗歌又形成了纯粹而强烈的隐喻,隐隐约约表达了人类的处境的自我反讽,而这具有普遍的意义。也就是说,在看似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具体的语义拼接的背面,一首“有意义的”诗独立出来。诗中的表达,需要读者主动“介入”进去细细品读,才会感受出一种既简单又复杂或者说寓复杂于简单的况味。
诗中“凛冽的寒气即刻把衣裤穿透了”,是这首诗的反讽在逻辑上成立的所在,全诗因而是合理的,隐喻最终成形。

阳村评荐
阳村:1965年生。诗人。著有诗集《城市和乡村的边缘》、报告文学集《桂冠与荆棘》等。现居合肥。
喻体(一)
■陶杰

“明月朦胧”。十三四岁,她的身体
刚好呈现出此病句之美
她把水弹到我的脸上,命令我
不许说话不许动。然后,
飞快地跑开。她还没长到
嘴巴让我做个木头人心里却
盼着我去追的年龄
嗯,我不动,我静下来
听着泉水“叮叮咚咚”地从身上流过
幻想自己被某种飞行物镇住了
如果她大一点,芒果晃动,我就会
像狗一样乱在墙上蹭痒痒
如果芒果渺茫,风吹不动它,手够不着它
我伸出舌头你能看见一片味蕾的海洋吗
上午我把它画成圆的,下午
改为椭圆。一会叫它“芒果”
一会叫它“梨”。直到今天
我还不能确定自己喜欢酸味还是甜味
没关系……算了吧!请来一杯
白开水。要不就练习
望梅止渴。她还小,尚方便
转化为喻体,比作陷阱也正适合跳出跳进

阳村:诗的维度
我想以“维度诗学”来简析这首《喻体》。
“维度诗学”可能是个新名词,这是我最近看了一篇《物理史诗》的炫动文字后突然想到的词。正如你所看到的,今天,物理学正取代哲学,在探求世界的本源,在引导我们的世界观。既然最高层面的诗歌也是哲学性的,那么,当哲学因其不再能担当它的使命而行将灭亡的时候,最高层面的诗歌,今后可能不得不与物理学发生关系。
看到这里,你或许认为我在信口雌黄。在你准备“踢屁屁”之前,请继续看下去。
物理学认为,我们生存的宇宙,是一个四维宇宙。用诗歌来说明,就是,一首把一件事直叙到底即只做线性运行的诗,是一维空间诗;在线性基础上,增加左右穿插的诗(张力?),是二维空间诗;在前后左右的二维基础上,还可以上下辐射的诗(双层结构?),是三维空间诗;在三维之上融入时间的诗(历史想象力?),是四维空间诗。好了,在我们生存的四维宇宙,到达四维空间的诗,应该是最好的诗了。
回到陶杰的《喻体(一)》,在推荐这首诗的时候,准确说是在几位并列第一的候选人中确定陶杰为《诗歌周刊》2014年度诗人的时候,《喻体》的多维性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一些读者之所以责难这首诗,是因为他们对这首诗的理解还只是停留在线性的一维空间里面,他们看到的就只能是作者对一个十三四岁未成年少女的意淫。
诗的一维空间确实含有意淫的成分。作者是一位中学教师,我想,他的创作灵感,或许就来自他的学生——某位,或某几位十三四岁的女学生。诗中的细节和心理描写,诗中的想像和喻体,都来自这个真实的世界,它们是鲜活的、灵动的。越过诗人在一维空间布下的沟壑,你就能从病态的意淫进入到二维空间朦胧的审美。这个朦胧之美不再是来自肉体,而是来自静下来之后叮叮咚咚从身上流过的泉水,是的,是泉水,不是河水,也不是海水,后者早已被现实世界污染,只有泉水还拥有天然的纯净和透彻,还与人类保持着仅有而又必须的距离。在这个二维空间里面,如果你还有残存的一点意淫,也应该被泉水的张力洗去了。
当我们还在纠结于如此描写十三四岁的少女是否合乎道德规范是否有违正能量的时候,作者直截了当地说:“这是一首关于陷阱的诗。有人用叙述制造陷阱,我只是想用叙述照亮陷阱,并制造脱离陷阱的幻觉。”诗中是这样写的:
她还小,尚方便
转化为喻体,比作陷阱也正适合跳出跳进
沈天鸿说,现代诗应具有双层结构,一层是表面的,还有一层是隐藏的。就“维度诗学”而言,具有双层结构的诗,可称为三维空间诗。这首《喻体》,其标题就暗示我们诗有双层结构,原来诗中洋洋洒洒写下的病句呀、芒果呀、梨呀乃至蹭痒痒的狗,都只是直观可见的表层,这个让我们纠结的未成年少女,不过是个喻体而已,其喻指的本体,作者直到最后才告诉我们:陷阱——一个依靠幻觉才能脱离的陷阱。
进入这个三维空间以后,每个人都可以发挥一下自己的“历史想象力”了。
往近了想,硝烟尚未散尽的股市陷阱,正在暴露出来的养老陷阱;往前想,引蛇出洞的阳谋陷阱,砸锅炼铁的跃进陷阱;再想远一点,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陷阱,为自由献身的革命陷阱,等等。还有诸如婚姻陷阱、交友陷阱、投资陷阱、“卖拐”陷阱……可以说,我们一直生活在悲催现实的陷阱之中无法自拔。
陈超说过,历史想象力都是个人化的。好在陶杰的陷阱很大,也很开放,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地跳进跳出。

张无为评荐
张无为:1960年生,赤峰学院教授,赤峰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有诗集《缪斯O点值》,专著《中国当代文艺思潮新论》,主编《大学语文》、《文学欣赏》及与人合著凡12部。

■刘苏

世界执黑,我执白,
这悬殊的较量,并非一场
永恒的对决。

我的一条大龙死了。
某些细小的局部,打劫
已在所难免。

心中没有了输赢,偌大的
棋盘不再令我慌乱。我默默落子,
不与任何人争辩。

目的不该成为结局,正如结局不该
成为目的。我不是颠倒众生的王,
对即将围起的空,我唯一的愿望
只是放弃……

张无为:从传统围棋文化感悟现代诗意
对弈不会止于游戏,更是打磨成功的预演方式之一;经诗意观照后,博弈当然会被赋予诸多意味。《弈》的别拘一格之处,正是基于对中国围棋文化精神的哲思,进一步辐射出独特的现代性况味。
全诗13行,已展现出围棋游戏规则下的对弈场景及过程。在黑白世界、纵横格子中斗法厮杀,围追堵截或逃逸周旋。个中当然有围棋传统中所包含的“技”、“戏”、“艺”、“道”等内容,尤其是围棋精神中的和谐境界,在天“人”均衡与中和的理念下,胜负不在于彼此赶尽杀绝,而在于自身发展、抗争的顺水推舟,演绎悲欢离合。
该诗不同凡响之处在于:1、诗中博弈的双方并非一般的个体对手,而是“我”与世界,起笔即是个人存在状态的布阵。2、彼此量级之差异可谓悬殊,因此,“大龙死”、“打劫”等均在意料之中,可是,这些在“我”心中并没有什么输赢。“我默默落子,/不与任何人争辩”,不慌乱,没有举棋不定,因为“目的不该成为结局”,这显然是对传统目的论、因果论的解构与超越。3、结尾集中表达出作为普通人对自我生存空间的态度与选择。“我唯一的愿望/只是放弃”貌似消极,其实是“对即将围起的空”的抗拒,就是说,受钳制的空间虽然有生存机遇,却并非理想之地。可见,其背后是生命自由精神。4、而“我不是颠倒众生的王”兼具揭示现状深层基因与自我身份事实的无奈。因此,包括“世界执黑,我执白”等均显示出作者所建构的诗意隐喻系统,其理念是现代生命状态中的多向度反思。

周瑟瑟评荐
周瑟瑟:1968年生。诗人,小说家,导演。著有诗集《松树下》、《17年诗选》,长篇小说《暧昧大街》等14部。现居北京。

下午茶
■聂权

在我们开始喝茶时
一个黑人小男孩,在地球那边,被母亲牵着
送给小饭馆老板
太饿了,她养活不了他
她要活下去

在我们谈起尼日尔、满都古里时
黑人小男孩,被饭馆老板
拴了起来,和几个小男孩
串在一起,像一串蚂蚱。母亲
从身材矮小的老板手里拿过的一叠钱,相当于人民币
一千元

在我们说到鳄鱼肉是否粗粝腥膻时
饭馆老板挨个摸捏了一下,凭肉感
选出了刚送来的
这个孩子,把系他的绳子解开

当我们谈及细节,非洲待了三年的张二棍
微微叹息,饭馆只是简陋草棚,有一道菜
是人肉

起身、送客
阳光斜了下来
小男孩,已经被做成了
热气腾腾的
几盘菜,被端放在了桌子上

周瑟瑟:从历史与当代经验里挖掘诗歌源头
《下午茶》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诗歌样本。德国哲学家阿多诺在1955年说过一句名言大意是“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下午茶”对应的是全球化之后的中产阶级生活,而聂权身为一个中国本土诗人,却以诗歌的方式面对了人类的罪。当然,阿多诺后来承认他的说法是错误的,他指的是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法西斯的黑暗与血腥。但我认为“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构成了我们当下写作的一个人道主义背景,在人类历史上,我们从来没有真正消灭过贫困、不平等所造成的“野蛮”,诗歌做为文明的手段,此时在一个中国诗人手里变得滚烫而炽热。这是一首令人尊敬的诗,因为他写出了人类在文明进程中痛苦的代价。并且回答了这个时代的诗人何为?这个时代重要的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说:“这是一个失去方向感的时代……这个时代处于困境之中,面临着比我的一生所经历还要多的困惑,漫无目的地迎接未知的前路。”通过在非洲待过的诗人张二棍的叹息,把“人肉”的残酷与血腥再现,不得不让人对人类的黑暗而感到晕眩。聂权无疑是勇敢的,《下午茶》表面的中产阶级姿态下却是悲愤,人肉与下午茶并置于同一个时代,让中国诗歌在这个下午发出了一声沉闷的哭叫。
聂权下手够狠的,从历史与当代经验里挖掘新的诗歌源头。当下的诗歌写作,如果不能确立个人的诗歌源头,基本上是在重复他人,写作的有效性就大打折扣。一个诗人的独立性与对诗歌的贡献,在于是否挖掘出诗歌新的源头。
在江西婺源县朱熹那个旧村子――源头古村召开的三月三诗会上,我略为粗略地讲了我的想法:重建中国诗歌启蒙精神,从南明士人的独立与坚守,他们的绝命诗、返乡诗中的悲伤与抵抗,他们的信仰与气度里,可以找到诗歌的一个历史源头,即在那个时代士人的生命体验里,还有《离骚》那样的经典诗歌源头(现在我看到了聂权的历史与当代经验所挖掘出的个人诗歌源头)我们必须从当下往回找,找到精神的源头,越过现代性困境,直面传统与现代的冲突,重建中国诗歌启蒙精神。
在纪念诗人卧夫离世一周年的诗歌朗诵会上,在北大诗歌研究院开园仪式与审美∠∠∠思想时代――当代中国新诗30年学术研讨会上,死亡与新生一同朝我们走来,新的诗歌研究机构开门,这是新的,而那天来的有欧阳江河、程光炜、王家新、西川、张清华、沈奇等人,他们前一天在石家庄参加程超先生骨灰入土仪式,他们的神情满是清晰的伤感,当天还是尼泊尔地震与珠峰雪崩,黄怒波长篇发言时谈及登山同仁的生死未明。生者情绪的伤感与这个感伤时代的文学是一致的。年初时我也是在北大诗歌研究院的这间会议室里开过《2014年中国诗歌排行榜》的发布会,当时我提出“重建中国诗歌启蒙精神”,要重建我们对生命与死亡所包含的人文精神的敬畏,对当代中国诗歌先锋精神与人文启蒙精神的敬畏。他们活生生的走了,我看到程超那一代诗人、诗歌批评家身上所具有的先锋精神与诗歌人文启蒙精神,以及卧夫这样的民间诗人将诗歌与死亡交织在一起的诗歌艺术精神。这构成了我们今天所难以面对的困境。
再读生于1979年的聂权的《下午茶》,一种更为具体的诗歌启蒙精神抓住了我。相对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人文启蒙,聂权这一代人的诗歌启蒙意识更为开阔,正如我所主张的那样:“把质疑与反思变成个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聂权沿着这样的路径贡献出了先锋与冒犯的诗歌文本,这是一个时代稀缺的诗歌样本。我认为,在雾霾时代,写诗是艰难的!聂权的《下午茶》与《崩溃》面对的是受辱的人、蒙昧的人,是我们共同面对的巨大的罪与耻,人类的罪与耻。
从历史与当代经验里挖掘诗歌的源头,从而找到属于个人的“元诗”。那天在北大的中国新诗30年学术研讨会上欧阳江河谈到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元诗,王家新谈到关注这个时代幽暗的部分。我们的元诗是什么?我想可能是王家新所关注的时代幽暗的部分。
聂权的诗歌正是从历史与当代经验里建构个人的元诗样本,以及关注人类幽暗的“地方主义”精神部分。

宫白云评荐
宫白云:1970年生。诗人。著有诗集《黑白纪》。现居辽宁丹东。


■杨光

随着那道门缓缓掩上,亮光也跟着关上了,
像一对收敛的翅膀。
没有人知道门背后掩藏着什么秘密----
没有人去过。
去过的人,再也没有回来。

宫白云:堪破生死的“门”
杨光的诗从不缺少哲性与神性,诗中的奇句、警句俯首皆是,诗的本性和品质陌生而深邃。他在诗中追求的是隐在的情绪与思想,还有语言的深度与新鲜。他的这首《门》就是这种追求的极佳体现。在这首诗里,诗人出人意料地以“门”做为生死的界限,以“门”这一寻常的物象让它与生命最神秘的节奏暗合一起,因此,这里的“门”也就不再是“门”的本身之义,它的“开”与“关”都被还原成生命的最初和最后的形式,成为生命最形象与最隐蔽的隐喻。诗一开始,诗人从“那道门缓缓掩上”这个存在的瞬间,把“生”自然地带入了“死”这一语境,并进一步从这一语境去发现或者去挖掘生命内部的真相,这些真相的获得诗人仅仅只用了两个“没有”便从对其象征语境的祛除回到了生命的自身。虽然全篇无一字提到生死,但生死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它既是诗人对于生死的领悟,也是诗人对终极生命智慧的呈现。诗人既诚实地面对生命固有的生死之简单,又能在这个简单中体现生命过程的复杂。诗人丝毫不回避死之于生的敏感与悲切,又怀着一种痛彻之心看着这一切。诗中“亮光”与“翅膀”对应的“关上”与“收敛”貌似平常却具备了瞬间生死的魔力,它象征的意义正是生命的秘密所在。诗人深具一种把经验主题化的能力,或者说把隐喻深入于叙述形式中的高超技艺,短短的五行诗不仅堪破生死的秘密,更将生命的复杂与变幻魔法般的呈现。它与众不同的言说生死的方式,既是对生命的提醒又包含了哲学的论辩力量。开头进入的自然而机智,结尾意外又高妙。

盛敏评荐
盛敏:1963年生。批评家。著有《盛敏评论随笔选》。现居安徽宣城。
表情
■蒋华刚

我们从来不打算承认
“它们只是表层的一部分!”
在脸上一闪而过,或者暂时凝固
像是打着掩护,更多的东西
从背后,匆匆流走

一切都是表面现象
仿佛幻觉,与什么准确地对应
又把什么反复舍弃
慢慢坚硬下来的本质
石头一样沉淀

无论我们如何表现出轻松
很多东西已经揣在心里
我们化解不了,它们是我们的内心
瞬间即逝,又深刻、突出

盛敏:表情与表情下面的触感
表情是面具的彩色性的演出,蒋华刚先生之所以选择这个命题,是因为真实的思想与表情的若接若离,其实都承载某种蓄意躲藏、绕开安排的结果。首先是判断划出答案不一的心理底线,其次是面具戴上后的调节效果——它不能不愿不想去触动我们思想中的韧性板块,考虑到实际状况下某种预料之外的结局,面具即表情在表情运动的下面退却了。最细微的场面与表情的变化都有牵连,无非瞬间即逝的掩饰把真实的刺痛窝起来,除了一个巨大的节点未被踩踏,一阵嘈杂声暂时揉皱不了我们妥协的人生。表情变化或遮掩变化的凸出、流逝,仍还是知识、认识有意睡眠之故,它们像一台老的离合器一样颤抖,把精彩的勇气与果敢拖进壳里面,或许这首诗想要表述的就是人与人之间那种无时不在的表面演出,它回收了人们对面子的虚妄尊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5-11-20 21:25 | 只看该作者
品读,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5-11-20 21:32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5-11-20 21:44 | 只看该作者
祝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5-11-20 22:23 | 只看该作者
阿平 发表于 2015-11-20 22:15
中国诗坛莫非都给这类诗人诗评家霸占了?略微读一读,头大,误人不浅呀,称诗都勉強,真不知好在哪里,说得 ...

你个乌鸦嘴
好气愤都给您丢光了

南飞去东方诗风干版主不很自在么
干嘛来这里踏花剪草的

风儿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5-11-20 22:42 | 只看该作者
阿平 发表于 2015-11-20 22:38
风兄原谅,它牌子扯大了,网络上好诗还是有的,我也只是个见,踩着脚印表示网络上也有另外一面,权作平衡 ...

初心为您遮挡下,圆下场面,无他意。
与兄在东方结下的友谊
深感
回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5-11-20 22:43 | 只看该作者
阿平 发表于 2015-11-20 22:38
风兄原谅,它牌子扯大了,网络上好诗还是有的,我也只是个见,踩着脚印表示网络上也有另外一面,权作平衡 ...

何不搞一个专场
摘录下丰富眼球
定当支持,期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5-11-20 23:47 | 只看该作者
阿平 发表于 2015-11-20 23:18
我的性情不适合做版主吧,东方门可罗雀,人都给我得罪光了。老朋友刘年拂袖而去,他好多粉丝也一起走了, ...

呵呵
没留住刘
遗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5-11-20 23:47 | 只看该作者
阿平 发表于 2015-11-20 23:21
这段时间忙,是想搜罗一下中国好诗,一直有这个念头呢。一定。

期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5-11-21 01:36 | 只看该作者
品学,诗评都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2-22 18:25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