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97|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有灯光,也有流浪:诗品宋峻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 19: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有灯光,也有流浪
诗品宋峻梁
李艳敏
宋峻梁是衡水民刊《六十七度》的发起人之一,他的诗起始于“乡土”,我曾说他是“平原之子”,但他的写作并不囿于此,他有更多不吐不快的个人感受。宋峻梁给人的印象是含蓄而安静的,然而在诗歌中他有着自己灵魂的探险,隐藏着一种自在而为的诗人特性。写诗20多年,他不依傍于任何门户流派,任灵性在诗歌中挥洒自如。他坦承,“自己是一座富矿,诗歌最终要写自己,诗歌只能代表自己”(注1:第四届河北诗人奖答谢词)。正因如此,他的诗歌属于内倾性、口语化的个人独语。宋峻梁认为,“我们这个时代应该需要的重要作品,是代表着个人意识觉醒的具有独特性的作品”,这是其诗最值得注意的一点。给自己》、《向内打开的窗子》、《自己》、《另一个我》、“日记”系列,这些题目本身就有着强烈的“个人”,而在他的诗歌中,更多的“个人意识”则是借助于平常而内蕴十足的诗歌语言来呈现的。
宋峻梁的诗歌,我不是第一次读,也不止读过一次。我喜欢那种不惊不惧的陈说,从容不迫的书写,和不急不缓却又内藏锋芒的语言。它们整体上没有哗众取宠的意图,没有言不由衷的做作,也没有激切粗糙的口水,呈现出的是一种干净自然的平实之美。从中可见其为诗为人的真诚。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近两年他的诗歌出现一种积极的探索试验,在日常经验中尽量包容更多具有普遍性的人性思考,书写他所看重的“紧张关系”《我的心脏在衰败》、《只有隐秘的事物带来快乐》等诗就是他探索写作新路的另一种尝试。作为一个深受第三代和网络口语诗影响的诗人,近几年来他越来越专注于以诗歌发力,撇开生活表面的浮沫,澄明自我的内心世界,并为人们打开另一扇透视日常生活本身的窗子。他的诗歌没有神性的光芒,也摒弃了圣词式的说教,而是紧贴着生活、还原着日常,却又不沉于世俗的内在执着。我在这个60年代出生的诗人写下的诗行里看到的是他穿越事物现象直抵本质的努力。
宋峻梁并不讳言自己的师从关系,“第三代以及海子骆一禾他们,使我对诗歌语言有了敏感、思考和敬畏,下半身诗歌使我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放。“感觉、意味,旋律,经验,叙述与冷抒情,构成了那段时间诗歌的主调。”(宋致苗雨时信)2014年他又出版了诗集《向内打开的窗子》,这本诗集,收入了包括此前创作的诗。其中有他始终不忍弃之的部分早期作品如《两个人》、《三华里》、《一个女孩的成长》、《中佐村埋人事件》、《疼痛》、《像一些金属》《半杯水》等作品。实在说来,这本诗集中能真正打动我的,也是这一部分中的精品诗篇,这是作者的敝帚自珍,但若能痛下杀手,剔除部分因琐屑而显庸常的诗作,在整体诗质上则会更胜一筹。
宋峻梁一直以来遵循“在内心里开荒种地”的勤谨写作原则,开荒的过程是艰难的,必须清除杂草,浇水施肥,反复耕作,才有望好收成,写诗亦然。在诗集《屋顶上的雨》中,我看到的是“遥望过去,注目现在”的宋峻梁,那些诗明显带有找到适合自己写作话语方式后的喷发式创作痕迹。虽然他力图平淡,但却又遮掩不住要展露自我内心的冲动。他把苦涩的往昔和当前的日常生活进行了一次自由发挥式的书写,在诗写上呈现出“以具体超越具体”的状态。(2:2005年,陈超先生提出“以具体超越具体”的诗写方式,并且提倡这样的写作。在他敏锐的视角中,个体主体性和历史想象力,以及这种“以具体超越具体”的写作方式是当代诗人应该努力的方向。)
近一段时间,宋峻梁一直在努力为口语诗正名。针对目前出现的对口语诗的质疑与批评,他不遗余力地维护口语诗的形象,以自己的诗歌写作证实口语的意义。这是他作为一名优秀的口语诗歌作者必然的积极反应。但抛开那种狭隘的门户之见和严苛的挑剔眼光,公正地说,多数批评者反对的并非口语这种诗歌语言形式,而是不满于低级甚至低俗的口水泛滥,不满于鸡零狗碎的日常流水。口语和日常都可以形之于诗,但不能忽视的是,诗歌有其之所以为诗歌的质素:呈现,揭示,反思,批判。概而言之,诗不仅仅是语词的游戏,更是自我与外界相处过程中灵魂之光的返照。当今的口语诗如果满足于单纯呈现的状态,无疑会在诗意的深度和高度上达不到读者的期待值。我们没有必要给诗歌人为加上崇高或者神圣的帽子,但同样也没有必要以辞害意,因耽于个人感受的细节问题而忽略不计诗歌内在的质素。如果诗人停留在口语状态的形式上,而忽视本质上的诗意与思想,就容易导致口语泛滥到口水的后果。
在本文中,我们姑且避开诗歌的语言形式,直接切入宋峻梁诗歌写作的技术层面,找出其闪光点,以飨读者。日常经验是宋峻梁诗歌写作的焦点,如他自己所言,自从接受了第三代诗人的诗歌之后,他更倾向于反崇高的群体意识,更注重传达个人的感受。这是我们在谈论宋峻梁诗歌的时候无法绕开的部分。
像一些金属
我不喜欢生锈
不喜欢糟糠
喜欢一些金属
磨得锋利而光亮
硬一些,再硬一些
薄一些,再薄一些
直到你
不敢拿在手上
诗歌语言的刀锋不独可以照亮自己的内心,也一样可以给读者一种阅读的快感。诗人是手艺人。宋峻梁深知这一点,他力图让语言如同“锋利而光亮”的“金属”。这是对语言极为敏感的诗人在语言用词上的苛求。读他的诗,你能感受到语言上的干净利落。多年的诗写已经培养起了他精准的语言感受力,这让他的诗歌不粘滞,不啰嗦,确有“金属”的质感和美感。
从他较为个人化和内倾型的日常经验诗歌里,我们看到安于倾听和静思的宋峻梁,保持着精神的独立,在日常中诗意生活的平和心态,和适当隐忍,偶尔放松的内敛情感。这样的心态和情感,在诗里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一)客观呈现,委婉含蓄的白描书写:
《两个人》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诗作:
我累了
停下来
靠在一棵树上
我听见树叶
在风里响
如果你累了
也停下来
靠在另一棵树上
就会有两个人
听见树叶
在风里响
平原与平常是宋峻梁诗歌写作的根之所在。他爱写树,《两个人》里的树也就是《三华里》中的那棵树。背靠平原的树,诗人意识到了那种无法摆脱的孤独体验,而这种孤独与对交流的渴望却只能隐藏在内心深处,无从说起。在平原上游荡的人,仰望无边的星空,静观内心的波动。孤独的面前,诗人沉默,树也无语,只有阵阵风来,吹动树叶哗哗响着。多少年过去,还是如此的风吹着如此的树叶,而那倾听树叶私语的人又将在何处呢?
《妈妈老了》、《闲章》、《杀鸡过年》写亲情,《执子之手》、《亲爱的,我累了》、《岁月》写夫妻情,都是淡淡的话语,像是在和家人话家常。然而比起那种惹人热泪盈眶的诗来,这种内敛的情感力度显然更胜一筹。
《在转弯处》写日常一幕:“我”耐心等那个看天的人,等他回过神来走到便道,自己才走过去。看天的人,在想什么?作为旁观者的“我”又看到了什么?作者未着一字,却又意味无穷。你可以想到一个普通的人,在生活中经历了许多,每天忙碌奔波,却无暇看看天空,思考人生。而诗人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感慨着人间生灵的瞬间醒悟,感受着那无处不在的诗意风景——即使天空真的一无所有吧,谁又真的能挡住你仰望的眼睛?
(二)用心发现,温和有度的反思视角:
《中佐村埋人事件》纯用叙述重现一件历史事件,没有掺杂丝毫的诗人主观评判,却有很强烈的在场感,使人从中感受到那种冷酷,和诗人无声的批判。《落雪的村庄》、《收割机强暴了麦田》、《每天都在缩小自己》、《人间总在地上》、《看门的小蛋》等诗从眼前场景入手,写村庄,写麦田,写自己,写人间,写具体的小人物,都是平常生活平常人,诗歌内蕴却因其不止于表面而更显张力,蕴含着诗人对现实的反思和批判。我以为,反思视角对宋峻梁今后的诗歌写作是大有裨益的。要写出优秀的诗歌来,反思与批判是不可或缺的思想来源,而对于诗人来说,只有深刻丰富的思想才能带来更多超越个人生活感受和小我意识的诗歌佳作。
《看门的小蛋》写一个叫小蛋的普通看门人,在机关单位搬家后,“一点也不伤感”。小蛋“五十多岁”,却依然被当了官的年轻人叫做“小蛋”,他意识不到这个称谓有什么不合适,只是很快乐地过着自己看门人的日子。这首诗从“称谓”上入手,揭开了生活的一角:在尘世,多数人戴着有色眼镜看人。他们看人说话,随机应变。而不变的实质,是对人情世故的圆滑与练达。这种圆滑于不知伤感的小蛋也好,于称呼他的年轻人也好,都是在不觉中形成的。诗人对这种现状同样不予评判,然而反思就在温和有度中体现出来。
(三)注重细节,精准立体的意象选择:
宋峻梁认为“诗歌应该通过形象化的、具体的呈现抵达诗意,这个诗意可以是清浅的,也可以是深刻的,如果通过理论化或哲学化的词汇或句子来达到所谓深刻,那是诗歌表达的无力。还有一种无力,便是把政治词语、宗教词语的生生植入,或立场的预设。”(3宋致苗雨时信)有这段话,我们就不难理解宋峻梁诗歌中那些精雕细刻的细节和生动准确的意象。风中的树叶、小小的虫子、夜晚的空气和内心的闪电是他诗歌中专注的对象,这使得他的诗整体上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向内打开的窗子》里“紫葡萄落在潮湿的泥地上如同硕大的雨滴”“葵花的叶子沙沙响”,营造了一种夜间万籁俱寂的场景,在这样的夜晚,“向内打开的窗子”“夜间的空气涌进有灯光的房间”;“紧抿着嘴唇”的《腼腆的女孩》骑车遇上熟人也不会打招呼;弹电子琴的女孩在“稀稀拉拉”的雨中耐心地弹出“稀稀拉拉”的音乐,从陌生到熟练,从生涩到成熟;《疼痛》里“戴着蓝口罩”“穿针引线”的女医生,把“他”的膝盖骨缝合起来,“像缝一只”“露着脚趾头的布鞋”;《一只很小的虫子》,“我听见它骨骼断裂的咯吱声”;《这样多么轻松》里“我低吟,像一只趴在草叶上的虫子”,而“风吹过速生杨”“在麦田上荡漾”。品读这些诗句,不得不惊叹于宋峻梁对事物细节的把捉何其精准,在意象选择上又何其用心。归根结底,这种精准还是来自于他不善张扬的个性,和对外在世界的敏感。诗歌中这些具体的细节呈现,需要长期的用心观察和耐心的反复练习。
写诗多年,宋峻梁的诗歌《像金属一样》,经过不断打磨和细加工,从最初对口语的盲目偏爱,发展到如今对诗歌内在节奏处理的驾轻就熟,成果固然可喜,却也同样有其不可避免的不足之处。诗歌的日常化和个人化以及内倾性,在当今诗歌写作中是一大主流,有其自身的优点。然而任何事物总是有两面性的,诗歌亦然。如果粘滞于同样的写作模式里,则不但于现代诗写作的发展本身无益,且极易导致创作者本人难以超越日常自我感受,最终趋向一种较为狭隘的诗写途径。这在当今诗坛已是大多数口语诗人面临的问题。高手写作,不单是独特的个人意识展现,也应该在保有个性的同时容纳更多的生命问题与历史意识。
在我看来,宋峻梁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有灯光,也有流浪”(宋峻梁诗《大风中》)是他自己的诗句。灯光意味着温暖的归宿和明亮的指引,意味着对内自我的观照,而流浪则是不局限于一隅,不满于安住,对外境界的探究。在二者之间进行精神的游走,是宋峻梁诗歌写作的内在潜能。我们的生活中有日常,也有诗意。宋峻梁是明智的,所以他留恋着日常的灯光,心怀着诗意的流浪。
诗人是个人,他渴望灯光;诗人又不仅仅是个人,他需要流浪。
2015/11/30艳敏于衡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5-12-2 20:29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 20:47 | 只看该作者
大明定南朱曦 发表于 2015-12-2 20:29
文字编辑排版不太好....

技术问题。
本来编辑好的,一粘贴就自动变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5-12-2 20:53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5-12-3 17:36 | 只看该作者
问好诗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5-12-6 18:42 | 只看该作者
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5-13 07:15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