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南山匹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现代诗技臆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7 20:17 | 只看该作者
《现代诗技臆》之《中国诗歌演绎》分享续四

五代十国,南方战局相对平稳。执政者“政事不修,纵情享乐。”以艳情为主调“风格柔靡”的词大行其道。到国败人亡,李煜出来抒国破家亡之恨,让一己之情,寄于词中。充满伤感情怀。
至宋代,王安石出来,“一洗五代旧习。”再延续到苏轼“突破艳科藩篱。”开创豪放派。让词的格调发生转变。
词在表达方式上沿袭前人,在思想感情上又不能突破,及至黄庭坚出来,便重视创新,以“在修辞表意的技巧上出奇制胜。”用“刻意追求标新立异”而形成“江西派”。这给“协音律,重典雅为评词的标准,反对以诗文之法作词”的李清照,柳永们在表达思想感情,注重格调时,提供了机会。于是,一种清新明丽,委婉,细腻而深刻地展示了内心世界的“婉约词派”应运而生。而对格律要求越来越严格的“格律词派”也进入主流。
在宋代,词已不再是达官贵人,官宦人家的专用工具,更多的时候成为了文人们共同拥有抒发情感或相互交流感情的通信工具。步韵和诗,和词在宋代已不鲜见。陆游和唐婉的和词更成为了后世津津乐道的美谈。宋代重文轻武,执政的大都是文化人出生,这给尚文的宋代社会提供了后续保障 ,使平民对文化的需求逐渐增大。尚文的作风让文化人面对社会有着更高的社会地位,柳永,姜夔都是屡试不弟的落魄文人,但他们在生活中,作为词人同达官贵人共同交往时,并没有遇到更多的障碍,这也使得落拓的文人们在创作作品时,少了羁绊,这种结果促进了那个时代词的大发展。
诗歌以词的形式出现,是为了让诗歌依附于音乐,更贴近生活。适于演唱,乃是实用主义驱使。
从适应社会,迎合大众出发,词的短小和缺少故事情节之短板,使其很难普及和吸引更多的大众群体。为了拓展更大的市场,词便演化为元曲。让所表达的情绪依附于以故事情节来传递思想感情,便有了更适于传播的戏剧。
由宫调和曲牌组成的元曲,虽然在创作上同词没有很大的差异。但易于演唱的特点,对于普世有着强大的号召力,这不同词,仅限于文化人之间相互沟通。元曲通过戏剧演唱出来,对于大众传播是一种更好的方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5-12-17 20:43 | 只看该作者
技臆?

创造新词要和大家招呼一下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5-12-17 20:4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8 20:00 | 只看该作者
采凤 发表于 2015-12-17 20:43
技臆?

创造新词要和大家招呼一下吧?

这个词不是意象,也不是意象词组
查字典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8 20:16 | 只看该作者
《现代诗技臆》之《中国诗歌演绎》分享续五


宋元以后,明清诗歌的形式及其思想体系,大多沿袭旧制。
这一时期在西方,1848年左右,英国有了宪章派,法国有了欧仁,鲍狄埃,德国有了海涅。他们已经开始创作无产阶级文学,他们的诗歌“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强烈的战斗性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同时代的资产阶级文学,在美国爱默生的超验主义提出了“打倒权威”,“相信自己”,突出“自我中心”。颓废的忧郁诗人爱伦,坡,成为了法国象征主义代表诗人波特莱尔的“精神支柱”(1857年《恶之花》)。美国人“惠特曼在诗歌内容与形式方面,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他认为一切优秀的诗作,无论是内容抑或形式,都应具有民族时代的特色。”1855年《草叶集》问世。
中国诗歌直到清光绪年间,才有梁启超,黄遵宪出来“倡导‘诗界革命。’要求努力反映新的时代和新的思想。这时期的部分新体诗语言趋于通俗,不受旧体格律束缚,但同时强调保持旧风格,结果也就是‘旧瓶装新酒。’”像戊戌变法一样的诗歌改良运动“诗界革命”对旧有的形式和表达方式终无实质性突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5-12-18 21:28 | 只看该作者
南山匹夫 发表于 2015-12-18 20:00
这个词不是意象,也不是意象词组
查字典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9 15:34 | 只看该作者
《现代诗技臆》之《中国诗歌演绎》分享续六

新文化运动,西风东渐。也迫使中国社会不仅从科技而是要从文化上产生大变革。西方文化大量植入。让洋务运动提倡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再次受到质疑。新文化运动就是要从文化思想上根除旧习。中国不再闭关自守,以大国自居的时候,西方诗歌也跟着走进国门。一种通俗语言,自由格式的新体裁给传统表达方式带来了新的冲击。当然,西方诗歌以通俗语言表达的方式来到中国,是不是由于翻译的原因姑且不论。但那个特定的时期,文化精英们所认定中国落后的原因便是根植于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国要强大起来,推翻传统文化,进行西化也成为改革派寻找出路的途径。在移植西方文化这一过程中,文学率当其冲,而文学最基本的革命便是改革语言表达方式。
胡适率先尝试用白话写诗。以减省书面语言同日常生活所使用语言在传递时转换的手续,让书面语同诗歌分离。用大白话,且不避俗字俗语,甚至用口语来表达。从一九一七年胡适第一首白话诗开始,语言革命成为中国诗歌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在西方,这个时期诗歌在表现方式上的主体也已经从叙事《史诗》转到了抒情上来。而中国诗歌一开始就是抒情的。在这一点上,正好契合。有了共同点,接轨也就更容易一些。但中国诗歌历史悠久,早就形成了一套固有的理论及其体系。中西方诗歌理论上的差异,也使诗歌在表达方式上的争论一直就没消停过。
西方诗歌在表达方式上对中国诗歌的冲击,使中国诗歌的表达方式被细化。这时诗歌分为了两种方式。一种是独立于演唱之外,一种是依附于音乐。鲁迅说诗歌有“眼看的和嘴唱的两种。但究以后一种为好。”可唱的诗衍化为歌诗。“把歌词称作能唱的诗,或称作歌诗 ”。而不依附音乐而独立存在,只用于眼看和读的,又称诵诗。朱自清说:“新诗不要唱,不要吟;它的生命在朗读,它得生活在朗读里。”
但在表达形式上,提倡新诗的革命者,内部并不统一,有彻底革命的郭沫若们,也有不那么彻底的胡适们。除了使用白话成为大家共识外。在表达形式上至少分成了三派。
承袭传统的,首先分为两派,一是承袭本土传统。二是承袭外来传统。
首先是以胡适,闻一多为代表。以渐进的方式对旧有的传统实行改革。当然这种传统主要是东方的。这有些像君主立宪政体似的,实行局部改革。保留一点旧观念,他们称之为扬弃。
胡适们是主张保留一点中国传统的。胡适说:“做梦沿且要经验作底子。”又说:“诗的音节是离不开诗的意思而独立的。它必需顺着诗的自然曲折,自然轻重,自然高下。”他移植西方当代观念,用散文的笔法写诗,但加了韵脚。又反对承袭西方传统形式,并说:“我们刚从中国的小脚解放出来,又何必去裏外国的小脚呢? ”
刘半农在用方言俚语做诗时也说:“破坏旧韵,重造新韵。”
闻一多更是提出了“新诗的格律是根据内容的精神创造的。”
安旗说:“在民歌和古典诗歌的基础上发展新诗。”
鲁迅说:“我以为内容且不说,新诗将要有节调,押大致相近的韵。给大家容易记又顺口唱得出来。没有节调,没有韵,它唱不出来;唱不出,就记不住。记不住就不能在人们的脑子里将旧诗挤出,站了他的地位。但白话要押韵而又自然,是颇不容易的”。又说:“诗须有形式, 要易记,易懂,易唱,动听。但格式不要太严。要有韵,但不 必依旧韵,只要顺口就好。”
徐志摩说:“诗的真妙不在他的字义里,都在他不可捉摸的音节里。”
饶孟侃说:“音节在诗里面是最重要的一个成份。‘音节’包含格调,韵脚,节奏和平仄等的相互关系。”
朱湘说:“内容,外形,思想,三者并重。想象,情感,思想三种诗的成份是彼此独立的。唯有音节的表达出来,他们才能融合越来越成为一个浑圆的整体。音节之于诗,正如完美的脚之于运动家。”
其次是以冯至们为代表的改革派,提倡洋为中用,倡导全盘西化,直接从西方的传统继承开始。
梁实秋说:“新诗艺术,当然是以外国的诗为模仿对象。我以为我们现在要明目张胆的模仿外国诗。”
冯至们主张直接承袭西方体系,从西方传统入手。他们使用西方的格律体,写十四行诗。郭沫若批评新月派和冯至时说:“不写五律,七律而写外国高籁,是脱掉了中国枷锁而戴上外国枷锁。 ”
而李金发们则提倡同西方当代接轨,直接对接法国的象征派。
王独清说:“我在法国所有的一切诗人中,第一是拉马丁所表现的‘情’,第二魏尔伦所表现的‘音’,第三是兰波表现的‘色’,第四是法拉格表现的‘力’,最完美的诗就是(情+力)+(音+色)=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5-12-19 16:15 | 只看该作者
中国诗歌已演绎到新韵诗歌了。

新韵加意加情等于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5-12-19 16:17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已进入新韵时代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5-12-19 16:23 | 只看该作者
重阳新韵 发表于 2015-12-19 16:17
中国已进入新韵时代了。

已经建议封杀
驱逐出坛

自觉点
大家都在自我检点
王法、采凤都随你一道闭门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10 02:48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