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新韵使者 于 2015-11-29 11:13 编辑
新 韵
新华新韵当兴旺,一石激起千重浪。
何以威震坛上客,只因代表诗方向。
(重阳jm)
格律诗词要革旧韵倡新声
甘肃•方英华
写格律诗用《平水韵》,填词按《词林正韵》,这是数百年来的传统习惯。但由于几百年来语言的发展和变化,运用这两种旧韵,已不完全符合现代语言实际,不仅写作起来难度加大,而且会欣赏的人将越来越少。我国格律诗词这颗明珠,有可能逐渐失去它的光辉。因此,愈来愈多的人主张推广使用“新声新韵”,即以普通话的语音定平仄声调和音韵,使中华诗词焕发出新的活力和光茫。
纵观音韵发展史,诗韵都是顺应历史的发展和语音的改变而发展的,不同时期押韵及韵的标准不同。唐代以前是按口语押韵的,唐宋时出现了《唐韵》、《广韵》,到了元未产生了《平水韵》,分108韵,至今已750多年。平水韵在清朝时是作为官场考试用的官韵。叫《佩文韵府》。唐宋时无单独的词韵,词与诗同韵。明清以后才有了专门的词韵书。在平水韵的基础上,《词林正韵》产生于清代,分为19部,至今也已180多年。今天,时代在前进,语音的发音方法和音调在变化。习惯写格律诗的人,还是依平水韵押韵调平仄,实际已不适合现代语音了。像“一东二冬”、“三江七阳”等等,现代人已难以辩认出他们之间的不同。而“盆根温存”,又怎么和“元援翻园”在一个韵部,也无法理解。现在看来,此类问题不少,许多在古代为同韵的字现在已不同韵了。入声字更是古今语音的不同。现代汉语中入声字已经化入平、上、去三声,除部分字归入上、去声外,大部分字的读音已经归到阴平、阳平,没有入声字了。据初步统计,平水韵有入声字700余个。今天,要辩别出这么多的入声字,谈何容易。鉴于现代语音中入声的消失和读音的变化,按平水韵分辩四声押韵,形成了诸多不便和韵有不协、声有不准等弊端,难于达到格律诗词琅琅上口,声调起伏迭宕之妙。音韵美感荡然无存,收不到应有的艺术效果。这也是格律诗词难于被青年掌握,不能拥有广大读者的重要原因。所以,擅长写作传统诗的新文学巨匠鲁迅先生,1935年在《致蔡斐君》中就明确指出:写诗“要有韵,但不必依旧韵。”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我国《宪法》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和注音工具。”这使我们今天革旧韵,倡新声有了法律依据。作为推广普通话的有效工具《汉语拼音方案》使每个汉字都有了标准读音。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辑的《新华字典》又为每个汉字提供了注音规范。这个读音标准和注音规范就是我们今天押韵调平仄的依据,肯有极大的权威性。大力提倡和推广以普通话语音声调为审音用韵标准的新声新韵,适应了时代的要求,符合语言发展的规律,为繁荣当代诗词创作所必须,是广大诗词界、青少年和人民群众的共同要求。
对于使用新声新韵写作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应该深入研究。如:平水韵分106个韵部,为适应普通话音韵的特点,诗词如何重新划分韵部问题;如何才是“适当”放宽格律,新韵还有没有通押的必要性问题;原多为入声韵的词,如《忆秦娥》、《满江红》等,现在没有入声韵,如何处理用韵问题,等等,不宜也不可能率尔作出规定,而应通过创作裎实践、理论探讨和读者的接受与认可逐步解决。
在革旧韵,倡新声的过程中,要倡导众多中老年诗人词家带头以新声新韵创作诗词,也要引导已熟练地操普通话语音的广大青少年和广大群众,直接通过新声新韵的写作,进入诗词创作的艺术殿堂。既要积极倡导又要顺其自然地完成传统诗词向现代诗韵的过渡。根据创作自由的原则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需要,对采用旧声旧韵要给予尊重,做到“倡今知古”、“双轨并行”,逐渐造成一个新旧声韵争奇斗艳的活跃局面。
革旧韵,倡新声意义重大。它是中华诗词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走向大众的表现之一,将有力推进“中华诗词进入大中小学校园”,大大有肋于当代诗词的振兴和普及。多年来,我国开展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工作和推广普通话的工作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广大群众在小学阶段就学会了汉语拼音,熟悉了普通话的四声读音,打好了诗词新韵的基础。试想,广大群众一旦掌握了诗词的韵律和声律,传统诗词与群众结合,这将是我国诗歌史上一件了不起的大事,中华诗词这棵根深叶茂的参天大树必将结出无愧于伟大时代的丰硕果实。
(韩文玉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