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6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理论争鸣】] 那些年我们做过的梦——教学随想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4 18: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学随想录(一)
/ i7 L$ g# K' F/ C( t& E; p; H
文/野影

0 p/ l$ ^7 O( \; R7 q

0 c9 @6 V) V: \- `' F8 [0 h

& E$ d. t9 q! H' D- U, H  Z        很多事情本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个样子,但他应该是那个样子呢?
) ^/ B4 d, z' i        很羡慕“五四”时期那些学人的“风骨”,他们不但有知识,而且活得有个性,他们狷介、
- j! R- u& s. K% [6 T( V! p耿直,活得那么洒脱,他们有着炽热的理想与追求,他们大都活的那么充实。而活在整个浮躁时代的我们,我真的想问一句:充实为何?何谓充实?" {  |) z1 Y) z, {6 f9 _
       索尔仁尼琴曾说人除了知情权,应该还有不知情权。看着这几天铺天盖地的新闻报道大腕明星结婚的场面,将屠呦呦获诺奖的可喜消息冲的那么淡,那么不起眼。是啊!一个科学家一生的努力在北京买不了半间客厅,而仅仅一场婚宴一掷就两个亿。当人们对此赞不绝口,投去欣赏或羡慕的目光时,我们这个国家还能激起多少创造的潜力,很值得让人思考。对于我们身外的事情我们感概一下也就罢了,但与我们有关的事情,我们又能改变什么呢?, C0 N1 p; k) ~9 u/ i; {" W8 @* ^, F
        我们做为老师在混上这一碗饭之后,谁还记得“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呢?我相信“德”不是天生的,而是经过后天的努力“修炼”出来的,而我们又为学生起到了什么模范作用呢?( x, @$ W7 U" q  _+ U$ a: Q4 s, L$ \
       考试期间穿着高跟鞋大声在楼道接打电话者有之,上公开课迟到、接电话者有之,上课从办公室的音乐传到课堂者有之,骂学生笨的跟猪一样者有之,说一些冠冕堂皇的话置自己言行不顾者有之……我们能教出怎样高水平的学生来呢?即使水平高我们怎能保证他们的德行修养没有太大的偏差呢?对于道德的高标要求,我们总是说的很多,做的很少,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每个从事教育的人反思吗?, K4 ~" ?6 p3 Z" A7 m! h
        华山中学的校长说如果学生在他们学校上十二年学之后,步入社会去危害他人了,他们学校是有责任的。多么掷地有声的话,那么,我们呢?学生的品行有问题时,除了家庭、社会及其他因素外,我们老师难道就没有一点责任吗?我们何曾对自己的言行、德行反思过呢?
' K. w) w) f' Q2 y1 T        连维持自身正常上课不受干扰的权利时都要内心做一番挣扎,都显得温吞,这到底是我们变得圆滑了怕得罪人,还是……?
, @; L# W7 O9 B7 k. d8 r       当我们总是强调读书的重要性以及读书的好处时,我们一年时间甚至连一本书也不曾读过,我们说出这样的话来,我们何曾惭愧过。更有甚者,作为老师的我们,当自己的孩子远离课外读物,甚至从不去碰触时,我们难道没有丝毫的挫败感吗?回想几十年如一日的感动了自己的身为人师的我们都干了哪些值得我们难忘的、感动的事?如果一个老师执教到退休了也不曾感动过几个学生,那我们的成就和零有什么区别?, v9 G* x1 X) s- l  r  P$ |
       教育的改革呼吁了好些年了,还有不少老师雷打不动的守着自己的那本老黄历当经念,那一滩死水能维持多久?+ E: }' Y- Y, f, N' c. {- N
       现实生活中的我们总是善于发现别人的不足,却难以反思自己的缺点。这种现象还不知道要保持多久……" d6 L$ \! P- P" Z. S( J
+ a  O7 ~1 T3 I/ Q" s
3 Y4 q1 |1 Y& M2 p0 U
* D6 a, E; R- g: ~. p& P
                                                                                                                        2015年10月13号 野影   + T2 }: F3 K7 F5 _$ [5 G; M
6 O9 s2 l# @  g9 C
( _/ j4 D3 p( ~: l4 g8 o6 Z

# ?# E6 C% R9 A( 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5-8 09:23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